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台湾青枣属鼠李科枣属多年生亚热带、热带植物 ,是台湾省自1994年引进印度毛叶枣栽培、选育而成的青枣品种群的总称。其植株在适生环境生长迅速 ,春季(2 ,3月)种植 ,当年秋季(9 ,10月)即可开花结果。由于其具有果大、肉脆、味甜、营养丰富、耐贮运等优点 ,近年来在海南、福建、广东等地被当作极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热带、亚热带经济果树种植。我市在1999年首次从海南省引进台湾青枣高朗一号品种进行小区试种获得成功的基础上 ,2000年扩大种植范围 ,在峨山、新平、元江等3个县海拔1200m以下的低热河谷区种植200h…  相似文献   

2.
台湾大青枣黑斑病和灰霉病发生为害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台湾大青枣是我国台湾省用印度毛叶枣经多年改良选育而成的优良品种 ,长势旺盛 ,对气候适应性强。大青枣果大 ,营养高 ,口感好 ,当年种植 ,当年收获 ,并在水果淡季上市。种植台湾大青枣效益高 ,见效快。因此 ,广西将其作为重要果树品种在全区广泛推广种植。关于大青枣的病害发生情况 ,在国内迄今未见有正式报道。据我们今年春季在南宁市郊上尧乡和广西大学农场调查发现 ,台湾大青枣普遍发生两种病害 :大青枣黑斑病和大青枣灰霉病。这两种病害在阴雨天迅速蔓延 ,病重时叶落枝枯。  大青枣黑斑病 :生于叶片上 ,初期为褐色小点 ,后扩展为圆形…  相似文献   

3.
石硫合剂防治大青枣白粉病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大青枣白粉病节本增效绿色防治技术,以0.7°Be、05Be、0.3Be 3种不同波美度石硫合剂及常用杀菌剂15%三唑酮WP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WP1000倍液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0.7°Be石硫合剂平均防效达93.53%,防效最高,除与0.5。雎石硫合剂处理差异不显著外,与其它处理防效有着显著...  相似文献   

4.
杜连彩 《植物医生》2002,15(2):28-28
葡萄白粉病在我国各葡萄产区都有发生 ,尤其西北地区及河北、山东受害较重 ,使葡萄产量和品质下降 ,影响经济效益。1主要危害症状白粉病可危害叶片、枝梢及果实等部位 ,而以幼嫩组织最敏感。1.1叶片开始正面产生大小不等不规则的黄色或褪绿色小斑块 ,病斑正反面均可见有一层白色粉状物 ,这是病菌的菌丝体、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有时产生小黑点 ,是孢子的闭囊壳。粉斑下叶表面呈褐色花斑 ,严重时全叶枯焦。1.2新梢和果梗及穗轴初期表面产生不规则灰白色粉斑 ,后期粉斑下面形成雪花状或不规则的褐斑 ,可使穗轴、果梗变脆 ,枝梢生长受…  相似文献   

5.
易良湘 《植物医生》2000,13(3):26-26
柑桔白粉病在五桥各柑桔产区均有发生,一般减产10%,重的可达30%以上。1997年以来,我们开展该病的研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危害症状。 柑桔白粉病主要危害柑桔新梢、嫩叶及幼果。 嫩叶上病斑为白色霉斑,呈绒毯状。霉斑在嫩叶正反两面均可产生,大多近圆形。  相似文献   

6.
叶宗国  刘火明 《江西植保》2001,24(2):59-59,53
近年来 ,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 ,九江市庐山区塑料大棚种植草莓面积不断扩大 ,而大棚草莓白粉病普遍发生 ,蔓延迅速 ,为害严重。 2 0 0 1年 4月份在莲花镇调查 ,,一般大棚病株率为 46 .5 % ,病果率 42 .0 % ,重病大棚病株率和病果率高达 85 %和 90 %以上。该病还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为此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试验和研究。1 发病症状该病主要侵染植株叶片 ,叶柄、花、果实。发病初期 ,叶背面零星长出薄薄的白色菌丝层 ,随着病情加重 ,白色菌丝层增厚 ,整个叶片被白粉状霉层所覆盖 ,叶缘向上卷曲变形 ,叶质变脆 ,叶柄上也覆盖着白粉状霜层…  相似文献   

