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百白破疫苗致局部无菌性脓肿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接种门诊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17540例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的儿童进行分析。结果17540例儿童中接种百白破疫苗69540针次,有26例发生注射局部无菌性脓肿,发生率为1.48%o。结论儿童注射百白破三联疫苗引起的无菌性脓肿与肥胖、个体差异有关,与性别、注射时间无关。  相似文献   

2.
1991— 1999年 ,我区计划免疫接种 10 80人次 ,其中 6例发生异常反应 ,发生率达 0 .5 6% ,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发热、脓疱、过敏性皮疹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在 6例异常反应患儿中 ,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 978人次 ,接种部位血管神经性水肿 3例 ;过敏性皮疹 1例 ;接种卡介苗82人次 ,接种部位严重异常反应 1例 ;接种冻干腮腺炎活疫苗 2 0人次 ,发生过敏反应 1例。2 典型病例例 1,男性 ,3个月 ,于有效期内初次接种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百白破三联疫苗 ,批号不详 ,注射 10 h后 ,局部出现直径约 5 0 m m的红肿 ,全身症状表现为发热 ,体温…  相似文献   

3.
唐元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4):120+138-120,138
目的:探讨百白破疫苗接种方法及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月龄满3个月以上完成基础免疫,在1.5~2.0岁及满6周岁加强注射的儿童,吸取百白破疫苗0.5ml,在臀部外上方1/4处或上臂外侧三角肌进行深部肌内注射。结果:4432名儿童中,无一例发生无菌性脓肿,有4例儿童发生局部硬结,经及时处理得以恢复。结论:预防接种的异常反应与受种者个体差异、接种24h后局部热敷、接种人员操作技术有密切关系,增强责任心,规范操作可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近2年来,因使用吸附百白破疫苗后先后出现12例上臂三角肌红肿、化脓等局部反应。其中,红肿10例,化脓2例。红肿出现的时间最短在注射后数小时,最长3d,持续3~28d。红肿范围约3cm×3cm~7cm×7cm,多数在5cm×5cm左右。出现的症状与儿童性别、营养状况无关。在同一孩子身上第2次接种出现红肿反应1次范围大。病例多数发生在5~9月份,所用疫苗均属同一批号,鉴于上述情况发生,我们在接种操作时,严把以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接种百白破联合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我院从2011年1 ~12月中,共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9682人次,其中基础免疫7938人次,加强免疫1743人次.对接种过百白破疫苗者进行预防不良反应采取护理观察.结果 接种9682人次中,共发生不良反应218例,主要以局部反应和低热为主,未见潜在生命威胁的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与受种者的个体差异、接种人员操作技术等有密切关系.规范操作流程,安全接种技术,加强接种后的护理可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刘玉洁  刘璐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2):3150-3151
目的探讨降低接种吸附百自破联合疫苗不良反应的有效措施。方法采取家长自动报告和电话随访方式,对1997年至2009年医院辖区内接种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和吸附元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的0—2岁儿童4277人次有否发生局部不良反应进行调查。结果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较接种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0.51%(4/783)比1.49%(52/3494),x2=4.73,P〈0.05],局部及全身反应轻,元无菌性化脓等并发症。结论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明显优于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做好预防接种前后对儿童家长的宣教指导,及时观察和诊治,可以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和谐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儿童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发生情况,以减少AEFI的发生。方法收集2010~2013年儿童疫苗接种及AEFI的登记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3年儿童累计预防接种疫苗146 348例次,出现AEFI 198例,发生率为135/10万。其中一般反应156例(占78.8%),异常反应26例(占13.1%),偶合症12例(占6.1%),心因性反应4例(占2.0%)。发生率前4位的疫苗是甲型流感疫苗、23价肺炎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百白破疫苗;除1例脊髓灰质炎疫苗相关病例遗留下肢活动障碍外,其余病例均治愈。结论 AEFI多种疫苗均可发生,接种前应注意询问受种者过敏史和近期健康状况,规范接种,做好接种后医学观察,有利于减少AEFI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百白破是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混合疫苗的简称,它是由百日咳疫苗、精制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按比例加佐剂配制而成,该佐剂为铝佐剂作用,在所有疫苗中,百白破引起局部反应(多为局部红肿、硬结)的发生率仅次于卡介苗,及时处理预防接种后出现的红肿硬结,对于无菌性脓肿、无菌性化脓等都有很好的预防作用.本研究重点放在出现这种局部反应后处...  相似文献   

