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镜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介绍内镜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的方法,探讨其近期疗效.方法原发性AC患者10例,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wk做症状计分和食管造影(测量贲门开口、5min食管存留造影剂的高度和平均宽度).内镜下于贲门齿状线上0.5cm分4点各注射BTXA20U至下食管括约肌.结果治疗次日症状即明显缓解,咽下困难频度、咽下困难程度、反食频度、胸骨后疼痛频度计分均明显减少(T=0,P<0.001);贲门开口由治疗前的1.5mm±1.8mm增大至4.4mm±2.4mm,P<0.001;5mim食管碘柱高度和平均宽度分别由治疗前的89.5mm±37.4mmm和31.9mm±11.3mm降至治疗后的14.4mm±22.0mm和8.4mm±9.4mm,P<0.0005或0.001.结论内镜下注射BTXA治疗AC安全、经济、简便易行,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经内镜气囊扩张和肉毒毒素注射2种方法治疗贯门失弛缓症后食管动力的改变。方法 118例经内镜、钡餐及食管测压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扩张组56例,注射组62例,分别采用内镜下气囊扩张和肉毒毒素注射方法。治疗前、治疗后1周内测定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下食管括约肌松弛压(LESRP)以及下食管括约肌松弛率(LESR)等指标,并观察患者症状缓解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食管动力学3个指标无统计学差异,扩张组治疗后LESP降至(6.03±3.45)mm Hg,LESRP为(-0.11±2.34)mm Hg,LESRR升至92.50%±13.86%,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注射组治疗后LESP降至(23.16±16.17)mm Hg,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LESRP、LESRR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临床疗效,扩张组:显效45例,改善11例;注射组:显效15例,改善38例,无效9例。结论 气囊扩张法治疗贲门失弛缓近期疗效较肉毒毒素注射法要好,临床症状的改善同LESP及LESRP的降低,特别是LESRP的降低有非常密切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内镜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XA)治疗贵门失弛缓症(achalasia of cardia,AC)在国内、外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但有关BTXA注入下食管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剂量与疗效关系的文献较少。本研究通过超声内镜(EUS)介导,分析BTXA注入LES治疗AC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4.
贲门失弛缓症食管动力学特征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为探讨动力学监测在诊断贲门失弛缓症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对1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Achalasia,AC)及10例正常人(HS)进行连续食管压力监测.结果AC组与HS组相比,下食管括约肌(LES)压力(mmHg)分别为41.3±16.5和18.2±10.1,AC组明显增高(P<0.01);LES长度(cm)相似,分别为3.4±0.50和2.9±0.25;LES松弛率(%)明显减低,分别为44.8±3.9和92.1±3.6(P<0.001);食管体部中、下段AC组均为同步非推进性蠕动,收缩幅度降低(P<0.01),收缩时限明显延长(P<0.01).结论食管测压是一种诊断贲门失弛缓症有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临床上并不少见,主要临床表现是咽下困难、胸骨后疼痛和食物反流.由于摄食量不足,患者多伴有营养不良.过去,治疗本病的方法主要是口服解痉药和扩张疗法,但前者疗效欠佳,后者的治疗过程患者极其痛苦,且有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可能[1,2 ].近年国外报告下食管括约肌(LES)注射A型肉毒毒素(Btulinum toxin A,BTXA)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3-7].我们用该法治疗的10例如下.  相似文献   

6.
内镜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10例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临床上并不少见,主要临床表现是咽下困难、胸骨后疼痛和食物反流.由于摄食量不足,患者多伴有营养不良.过去,治疗本病的方法主要是口服解痉药和扩张疗法,但前者疗效欠佳,后者的治疗过程患者极其痛苦,且有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可能[1,2 ].近年国外报告下食管括约肌(LES)注射A型肉毒毒素(Btulinum toxin A,BTXA)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3-7].我们用该法治疗的10例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前后的食管动力变化及疗效.方法在内镜下用Wilson-Cook、25G注射针选择贲门齿状线上1cm部位3、6、9、12点于食管黏膜面45°角进针5mm注射A型肉毒毒素(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97)卫药准字(兰)S-01号),每点20~25U,共80~100U,术后禁食4~6小时.用瑞典CTDPCPolyraf多导胃肠功能测定仪对7例患者分别于注射治疗前后作了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LESP)压力及松弛率(LESR)、吞水时食管体部蠕动以及食管内24小时pH检测.结果7例患者治疗前静息压(LESP)为(7.58±1.65)kPa,松弛率(LESR)为(29.69±3.44)%,吞水时食管体部均为细小杂乱低平非推进性收缩波,治疗后1周LES静息压(LESP)降至(3.51±0.38)kPa,松弛率(LESR)为(51.94±3.58)%明显升高(P<0.01);吞水时食管体部均为细小杂乱低平非推进性收缩波,治疗后1周出现低平规律性同步蠕动波;注射治疗前后食管24小时pH检测显示无异常反流,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可进半流质及普食.7例均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存在明显的食管动力障碍,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无副作用,也无并发症,门诊即可进行,且费用低.  相似文献   

8.
贲门失弛缓症( achalasia of cardia,A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是食管下端括约肌( 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基础压持续升高和LES松弛障碍导致.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胸痛、消瘦和食物反流.目前内镜下治疗AC的方法主要有肉毒杆菌镜下注射、球囊扩张、放置食管支架、微波等,但这些方法疗效不肯定,复发率较高;外科治疗疗效虽较好,但手术创伤大,恢复慢,住院时间长,手术费用也较高[1-2].近期,我院内镜中心在积累大量内镜治疗食管病变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肉毒毒素-A治疗食管裂孔疝并发贲门失弛缓症1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1病例报告 女,65岁,退休工人.5 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咽下困难、烧心、反食等症状,曾在多个医疗单位行上消化道造影和内镜检查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口服654-2、消心痛等药,症状曾一度稍好转,但不久即复发,再服药却无明显疗效,入我院前仅能咽下流食,时有反食和胸骨后疼痛.入院时查体除较消瘦及轻度贫血貌外,无其他阳性体征.食管造影显示食管缩短并呈明显扩张,造影剂潴留,贲门关闭上移使食管下端呈袖袋回缩样改变,呈袋样向外下突出,造影剂通过贲门困难,贲门下可见一半月状膈上疝囊.  相似文献   

10.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为食管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特征是食管下括约肌(LES)高压,食管缺乏蠕动和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障碍性疾病。本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各种方法降低LES压力。传统的治疗方法有气戏扩张及括约肌切开术,但有出血、穿孔并发症的可能,口服药物疗效欠佳。我们采用食管下括约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9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