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制度伦理的目的 ,就是要建立制度的合理秩序 ,促进社会制度的和谐发展和良好循环。社会制度主要是在平等与公正、民主与自由和谐关系中获得稳定与发展的伦理秩序的  相似文献   

2.
制度伦理建构不应被简单地理解为"制度伦理化"或"伦理制度化",而应当被理解为对制度自身的伦理属性以及对制度在社会伦理生活中的功能定位、作用方式的反思、批判与重建。制度伦理构建是现代社会转型的内在要求,它一方面表明制度的伦理基础的现代变革,另一方面表明制度必须在现代社会伦理生活中起着主导性的规范作用。制度的主要功能在于平等地保障现代个体的自由与权利,而对那些可能损及他人自由与权利的行为进行强制性规范则是其主要的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过程中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社会公正问题,而社会公正的本质是制度公正。本文从一个综合视角对制度公正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为许多社会不公正现象是由一些不合理的制度安排所造成的,而影响制度公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而从任何单一视角对制度公正根源探究注定会陷入困境。因此解决不同领域制度公正原则的冲突,从整体上寻找一种带有普适性的制度公正原则,是走出制度公正困境、从而也是真正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不公正问题的良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哈耶克的秩序分类原理为基础,认为社会伦理秩序既包括传统的自生自发性伦理秩序也包括建构性的伦理秩序。所以,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伦理失序的原因有两点传统伦理体系的瓦解造成了自生自发性伦理秩序的破坏,使现代社会伦理秩序的生存失去了底版;建构的伦理秩序滞后,使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化转型未能完成。所以,伦理秩序处于絮乱状态,社会出现伦理失序。  相似文献   

5.
任何制度都以一定价值取舍为前提,都以一定的伦理精神为底蕴,都在追求合伦理性。对参政党制度建设的伦理思考至少应该关注三个基本问题:第一,参政党制度建设的目的是什么;第二,在参政党制度建设中所建构的制度体系要体现何种价值主张;第三,参政党推进制度建设的方式是否合这个社会的道德规范。这三个问题直接制约着参政党制度建设的性质、方向和方式,是构建参政党制度建设伦理基础、使参政党制度建设获得道德支持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伦理秩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并因此带来了种种社会问题 ,为了规范人们的行为 ,维护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 ,必须重构伦理秩序。结合新的形势 ,重构伦理秩序应该遵循这样的思路 :整合旧的伦理秩序与新的伦理秩序 ;引导伦理共识与养成宽容心态 ;克制技术理性与追寻伦理精神 ;有效的制度供给和充分发挥学校道德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在社会转型时期,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具有极其紧迫性.它不仅有其理论的必要性,而且还体现其现实的重要性.针对必要性与重要性,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提出理性思考,有利于加快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引起家庭道德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这表现为:家庭道德内容的变化,传统家庭道德在扬弃中发展,现代家庭道德处于建构之中;家庭道德指向在整体上呈现出了从传统社会的差序等级关系向现代社会平等友爱、独立自主关系的转变;家庭道德精神也在从家庭本位向个人与家庭双重价值取向转变;家庭道德作用范围发生了变化,更广泛的表现在对个体自身道德约束上,影响范围比重缩小;受内外因素影响,家庭道德的教化功能在个体道德成长中地位比重在减弱,但家庭道德在道德教育中的基石作用却依然重要.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中国社会,实现社会公正是十分必要的。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社会不公正问题。造成这一现状的具体原因是多方面的。为解决此问题,一定要从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制度公正是一个社会良性运行的关键。制度公正的意蕴是由其基本的原则所表征并通过一系列原则体现出来的。这些原则包括自由与平等原则、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公平与差别原则和社会补偿原则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 ,体现为制度的正义性、合理性、道德性与规范性、可操作性相协调统一的制度伦理 ,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基础和公共理性生长的基点 ,它对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生活秩序具有根本性的意义。由此决定了制度伦理在扭转“道德失范”、社会道德重建过程中是必须先行的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12.
制度、制度效率和制度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从本质上讲,是在多人社会中用来协调人们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以降低交易成本,实现合作剩余的一系列规则或管束人们的一种行为规范。高效率的制度安排并不必然意味对低效率制度安排的替代。放松管制,允许制度创新自由进行,旧制度安排将会在新制度安排的竞争下,按照效率的原则逐渐被淘汰,实现低效率制度安排模式向高效率制度安模式的变迁。  相似文献   

13.
当代科学与宗教关系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方法论问题,巴伯最大的贡献正是在重新梳理传统科学与宗教关系的过程中引入了批判实在论方法论,并在此基础上把科学与宗教作为两种社会建制进行类比研究。批判实在论类比模式也是巴伯关于科学与宗教关系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四分说”(冲突、无关、对话、整合)的思想来源。巴伯对批判实在论的新突破在于尝试运用过程范畴思想对类比模式的融合进行新型本体论上的建构。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变迁的视角下,人格变迁,特别是个人现代性(心理现代性)的研究,强调的是探讨分别对应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人格特征,即将人格作为一种社会变迁的后果来看待,而不是对社会变迁具有建构意义的因素来看待.变迁人格是个体在应对社会变迁这一重要社会情境而形成的心理特质,是个体知觉和应对变迁的较为稳定的取向.这一新概念,将丰富社会变迁视角下的人格研究.  相似文献   

15.
"经济人"、制度和制度伦理探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尽管根据“经济人”理论假定 ,“经济人”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利益主体 ,但在现实经济社会中 ,它必须受制于制度、在伦理道德领域必须受制于制度伦理的约束。制度是准则、规则的集合 ,制度伦理则是制度的道德性与道德的制度化相协调的一系列规范和规则的制度安排。道德建设的基本路径依赖是制度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16.
道家生态伦理思想及其普世伦理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主要包括"道生万物、物我为一"的自然观、"物无贵贱、万物平等"的价值观、"知和去奢、少私寡欲"的消费观.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符合普世伦理的特征,具有鲜明的普世伦理意蕴.  相似文献   

17.
社会责任管理已经成为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文章从社会发展和高校自身发展两方面探讨了高校社会责任产生的背景:从文化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利益相关者互动需求、高校自身发展前提和结果等方面分析了高校社会责任的来源和依据;从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引导创新等角度提出了高校社会责任的内涵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国民党一党训政的政治体制随着抗战接近尾声,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政治出现了两种政治力量及其代表的武装力量并驾齐驱的局面,这种二元化的政治格局为战后中国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实现由训政向宪政的制度变迁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契机,中国各党派甚至一度看见了宪政的曙光。然而因为制度变迁主体的缺失、制度本身的缺陷和制度实施机制不健全,导致跃向宪政的制度变迁最终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19.
论政治制度及其功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政治制度是为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而限制、调节、疏导各阶级、集团或个人政治活动的规范体系。其社会功能是目标定向功能 ,促进价值生产的创制功能、维护价值生产的保障功能、促进合作的整合功能、社会价值的分配功能  相似文献   

20.
有宋一代,新兴的富民阶层已经成为一股财富力量,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统治集团需要重视他们的利益诉求,变革不合理的制度以维护他们的利益。另一方面,由于商品经济以其平等性和流动性冲击了旧的等级制度和特权制度,才可能产生向官户、寺观户征收助役钱的变革。也正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主要从事工商业活动的坊郭户从弱势群体成为新兴富民,对其征收助役钱,正是明确了这一群体已成为这一时期的新兴财富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