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静态气压与流动氮气气氛进行对比实验,探究了反应烧结Si3N4陶瓷中硅粉质量分数对Si3N4陶瓷材料氮化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使用静态2 MPa氮气气压对硅粉进行氮化时,氮化率达到97%,明显高于流动氮气气氛下硅粉的氮化率(91%).这说明在使用静态氮气时,较高的气压更有利于氮气的扩散和氮化反应.同时,利用SEM等手段观察静态气压反应烧结Si3N4陶瓷材料,发现当硅粉质量分数大于10%时,Si3N4陶瓷材料表面出现气孔.这是因为随着硅粉质量分数的增加,硅粉在熔融状态下发生团聚现象,这造成了坯体内部再生空隙增加,从而导致Si3N4陶瓷材料的维氏硬度和抗折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2.
主要介绍了由日本引进的SE-NX-40型净化放热型气氛发生炉所生产的净化放热型气氛的制备流程,燃烧的化学反应和气氛成分的控制以及与其它保护气氛的能耗、产气量、适用范围的比较。该气氛为N2CO-H2型,H2+CO含量约为4%,其余为N2,露点<-40℃。  相似文献   

3.
围绕开发连续、高效、低成本的一步法合成碳氮化钒的技术,在总结氮化钒生产工艺过程研究的基础上,以V2O5为原料,焦炭为还原剂,经过破碎、混料和压制成块、烘干后进行还原氮化过程,在高纯氮气气氛下探索了高温碳热还原一步法制备碳氮化钒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通过对V2O5的还原过程进行热力学分析计算并利用FactSage热力学软件对其进行理论研究,采用XRD、SEM等测试方法对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氮气流量、制样压力等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分析,结果表明,碳化钒的氮化反应是逐级进行的,碳氮化钒的反应过程为V2O5→V2O4→V2O3→VC→VCN。试验中产生的CO会改变炉内气体分压,会对碳化温度和氮化温度产生影响,因此反应过程中应严格控制体系的CO和N2分压;反应时间和氮气流量对反应产物的钒、氮、碳含量产生不同的影响,钒含量和氮含量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和氮气流量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CO2和H2O两种气氛的脱碳效果进行对比,将碳质量分数约为4.2%的Fe-C合金薄带分别在两种气氛中进行脱碳处理。通过热力学分析结合试验保证碳被脱除且铁不氧化的气氛条件分别为:Ar-CO-CO2(气体流量为850 mL/min,CO的体积分数为25%,$P_{CO_2}$/(PCO+$P_{CO_2}$)为0.26),Ar-H2-H2O(气体流量为500 mL/min,H2体积分数为15%,水浴温度为313 K)。当脱碳温度为1 413 K时,Ar-H2-H2O气氛下,脱碳时间为50 min时,脱碳后的平均碳质量分数为0.6%,Ar-CO-CO2气氛下,脱碳时间为70 min时,脱碳后的平均碳质量分数为0.92%。当脱碳时间相同时,Ar-H2-H2O的脱碳效果优于Ar-CO-CO2的脱碳效果,由于随着脱碳反应的进行薄带表面与氧化气体反应达到平衡,Ar-H2-H2O反应平衡时薄带的碳活度要低于Ar-CO-CO2气氛条件的碳活度,导致Ar-H2-H2O气氛条件下薄带的碳浓度梯度高于Ar-CO-CO2气氛条件,进而导致Ar-H2-H2O气氛条件的扩散通量大,脱碳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炉炼铁节能减排的新要求,在H2-H2O-N2和CO-CO2-N2气氛下研究碳复合团块的反应行为。通过化学分析法、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SEM-EDS)分析了复合团块的成分、矿相及微观形貌,对CO-CO2-N2和H2-H2O-N2气氛下碳复合团块的还原行为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复合团块反应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在1 073、1 173、1 273、1 373 K温度下,复合团块在H2-H2O-N2气氛下的还原度和碳气化率均高于CO-CO2-N2气氛。对2种气氛下含碳团块在1 273 K时的反应过程进行分析,XRD图谱表明,在H2-H2O-N2气氛下反应20 min后,团块中...  相似文献   

