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汉语位数词“亿”能与量词“个”组合,构成“数词+个+亿”格式。基于对该结构语法特点的分析,我们发现该结构可看作数量名结构,它在形式上略等于“数词+亿+名词/量词”,且造句功能与之一致。但不同的是,它多用于新闻语体,具有数值取整、“亿”义凝练、语气强调等特殊语用价值。这种语言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是量词“个”的“个化”作用结果,另一方面与位数词“亿”本身凝练实化的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2.
人称代词“你”、“他”的虚化可按其虚化程度分为三类:“你”、“他”的活用;“你”、“他”的虚指和“他”成为指称标记。这实际上是一个由实词到虚词再到只有语用功能的附着形式的语法化过程。它遵循语法化的渐变性、单向性、并存性原则,体现了现代汉语口语中人称代词发展的趋向。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个”的句法功能和特点,提出“个”语法化的轨迹并试图分析证明。文章从共时平面描写了“个”的四种句法功能:作为名量词,修饰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表动量,相当于”一下”;标记宾语;作为助词,标记补语。之后提出了“个”语法化轨迹的假设。从历时平面验证了“个”语法化轨迹的假设,认为“个”语法化的动因有:(1)”一”的虚化和脱落;(2)“个”词义的虚化;(3)语用作用和类推机制。  相似文献   

4.
一、实词和虚词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实词和虚词在语汇意义上的区别是:实词有实在意义,虚词一般没有实在意义。如实词“笔”的实在意义是“用来书写或绘画的工具”,有钢笔、毛笔、园珠笔等,而虚词“所以”就没有实在意义。实词和虚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区别是:1.实词可以用语序手段直接组合,虚词则不能。如“他”和“学习”这两个实词可以按语序组合成“他学习”或“学习他”两个短语,分别表示不同的意思。2.实词可以充当句子成分,而虚词除了副词之外,一般不能。3.实词带上语调或  相似文献   

5.
抚州方言中“个”的用法灵活多变,作为助词的用法是由量词用法语法化而来的,虽然普通话的“个”也存在着语法化现象,但抚州方言“个”的语法化表现与普通话有所不同,本文旨在探讨抚州方言量词“个”的语法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就单音副词语法化问题,做一些初步的探究。把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实词直接引申虚化为单音副词的情况分别加以阐述。正确认识副词语法化的规律是全面把握单音副词意义和用法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7.
语法化问题是近几年来的研究热点问题。本文从语法化中最普遍的实词虚化的角度对"在"何时从实词转变为介词并开始普遍使用作了大致的描述。研究实词是如何转变为虚词对于我们了解古代词汇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语法化"通常指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意义虚化,表示语法功能的成分这一过程或现象.汉语语言学界将它称为"实词虚化".因为几乎所有的介词都是由动词"虚化"而来,所以本文着重分析了几个有代表性的英汉介词的语法化及其进一步语法化过程,并指出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Asher等在编著的《语言及语言学百科全书》中将“语法化”定义为:具体语境中实词虚化或松散的结构紧凑化的过程。就实词虚化而言,又可分为实词向虚词的完全虚化和由意义较具体向较抽象转化的实词内部虚化。本文在对《论语》“及”字进行穷尽性分析的基础上,试图探讨“及”字的一些虚化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词汇语法化是人类语言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汉语词汇语法化的演变使汉语中产生了一批在语言表达中不可或缺的虚词。“不成”是近代汉语中新兴的一个语言成分,其最初由偏正词组演变为表反诘的副词,又进一步演变为语气助词。①本文拟就其由词汇成分演变为语法成分这一语法化现象作一些考察和探讨。一、第一次语法化——由偏正词组到反诘副词  虚词一般是由实词转变来的,复音虚词的形成也多与实词的虚化有密切的关系。从汉语典籍记载的语言事实来看,“不成”在唐代以前尚是一个松散的偏正结构,表示各种否定的动作和状态。如:…  相似文献   