7.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 ,近年来 ,小麦白粉病逐年加重 ,已成为影响小麦高产栽培的重要因素 ,现将其发生为害情况与防治对策介绍如下 :1 白粉病发生为害特点1.1 发病始期提早2 0 0 2年 ,顺庆区小麦白粉病发病始期为 1月 7日 ,比 1998年提早 15d ,比 1999年提早 2 7d ,比 2 0 0 0年提早 4 5d ,与 2 0 0 1年相当。1.2 发生面积不断扩大为害程度加重以前 ,小麦白粉病一般年份仅在局部地方轻度或中度偏轻发生。 1981年至 1990年 10年间 ,顺庆区小麦白粉病发生面积平均每年为 110 0hm2 ,因白粉病损失最高年份不足 30 0t,从顺庆…  相似文献   

8.
番茄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9.
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Makino]系近年由野生状态驯化栽培的葫芦科药用植物,其茎叶富含多种人参皂甙类似物,具有抗癌、保健等多种作用,目前正在国内外作为医药和保健新产品开发利用,我国浙江、陕西、河北、北京、山东、江苏、安徽、福建、湖北、湖南、云南、广东、广西等省及日本冲绳都已有栽培。1987年,我们在浙江杭州地区栽培的绞股蓝上发现白粉病,严重者导致地上部分枯死。现将观察和调查的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万惠恩 《植物医生》2005,18(1):11-12
桑树白粉病是由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目的白粉菌科球针壳属真菌引起的一种桑树病害.除危害桑树外,还危害梨、苹果、枫杨、粟、桐、臭椿等多种阔叶树种.各地栽桑树普遍发生.受害桑叶因营养消耗,影响品质,促使提前硬化,采摘后容易干燥.以病叶养蚕,由于叶质劣,营养价值差,且蚕食量减少,以致蚕体质弱,易诱发蚕病、蚕茧量、茧层量、茧层率降低.  相似文献   

11.
刘利仕 《广西植保》2002,15(1):23-23,36
菟丝子属菟丝子科、菟丝子属 ( Cuscuta) ,系攀缘性草本植物 ,无根。在平果地区发生的菟丝子主要以日本菟丝子 ( Cuscuta Japonica Choisy)为主。1 形态和危害  日本菟丝子茎粗壮 ,达到 2 mm,分枝 ,具黄色而有突起的紫斑 ,尖端及其下面 3个节上有退化成鳞片状的叶 ,花萼碗状 ,有红紫色瘤状斑点 ,花冠管状 ,白色 ,3~ 5 mm,有裂片 5片 ,蒴果卵园形 ,种子 1~ 2粒 ,平滑 ,微绿色至微红色。常危害龙眼、荔枝、柑、橙、柚、柠檬、梨和黄皮等果树 ,此外 ,还危害木麻黄、茶、油茶等多种林木植物。致使寄主植物叶片黄化、脱落、树势衰弱 ,严重…  相似文献   

12.
罗元  梁宁 《广西植保》2003,16(4):11-11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自我国 2 0世纪 80年代新发现报导以来 ,在广西迄今仅知玉林、容县、武宣、武鸣、恭城、贵港和合浦等县市已有发生。但北流市隆盛镇自 2 0 0 1年晚造起也有此病分布。该镇平坡村坡尾组 2 0 0 1年晚造杂交母系秧田发病约 0 .2 hm2 ,2 0 0 2年早造杂交稻制种田发病 2 hm2 以上 ,晚造一般杂交稻病情便更重并估计使稻谷减产 75 0 kg/hm2左右 ,且在该镇香圩制种点也发病 2 0 hm2以上。  据初步调查 ,在隆盛镇水稻从苗期到分蘖期均可感病 ,但以分蘖期最重。水稻分蘖期发病 ,稻株叶片自上而下逐渐枯萎 ,最后稻茎基部的茎节和叶鞘…  相似文献   