6.
结合钢铁行业综合低碳减排研究现状,提出了电炉+固态脱碳制备硅钢的工艺构想。由于在固态脱碳过程中钢表面会形成氧化层,试验以1 mm Fe-Si-C(Si 1.5%~3.5%;C 0.18%~0.48%(质量分数))合金为研究对象,在H2O-H2气氛下开展固态脱碳研究,以此来揭示脱碳过程中表面氧化的规律。利用FactSage热力学软件绘制H2O-H2气氛下Fe-C-Si氧化热力学平衡相图,明确了各温度、气氛条件下Fe、Si选择性氧化的热力学规律。在1 423 K温度下开展固态脱碳试验,结果表明,脱碳效果良好,脱碳后碳质量分数可达到0.02%以下;气氛pH2O/pH2小于0.31时(pH2O、pH2分别为水蒸气和氢气的分压),固态脱碳后Fe-C-Si合金表面氧化物主要为SiO2,气氛pH2<...  相似文献   

7.
徐伟 《粉末冶金技术》1986,4(3):160-162
本文通过热力学分析得出:在烧结过程中H2与石墨难以形成CH4,但易从Fe3C中夺取C;分解氨作为烧结铁基材料的保护气氛是一种脱碳性气氛。
本文试图通过热力学分析,弄清分解氨作为铁基粉末冶金烧结保护气氛在烧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其对烧结材料的影响,从而进一步认识分解氨气体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窦明辉  孙洋  韩嘉伟  孙章  梁英华 《钢铁》2022,57(7):26-33
 为了研究富氢高炉内焦炭的溶损反应特性,开发了连续进水的全自动焦炭反应性测定装置,分别利用CO2和N2载带不同比例H2O(0%~30%)提供H2O+CO2(H2O和CO2混合气体)和H2O+N2(H2O和N2混合气体)的含水气氛进行焦炭溶损试验,通过红外气体分析仪实时记录出口气体中CO和H2的摩尔分数,研究了焦炭在H2O+CO2气氛下的溶损反应过程以及碳溶反应(C+CO2=2CO)和水煤气反应(C+H2O=CO+H2)的动力学过程。研究表明,随着H2O+CO2混合反应气氛中H2O比例的增加,焦炭的碳素溶损率和溶损速率均逐渐增大,而且水煤气反应的溶损速率逐渐变大、碳素溶损率逐渐升高,但是碳溶反应的溶损速率则逐渐减小、碳素溶损率也逐渐降低,这说明H2O+CO2反应气氛中H2O和CO2同时与焦炭反应存在显著的竞争作用。通过分析碳素溶损率和水蒸气含量线性关系的拟合斜率发现,焦炭在H2O+CO2混合反应气氛中发生的碳溶反应和水煤气反应的斜率均小于单纯单一气氛下的碳溶反应和水煤气反应的斜率,并提出基于斜率差值的抑制因子α表征H2O和CO2对碳溶反应和水煤气反应互相影响程度,CO2对水煤气反应的抑制因子α<sub>CO2/H2O为0.253,H2O对碳溶反应的抑制因子α<sub>H2O/CO2为0.179,α<sub>CO2/H2O为α<sub>H2O/CO2的1.41倍,CO2对水煤气反应的抑制程度强于H2O对碳溶反应的抑制程度。  相似文献   

