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病人男.食管中段癌经左胸径路行食管癌根治手术,食管胃弓上器械吻合.术后11~13天有37.5~37.8℃低热,术后14天突发呕吐鲜血1000 ml,伴休克,30 min后再次呕血800 ml,2 h后急诊手术.手术证实吻合口大动脉瘘出血,瘘口位于吻合口左后方,穿透与脊柱伴行之异位左锁骨下动脉;其周边胶水封堵;结扎左锁骨下动脉止血,改行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后病人恢复顺利.  相似文献   

2.
病人男,40岁.反复进食吞咽困难2年,曾有数次呕吐后发现口腔根部有可被手指触及异物.术前超声胃镜检查发现食管黏膜下巨大新生物.2009年1月术中探及食管内肿块,配合术中胃镜定位蒂位于食管入口咽侧壁处.于食管上段纵行切开食管全层,取出4cm×4cm×15cm及3.5cm×3.5 cm ×5.0 cm肿块2个(图1),缝扎蒂部.术后胃肠降压10d,顺利恢复,吞咽困难完全缓解出院.病理报告(食管)低度恶性潜能间质瘤(图2).  相似文献   

3.
84岁女性患者, 因进食后腹痛4天入院, 急诊行胸腹部CT检查提示食管下段近贲门处一长条形异物刺入邻近主动脉内, 考虑食管异物并穿孔、食管主动脉瘘。于2023年8月10日在急诊全麻下行腹腔镜食管异物取出术及主动脉瘘修补术, 手术顺利, 术后恢复良好, 术后5天出院。术后1个月电话随访, 患者无不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术中胃镜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6例门静脉高压症伴食管静脉曲张病人行术中胃镜指导下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观察术后效果.结果 16例病人手术均较顺利,术后1例24 h内出现腹腔出血,经再次手术,病人恢复良好.术后病人无再出血表现.术后随访4~26个月,无一例再出现黑便及呕血,无吞咽梗阻症状发生,术后3个月胃镜检查见食管静脉曲张较术前食管静脉曲张明显好转.结论 术中胃镜能准确地提供手术视野,准确地判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位置,可指导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食管下段肌层切开术(改良Heller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可行性. 方法 1997年6月~2005年6月电视胸腔镜食管下段肌层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21例.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全麻,右侧卧位,经左胸,在4个胸腔镜trocar下进行操作.食管下段肌层切开长6~11 cm,胃壁肌层切开长0.5~1 cm,深及黏膜下.术中纤维食管镜辅助操作.均未行抗反流手术. 结果术中出血量50~100 ml,平均58 ml.手术时间60~270 min,平均137 min.3例术中发生食管黏膜破裂,2例镜下修补,1例中转开胸修补.全部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80个月,2例分别于术后2、4个月吞咽困难复发,其余19例吞咽困难得到明显改善,吞咽困难改善程度优8例、良10例、中1例、差2例. 结论电视胸腔镜食管下段肌层切开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满意,可以作为贲门失弛缓症治疗的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1例腹腔镜下顺行食管内翻拔脱术治疗食管癌。患者女,72岁,吞咽不畅1个月,经胃镜和活检病理诊断为上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前分期T1N0M0。2014年12月31日行腹腔镜下顺行食管内翻拔脱术。腹腔镜下用超声刀游离胃、膈食管裂孔和下胸段食管,左颈部切口顺行拔脱食管,经上腹部切口制做管状胃,将管状胃牵至颈部与食管残端吻合。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200 min,术中出血量150 ml。术后恢复顺利,第9天进清流食,无呕吐,无反酸,第12天出院。住院期间未发生吻合口漏、声音嘶哑等并发症。术后病理食管鳞癌,淋巴结无转移。术后3个月复诊,进食可,无呕吐,胃酸反流2~3次/d。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全腔镜下食管癌切除并利用经口输送钉砧头系统完成右侧胸腔内食管-胃吻合的可行性,并报告近期疗效.方法 2011年1至12月,30例食管癌患者行全腔镜Ivor Lewis径路食管癌切除食管-胃胸腔内吻合术.手术先在腹腔镜下游离胃和腹段食管,然后在胸腔镜下游离胸段食管并切除食管癌,采用经口输送钉砧头系统行胸腔镜下食管-胃胸腔内吻合.结果 病变均位于食管中下段,平均长度3.8cm.全组手术均顺利,无术中并发症和中转开腹,开胸者.平均腹腔镜操作95min,胸腔镜操作177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10ml.术后平均5.6天进食.术后病理诊断25例鳞状细胞癌,5例腺癌,切缘均阴性.胸部和腹部淋巴结每例平均清扫10.6和4.9枚.术后切口感染4例,乳糜胸1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1例术后第6天因左侧膈疝行剖腹膈疝修补;无吻合口痿.