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外固定支架治疗儿童股骨骨缺损及肢体短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行骨痂延长治疗儿童股骨化脓性骨髓炎后骨缺损及肢体短缩的疗效.[方法]采用外固定支架对27例儿童(平均12.8岁)股骨化脓性骨髓炎后骨缺损及肢体短缩的患者行骨痂延长术,术前患肢平均骨缺损长度1.2 cm(1.0~1.7 cm),患肢平均短缩4.3 cm(3.0~6.8 cm).[结果] 随访30~112个月(平均86个月),骨不连接处全部愈合,骨延长区骨生长满意.骨延长4.0~8.0 cm,平均6.1cm,平均外固定指数39.2 d/cm(36.8-48.4 d/cm).依据Paley的评定标准,骨愈合情况评定:优21例,良6例;功能评定:优19例,良8例.[结论] 外固定支架行骨痂延长是治疗儿童股骨化脓性骨髓炎后骨缺损及肢体短缩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
外固定器治疗儿童胫骨慢性骨髓炎后骨缺损和肢体短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用外固定器行骨段转移术治疗儿童胫骨慢性骨髓炎造成的骨缺损和肢体短缩的疗效及经验,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1994年1月~2010年1月采用外固定器治疗的26例儿童胫骨慢性骨髓炎造成的骨缺损和肢体短缩行骨段转移术.男15例,女11例,年龄8~17岁,平均11.6岁,术前患肢平均骨缺损长度4.8 cm,肢体短缩差值平均5.3 cm.[结果]全部病人均获随访.术后随访平均116个月,平均外固定指数48.0 d/cm.延长范围5.8~15.1 cm(平均10.3 cm),骨不连接愈合时间平均6.6个月(4~ 13个月).骨愈合率100%,所有患者肢体长度差异得到纠正.[结论]骨外固定器行骨段转移术是治疗儿童伴有肢体短缩的胫骨大段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生素骨水泥联合Ilizarov技术个性化治疗长骨感染性骨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6月至2017年1月,我院应用Ilizarov技术个性化治疗股骨、胫骨、肱骨骨折术后感染性骨缺损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18~65岁,平均37岁。其中胫骨骨缺损12例,清创后骨缺损范围平均7.2cm;股骨骨缺损7例,清创后骨缺损范围平均8.5cm;肱骨骨缺损2例,清创后骨缺损范围平均6cm。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彻底清创,植入含敏感抗生素骨水泥,采用单边或环形外固定架固定,预留截骨延长的外固定架长度,控制感染;二期感染消灭后,根据Ilizarov技术进行截骨延长。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5个月。外固定架固定时间9~21个月,平均17.2个月。外固定架指数(external fixation index,EFI)平均为2.38个月/cm。采用伊里扎洛夫方法研究与应用学会(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of Ilizarov,ASAMI)评价标准评价,骨性结果:优13例,良6例,中2例,优良率为90.5%;功能结果:优11例,良7例,中3例,优良率为85.7%。结论抗生素骨水泥联合Ilizarov技术可有效控制感染,纠正患肢畸形,重建肢体的功能,是治疗长骨感染性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骨外固定架加压延长修复胫骨骨缺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总结应用经皮干骺端截骨骨外固定架加压延长修复创伤性及感染性胫骨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经皮截骨延长修复创伤性及感染性胫骨骨缺损11例。结果全部病例骨缺损修复,骨感染治愈,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无一例需行骨折端植骨。改良ASAMI骨评定结果优8例,良3例;功能评定结果优6例,良4例,中1例。结论该手术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无骨不连、骨萎缩等并发症,术后不需作内固定和植骨,是治疗创伤性及感染性胫骨长段骨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骨搬移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骨搬移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10月至2007年10月采用胫骨感染骨端清创、重建外固定支架加压固定及胫骨干骺端截骨骨搬移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纠正肢体短缩畸形45例。结果45例胫骨感染均得到一期控制,软组织缺损创面消灭,4例出现钉道感染;44例骨折愈合,1例骨折端再次形成骨不连;39例双下肢长度基本恢复一致,6例仍有1.5~3cm肢体短缩畸形存在,1例因截骨端提前愈合使肢体未能达到预期长度;术后截骨端骨延长2~9cm,平均延长6cm,无血管及神经损伤的症状出现;术后外固定支架固定6~12个月,平均8个月,所有病例延长区新骨组织形成良好。结论采用骨搬移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能达到一次手术兼顾控制骨端感染、消灭皮肤创面、骨折端不需植骨达到骨性愈合及均衡肢体长度的临床治疗作用,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4):1324-1326
