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人群中不同的血清维生素D2、D3水平下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设谱-质谱联用法( LC-MS/MS)定量测定糖尿病人群中血清维生素D 2和D 3、同型半胱氨酸( Hcy),并同时测定叶酸、维生素B 12,分析维生素D 2和D 3、维生素B 12、叶酸与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结果:根据血清总维生素D浓度水平分4组,第1组(25(OH)D<10ng/mL),第两组(10≤25(OH)D<20ng/mL),第3组(20≤25(OH)<30ng/mL),第4组(25(OH)D≥30ng/mL)。各组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存在显著差异,第1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最高,第4组最低,4组间的维生素B 12、叶酸亦存在显著差异。同型半胱氨酸与血清维生素D2、D3呈显著负相关,与维生素B12、叶酸亦显著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人群中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血清维生素B 12、叶酸、维生素D2、维生素D3浓度存在一定的关系,糖尿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降低不仅需补充维生素B12、叶酸,维生素D的干预可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25-羟基维生素D[25(OH) D]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lbumin/creatinine ratio,AC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T2DM患者98例,根据ACR值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收集空腹血样本用于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肾功能、血钙、血磷、血清25(OH) D、甲状旁腺素水平等检测,分析各项指标与25(OH) D的相关性。结果:微量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的25(OH) D均显著低于正常蛋白尿组(P<0. 05),大量蛋白尿组25(OH) D显著低于微量蛋白尿组(P<0. 05)。25(OH) D与ACR、收缩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尿素氮、血肌酐、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甲状旁腺素呈负相关(P<0. 05),与血钙呈正相关(P<0. 05)。结论:血清25(OH) D浓度降低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ACR值增加显著相关,25(OH) D水平可能可以反映老年患者糖尿病肾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 hydroxyvitamin D,25(OH) D]与振动感觉阈值(vibrating perception threshold,VPT)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T2DM患者766例,根据VPT进行分层:振动觉正常组(vibration sensation normal group,VSN)(n=394)、振动觉减退组(vibration sensation impaired group,VSI)(n=227)及振动觉缺失组(vibration sensation deficiency group,VSD)(n=145)。比较各组血清25(OH) D水平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Stepwise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评价血清25(OH) D与VPT相关性。结果 与VSN组相比,VSI组和VSD组的年龄、病程和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显著增加(P<0.001),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和25(OH) D显著降低(P<0.01)。与VSI组相比,VSD组的病程更长(P<0.01),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显著升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年龄、病程和Scr与VPT呈显著正相关,BMI、DBP、ALT和25(OH) D与VPT呈显著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DBP、HbA1c、Scr及25(OH) D是VP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25(OH) D与VPT呈显著负相关,可能是VP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分析妊娠中期血清25(OH)D3水平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3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及广东省计划生育专科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中期妇女,根据孕妇的空腹血糖(FBG)水平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分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25(OH)D]与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25(OH)D水平,根据血清25(OH)D不同水平分为充足组、不足组、缺乏组和严重缺乏组.比较4组患者血糖代谢及甲状腺功能代谢指标水平.结果 200例患者中,维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铁蛋白、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肌少症的关系。方法 收集236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肌少症分为肌少症组(n=52)和单纯T2DM组(n=184)。收集患者病史资料和实验室指标,分析肌少症组血清铁蛋白、25(OH)D水平与步速、握力、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肌少症-5(SARC-F)评分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T2DM患者合并肌少症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铁蛋白、25(OH)D水平对老年T2DM患者合并肌少症的评估价值。结果 与单纯T2DM组比较,肌少症组体质量指数(BMI)、步速、握力、ASMI和25(OH)D水平均降低,病程延长,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SARC-F评分和铁蛋白水平均升高(P均<0.05)。肌少症组血清铁蛋白水平与步速、握力、ASMI均呈负相关,与SARC-F评分呈正相关(r/rs=-0.378、-0.356、-0.532、0.467,P均<0.05);25(OH)D水平与步速、握力、ASMI均呈正相关,与SARC-F评分呈负相关(rs=0.511、...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葡萄糖耐量减低和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血清25OH总维生素D [25(OH)D]浓度的关系,为糖尿病及其大血管并发症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葡萄糖耐量减低和2型糖尿病患者各28例,分别设为糖耐量减低组和2型糖尿病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28例,设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受检者的IMT和25(OH)D水平,应用Spearman统计分析IMT和25(OH)D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正常对照组、糖耐量减低组、2型糖尿病组患者IMT依次升高[(0.87±0.15) mm vs (0.96 ± 0.18) mm vs (1.13 ± 0.30) mm]、25(OH)D水平依次降低[(18.03 ± 7.35)μg/L vs (15.34 ± 6.84)μg/L vs (12.53 ± 5.38)μg/L],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IMT和25(OH)D水平呈负相关(r=-0.40,P<0.05).