9.
接种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异常反应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6月5-26日濮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接到25例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TaP)引起局部或全身反应的报告.为了全面了解发生原因,避免接种反应进一步发生,消除家长对接种该疫苗的顾虑,中心组织人员对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儿童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吉水县2010~2012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情况,探讨预防接种的安全性及减少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的措施.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AEFI监测系统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吉水县2010~2012年报告AEFI共56例,发生率为10.76/10万,涉及疫苗13种,其中以麻疹疫苗、百白破疫苗的AEFI报告居多.AEFI以一般反应为主,占94.64%(53/56),异常反应占3.57%(2/56),偶合症占1.79%(1/56).接种后1d内出现反应者47例,占83.93%.结论 吉水县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率较低,疫苗接种是安全的;接种疫苗后1d内是监测重点;加强AEFI监测,可提高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预防和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马集镇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于2012年4月至2017年4月报告的引起疑似异常反应的疫苗种类,以及关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好发年龄和发生率,选择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析。结果:引起疑似异常反应的病例有36例,其中偶合症1例,一般反应29例,异常反应6例。无群体性AEFI,同时无接种事故和心因性反应,以及疫苗质量事故;36例病例主要来源于2013、2014、2016年份,分别报告了7例、10例、13例,共计30例(83.33%),2012年报告数最少,且报告发生率为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中0岁组和1岁组的AEFI报告病例的年龄较多,分别占18例(50.00%)和9例(25.00%),总27例,占总例数中的75.00%;所有的EFI报告病例中,在接种后2~3天发生的病例数有4例,而发生在接种疫苗后0~1天的占据29例;共有10类疫苗引起AEHI病例,其中白破、麻疹、百白破、23价肺炎、Hib疫苗高居报告发生率的前五位;引起疑似异常反应病例36例中,硬结、发热、红肿为主,占据27例(75.00%),而次之的是过敏反应占据5例(13.89%),除此之外还包含卡介苗淋巴结炎、无菌性脓肿等反应,但是均无较多病例数。结论: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马集镇的疫苗安全接种工作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工作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2.
龚华东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4):175-176
目的:观察分析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后的不良反应,探讨有效防止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将本院接收的310例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儿童均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进行有针对的预防接种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的预防接种,对接种后儿童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统计。结果:对照组3针疫苗接种后,弱反应19例,中度热反应12例,重度热反应9例,总发热反应率为25.81%;实验组3针疫苗接种后,弱反应9例,中度热反应3例,重度热反应2例,总发热反应率为9.03%,两组发热反应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针接种后发生局部硬结反应27例,发生率为17.42%,实验组3针接种后发生局部硬结反应6例,发生率为3.87%,两组局部硬结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接种前加强疫苗的规划处理,对各受体儿童的身体状况进行合理评估,在接种过程中注意注射器及注射部位的选择,以及接种技巧与注射深度的把握等,可以有效防治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发生,保证计划免疫得以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儿童接种百白破疫苗后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及采取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为预防和控制破伤风、百日咳、白喉等疾病的发生,对3个月以上足月健康儿几进行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共接种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723例次,共有7例发生了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0.97%。对接种过百白破疫苗进行不良反应的观察和预防护理。结果在预防接种中,科学使用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认真护理,儿童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都非常低。结论在接种百白破疫苗前,必须将疫苗液充分摇匀,对禁忌证要严格掌握.接种后要耐心且通俗易懂的将不良反应的处理对策告诉其家长.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我院门诊自1990年4月开始用吸附百白破疫苗后先后出现15例局部反应,其中有4例化脓,红肿11例。红肿出现的时间最短在数小时之内,最长在3天以上,持续时间在3~26天不等,红肿范围3×3cm~8×8cm,多数在5cm左右。出现的症状与儿童性别无关,与营养状况也无关,在同一个孩子身上第二次接种要比第一次范围大,且与注射的次数无关。病例发生在5~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广西边远山区东兰县儿童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情况,评估常规、强化疫苗接种的安全性,为免疫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1—2010年该县各乡镇儿童各种疫苗接种人数、次剂及各种疫苗AEFI发生情况,建立Excel数据库并进行分析。结果该县在过去的10年间,开展15种疫苗共86.13万余人次的接种,发生AEFI 10例,发生率为11.61/100万,15种疫苗中仅有卡介苗和百白破(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发生AEFI,发生率分别为52.27/100万、73.92/100万。发生AEFI儿童年龄均小于或等于5岁,其中男6例,女4例。儿童发生AEFI以局部反应为主,仅1例出现全身反应,预后良好。结论该县需进一步完善AEFI监测系统,提高报告的及时性、完整性和覆盖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保证百白破疫苗接种质量,为正确制定预防接种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越西县越城镇片区2007-2009年儿童接种百白破疫苗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结果 2007-2009年越西县疾控中心共领进百白破疫苗7批次,其生产厂家分别是成都生物制品厂及武汉生物制品厂,期间百白破疫苗接种儿童共1230名,其中有11名儿童发生脓肿反应。结论为了孩子健康,保证接种质量,应首选剂量为每支1人份的疫苗。  相似文献   