9.
钢厂使用原保护渣[/%:25.64CaO,22.72SiO2,5.69MgO,8.29Al2O3,11.87(Na2O+K2O),5.49CaF2,5.10BaO]生产的300mm×360 mm低碳钢连铸坯表面易产生网状裂纹。通过分析保护渣润滑性能与铸坯冶金质量之相关性和研究碱度、MgO和Al2O3对保护渣熔点的影响,CaF2和碱土金属化合物含量对保护渣粘度影响,优化了保护渣的成分[/%:22.06CaO,23.63SiO2,4.76MgO,8.29Al2O3,11.90(Na2O+K2O),2.32CaF2,4.18BaO],应用结果表明,使保护渣液层的厚度由原保护渣的6~7.5 mm提高到7~10 mm,完全消除了连铸坯的网状裂纹。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掌握高温区碱金属对焦炭气化过程的影响,在N2-CO-CO2-H2O和N2-CO-CO2-H2O-K(g)气氛下,利用热失重法分别研究了焦炭在1 413~1 773 K的气化反应特征。结果显示,K(g)对焦炭的气化反应具有较强的正催化作用,可以显著提高有效内扩散系数(De)和界面反应速率常数(k+),降低内扩散活化能与界面反应活化能,且K(g)对内扩散的影响程度高于对界面反应的影响。随着反应率的增加,内扩散阻力(ηi)和界面反应阻力(ηC)均逐渐增加,K(g)可以促进ηiηC降低。在N2-CO-CO2-H2O气氛、1 413 K时,气化反应的限制性环节逐渐由界面反应转为内扩散;而在1 473、1 573、1 673和1 773 K时其限制性环节始终为界面反应。在N2-CO-CO2-H2O-K(g)气氛下,气化反应的限制性环节始终为界面反应。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掌握高温区碱金属对焦炭气化过程的影响,在N2-CO-CO2-H2O和N2-CO-CO2-H2O-K(g)气氛下,利用热失重法分别研究了焦炭在1 413~1 773 K的气化反应特征。结果显示,K(g)对焦炭的气化反应具有较强的正催化作用,可以显著提高有效内扩散系数(De)和界面反应速率常数(k+),降低内扩散活化能与界面反应活化能,且K(g)对内扩散的影响程度高于对界面反应的影响。随着反应率的增加,内扩散阻力(ηi)和界面反应阻力(ηC)均逐渐增加,K(g)可以促进ηiηC降低。在N2-CO-CO2-H2O气氛、1 413 K时,气化反应的限制性环节逐渐由界面反应转为内扩散;而在1 473、1 573、1 673和1 773 K时其限制性环节始终为界面反应。在N2-CO-CO2-H2O-K(g)气氛下,气化反应的限制性环节始终为界面反应。  相似文献   

12.
采用热力学平衡实验,结合SEM?EDS等检测方法,确定了空气气氛条件下CaO-Al2O3-CeO2渣系在1500℃的相平衡关系,并绘制出该渣系的等温相图.在空气气氛条件下,CaO-Al2O3-CeO2渣系在1500℃时存在着三种三相平衡(CA+CA2+CeO2,L+CaO+CeO2,L+CA+CeO2)和两种两相平衡(L+CeO2,L+CaO),根据各平衡相关系划分了相应相区,且CeO2在该渣系中的最大溶解度为28%(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13.
以氮气为保护气氛,在820~980℃下用La2O3刻蚀人造金刚石单晶表面,研究稀土氧化物La2O3刻蚀对人造金刚石单晶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刻蚀后金刚石单晶不同晶面的表面形貌,通过人造金刚石单晶表面粗糙度、单颗粒抗压强度、抗冲击韧性和铜基结合剂金刚石节块抗弯强度来表征刻蚀前后金刚石单晶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La2O3对金刚石{100}面和{111}面的刻蚀是各向异性的;当刻蚀温度从820℃升高到980℃时,{100}面表面粗糙度从0.40μm增加至2.28μm,{111}面表面粗糙度从0.70μm增加到3.32μm,金刚石单颗粒的抗压强度由未刻蚀金刚石的576 N降低到最小530 N,冲击韧性由92.94%下降到89.21%。当金刚石体积分数为5%时,刻蚀后金刚石节块的抗弯强度增幅达到17.9%。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水热模板法,通过添加表面活化剂柠檬酸和模板剂氧化石墨烯(GO)调控前驱体的形貌尺寸。将前驱体置于空气气氛中进行热处理,得到厚度薄、尺寸小、分散的WO3。在氮气保护气氛下,通入乙醇/甲醇液体碳源,并处于1 000 ℃下保温2 h,进行原位还原碳化反应,得到表面包覆石墨化碳层的碳化钨(WC@C)。在WC@C表面原位负载不同浓度的Pt NPs,得到Pt-WC@C复合催化剂。该催化剂Pt-WC@C-1(10% Pt)在碱性溶液中性能较佳,电流密度为10 mA/cm2下的过电势(η10)为187 mV,塔菲尔斜率为115.7 mV/dec(10% Pt);在酸性溶液中具有更优良的析氢催化性能,Pt-WC@C-2(5% Pt)性能优于Pt-WC@C-1(10% Pt)和Pt-WC@C-3(1% Pt),η10为87.6 mV,塔菲尔斜率为51.2 mV/dec。这主要归因于分散性较好的WC表面包覆了较薄的石墨化碳层。   相似文献   

