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阳和化岩汤对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的抑制作用以及对ki67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二甲基苯并蒽(DMBA)诱导建立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模型,9周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和化岩汤组、散结化痰汤组、平消片组及三苯氧胺组,每天分别采用饮用水、阳和化岩汤(组成:鹿角霜1 2 g熟地9 g肉桂6 g白芥子3 g莪术12 g山慈菇1 5 g浙贝母9 g甘草6 g)7.2 g/kg、散结化痰汤(组成:白花蛇舌草15 g半枝莲15 g栝蒌15 g半夏9 g)5.4 g/kg、平消片144 mg/kg及三苯氧胺4 mg/kg灌胃治疗4周。取大鼠乳腺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和灰度值,q-PCR检测ki67 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其他各治疗组一般增生与癌前病变发生率高,浸润性癌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散结化痰汤组外,其他治疗组ki67蛋白表达灰度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ki67阳性率及ki67 mRNA表达除平消片组外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阳和化岩汤组比较,各治疗组癌前病变与浸润性癌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消片组ki67表达阳性率及ki67 mRNA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阳和化岩汤能够部分阻断逆转乳腺癌癌变,并具有抑制ki67蛋白及mRNA表达的作用,其作用优于平消片,与三苯氧胺接近,适用于乳腺癌癌前病变的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疾病模型,研究阳和化岩汤对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DMBA诱导建立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模型,9周后分组用药干预治疗4周,观察大鼠体重增长及肿瘤出现情况,取乳腺组织观察病理组织学形态。结果:造模组大鼠肉眼肿瘤发生率92.86%,平均肿瘤个数为4.21,癌前病变和浸润性癌发生率分别21.43%、71.43%,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各治疗组大鼠肉眼肿瘤发生率及平均肿瘤个数与疾病模型组比较,均明显降低和减少(P〈0.05);阳和化岩汤组肿瘤发生率为64.71%,平均肿瘤个数为1.82,与其他治疗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治疗组大鼠乳腺组织病理形态学较疾病模型组病变程度轻(P〈0.05);阳和化岩汤组癌前病变发生率为47.06%,浸润性癌发生率为29.41%,与其他治疗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MBA小剂量分次给药建立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动物模型具有明显优越性,阳和化岩汤为代表的温阳散结中药能够部分抑制乳腺癌癌变,适于乳腺癌高危人群的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抗氧化作用。方法:使用D-半乳糖建立小鼠衰老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维生素E组(50mg/kg)、黄芪建中汤高剂量组(8g/kg)、黄芪建中汤中剂量组(4g/kg)和黄芪建中汤低剂量组(2g/kg);实验6周后处死动物,测定脑组织中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GSH-Px)活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小鼠脑组织中的MDA含量显著性升高(P〈0.05);黄芪建中汤组三个剂量组MDA含量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其中高、中剂量组与维生素E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小鼠脑组织中SOD、GSH-Px活性显著性降低(P〈0.05);黄芪建中汤组三个剂量组SOD、GSH-Px活性均较模型组显著提高(P〈0.05),其中高、中剂量组与维生素E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可提高小鼠脑组织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阳和化岩汤对乳腺癌细胞株Bcl-2、细胞色素C的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阳和化岩汤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乳腺癌癌前病变细胞株随机分为阳和化岩汤组、拆方温阳组、拆方活血组、拆方化痰组、拆方解毒组、空白对照组、三苯氧胺组,通过Western blot、RT-PCR法分别检测七组乳腺癌癌前变细胞株Bcl-2、细胞色素C的蛋白及基因表达,观察阳和化岩汤对乳腺癌的作用效果。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三苯氧胺组、阳和化岩汤组明显降低Bcl-2蛋白及mRNA表达(P<0.05),三苯氧胺组、阳和化岩汤组、化痰组、解毒组明显提高细胞色素C蛋白及mRNA表达(P<0.05)。结论:阳和化岩汤可降低Bcl-2蛋白及mRNA表达,激活细胞色素C,加速癌细胞的凋亡,阻断相关通路活化,进而抑制癌变进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化浊祛疣汤对尖锐湿疣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8、IL-10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的影响,探讨化浊祛疣汤在尖锐湿疣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2组,化浊祛疣汤组采用电离子治疗后,服用化浊祛疣汤;电离子组仅采用电离子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3月时的血清IL-18、IL-10和IFN-γ含量,并与15例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化浊祛疣汤组治疗前血清中IFN-γ、IL-10、IL-18含量与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3项指标与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电离子组治疗前后3项指标与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化浊祛疣汤组3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电离子组3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化浊祛疣汤组治疗后3项指标和电离子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化浊祛疣汤可改善患者血清IL-18、IL-10和IFN-γ的含量,这可能是其临床治疗尖锐湿疣、减少复发的药理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调神对定向越野运动员训练疲劳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0名定向越野运动员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例、治疗A组20例及治疗B组20例。