结论 葡萄糖耐量减低和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颈动脉IMT增厚、血清25(OH)D水平降低,血清25(OH)D水平降低与颈动脉IMT增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清维生素D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取数据完整的140人进入本研究,根据诊断标准分为2型糖尿病组和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比较血糖、血脂、血压、血清维生素D等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的年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均高于2型糖尿病组的(P<0.05),而血清25(OH)D3、按HOMA模型估计的β细胞功能指数(HOMA-IS)均低于2型糖尿病组(P<0.05),体质指数(BMI)、腰围(W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体内血清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2型糖尿病患者,提示可通过补充维生素D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扎兰屯市受检人群的25(OH)维生素D[25(OH)D]水平及与高血压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就诊于我院的高血压患者和体检者446例(其中男243例,女203例),按照是否患有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组(246人)和非高血压组(200人).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并且检测25(OH)D水平.结果:高血压组25(OH)D[(8.43±6.48)ng/mL]低于正常对照组[(14.15±11.69)ng/mL](P<0.05),且该地区女性人群血清25(OH)D低于该地区男性水平(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25(OH)D缺乏是高血压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3.601,95%CI:1.053-12.652)(P<0.05).结论:扎兰屯市受检人群普遍存在25(OH)D缺乏且女性缺乏较男性严重;25(OH)D水平与高血压之间存在相关性,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学创新》2015,(34):35-37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2型糖尿病患者25羟维生素D水平的差异。方法:101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中年组(46~64岁)、青年组(≤46岁)。根据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分为缺乏(25-OH-Vit D<20 ng/m L)、不足(20 ng/m L≤25-OH-Vit D<30 ng/m L)、充足(25-OH-Vit D≥30 ng/m L)。分析探讨其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的状况。结果:老年组男性平均25-OH-Vit D水平为(20.00±5.92)ng/m L,维生素D缺乏占47.06%,不足占47.06%,充足占5.88%;女性平均25-OH-Vit D水平为(18.72±3.66)ng/m L,维生素D缺乏占64.29%,不足占35.71%;男、女患者25-OH-Vit 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男性平均25-OH-Vit D水平为(20.40±4.75)ng/m L,维生素D缺乏占45.71%,不足占54.29%;女性平均25-OH-Vit D水平为(18.88±7.25)ng/m L,维生素D缺乏占46.15%,不足占50.00%,充足占3.85%;男、女患者25-OH-Vit 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男性平均25-OH-Vit D水平为(36.26±7.74)ng/m L,维生素D缺乏占28.57%,不足占42.86%,充足占28.57%;女性平均25-OH-Vit D水平为(20.50±2.12)ng/m L,维生素D缺乏占50.00%,不足占50.00%;男、女患者25-OH-Vit 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总体上以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为主,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均是如此。补充维生素D制剂,有助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现状,从而更好地控制好血糖并预防其远期慢性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维生素D缺乏对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DMPTB)患者的影响,为临床治疗DMPTB患者提供新的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DMPTB患者的病历资料120例作为DMPTB组;同期收治的135例DM患者作为DM组;同时选取135例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相关临床检查指标:25(OH)D(mmol/L)、BMI(kg/m2)、Hb A1c(%)、N(*109/L)、FBG(mmol/L)、PPD直径(cm)、CD4+T(%)、痰涂片阳性率(%)、痰结核菌阳性率(%)及肺CT见空洞(%),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MPTB组患者的25(OH)D水平明显低于DM组和对照组;DM组患者的25(OH)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PTB组患者的PPD直径(cm)、CD4+T(%)、痰涂片阳性率(%)、痰结核菌阳性率(%)、肺CT见空洞(%)与DM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PTB组和DM组患者的Hb A1c(%)、N(*109/L)、FB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缺乏增加了DMPTB患者的发病率,且导致其病情发展快,治疗困难,故应在治疗中重视给予DMPTB患者补充维生素D。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妊娠早期血清25(OH)D3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按时产检并住院分娩的孕妇资料,其中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孕妇(SCH组)85例,正常孕妇(对照组)120例,比较两组妊娠早期空腹血糖(FPG)、血脂(TC、TG、HDL-C、LDL-C)、血清25(OH)D3、血清促甲状腺激...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2):24-2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变化及意义,为DPN的早期防治探索新的诊疗思路。方法 选择2016年4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214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临床回顾性观察研究,根据DPN诊疗指南分为DPN组(109例)和无DPN (NDPN)组(105例)。收集相关病例数据,ELISA法测定血清[25(OH)D3]水平,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C-反应蛋白(CRP)、血脂和尿酸(UA)等生化指标。