[目的]探讨使用微创截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大段胫骨感染性骨缺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9月~2017年1月本科使用微创截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的30例胫骨大段感染性骨缺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治疗效果,总结临床经验。[结果]手术时间平均(68.12±18.20) min,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平均(178.43±46.24) ml。30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6.54±7.21)个月。所有患者创面平均(35.74±10.82) d愈合。骨延长长度平均(8.52±2.43) cm,骨搬移时间平均(3.54±1.17)个月,去除外固定时间平均(22.54±4.83)个月。无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Paley骨愈合评定:优25例,良3例,一般2例;功能评定:优23例,良4例,一般3例。[结论]应用微创截骨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效果确切,重建了原有肢体长度,缩短了治疗周期,确保了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镶嵌式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干骨不连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6年3月至2010年10月收治40例胫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及骨缺损患者,男30例,女10例;年龄19~45岁,平均28.4岁;左侧26例,右侧14例.骨不连按Weber-Czech分类:非感染性骨不连30例,感染性骨不连10例;合并骨缺损或肢体短缩18例,骨缺损或肢体短缩2~10 cm,平均6.1 cm.均采用镶嵌式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骨不连断端未植骨处理.同期行皮瓣修复者4例,行负压封闭引流二期皮瓣或植皮修复者5例.结果 36例患者术后获10~48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4例失访.所有患者骨不连均获愈合,愈合时间为6~12个月,平均7.8个月.短缩2~3 cm者3例,短缩2 cm以下者4例.4例患者骨折愈合后骨折端在冠状面或矢状面上有成角,成角5°~10°,平均8°.相邻膝、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镶嵌式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干骨不连及骨缺损方法简单、有效,可早期功能锻炼,感染患者可获一期愈合.  相似文献   

8.
镶嵌式外固定器治疗胫骨创伤后感染性骨不连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评价镶嵌式外固定器治疗胫骨骨干创伤感染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43例胫骨创伤感染性骨不连均采用镶嵌式外固定器治疗,20例采用两段式镶嵌式外固定器加压,23例采用三段式外固定器行截骨延长,骨不连端加压。结果术后随访10~41个月,43例骨不连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25个月。根据改良ASAMI标准评定:非延长组:骨评定优14例,良3例,差3例;功能评定优13例,良3例,中4例。延长组:骨评定优16例,良4例,中2例,差1例;功能评定优14例,良4例,中3例,差2例。14例43处钉道感染,1例再发骨髓炎,经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镶嵌式外固定器治疗胫骨创伤后感染性骨不连可实现骨延长与加压及一定程度的角度和长度矫正,技术操作简单,初步应用疗效满意,且骨折端开放换药的方法更容易被医师和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的组合式外固定延长系统在肢体短缩畸形及骨缺损中应用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在Hoffmann II型外固定器基础上,设计出新型的KW组合式外固定骨延长器,并治疗15例肢体短缩及骨缺损患者。