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治疗A组取四神针(百会前、后、左、右各旁开1.5寸)、定神针(印堂、阳白各上0.5寸)、足三针(足三里、三阴交、太冲)、足智三针(涌泉、泉中、泉中内)针刺配合艾灸治疗;治疗B组选取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穴针刺配合艾灸治疗。每天1次,连续治疗2周。结果:治疗后,治疗A组及治疗B组的疲劳主观感觉评分(RPE)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A组、治疗B组治疗后分别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A组与治疗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A组及治疗B组的血清肌酸激酶(CK)值显著下降,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A组、治疗B组分别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A组与治疗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B组和治疗A组血尿素氮(BUN)水平均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BUN水平治疗A组、治疗B组分别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A组与治疗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调神法能促进定向越野运动员训练的疲劳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利湿祛瘀法对Ⅲ型前列腺炎的症状指数(CPSI)评分及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的影响。方法:Ⅲ型前列腺炎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采用利湿祛瘀法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抗生素诺氟沙星治疗。测定血清PSA及观察CPSI评分。结果:2组治疗前CPSI疼痛、排尿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2月后2组症状均有所减轻,治疗组治疗前后疼痛、排尿症状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疼痛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整体总分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症状总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排尿症状评分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PSA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2月后2组PSA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利湿祛瘀法可明显改善Ⅲ型前列腺炎症状和生活质量,降低PSA。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互动健康教育模式结合中医辨证饮食指导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疗效。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8例,随机分成2组,干预组在围手术期采用互动健康教育模式结合中医辨证饮食指导;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方法。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月均进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术前2组S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周2组SAS评分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3月2组SA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前2组VAS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周2组VAS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3月2组VAS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前2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3月2组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互动健康教育模式结合中医辨证饮食指导可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行气活血通络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口服中药煎剂,每日1剂,经期停服,42剂为1个疗程;对照组34例口服乳癖散结胶囊,每次4粒,1d3次,45d为1个疗程。2组均服药1个疗程后观察比较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肿块评分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治疗组间疼痛评分变化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伴随症状评分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有效率相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行气活血通络法对乳腺增生病有较好疗效,缓解疼痛作用优于中成药。  相似文献   

10.
李珉珉  文斌  贺松其 《新中医》2014,46(2):190-193
目的: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药治疗中,引入精神因素的影响,采用动物模型实验,考察疏肝和胃消痞法对该病的疗效和机制。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简称对照组)、模型组、枳实消痞汤组、旋复代赭汤组、疏肝和胃消痞汤组及多潘立酮组,大鼠制备应激致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观测疏肝和胃消痞方对大鼠甲基橙胃残留率、墨汁推进率的影响,检测胃窦一氧化氮(NO)含量、血浆胃动素水平。结果:实验开始时,各组粪便正常。动物于造模第6天开始出现饮食下降,大便稀软,毛发枯槁,活动频度下降表现。模型组大鼠甲基橙胃残留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墨汁推进率明显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枳实消痞汤组、旋复代赭汤组、疏肝和胃消痞汤组治疗后情况均有好转,其中疏肝和胃消痞汤组效果最为明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多潘立酮组效果相当。