25(OH)D3与各指标分别作Pearson相关分析,目前多推荐血清25羟维生素D320 ng/mL为维生素D缺乏;两组患者按此标准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及非维生素D缺乏组,比较两组间DPN的发病率。并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观察DP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NDPN组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36.47±11.01)ng/mL显著高于DPN者(26.64±7.4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空腹C肽呈正相关,与FPG、CRP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104,P0.05;r=-0.049,P0.05,r=-0.621,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示,血清25羟维生素D3、CRP是DPN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β=-0.093,P0.01,β=0.354,P0.05)。血清25羟维生素D3缺乏组的T2DM者发生DPN的风险是非缺乏组患者的1.54倍(OR=1.54)。结论 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降低可能增加DPN的发病风险,且糖尿病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参与糖脂代谢及炎症反应,可能促进了DPN的发生。监测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有利于提前诊治DPN。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甲状腺功能正常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与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TH)的T2DM患者一般临床指标,探讨合并TH对T2DM患者25(OH)D水平的影响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42例T2DM患者,依据甲状腺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 D3(25-hydroxyvitamin D3,25(OH)D3)水平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大血管病变(ma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MVC)相关性。方法:选取 T2DM 患者176例,按照有无 MVC 分为单纯T2DM组(108例)和 T2DM合并 MVC 组(68例)。统计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检测常规生化指标、血清25(OH)D3水平;分析T2DM患者发生 MVC 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T2DM合并 MVC 组患者年龄、病程、吸烟率、LDL-C 及 hsCRP 高于单纯 T2DM组,25(OH)D3水平低于单纯 T2D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多因素 Logistic 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年龄、吸烟史、LDL-C 为 MVC 的危险因素,25(OH)D3为保护性因素;T2DM 患者血25(OH)D3水平与年龄、糖尿病病程呈负相关。结论:血清25(OH)D3水平与 MVC 发生呈负相关,25(OH)D3水平降低可能会增加 T2DM患者 MVC 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25(OH)维生素D[25(OH)D]水平与病死率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7月该院血液净化中心MHD患者156例,检测患者血25(OH)D水平,根据患者血25(OH)D水平分为3组,分别为缺乏组49例、不足组69例和正常组38例。随访时间为40个月,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结果随访40个月后,156例中死亡26例(16.7%),因心血管疾病死亡13例。缺乏组死亡15例(30.6%),其中心血管疾病死亡9例;不足组死亡8例(11.6%),其中心血管疾病死亡3例;正常组死亡3例(7.9%),其中心血管疾病死亡1例。缺乏组全因病死率及心血管疾病病死率分别与不足组和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25(OH)D≤15 ng/mL是全因和心血管疾病病死率的危险因素(P<0.05)。Cox回归分析未矫正(RR=4.43,95% CI:1.28~15.32,P<0.05)和矫正(RR=4.92,95% CI:1.23~19.66,P<0.05)年龄、性别等因素后结果均显示25(O H )D≤15 ng/m L是全因病死率的危险因素,未矫正时25(O H )D≤15 ng/mL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危险因素(RR=8.12,95% CI:1.04~64.15,P=0.047)。结论 MHD患者25(OH)D水平普遍偏低,25(OH)D≤15 ng/mL为MHD患者全因和心血管疾病病死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长期补充维生素D对冠状动脉钙化造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100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50例.参照组采用口服降糖药物和控制饮食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补充维生素D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血糖指标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并分析各相关指标与血清25-(OH)D3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后,两组HbA1c、FPG、BMI、HOMA-IR、hs-CRP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冠状动脉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血清25-(OH)D3≥25 nmol/L的患者比较,血清25-(OH)D3<25 nmol/L患者HbA1c、FPG、BMI、HOMA-IR、hs-CRP、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均明显较低(P<0.05).血清25-(OH)D3与HbA1c、FPG、BMI、HOMA-IR、hs-CRP、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T2DM患者长期补充维生素D有利于抑制炎性反应,对减轻冠状动脉钙化、降低胰岛素抵抗、控制血糖的稳定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与血糖正常者体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 Vit D)水平的差异,分析25-羟维生素D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11月在我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为病例组,同期在我科住院的血糖正常者60例为对照组。测定25-OH Vit D及相关临床生化指标并统计分析。结果血清25-OH Vit D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25-OH Vit D与空腹血糖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25-OH Vit D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低于血糖正常者。且血清25-OH Vit D与空腹血糖呈负相关,即空腹血糖越高,血清25-OH Vit D越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