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护士职业角色化是指从事护士这个职业的个体应具备的角色人格和职业行为模式,护生职业角色是特指在校护理专业学习的学生对今后所从事职业应具有角色人格和职业行为模式的认识[1] .实习护生在临床实习阶段能否顺利实现将来所从事的护士职业,带教老师的职业素质对实习护生职业角色的影响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临床教学管理中,加强带教老师的职业素质教育是护理管理者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临床实习阶段本科护生职业情感变化,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教学对策。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实习结束的本科护生15名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围绕情感发展、职业认同、职业发展、职业规划等主题展开;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整理。结果本科护生实习阶段职业情感发生显著变化,从实习初期的激情与迷茫共存,实习中期的失落绝望,到最后实习结束时对护理职业的认同和热爱。实习期间院前职业教育、带教教师的言传身教、病人的鼓励支持、临床真实经历都有助于护生从无知、无助变得成熟、独立且有担当。结论临床实习可从行为、心智、情绪等方面促进护生职业情感发展,护理教学应重视护生职业情感教育、死亡教育厦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等。  相似文献   

3.
闫妍新  郗少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6):1144-1146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临床护生的职业发展是一段非常重要的经历 。然而,由于社会大环境、护生自身因素、带教老师因素等原因造成了护生在临床实习阶段不能专注于本职工作,严重影响了护生的实习质量。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虹 《卫生职业教育》2008,26(20):107-108
目的 了解在校护生对护士职业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教育,以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 对2006级111名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所有护生都有接受护士职业防护教育的要求;护生的职业安全认知水平低、职业安全防护措施知识掌握水平较低.结论 改变传统观念,增强护生接受职业防护知识教育的意识;树立普及性防护的观念;乙肝表面抗原阴性的护生应接种乙肝疫苗;将护士职业防护教育贯穿于护理学教学中;建立护生职业暴露报告制度.  相似文献   

5.
对护生进行职业礼仪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士职业礼仪是护士在从事护理活动中展现给人们的语言、行为,是护士整体形象的外在体现[1]。美的品德,美的情操,美的服饰,美的举止,美的语言……内在美与外在美的有机结合,自然美与社会美的高度统一,构成了护士美的形象。因此,对护生职业礼仪教育的任务就是强化美的内涵教育,让他们每个人追求完美的整体形象。我院护理部自2000年以来一直注重对实习护生强化职业礼仪教育,收效显著。1对护生进行职业礼仪教育的具体做法临床实习阶段不但是护生学习护理技能的时期,更是确立人生信念、强化职业道德、适应护士角色、获得全面发展的社会化过程的…  相似文献   

6.
郭蓉  张勇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8):99-100
目的 实施护理专业情意教育,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态度.方法 选择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实习期护生共437人作为研究对象,在实习期进行多种形式的情感教育培养.使用自制问卷就护生对加强情感教育措施的认识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99.1%的护生认为在实习前实施情感教育有必要.95.2%的护生认为在实习中贯彻情感教育有必要.98.9%的护生认为实习后期进行护理专业生涯规划有必要.97.7%的护生认为情感教育对培养职业态度有帮助.结论 在护生实习阶段始终贯穿护理情感教育,对于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态度、提高其实习效果、促进护生职业情感发展等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护生的临床实习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延续,护生在临床实习之前,接受岗前教育是提高护生临床实习综合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使护生顺利完成实习阶段的第一步。我院护理部自03年以来,对来院实习护生的岗前教育方法进行了改进,在护生进入临床各科室前,由护理部组织进行短期全面教育,取得良好的临床实习效果,得到临床带教老师及实习护生的认可。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1岗前职业道德及法律法规教育护生来到医院,首先请护理对她们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包括:介绍医院概况,技术设备;护理事业的发生、发展过程;护士仪表要求、以及护士职业特殊素质要…  相似文献   

8.
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学习和操练护理技能最重要的阶段,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同临床护士一样面临职业暴露的危险.由于她们对环境生疏、不适应快节奏的工作方式,特别是缺乏临床护理经验、操作不熟练、防范意识差等原因,职业损伤的危险性则更大.  相似文献   

