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铁水脱硫→转炉→真空精炼→连铸→热连轧→酸洗→冷轧→退火生产工艺流程,成功开发了冷轧无取向电工钢JGW1000,并实现了批量化生产。产品性能检测表明:研制的JGW1000钢磁性能良好,组织均匀,平均晶粒直径约为72μm;工艺分析表明,降低加热温度、提高终轧卷取温度会对产品性能产生有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朱涛  裴陈新  董梅  沈昶 《钢铁》2008,43(5):101-104
通过BOF→RH→LF→CSP→一次冷轧→罩式退火→二次冷轧流程,成功开发了半工艺冷轧无取向电工钢50WB560并实现了批量化生产.结果表明:研制的50WB560磁性性能铁损P1.5/50为3.2 W/kg;磁感B50为1.72T;产品板形和表面质量良好,能够满足下游电机和电器行业制作高效电机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通过铁水脱硫→转炉→RH真空精炼→连铸→热轧→酸洗→冷轧→罩退→平整→重卷→消除应力退火等生产工艺,采用C≤0.003%,Si+Als≤1.80%成分体系,成功开发出无取向半工艺电工钢50W300牌号。消除应力退火后产品铁损值P15/50达到2.75w/kg,磁感应强度B5000达到1.68T,达到国标50W300牌号磁性要求。对比实验炉820℃和850℃消除应力退火后磁性能值,850℃消除应力退火后铁损值优于820℃消除应力退火后的铁损值,磁感强度变化不大。工业炉内800℃消除应力退火磁性能值优于实验炉820℃和850℃消除应力退火磁性能值。  相似文献   

4.
CSP工艺生产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的组织和夹杂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实现了从冶炼→CSP→常化→冷轧退火→成品检测等CSP工艺生产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的实验室全工序过程模拟,并对铸坯、热轧板及冷轧板中的组织及夹杂物进行了具体分析。结果表明,CSP工艺生产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是可行的;成品磁性能满足国际标准要求;薄铸坯、热轧板、成品板组织具有典型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组织特点;过程析出物主要为:AlN,AlN+MnS。  相似文献   

5.
张志军 《江苏冶金》2000,28(2):72-73
宝钢1550mm电工钢连续退火涂层机组是宝钢三期工程1550mm冷轧项目中的六大机组之一,它是在原宝钢2030冷轧、1420冷轧基础上,优化产品结构,增加汽车板、高强度钢板等品种的又一新建项目。工厂承接了该机组机械和炉壳设备的联合设计与制造任务,本文就该项目的概况及电工钢退火  相似文献   

6.
采用转炉-RH真空循环脱气精炼-CSP(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生产的电工钢1.2%Si热卷进行不同的冷轧及退火等后处理,开发了50B450、50W600和35W550等牌号的半工艺及全工艺冷轧无取向电工钢。讨论了同一热卷原料,不同工艺生产的各类产品性能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中冶南方(新余)冷轧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生产50W470冷轧无取向电工钢,轧硬卷坯料由新余钢铁集团公司供应。通过试验、分析连续退火工艺对其性能的影响,采用适合的生产工艺,产品具有良好的电磁性能、力学性能和表面质量,满足了市场需要。  相似文献   

8.
汪崇青 《安徽冶金》2009,(2):6-8,32
将经CSP流程生产的、(Si+Al)=1.0%成分为基的冷轧无取向电工钢,在MULTIPAS模拟器上进行连续退火工艺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该成分的热轧板卷经过约75%冷轧压下率得到的冷轧板完全再结晶温度为700℃,该冷轧板经820℃×60s退火可获得磁性和力学性能较好的全工艺型产品;经720~780℃×60s退火可获得力学性能和磁性较好的半工艺型产品。在MULTIPAS模拟器上进行冷轧无取向电工钢的连续退火模拟,采用合适的涂层保护,就可克服钢材表面氧化;选取合适的升温及降温速度,就可使退火后的板形满足磁性测量的要求。在MULTIPAS模拟器上,进行不脱碳的冷轧无取向电工钢的连续退火模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为推进CSP流程上电工钢产品的开发,对比了传统和CSP两种流程生产的电工钢产品铸态组织的异同点,分析了CSP流程生产的电工钢织构的演变规律,对微量元素Sn/Sb和退火温度与产品磁性能之间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SP流程生产的冷轧无取向电工钢铸态组织晶粒细小均匀;向钢中加入Sn和Sb有利于磁感提高;CSP流程生产的无取向电工钢,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对电工钢磁性的影响规律与传统类似。  相似文献   

10.
川崎钢厂自1954年开始生产冷轧无取向电工钢板以来,已经开发出多种电工钢产品,并且建立起大规模生产无取向电工钢的整套技术、设施和系统。产品不仅具有上采的磁性能,还具有优质的冲片性能、焊接性能、机械性能度严格的尺寸精度。近期又开发出起低铁损50RM230、高导磁率RP系列以度RMA系列(消除应力退火型),这些都属高效节能未来家用电机需要的品种.  相似文献   

11.
截至2006年底,全世界冷轧机的基本统计数据: ①单机架4辊冷轧机(辊面宽度≥800 mm)508台(其中,不可逆式390台),拥有这类轧机的国家和地区有55个;单机架6辊不可逆冷轧机21台,中国的拥有量最多(8台);  相似文献   