17.
免疫预防接种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在出生后要进行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等一系列预防接种。预防接种后机体可能会有一些反应 ,大多属于正常反应 ,但也有不少病例是由于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接种而引发的 ,如在疾病的急性期 ,未询问病史就接种而造成严重后果。经查阅 1986~ 1996年国内医药杂志 ,对不良反应加以归纳 ,现报道如下。11年间共有 87篇 331例免疫接种的不良反应报道 ,其中百白破疫苗引起的 141例主要为无菌化脓性感染 ( 12 9例 ) ;乙脑疫苗引起的 83例 ,主要为Ⅰ型变态反应 ( 5 1例 …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全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10~2012年脑膜炎球菌疫苗(Meningococcal Vaccine, MenV)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特征,评价MenV上市后预防接种安全性。方法:通过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截至2010~2012年接种MenV发生的不良反应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2年中国共报告MenV接种后发生预防接种不良反应27046例,其中异常反应1724例,占6.38%;一般反应25322例,占93.62%。根据2010-2012年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中接种监测数据估算,四种MenV疫苗的一般反应报告发生率在7.84/10万~54.37/10万之间;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在0.62/10万~1.93/10万之间。不良反应以首剂为主。常见的异常反应为过敏性皮疹、血管性水肿等过敏反应。结论:中国MenV上市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在可接受的预期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TaP)是预防儿童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的替代传统全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TwP)的新型疫苗.按照国家计划免疫程序,出生3个月~6周岁儿童必须接种百白破联合疫苗.2008年10月,重庆市沙坪坝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购进DTaP共1 800支(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批号20080310-1),至2008年11月13日,沙坪坝区17个预防接种门诊共接种DTaP 947例.其中1例出现过敏性休克,1例发生注射部位局部红肿,1例发生低热(38.4℃),其余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0.32%.  相似文献   

20.
儿童免疫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及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百白破疫苗免疫接种经国内外多年实践证明对儿童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的免疫效果是肯定的。儿童接种百白破疫苗从 3足月开始 1a内接种 3次 ,每次间隔≥ 3 0d ,以后 1.5~ 2岁再接种一次。但比其他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强且发生率高。现将其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简述如下。1 局部反应接种部位出现红肿 ,有轻度肿胀和疼痛 ,可用清洁的毛巾热敷 ,每日 4或 5次 ,每次 10min ,对接种卡介苗的局部红肿不能热敷。过敏性皮疹 ,有丘疹和荨麻疹等 ,可口服苯海拉明片 ,0 .5~ 1.0mg (kg·次 ) ,每日 2或 3次。口服马来酸氯苯那敏片 ,0 .1~ 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