11.
“休”是个词性和词义颇为复杂的词,也是个具有典型语法化过程的词.通过对“休”意义和功能历时和共时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可以展现出较为清晰的语法化轨迹,虚词“休”由动词虚化而来,由其虚化轨迹的不同,出现副词和助词两种用法,并逐渐由词虚化为语素.  相似文献   

12.
截止目前为止的维吾尔语研究成果表明,维吾尔语中的词按照语义、形态、句法三条标准,分为名词、形容词、数词、代词、副词、动词、量词、情态词、助词和双词等十一种词类。这十一种词类又可以按其能否表示词汇意义,在句中能否表示一定语法意义并充当某种句法成分等,分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是具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在句中能充当某种句法成分的词。维吾尔语中,名词、形容词、数词、代词、量词、副词、动词、摸拟词等属于实词。不具有词汇意义,在句中不能充当句法成分,而仅仅连接词语和句子,帮助它们组合起来,起附加意义作用的词类叫虚词。  相似文献   

13.
“把”字的语法化是从实词用法过渡到虚词用法的过程。运用个案研究法、数理统计法和文献资料法对两名说汉语儿童“把”字的习得过程进行观察和研充,结果发现:儿童“把”字句的习得是一个由“把”字的实词用法过渡到虚词用法的过程;虽然儿童从“把”字句的实词开始习得,但是虚词用法的发展远远快于实词用法的发展。母语习得与语法化之间顺序上呈正相关,在应用频率上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量词“个”语法化为助词,经历了一个渐变的过程。文章对《元曲选》中的“V个X”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考察,从中探察量词“个”语法化为助词的轨迹,并对其语法化的诱因以及语法化过程中产生的语法功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趋向动词“起来”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语法化过程,从一个实词逐渐虚化为现代汉语中表示动词或形容词时体的重要标记。“起来”的语法化既是实词虚化的过程,也是“起来”与其它语言单位组合不断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一、重点概念解释: 1、语法:是客观存在的用词造句的规律。 2、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划分出来的词的类别。 3、词性:个别词的词类屑性。 4、语法功能:指词的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和词与词的结合能力,也就是词在语句结构中表现出来的分布特点。 5、实词:是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七小类。 6、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它包括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四小类。 7、短语:是词和词按照一定方式组合起来的语言单位。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的词,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和叹词。词类的划分,主要是以词的意义和语法功能为标准的。而词的语法功能(主要指词的组合能力和在句子中的职能)是划分词类的最重要的可靠的标准。所以,要对某个词进行归类,也就是要断判一个词的词性,主要应从词的组合能力和在句子中的职能这两个方面去分析(有的词要看它们的重叠方式),找  相似文献   

18.
语法化主要指一个普通实词逐渐失去独立性演变为语法标记的过程,其中词义和句法结构的演变是汉语实词语法化的两个基本条件.“得”在词义演变上经历了由具体动作义到抽象的实现、得逞义,再到表可能义,直至意义完全虚化等一系列过程;在句法上经历了由作谓语中心的核心动词或次要动词,到作状语的助动词,以及演化为一个结构助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汉语物量词的语法化过程包括句法结构和语义功能两个方面,二者互为语法化动因。到宋代,"数+量+名"结构固定下来,量词具备了计量、转指、无定等语义功能。在宋代量词的语法化过程中,量词系统内部成员有数目的增减,通过隐喻和转喻等手段使称量的对象泛化,称量范围有扩大也有缩小。这其中依靠错综交替和语义平衡等机制协调制约着整个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汉语词汇很早就出现实词和虚词的区分。虚词大都是通过实词转变而来,通常是由于某个实词或因句法位置或者组合功能的变化而造成词义演变,或因词义的变化而引起句法位置、组合功能的改变,最终使之失去原来的意义。本文对“却”、“了”两个虚词的语法化作了一个较为详细的描写,并从历时的角度对其演变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