15.
以Zr (NO3)4·5H2O为锆源, 利用水热法分别制备ZrO2和kaolin/ZrO2复合纳米粉体,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分析了样品的微观形貌及特性, 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了样品的吸光特性, 利用Brunauer-Emmet-Teller (BET)气体吸附法(氮气吸附)测定并计算了样品的比表面积。结果表明, 经过400℃煅烧后, kaolin/ZrO2表面微球颗粒较纯ZrO2更加均匀、单一, 不存在成块团聚体; 两种样品均存在介孔结构, ZrO2主要以无定形形式存在, 但样品中都存在少量的四方相ZrO2; 在波长190~800nm范围内, kaolin/ZrO2纳米粉体吸光率均高于纯ZrO2, 并且其BET比表面积也比纯ZrO2高19.05m2·g-1, kaolin/ZrO2纳米粉体在防紫外光特种材料制备及光催化处理工业废水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与潜力。  相似文献   

16.
复杂烧结烟气条件下,实现低温高效直接分解NO具有极大挑战性。在低温过量O2且含SO2和CO2气氛下,本文通过研制CeO2/MgCo2O4-40%BaCO3催化剂用于微波催化高效直接分解NO,并考察该催化剂的脱硝和抗硫性能;通过XRD和TEM表征分析催化剂失活以及改性后失活得到改善的原因。结果表明:当进入气体中CO2体积分数为5%时,该微波催化剂的脱硝率几乎保持稳定;引入CeO2后,该微波催化剂的抗硫性能明显提升,在SO2体积分数为0.1%气氛下,当反应温度仅为250℃时,该微波催化剂可实现99.9%的NO转化率和99.9%的N2选择性;TEM结果表明,反应前后,该催化剂的形貌特征无明显差异。本文建立的微波催化直接分解NO的脱硝新方法,可为复杂烧结烟气条件下绿色深度脱硝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王海江  徐朋  杨松 《特殊钢》2015,36(6):23-25
生产试验了氩气流量(15~45 L/min),三元(/%:63CaF2,27Al2O3,10CaO)、四元(/%:53CaF2,22Al2O3,20CaO,5MgO)和五元(/%:50CaF2,22Al2O3,20CaO,5MgO,3TiO2)渣系和重熔过程加Al粉对3 t保护气氛重熔1Cr21Ni5Ti钢锭[/%:0.09~0.14C,≤0.80Mn,≤0.80Si,≤0.025S,≤0.035P,4.8~5.8Ni,20~22Cr,5×(C-0.02~ 0.65Ti]中[Ti]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氩气流量,采用五元渣系和重熔过程均匀加入Al粉可使重熔锭平均钛的烧损△[Ti]≤0.15%。采用优化工艺在6 t保护气氛电渣炉,填充比0.58,电流12 500~13 500 A,电压40~43 V,,氩气流量30 L/min,重熔1Cr21Ni5Ti钢的结果表明,电渣锭成分稳定,C含量0.090%~0.091%;Ti含量0.46%~0.52%。   相似文献   