9.
实习护生职业心理培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士职业心理是指护士在从事护理工作中所具有的心理特点[1],主要体现在责任心、爱心、人际沟通能力、观察力、慎独精神等方面。临床实习是护生向护士过渡的重要阶段,也是护生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实践锻炼的关键阶段[2]。面对千差万别的护理对象,护生良好的职业心理是做好护理工作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本科实习护生职业心态的影响因素,探讨培养护生积极职业心态的方法。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对福建省三级以上医院的60名本科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成就感、带教教师资质、师生关系、护患关系、职业风险、职业环境、工作量、护士待遇、社会地位、发展空间和学习压力是本科实习护生职业心态的影响因素,且影响很大。结论本科护生的职业心态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应采取有效措施缩小职业心态与职业角色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剖宫产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根据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对试验组进行整体护理,完成各项检查、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 结果 试验组对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满意度达到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80%). 结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病患满意度明显提高,并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对护生进行护理美学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现代护理人才,为了塑造护士的完美人格、构建护士的知识结构及审美心理结构。笔者几年来,尝试着把护理美学融会到护理教学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浅谈护理部对护理质量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我院护理部对护理质量的科学有效控制。方法结合我院护理质量管理实际,总结归纳了质量控制的具体做法。结果通过采用合理控制、统一控制、滚动控制、现场控制、逐级控制、反馈控制6步控制法,使护理质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结论上述控制法对我院护理部实施护理质量控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通过自己多年的护理教学工作经验,试图阐明心理护理在现代护理中的重要地位,在医护界同仁中达成重视心理护理的共识,并在护理教育和临床护理中切实加强心理护理工作,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康复治疗。充分发展护理工作在维护人们身心健康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护士排班模式对简化护理工作程序及护理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简化护理工作程序及保证护理质量的护士排班模式。方法改革旧的排班模式,并比较新旧排班模式的交接班次数及护理工作质量。结果新的排班模式比旧的排班模式交接班次数减少2次,新旧2种排班模式对病区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无显著性的差异。结论新的排班模式可减少交接班次数,简化护理工作程序,保证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6.
防范护理事故减少护理纠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护理工作是一门实践性、连续性很强的学科,如何防范护理事故、减少护理纠纷是摆在每一个护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护士应不断学习,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护理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辩证情志护理在孕产妇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前瞻性随机选取浙江省义乌市中医院妇产科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妇产科2012年1月~2013年5月期间接收的122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61例采用临床常规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辩证情志护理,对比分析两组孕产妇健康知识得分、焦虑及抑郁评分、分娩期疼痛程度、妊娠结局以及住院时间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5.59±1.83)d、健康知识得分(29.1±1.1)分,明显优于对照组(9.21±2.43)d、(21.2±2.1)分(P<0.05);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46.1±5.7)分、抑郁评分(45.0±7.7)分、分娩期疼痛评分(3.58±1.26)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5±6.8)分、(53.6±6.9)分、(4.85±1.52)分,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8.5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41% (P<0.05);观察组非病理性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分别21.31%、1.64%、3.2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34%、11.48%、14.75%(P<0.05),母乳喂养率86.89%明显高于对照组63.93% (P<0.05).结论 辩证应用情志护理于孕产妇心理护理能有效地改善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其对健康知识掌握度,减轻分娩期的疼痛程度,明显改善妊娠结局,同时还能极大程度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赵丹丹 《大家健康》2016,(4):231-232
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76例需要手术患者进行护理研究,随机分组,实验组42例患者接受手术室的人性化护理,对照组34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的满意度为85.3%,实验组患者护理的满意度为95.24%,实验组患者得到更加显著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P <0.05)。结论:对手术治疗患者采用手术室的人性化护理,可改善护理质量,达到以人为本,提高患者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护理安全文化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开展优质护理前(2010年5月~2011年4月)收治的3057例患儿与开展优质护理后(2011年5月~2012年4月)收治的3428例患儿进行满意度调查,并对前后两年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实施优质护理后,通过强化护理安全管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由0.36%降低为0.12%,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由93.42%上升到95.51%,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优质护理活动中,通过护理安全文化的普及,提高了护理质量的同时,护士抗风险能力增强了,密切了护患关系,提升了满意度,在儿科病房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0.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铁西医院为探索护理文化,构建学习型护理团队的途径和方法,从2000年起,将创建学习型护理团队确定为医院护理工作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并列入了护理部每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开始对构建学习型护理团队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