13.
玉米纹枯病调查研究初报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1995-1996年调查研究玉米纹枯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菌核、病残体和病土是该病的初次侵染源;无论是春玉米或晚玉米,及不同玉米品种,其病害始发期均在8-11张叶期,以10-11张叶期出现的频率最高;病斑激增期从玉米抽雄期到灌浆期,且病情发展很快。该病除了多晴少雨天外,无明显的停滞期;不同玉米品种发病程度也有差异;同一品种在栽培环境不同时,其发病程度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14.
杨廷策 《广西植保》2003,16(2):24-25
近年来 ,在邕宁香葱田 ,甜菜夜蛾发生为害日趋严重 ,已成为香葱田的主要害虫。笔者于 2 0 0 0~2 0 0 2年对香葱田甜菜夜蛾发生为害的生物学特性作了较详细观察 ,现整理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  从 2月份开始至 1 1月份结束 ,选择有代表性的3块香葱田 ,每块田面积 40 0 m2 ,每块田对角线定 5个点 ,每个点 1 m2 ,有香葱 42丛 ,进行系统调查 ,同时进行大田普查 ,5~ 7d调查 1次。1 .1 在成虫产卵高峰期调查观察产卵部位 ,每年在5~ 6月份进行。1 .2 每年 4~ 6月份 ,在 2~ 3代成虫产卵高峰期调查 ,将查得卵块插标记 ,观察卵孵化时间及幼…  相似文献   

15.
广西蔗扁蛾发生情况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志红 《广西植保》2001,14(4):11-12
2000年5月在广西北海市首先发现蔗扁蛾危害荫生观赏植物。7-8月组织全区各地检疫人员进行初步调查,了解了其基本传入范围及危害情况:广西大部分地区已有该虫发生分布,传入时间约3a,目前仅限于危害巴西木、发财树两种观赏植物。  相似文献   

16.
Mildew epidemics in 1980 on winter wheat cv. Sadovo 1 near Sofia, Bulgaria, were studied in detail. Half of the experimental plots were artificially inoculated, whereas the others were naturally infected. Fungicide treatments on all plots consisted of from nil to three applications of triadimefon. On four days, mildew severity, plant height and the yield components ear length, number of kernels, and grain weight per ear were determined. Mildew incidence showed to be a simple and reliable predictor of yield loss. It is suggested that mildew incidence can be used for decision making in the supervised control of wheat mildew in Bulgaria.Samenvatting Sofia, Bulgarije, in detail bestudeerd. Van 32 veldjes van 1 m2 groot, in vier blokken van acht veldjes verdeeld over een groot tarweperceel, werd de helft kunstmatig geïnfecteerd met meeldauw, terwijl de andere helft aan natuurlijke infectie werd blootgesteld. De bespuitingen variëerden van een tot drie bespuitingen met triadimenfon, alsmede een onbespoten controle. Op drie dagen werden aantastingsgraad en incidentie van meeldauw bepaald aan de drie bovenste bladlagen. Een aantal relaties werd berekend tussen incidentie, aantastingsgraad en opbrengstvariabelen (planthoogte, aarlengte, aantal korrels per aar, korrelgewicht per aar). In ontwikkelingsstadium F 10.1 bleek meeldauw-incidentie een eenvoudige en betrouwbare maat te zijn voor toekomstige opbrengstderving. Meeldauw-incidentie kan als maat gebruikt worden bij de geleide bestrijding van meeldauw in Bulgarije, maar er zullen nog veel proeven nodig zijn om dit doel te bereiken.  相似文献   

17.
1999年在南宁市郊发现由柄锈菌 (Puccinia sp)引起的小驳骨锈病 ,发病程度逐年加重 ,传播范围逐渐扩大。病菌冬孢子在 RH10 0 % +水滴条件下 (2 5℃ )易萌发 ,病害盛发期为春末夏初及秋末冬初。用修剪清除病枝叶、清除病枝叶并结合施肥管理、 0 .5°Be石硫合剂、 30 0 0倍 2 0 %粉锈宁乳油 4种方法进行防治试验 ,防治效果分别为 10 0 %、 10 0 %、 5 1.6 %、6 4 .5 % ,以第 2种防治方法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桔光绿天牛为害九里香造成枯枝,常年虫害株率达70%以上,严重年份达90%以上,枝梢虫害率严重时达30%以上,3天来笔者采取以剪除枯梢压低虫口基数,结合虫孔注药及地面,地下施药相结合的防治措施,取得显著防效,目前该虫虫害株率已控制在2%左右,枯梢率控制在1%以内。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