18.
采用拜耳法利用高硫铝土矿生产氧化铝时,矿石中的硫在溶出后主要以S2-和S2O2-3等形式进入生产过程中的铝酸钠溶液,对生产造成一系列的危害。实验通过设计的特殊装置,在含硫的铝酸钠溶液中添加氯化亚锡的盐酸溶液,以氮气为保护气体和载体,生成的硫化氢气体与醋酸镉溶液反应生成硫化镉沉淀,再采用间接碘量法测定S2-含量;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硫代硫酸银、亚硫酸银和硫酸银沉淀,再添加氨水溶解亚硫酸银和硫酸银沉淀,根据硫代硫酸银水解后的硫化银沉淀量计算S2O2-3含量。试验研究了氮气流速、氨水加入量和淀粉指示剂加入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实验方法用于测定3种模拟铝酸钠溶液中S2-和S2O2-3,S2-和S2O2-3的回收率均为95%,S2-和S2O2-3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5)分别为0.12%~0.34%和0.27%~0.57%。按照实验方法对3份贵州某铝厂拜耳法生产氧化铝过程铝酸钠溶液中S2-和S2O2-3进行测定,S2-和S2O2-3测定结果的RSD(n=5)分别为0.28%~0.35%和0.32%~0.46%,加标回收率为94%~95%。  相似文献   

19.
采用拜耳法利用高硫铝土矿生产氧化铝时,矿石中的硫在溶出后主要以S2-和S2O2-3等形式进入生产过程中的铝酸钠溶液,对生产造成一系列的危害。实验通过设计的特殊装置,在含硫的铝酸钠溶液中添加氯化亚锡的盐酸溶液,以氮气为保护气体和载体,生成的硫化氢气体与醋酸镉溶液反应生成硫化镉沉淀,再采用间接碘量法测定S2-含量;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硫代硫酸银、亚硫酸银和硫酸银沉淀,再添加氨水溶解亚硫酸银和硫酸银沉淀,根据硫代硫酸银水解后的硫化银沉淀量计算S2O2-3含量。试验研究了氮气流速、氨水加入量和淀粉指示剂加入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实验方法用于测定3种模拟铝酸钠溶液中S2-和S2O2-3,S2-和S2O2-3的回收率均为95%,S2-和S2O2-3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5)分别为0.12%~0.34%和0.27%~0.57%。按照实验方法对3份贵州某铝厂拜耳法生产氧化铝过程铝酸钠溶液中S2-和S2O2-3进行测定,S2-和S2O2-3测定结果的RSD(n=5)分别为0.28%~0.35%和0.32%~0.46%,加标回收率为94%~95%。  相似文献   

20.
韩秀丽  闫晓鹏  刘磊  赵凯  王程  杜亮 《特殊钢》2021,42(6):6-13
传统保护渣主要以CaO和SiO2为基料,辅以适量助熔剂如CaF2等构成;而无氟保护渣则是选用B2O3、TiO2等合适的助熔剂来替代CaF2达到绿色环保的目的。从保护渣的碱度、化学成分和结晶性能三方面,分别综述了传统含氟渣系CaO-SiO2-CaF2和新型无氟渣系CaO-SiO2-B2O3、CaO-SiO2-TiO2渣膜传热的影响规律,总结了近十年来冶金工作者对含氟和无氟保护渣渣膜传热的研究成果,得出无氟保护渣结晶矿相中硅硼酸钙和钙钛矿与传统保护渣中枪晶石具有相似的结晶行为,B2O3和TiO2的含量在4%~8%和3%~11%可有效控制传热,从而减少铸坯纵裂纹的发生。并提出了开发新型高效无氟保护渣的进一步研究方向,即无氟渣中氟化物替代物的迁移赋存规律对渣膜传热性能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