结论 利用经口输送钉砧头系统行全腔镜下食管癌切除胸腔内吻合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未发生吻合口瘘.全腔镜Lvor Lewis食管癌根治术足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PMME)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3例PMME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种检查诊断,行手术治疗,术后给予辅助性化疗及免疫治疗.结果 3例患者术前食管钡餐造影检查显示食管下段不规则充盈缺损.食管内镜检查示食管腔内黑紫色包块,直径为3 ~8 cm.EUS检查示病变起源于黏膜层,呈偏低回声.胸部CT检查显示食管下段呈向心性不均匀增厚,管腔明显狭窄,增强后不均匀强化.患者均行左侧开胸食管部分切除+食管胃吻合术,手术顺利.术后行病理检查确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瘤细胞抗黑色素瘤特异性单抗(HMB-45)、黑色素-A和S-100蛋白阳性.2例患者生存时间超过3年,1例患者术后6个月因肿瘤广泛转移而死亡.结论 PMME是一种罕见的食管恶性肿瘤,预后较差,外科手术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法,辅助性化疗和免疫治疗可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9.
Li H  Hu B  You B  Miao JB  Fu YL  Chen QR  Wang Y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22):1747-1750
目的 介绍一种通过经口置入钉砧头进行全腔镜食管切除胸腔内胃食管吻合的新技术.方法 2010年4月至6月,6例食管癌患者经口置入钉砧头进行全腔镜食管切除胸腔内胃食管吻合术.患者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38~69岁,平均55岁.病变位于贲门1例,食管下段4例,食管中段1例.病变平均长度4 cm.6例患者均采用腹腔镜胸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胃食管胸腔内吻合术.手术分为两大步骤,首先采用腹腔镜游离胃和腹段食管,而后采用胸腔镜游离胸段食管并切除病变食管,应用经口置入钉砧头的方法进行胸腔内胃食管吻合术.结果 本组6例患者手术顺利,未发生术中并发症、中转开腹或开胸等情况.平均手术时间38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300 ml,平均恢复进食时间为术后9 d.术后病理学检查示:食管鳞状细胞癌5例,食管小细胞癌1例,切缘和吻合口圈均阴性.pTNM分期:T2N0M0期3例,T2N1M0期1例,T3N0M0期2例.术后无吻合口和其他重大并发症.结论 本方法创伤小、恢复快,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的腔镜下胸腔内胃食管吻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食管乳头状瘤癌变1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病人 女,61岁。进行性吞咽困难半年。食管钡餐造影显示食管胸下段腔内巨大占位,局部食管管腔增粗。食管镜检查距门齿29cm食管腔内可见不规则肿物。咬检病理:粘膜慢性炎症。1998年7月开胸探查,于胸下段食管可触及肿物,肿瘤无外侵,游离食管准备做主动脉弓上吻合术。切断食管时,发现食管粘膜有多个小结节状凸起,遂改为食管胃颈部吻合,病人术后恢复顺利。术后大体标本见食管下段凸向腔内分叶状肿物长约7cm,有一与食管长轴平行的窄蒂与食管壁相连。肿物粉红色,质地柔软,表面布满米粒大小结节。肿物上方食管粘膜表面有…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胃切除食管-空肠(残胃)吻合新技术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介绍新型经口底钉座置入装置(OrVil^TM,Covidien)在腹腔镜胃切除食管-空肠或残胃管状吻合术中的应用,探讨其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5例贲门、胃体癌患者及1例贲门部间质瘤患者分别施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胃切除加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以及近端胃次全切除加食管-残胃吻合术,用新型OrVil^TM装置经口将底钉座置入食管下端,进行食管-空肠或食管-残胃吻合.结果 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手术时间(183.3±25.8)min,术中出血(128.3±90.2)ml;术后(4.0±1.1)d恢复胃肠功能当天,行上消化道碘剂造影提示吻合口通畅无狭窄和瘘后开始进食,术后(9.0±2.6)d出院.术后28 d随访,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用OrVil^TM新型装置在食管内放置底钉座,行食管-空肠(残胃)管状吻合安全可靠,近期临床疗效佳.  相似文献   

12.