枳实消痞汤组、旋复代赭汤组的甲基橙胃残留率及墨汁推进率也有改善,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枳实消痞汤组在这两个指标上与疏肝和胃消痞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旋复代赭汤组墨汁推进率上与疏肝和胃消痞汤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模型组胃窦中NO含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治疗后,枳实消痞汤组、旋复代赭汤组、疏肝和胃消痞汤组、多潘立酮组胃窦NO含量均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疏肝和胃消痞汤组效果最为明显,与多潘立酮组效果相当。胃动素含量也有类似的效果。枳实消痞汤组在胃动素含量上与疏肝和胃消痞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旋复代赭汤组与疏肝和胃消痞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在消痞、降逆的基础上增加疏肝和胃的方药,采用疏肝和胃消痞协同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神经根型颈椎病3种治法的一I盘床疗效。方法:将9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葛芍汤组、塞来昔布组与神经阻滞组各32例,在颈椎牵引的基础上,3组患者分别采用葛芍汤加减内服、塞来昔布胶囊口服和神经阻滞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神经根型颈椎病20分法量化表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结果:3组治疗后VAS评分与治疗前分别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O.01)。3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与治疗前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O.05)。治疗后,神经阻滞组VAS评分、神经功能评分与葛芍汤组、塞来昔布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葛芍汤组VAS评分、神经功能评分和塞来昔布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神经阻滞组改善率优于葛芍汤组和塞来昔布组(P〈O.05)。结论: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葛芍汤与塞来昔布胶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体外实验观察阳和化岩汤对乳腺癌癌前病变MCF-10AT细胞Fas、Caspase-3和Caspase-8表达的影响,探讨阳和化岩汤对乳腺癌癌前病变的干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阳和化岩汤及其拆方肠吸收液,将MCF-10AT细胞分为7组,阳和化岩汤组、温阳组、活血组、化痰组、解毒组、三苯氧胺组给予相应肠吸收液培养,空白对照组常规培养。培养72 h后,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凋亡调控因子Fas、Caspase-3和Caspase-8蛋白表达量,采用RT-PCR法检测Fas、Caspase-3和Caspase-8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阳和化岩汤、三苯氧胺组Fas、Caspase-3和Caspase-8蛋白和mRNA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阳和化岩汤、三苯氧胺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阳和化岩汤能通过死亡受体途径抑制MCF-10AT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能够阻断乳腺癌癌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四黄膏、生肌膏联合地奥司明片分阶段治疗对混合痔术后止痛、消肿、减少渗血及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将128例实施混合痔手术的住院病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8例采用四黄膏、生肌膏换药联合地奥司明片分阶段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太宁膏换药及消脱止片治疗。观察2组术后疼痛、出血、创面愈合情况、局部水肿、坠胀不适及住院时间等。结果:治愈率观察组为92.6%,对照组为90.0%,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平均住院时间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肛缘水肿、创面愈合不良、肛门坠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分阶段使用四黄膏、生肌膏联合地奥司明片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确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芪连结肠宁片对损伤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固肠止泻丸组、芪连结肠宁片低组、芪连结肠宁片中组、芪连结肠宁片高组。乙酸灌肠造模法建立损伤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分组灌胃给药治疗后,评估大鼠实验后体重、血液及结肠组织丙二醛(MDA)含量、结肠溃疡面积、大便次数。结果:实验后模型对照组大鼠的体重及体重差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芪连结肠宁高组大鼠的体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芪连结肠宁中、高组、固肠止泻丸组大鼠体重差值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液、结肠组织MDA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各给药组大鼠血液MDA含量均较模型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固肠止泻丸组、芪连结肠宁中、高组鼠结肠组织MDA含量均较模型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模型对照组大鼠结肠溃疡面积、大便次数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固肠止泻丸组、芪连结肠宁中、高组大鼠结肠溃疡面积均较模型对照组小,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各给药组大鼠大便次数均较模型对照组少,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芪连结肠宁片对损伤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甲蓉片对子宫内膜腺癌裸鼠移植瘤CyciinD1和P16蛋白的影响,探讨甲蓉片是否会促进于宫内膜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方法将已制备成细胞悬液的HEC-1-B细胞,取0.3ml/只于裸鼠肩胛区下注射,建立子宫内膜腺癌裸小鼠动物模型。接种10天成瘤后,将36只子宫内膜腺癌移植瘤荷瘤裸鼠随机分为3组(甲蓉片组、雌激素组、空白对照组)。4周后处死裸鼠,取部分肿瘤组织检测CyclinD1和P16蛋白。