肢体短缩者10例,平均短缩8.7 cm(6.0~22);外伤性骨骺损伤后遗症4例,骨髓炎后遗症所致下肢不等长3例,其中4例肢体延长同时行预防性跟腱延长术,1例合并足外翻畸形行胫距关节融合术矫正,3例合并膝内翻畸形,同期或先行膝内翻截骨矫形手术;3例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合并马蹄内翻足畸形,行三踝关节融合术矫正。应用骨迁移技术治疗骨缺损患者5例,平均骨缺损长度7.3 cm(5.0~8.5 cm),其中2例合并足下垂,延长同时行跟腱延长术矫正。[结果]所有患者均达到术前预定的肢体延长长度,下肢畸形得以矫正,骨缺损修复。平均延长或迁移7.5 cm(5.5~21 cm),平均外固定时间89 d(68~343 d);平均外固定指数16.3 d/cm(9.0~32.5 d/cm),平均骨愈合指数39 d/cm(30~62 d/cm)。[结论]KW组合式外固定骨延长器操作简单,是用于治疗肢体短缩畸形和骨缺损的理想器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Ilizarov外固定骨牵移技术治疗胫骨节段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Ilizarov外固定骨迁移方法治疗21例胫骨大段骨缺损患者。结果手术时间70~95(75±4.2)min。21例均获随访,时间14~30(17.6±6.5)个月。骨牵移长度为6~10(7±4.2)cm。骨痂矿化时间为11~20(12.1±3.5)周,外固定支架固定时间为12~20(14.9±3.3)个月,其中2例出现马蹄足畸形,给予跟腱延长;1例出现骨不连,予断端清理髂骨植骨后愈合;2例出现钉道不同程度的感染,给予清创后愈合。疗效按Johner-Wruh标准进行评定:优10例,良7例,差4例。结论 Ilizarov外固定骨牵移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1.
Zheng Q  Wu HB  Li H  Pan ZJ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8):544-546
目的评价单臂外固定延长支架下采用骨内移位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的临床结果及功能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3年6月至2005年10月28例胫骨感染性骨不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开放性胫骨骨折,ⅢA型5例,ⅢB型11例,ⅢC型7例;内固定后感染5例。根据改良的ASAMI评定标准进行骨具体内容和功能结果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所有骨折获得初期愈合,感染均得到控制,骨折愈合时12例仍有局部窦道和渗液,治疗后软组织愈合。骨评定结果优14例,良9例,中等2例,差3例;功能评定结果优10例,良13例,中等2例,差3例。牵引成骨的平均形成长度为6.6cm,平均愈合所需时间为9个月。最常见的并发症为针道感染,2例在外固定支架拆除后对接点再骨折。结论对于胫骨感染性骨不连,使用单臂延长外固定支架通过骨内移位技术治疗是一种良好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环形外固定架骨搬运治疗胫骨创伤后大段骨缺损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龙超  刘炳胜  王玮  沈作佳 《中国骨伤》2013,26(4):281-283
目的:探讨应用环形外固定架辅助骨搬运术治疗创伤后胫骨大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自2002年至2011年采用骨搬运术对17例创伤性胫骨长段骨缺损进行治疗,男11例,女6例;年龄22 ~45岁,平均(31.00±2.35)岁.骨缺损范围5~13.1 cm,平均(7.50±1.01) cm.观察外固定时间、骨性愈合时间、术后患肢延长长度.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程度参照Paley评价标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全部病例获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30.00±2.35)个月.17例患者均获得了良好的骨性愈合,骨性愈合时间为8~15个月,平均(10.10±0.59)个月;外固定时间12~16个月,平均(14.10±0.65)个月;术后患肢延长长度平均(7.50±1.01) cm.根据Palev等骨与功能分级方法评价功能,优9例,良6例,可2例.结论:骨搬运术是治疗胫骨创伤后大段骨缺损、成功重建肢体长度的有效方法,骨搬运术具有操作简单,对软组织损伤较小、软组织覆盖较简单、疗效肯定等优点,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骨外固定加压治疗胫骨干骨不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观察半环槽式外固定器治疗胫骨骨不连的治疗效果 ,评价加压外固定对骨损伤修复的作用。