12.
承钢采用铁水预处理(脱硫)→转炉提钒→转炉冶炼→RH精炼→连铸→轧制工艺,成功研发了无取向电工钢CGW800.试制的CGW800钢碳含量≤0.006 0%、氮含量<0.004 0%,热轧后的金相组织为铁素体和少量渗碳体,晶粒度5.5级,获得了较粗大、均匀的晶粒,钢板的成分和力学性能达到了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3.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was undertaken in contex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ngle‐belt strip casting process. In this new process the casting is directly connected to hot rolling which must be carried out at lower speed than in conventional hot rolling to match the casting rate. We have used an integrated thermal/mechanical finite element model to theoretically study the effect of rolling speed on rolling parameters. Since the model is general and the question of “slow hot rolling” is of general interest, the computations were carried out for a wide range of volumetric flow rate extending from that in thin slab casting to that in conventional finishing rolling. The results are given on the influence of rolling speed on roll force, torque, power, temperature change of stock and roll, and roll life. The most important effect of slow hot rolling seems to be the increased heat up of the rolls. This causes an increase of plastic strain in the near surface region of the rolls that will intensify the formation of fatigue cracks.  相似文献   

14.
郑忠  王永周  卢义  高小强 《钢铁》2020,55(12):107-113
 炼钢-连铸-热轧生产计划编制是一个多目标、多约束的复杂组合优化问题。从有利于多工序生产组织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可分工序独立编制工序计划,并且按铸轧衔接关系进行系统协调的一体化生产计划编制方法。即首先以铸坯作为热轧与炼钢-连铸不同工序生产阶段统一的生产计划对象,并将炼钢、连铸与热轧的生产目标和约束进行归类抽象,使得炼钢炉次计划、连铸浇次计划和热轧单元计划的制定模型具有内在的逻辑相关性;以缩小铸轧时间差作为铸轧界面衔接关系的协调控制目标,来优化连铸与热轧之间的生产衔接,进而获得一体化生产计划。采用某钢厂的生产订单数据和生产计划目标、约束条件,通过模型仿真计算与生产实绩数据的对比检验了该一体化生产计划编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16.
陈鑫  刘靖  韩静涛 《中国冶金》2015,25(1):12-15
包覆浇铸后的复合铸坯虽然已具有冶金结合,但热轧过程中,道次变形量若确定不合理将在界面处产生附加应力,附加应力值的大小将影响热轧后复合板的界面结合情况。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包覆浇铸304不锈钢/高硼不锈钢/304不锈钢复合铸坯的热轧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有限元模拟结果显示,当道次变形量大于17%时,覆层及芯层变形协调性变差,复合板界面将遭到破坏。实际热轧试验验证了有限元模拟结果的正确性,为包覆浇铸复合铸坯的热轧提供了有利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7.
中色科技设计的800mm二辊可逆铜带热轧机组是1300mm铜热轧机组、1000mm铜热轧机组的姊妹机组。本文结合作者工作实践,论述了800mm铜带热轧机组主机的设计特点,介绍了主机的主要性能参数,主机的主要组成情况,以及轧机生产操作的主要流程。这台轧机主机在前两套轧机的基础上承继优点,改进不足,设备配置更为合理,自动化程度更高。本台轧机的宽幅比前两套窄,适合轧制铁青铜、镍白铜、铍青铜板带材。机型虽与前两套相似,但因为轧制材料、轧材宽度的不同,所以又拥有许多独特的设计。针对铜热轧氧化皮多、轧制温度难以控制的特点,本台轧机进行了改进设计。在减轻设备重量、增加重要设备寿命方面进行了切实可行的优化。  相似文献   

18.
赵培建  邹红  蔡德元 《宽厚板》2007,13(5):35-38
对我国常规热连轧工艺和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的发展情况及特点进行了回顾,介绍了济钢1700mm中薄坯连铸连轧生产线的特点,从投资、生产规模、产品等方面分析了该条生产线和常规热连轧和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的区别,重点剖析了该生产线所采用的新技术、国产化情况及取得的经济效益,该生产线的建成投产对促进国内重大冶金装备国产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适应半无头轧制工艺的热轧计算机控制系统跟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踪功能是带钢热轧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重要功能。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发展,使得在热轧生产中实现了半无头轧制和动态变规格(FGC)。本文分析了新轧制工艺与常规热连轧跟踪系统设计的区别,并给出了适应这种新工艺的热轧计算机控制系统控制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夹杂物是影响IF钢表面质量的重要因素。对某厂生产的IF钢连铸坯和热轧板取样,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大样电解等多种检测分析方法, 分析了夹杂物的形貌、尺寸、数量、分布以及成分等。研究发现, 热轧工艺的轧制作用使连铸坯宽度方向1/4处聚集的夹杂物向边部迁移, 最终造成热轧板边部夹杂物指数最高, 说明夹杂物聚集带在轧制过程中具有遗传性。热轧板中20 μm以下夹杂所占百分比与连铸坯中夹杂相比稍有增大, 50 μm以上夹杂所占百分比稍有降低。热轧工艺的轧制作用将连铸坯中大颗粒氧化铝夹杂挤压变形为热轧板中的长条状, 容易形成表面条状缺陷。夹杂物在连铸坯距内弧侧30 mm处存在聚集现象, 热轧板中距内弧侧0.5 mm处夹杂物指数最高, 这是由于等效应变不同使夹杂物聚集带向表层迁移。IF钢连铸坯和热轧板中主要有4类显微夹杂, 分别为Al2O3类、TiN、Al2O3-TiOx和SiO2类复合夹杂, 且两者中各类夹杂物所占百分比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