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颞下窝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告18例颞下窝肿瘤,其中原发肿瘤14例,邻近肿瘤侵入颞下窝4例;良性5例,恶性13例,恶性患者3年内死亡3例,生存1-3年9例,另有1例生存达13年;良性全部存活2-17年,X线片及CT检查有助于颞下窝肿瘤的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治疗应以手术为主,并尽可能彻底切除肿瘤,术后辅以放疗,可提高局控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纵隔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7月至2008年2月外科治疗的31例纵隔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为良性神经鞘瘤(90.3%),3例为恶性。肿瘤完整切除29例(93.5%),姑息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者。术后出现喉返神经损伤1例,上肢深静脉血栓1例。3例恶性神经鞘瘤患者术后生存5~19个月。结论手术是治疗纵隔神经鞘瘤的主要方法,恶性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诊断的48例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中平均年龄为43.2岁.根据肿瘤生长方式,瘤细胞异型,核分裂和肿瘤坏死进行乳腺叶状肿瘤分级,良性26例,交界性12例,恶性10例.全部病例采用手术治疗,肿瘤单纯切除术23例,良性、交界性、恶性复发分别为3/18、2/3、2/2;肿瘤扩大切除术15例,良性、交界性、恶性复发分别为0/8、1/5、1/2;乳房切除术10例,交界性、恶性复发转移分别为0/4、2/6.结论乳腺叶状肿瘤可分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三种类别,确诊和分级主要依靠病理组织检查.提示首次肿瘤彻底切除是治疗的关键,应根据组织分级及肿瘤大小决定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纵隔肿瘤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但有些病例的诊断治疗还仍然比较棘手。我科1986年10月~1999年12月收治60例,现就这些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43例,女17例;年龄14岁~62岁,平均41岁。病种分类为:胸腺瘤20例,畸胎瘤15例,神经源性肿瘤5例,胸内甲状腺肿瘤6例(良性5例,恶性1例),支气管源性囊肿3例,间叶组织肿瘤4例(良性3例,恶性1例),恶性淋巴瘤3例,淋巴结结核2例,混合性生殖细胞瘤1例。本组病例均无特征性的症状,39例有咳嗽、气短、发热、胸背部疼痛、胸闷等表现,21例为体检或其它疾病常规照片而发现。1.2 诊断 主要依靠胸部X线检查。可选做CT、超声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核磁共振等特殊检查而提高确诊率。个别尚需做主动脉造影方能鉴别。60例中术前确诊51例,误诊9例。 治疗结果 本组均行手术治疗,单纯肿瘤切除43例,扩大切除13例,单纯探查4例。手术死亡2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分析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确定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 年5月至2009 年8 月诊治的16 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 例患者平均年龄33 岁,按WHO 分类标准,良性7 例,交界性5 例,恶性4 例;9 例行局部切除术,4 例行乳腺单纯切除术,3 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随访13例,平均随访时间为21(12~84 )个月,5 例行局部切除术后复发,1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2年死于广泛转移。结论 保证1~2 cm切缘的局部扩大切除术是治疗乳腺叶状肿瘤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6.
胸骨肿瘤的初步治疗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胸骨肿瘤诊断和治疗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1967年3月~2001年8月治疗的胸骨肿瘤12例,均经病理科复核阅片.结果软骨肉瘤5例,2例分别于术后18年、25年非肿瘤死亡,3例术后分别生存62个月、11个月、12个月后失访;骨肉瘤1例,经术前、术后化疗,已无瘤生存53个月;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术后无瘤生存17个月后失访;骨巨细胞瘤1例,术后无瘤生存66个月;淋巴瘤1例,术后生存17个月;脂肪肉瘤1例,未手术,生存28个月后失访;转移性腺癌2例,其中放化疗1例生存7个月,手术1例生存27个月.结论治疗胸骨肿瘤术前必须先明确病理类型,软骨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宜选择手术切除;骨肉瘤应选择化疗 手术;而浆细胞瘤、淋巴瘤、Ewing肉瘤可采用非手术治疗,若手术应严格筛选.胸壁重建可应用人工合成物和转移性肌皮瓣.  相似文献   

7.
张震  徐阿曼  孟翔凌 《现代肿瘤医学》2006,14(10):1229-1231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治疗原则和影响预后因素。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诊断确诊的17例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患者中良性叶状肿瘤9例,交界性叶状肿瘤5例,恶性3例。行局部肿块切除7例,单纯乳房切除术6例,改良根治术3例,姑息性肿块切除术1例。其中随访13例,平均随访时间21(5~84)个月,1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2.5年死于远处转移,2例行局部肿块切除术后复发。结论:乳腺叶状肿瘤的预后与手术方式有关,良性和交界性应首选扩大区段切除术,切除肿瘤边缘不少于2cm;复发的交界性和恶性应尽早行单纯乳房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  方法  对收治的胰腺内分泌肿瘤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本组16例患者中胰岛素瘤8例,胃泌素瘤4例,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3例,生长抑素瘤1例。其中14例行根治切除术,2例因肿瘤无法切除而放弃手术治疗。术后发生胰瘘和炎性肠梗阻各2例,16例中3例失访,13例患者平均随访(4.5±2.3)年,2例仅行活检术的患者均在1年内死亡,2例恶性(胰岛素瘤和胃泌素瘤各1例)患者由于肿瘤复发转移在3年内死亡。随访期间良性病例全部生存。  结论  手术切除是胰腺内分泌肿瘤最为理想的治疗方法,选择合适的术式有助于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腺转移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8年10月~2009年8 月空军总医院收治的25例胰腺转移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肿瘤为肺癌8 例、结肠癌5 例、胃癌4 例、胆囊癌3 例、食管癌2 例、肝癌1 例、胃恶性间质瘤1 例、恶性纤维细胞瘤1 例。胰腺转移肿瘤距原发肿瘤时间间隔平均24个月(0~192 个月)。 14例行B 超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诊断;4 例术中冰冻切片诊断、7 例为临床诊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 横结肠次全切除2 例,胰腺体尾+ 脾脏切除2 例,胆道内金属支架引流术1 例;放疗+ 化疗10例,局部放疗4 例,全身化疗2 例;4 例未治疗。24例随访,手术组中位生存27个月(10~76个月),非手术治疗组中位生存11个月(2~20个月),未治疗组中位生存1.5 个月(0.5~6 个月)。 结论:胰腺转移性肿瘤无特异的临床表现,手术切除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生殖器外纵隔生殖细胞瘤诊断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65例纵隔生殖细胞瘤均行开胸手术治疗。单纯完全摘除肿瘤59例;姑息性切除1例;肿瘤摘除联合肺叶切除或胸膜纤维板剥脱术3例;开胸探查2例。恶性生殖细胞瘤术后均行辅助放、化疗。结果:良性畸胎类肿瘤手术摘除或合并肺、胸膜切除后效果良好。恶性生殖细胞瘤,尤其是精原细胞瘤切除后,辅助放、化疗仍可获得较好的远期生存。3年生存率66.7%。结论:纵隔生殖细胞瘤是常见的纵隔肿瘤,诊断后积极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