方法 :采用半环槽式外固定器骨外加压固定治疗胫骨干骨不连 49例 (男 37例 ,女 12例 ) ,骨不连时间为 7~ 132个月。其中 7例感染性骨不连偏侧性骨缺损者 ,行病灶清除开放性植骨 ;5例感染性骨不连行病灶清除、内固定物取出、小腿皮瓣转位 ;10例骨不连、骨缺损伴伤肢短缩者 ,行胫骨干骺端截骨或骨骺牵伸延长。结果 :植骨全部成活 ,创面植皮获Ⅰ期愈合 ,肢体延长幅度 4.5~ 13 .5cm ,平均 7.5cm ,达到预期目标 ,49例患者均于术后 2 .5~ 10个月 ,获得骨愈合 ,平均 5 .4个月。结论 :骨外固定加压治疗胫骨干骨不连不仅具有确实的效果 ,而且有以下优点 :(1)方法简便、创伤小、局部血运干扰少 ;(2 )在局部感染的条件下仍可使用 ;(3)骨端始终保持有均匀的压应力和肢体功能锻炼时产生的生理应力刺激 ,有利于促进骨愈合 ;(4)可配合肢体延长联合使用 ,既治愈了骨不连 ,又均衡了双下肢长度 ,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王镭  康树青  王向 《实用骨科杂志》2023,(12):1128-1131
目的 探讨应用单边可延长外固定架在创伤早期行骨搬运治疗GustiloⅢB型胫骨开放骨折伴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GustiloⅢB型胫骨开放骨折伴骨缺损患者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1~56岁,平均(36.3±4.2)岁。手术方法:一期进行伤口清创,外固定架固定稳定骨折端,防治感染。二期于伤后14~35 d,平均(18.6±6.3)d更换单边延长外固定架,截骨、骨搬运,骨折愈合后拆除外固定架。结果 2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36个月,平均(24.2±5.1)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17.3±6.2)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肢采用Johner-Wruhs标准评价,优8例,良6例,差6例,优良率70%;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优7例,良6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65%。4例患者对接端不愈合,取髂骨植骨后愈合。3例针道感染,给予清创换药后愈合,无骨髓炎形成。结论 在创伤早期应用单边可延长外固定架行骨搬运治疗GustiloⅢB型胫骨骨折伴骨缺损,与传统采用清创内固定+植骨治疗方法相比,可以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手术次数,降低骨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边外固定支架联合钢板内固定行骨搬运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单边外固定支架联合钢板内固定行骨搬运术治疗23例胫骨感染性骨不连患者。其中男19例,女4例;年龄19~54岁,平均37.8岁。感染骨段切除后骨缺损长度为5.2~8.1 cm,平均6.5 cm。既往手术2~4次,平均2.5次。受伤至此次治疗时间为7~23个月,平均11.8个月。记录骨搬运时间、外固定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外固定指数、愈合指数和并发症。采用Ilizarov方法应用研究学会(ASAMI)骨愈合和功能评价标准评估疗效。结果 2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年,平均4.8年。所有患者创面及骨缺损均愈合,未出现感染复发、骨不连、再骨折、畸形愈合、医源性神经麻痹、膝关节或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5例出现钉道感染,经局部护理后未出现深部感染。骨搬运时间65~120 d,平均75.6 d;外固定时间75~145 d,平均97.8 d;骨折愈合时间4~17个月,平均8.7个月;外固定指数18~28 d/cm,平均22.4 d/cm;愈合指数31~52 d/cm,平均40.2 d/cm。末次随访时,根据ASAMI评价标准,骨愈合达优15例、良8例,功能达优18例、良5例,优良率均为100%。结论采用单边外固定支架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行骨搬运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可减少外固定器使用时间和与之相关的并发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免植骨加压延长技术一期治疗大段胫骨感染性骨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 12例感染性大段胫骨骨缺损骨折断端一期清创直接对合,近端截骨,外置重建单边重建外固定架,利用断端加压、近端骨痂牵拉延长技术免植骨治疗,定期摄X线片检查,结合患肢膝踝功能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在去除外固定架后获平均13(8~21)个月随访,12例均一期骨性愈合,患肢膝踝功能恢复良好,按Johner-Wruhs评分标准评价:优8例,良3例,可1例。