结果CyclinD1蛋白在甲蓉片组、空白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雌激素组明显高于甲蓉片组、空白对照组(P〈0.05);P16蛋白在甲蓉片组、空白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雌激素组明显低于甲蓉片组、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甲蓉片对子寓内膜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二仙汤治疗肾虚型中老年男性部分雄激素缺乏综合征(PADA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7例PADAM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2例口服十一酸睾酮(安雄),二仙汤组75例口服二仙汤(组成:仙茅、淫羊藿、巴戟天、当归、知母、黄柏)。2组均于治疗前后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肌酐(Cr)、游离睾酮(F—T)、前列腺B超等检查,采用症状量化的方法进行评分。结果:2组治疗后症状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纽治疗后各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总有效率对照组为65.38%,二仙汤组为62.67%,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F—T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二仙汤组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二仙汤治疗肾虚型PADAM有效,而且升高血F-T不明显,特别适用于患有前列腺疾病的PADAM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消敏合剂对慢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血清IFN-γ、IL-4含量影响与消风止痒颗粒等效性。[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50只健康昆明种小鼠编号按随机数字标法分为5组,10只/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消敏合剂组、氯雷他定组、消风止痒颗粒组)。使用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模型。造模前1d开始灌胃干预,0.4mL/次,1次/d,直至末次激发后6h行最后一次灌胃;空白对照组、ACD模型组生理盐水;其他各组以体表面积折算,按每天成人用药等效剂量4倍浓度分别消敏合剂、氯雷他定、消风止痒颗粒灌胃干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FN-γ、IL-4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IFN-γ的含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IL-4含量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IFN-γ含量各干预组均显著降低(P〈0.01),消敏合剂组明显高于氯雷他定组(P〈0.01),消敏合剂组与消风止痒颗粒组无明显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IL-4含量各干预组均显著升高(P〈0.01),消敏合剂组高于氯雷他定组和消风止痒颗粒组(P〈0.01)。[结论]消敏合剂对DNCB诱导的慢性变态性接触性皮炎模型小鼠血清IFN-γ水平有一定降低作用,对其血清IL-4水平有一定升高作用,与消风止痒颗粒具有等效性(P〉0.05)。  相似文献   

18.
下瘀血汤抗猪血清免疫性肝纤维化方证相关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研究下瘀血汤抗大鼠猪血清肝纤维化方-证相关的药效学机制。方法:猪血清腹腔注射复制肝纤维化模型,造模8周后继续造模的同时以下瘀血汤、茵陈蒿汤、黄芪汤、二至丸和小柴胡汤进行干预治疗。测定大鼠血清ALT、AST、ALP和GGT活性,Alb、TP和TBil含量;Jamall法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和AST活性增高、Alb和TP含量显著下降(P〈0.05),ALP和GGT活性及TBiL含量虽有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下瘀血汤、茵陈蒿汤和小柴胡汤组大鼠血清肝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以下瘀血汤组为最佳;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Hyp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下瘀血汤组大鼠肝组织Hyp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它各药物组无改善作用(P〉0.05)。结论:下瘀血汤可有效的抑制大鼠猪血清免疫性肝纤维化,提示本模型病理阶段的证候为瘀血阻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加减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服用加减半夏泻心汤,对照组20例服用胃复春片,2组均服药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电子胃镜、幽门螺旋杆菌(HP)、病理组织学检查等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5.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对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疗效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抗HP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减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能改善其临床症状,减轻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其治愈率疗效优于胃复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喹硫平与利培酮合并丙戊酸钠治疗男性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47例患者分为喹硫平组(24例)和利培酮组(23例).采用Bech-Rafaelse 躁狂量表(BRMS)、临床大体印象量表、副反应量表,分别于入组前和入组后1、2、4、6和8周末评分,比较两组间临床疗效和副反应的差异.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BRMS评分较入组时均显著减低(P〈0.01),临床总体有效率,喹硫平组80.7%,利培酮组87.5%,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BRMS、CGI评分均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比较BRMS、CGI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8周后,喹硫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利培酮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喹硫平与利培酮对男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有效率分别为85.3%,80.9%,喹硫平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和内分泌改变较利培酮少,适用于男性双相情感障碍蹂狂发作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