自发性食管破裂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自发性食管破裂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月-2006年6月,收治15例自发性食管破裂男性患者.年龄38~56岁,平均46岁.发病至确诊时间为6~72 h,其中<24 h 12例.暴食后上腹受压憋气所致3例,暴食后跌伤1例,大量饮酒后呕吐所致11例.破口位于食管中下段或下段,长4~12 cm.1例发病后于外院行内支架治疗并发食管、气管瘘1个月,入院确诊后放弃治疗.余14例均手术治疗,其中行食管修补术8例,食管切除、食管胃吻合术6例.结果 14例术后顺利恢复,住院11~18 d.无手术死亡、吻合口瘘和其他并发症发生.2例术后2个月出现吻合口轻度狭窄(06~0.8 cm),仅进流食,经胃镜直视下行球囊扩张后缓解.14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无进食困难及哽咽不适.行上消化道碘化油造影示吻合口通畅,食管无扩张,消化功能良好.结论 自发性食管破裂经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均易治愈,并发症少,预后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对20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患者实施术前心理疏导、术中配合、术后引流管及饮食等各项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结果本组2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53.0 h,平均时间2.0 h;失血量203.0 h,平均时间2.0 h;失血量2080 mL。术后280 mL。术后216 h内患者恶心、胸骨后烧灼感等症状均消失。平均留置腹腔引流2.5 d,平均留置胃管16.4 h。术后24 h开始进食,术后3 d食管稀钡造影显示,食管通畅,钡剂通过贲门处顺利。平均住院时间9.6 d。术后随访6个月16 h内患者恶心、胸骨后烧灼感等症状均消失。平均留置腹腔引流2.5 d,平均留置胃管16.4 h。术后24 h开始进食,术后3 d食管稀钡造影显示,食管通畅,钡剂通过贲门处顺利。平均住院时间9.6 d。术后随访6个月2年,均进食良好,无疝复发病例。结论针对性实施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各项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美蓝染色法精准定位食管小平滑肌瘤(1.5 cm)的可行性。方法 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同济医院对9例直径1.5 cm的食管小平滑肌瘤患者行美蓝染色法定位,其中男5例、女4例,平均年龄51岁。术前行胃镜检查,于病变黏膜下注射美蓝0.5~1.0 ml,然后在手术室行单操作孔胸腔镜下食管平滑肌瘤剥除术。结果 9例患者染色过程顺利,单操作孔胸腔镜下探查被染为蓝色的食管床,经染色处均顺利找到食管平滑肌瘤。手术过程顺利,无食管黏膜损伤,无中转开胸,术后行食管碘水造影检查,均无瘘、憩室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下美蓝染色法可精准定位食管小平滑肌瘤的位置,该方法简单、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经腹腔镜改良Heller手术加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方法及其优势。方法:经腹腔镜行食管贲门括约肌切开术(改良Heller手术)加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1例。结果: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40m in,术中出血量30m l。患者术后第3天进软食无异常后出院。术后3个月食管下括约肌(LES)残留压、松弛率以及食管基础压均恢复正常,钡餐结果显示为正常食管影像,24h食管pH值测定正常,未见返流。随访6个月,症状无反复。结论:经腹腔镜改良Heller手术加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具有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经膈肌裂孔食管胃切除术治疗食管胃交界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0年5月接受腹腔镜下经膈肌裂孔食管胃切除术治疗的55例食管胃交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中Siewert Ⅱ型者36例,Siewert Ⅲ型者19例;行近端胃大部切除35例,全胃切除术20例;行D2淋巴结清扫53例,姑息性切除2例;行下纵隔食管旁淋巴结清扫或活检33例.5例患者中转开腹,其余50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236.2±35.5) min,出血量(60.6±33.9) ml,清扫淋巴结(21.2±10.4)枚,食管切缘距肿瘤近端平均(3.5±0.7) cm.