结论免植骨一期加压延长技术是治疗大段胫骨感染性骨缺损的有效方法,能降低治疗难度,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四肢长骨创伤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4月~2013年5月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四肢长骨创伤性骨髓炎患者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15~62岁,平均39.5岁,病程为5~32个月,平均17.2个月。其中肱骨2例,股骨2例,胫骨11例。骨缺损范围3.2~12.9 cm,平均7.6 cm。采用病灶骨段切除、Ilizarov技术骨段延长结合清创、灌洗引流、开放换药及VSD技术等治疗。观察外固定时间、骨性愈合时间、术后患肢延长长度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按Paley评价标准进行功能评价,并应用Spearman秩检验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5例患者随访6~28个月,平均16.4个月。15例患者均获得了良好的骨性愈合,患肢延长长度平均为7.6 cm。外固定时间6.2~12.5个月,平均7.4个月。平均外固定指数为36.8 d/cm(25.2~75.6 d/cm);骨搬运速度为15.7 d/cm(12.3~23.8 d/cm)。根据Paley治疗感染性骨不连改良评分标准评定功能结果:优13例,良2例,优秀率达86.7%。延长长度与骨愈合、功能恢复等级均呈负相关(P0.05);外固定时间与功能恢复呈负相关(P0.05)。[结论]治疗创伤性骨髓炎的关键在于解决感染、皮肤软组织缺损和骨缺损、骨不连问题,而Ilizarov骨滑移技术不仅可安全有效控制感染、修复软组织及骨缺损,而且利用时间因素在三维空间逐渐牵拉刺激组织生长及塑形,纠正畸形,避免多次手术,且临床疗效优良,治疗过程较为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钢板植骨内固定方法在胫骨骨缺损Ilizarov骨搬运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5年2月,我院使用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Cierny-MaderⅢ、Ⅳ胫骨大段骨缺损患者9例,延长至骨缺损长度或患者无法耐受延长而尚有小于3cm距离,停止延长。予停止延长2~4周后拆除外固定架并预防感染1周。使用锁定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运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内固定,同时断端自体髂骨或混合异体骨植骨治疗患者,再记录患者骨延长长度,骨折愈合及功能评价结果。结果 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7.4个月。末次随访时骨折均获得重建,完全骨性愈合。根据Paley骨折愈合标准评定,优8例,良1例,优良率100%;改良Asami评定标准功能评分,优8例,良1例,优良率100%。结论锁定钢板植骨内固定方法在胫骨骨缺损Ilizarov骨搬运治疗中可以早期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外固定支架并发症,有利于患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干感染性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骨创伤后胫骨感染性骨不连患者采取大段病灶切除+旷置并相应的干骺端截骨术。术后10 d以0.25 mm/6 h速度延长,经8~25周固定延长至骨缺损端会师,于骨缺损处两断端加压并继续维持外固定支架至骨愈合。结果 22例均获随访,时间12~24个月。骨延长6~18(9.5±4.5)cm,骨性感染全部治愈。带支架时间6.5~13个月。19例加压固定处及延长部位骨生长良好,达到了骨性愈合;3例断端骨接触后6个月无明显骨愈合,2例行自体髂骨植骨、1例拆除支架后行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4~6个月达到骨性愈合。截骨延长区及骨缺损对合处对位对线良好。结论 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术后感染控制良好,骨愈合率高。  相似文献   

20.
骨外固定另压治疗胫骨干骨不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观察半环槽式外固定器治疗胫骨骨不连的治疗效果,评价加压外固定对骨损伤修复的作用。方法:采用半环槽式外固定器骨外加压固定治疗胫骨干不连49例(男37例,女12例),骨不连时间为7~132个月。其中7例感染性骨不连偏侧性骨缺损者,行病灶清除开放性植骨;5例感染性骨不连行病灶清除、内固定物取向、小腿皮瓣转位;10有不连、骨缺损们伤肢短缩者,行胫骨干骺端截骨或骨骺牵伸延长。结果:植骨全部成活,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