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无吻合口狭窄或瘘发生.术中纵隔淋巴结清扫过程中11例患者出现胸膜破裂,其中6例于术中及时修补,4例于手术结束前修补,1例于术后行胸腔穿刺,均顺利恢复.术后肺部感染3例,切口感染1例.结论 腹腔镜下经膈肌裂孔食管胃切除治疗食管胃交界癌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下经膈肌裂孔食管胃切除治疗食管胃交界癌5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经膈肌裂孔食管胃切除术治疗食管胃交界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0年5月接受腹腔镜下经膈肌裂孔食管胃切除术治疗的55例食管胃交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中Siewert Ⅱ型者36例,Siewert Ⅲ型者19例;行近端胃大部切除35例,全胃切除术20例;行D2淋巴结清扫53例,姑息性切除2例;行下纵隔食管旁淋巴结清扫或活检33例.5例患者中转开腹,其余50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236.2±35.5) min,出血量(60.6±33.9) ml,清扫淋巴结(21.2±10.4)枚,食管切缘距肿瘤近端平均(3.5±0.7) cm.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无吻合口狭窄或瘘发生.术中纵隔淋巴结清扫过程中11例患者出现胸膜破裂,其中6例于术中及时修补,4例于手术结束前修补,1例于术后行胸腔穿刺,均顺利恢复.术后肺部感染3例,切口感染1例.结论 腹腔镜下经膈肌裂孔食管胃切除治疗食管胃交界癌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诊行门奇断流联合食管下段横断钉合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00年2月至2006年2月,对10例门静脉高压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EVB)急诊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及食管下段横断钉合术(EST)。结果1例ChildC级肝功能者术后10d死于肝肾综合征,5例术后出现少量腹水,经补充血蛋白、利尿剂后消失。术后未发生吻合口并发症和腹腔感染,10~15d顺利出院,9例均在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复查,胃镜示曲张静脉消失,肝功能有所改善,未发生再出血。结论EST是治疗EVB的一种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报告本团队新开展的全腔镜锥形残胃与食管侧壁重叠吻合成形术应用于胃癌根治术的初步结果, 尤其是术后食管反流情况。方法 2022年6月, 对2例SiewertⅡ型近端胃癌根治切除的患者开展了锥形残胃与食管侧壁重叠吻合成形术。锥形残胃与食管侧壁重叠吻合成形术包括以下4个部分:(1)近端胃切除及锥形残胃制作;(2)残胃吻合位置及食管残端吻合口设计;(3)食管右侧壁与锥形残胃前壁侧侧吻合重建;(4)食管下段成形术。结果病例1为71岁男性(cTNM分期为T2N0M0), 手术时间为305 min, 术后第9天顺利出院, 术后病理为T3N0M0。病例2为82岁男性(免疫联合新辅助治疗后的TNM分期为ycT2N0M0), 手术时间为325 min, 术后第10天顺利出院。均获3个月随访, 2例均恢复良好, 无并发症发生;复查胃镜仅可见轻度食管黏膜改变, 但无明显食管反流症状, 术后均无明显体质量变化。结论锥形残胃与食管侧壁重叠吻合成形术应用于近端胃癌根治术安全性尚可, 且可能具有预防术后食管反流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马冰  田文  陈凛  刘培发 《临床外科杂志》2010,18(3):162-164,I000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应用补片行食管裂孔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6年8月至2009年10月我们对46例食管裂孔疝患者在腹腔镜下进行食管裂孔疝应用补片无张力修补,并同期给予部分胃底折叠术.结果 45例患者成功地在腹腔镜下进行了无张力修补,1例患者因术中出现食道损伤,中转开胸治疗.手术时间70~210min,平均90min. 术中出血10~110ml,平均25ml,均无输血.所有患者术后症状完全缓解.术后住院3~30d,平均住院日为5d.对45例患者术后进行3~25个月随访,平均12个月,未发现食管裂孔疝复发病例及有关补片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无张力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具有创伤少、恢复快、术后复发率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