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秦岭武山杨河礼县固城一带的原"泥盆纪"地层中,发现了大量属于早石炭世的牙形刺、珊瑚和有孔虫化石,为该区地层的重新划分提供了直接的证据.这对于重新认识该区乃至整个西秦岭地区石炭纪古地理格局、地质演化历史、沉积相和沉积环境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在西秦岭天水地区武山杨河-礼县固城一带原划上泥盆统大草滩群和中泥盆统舒家坝群中解体出一套石炭纪沉积地层。根据所发现的牙形刺、珊瑚、非篮有孔虫化石,确定其地质时代为早石炭世。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甘肃礼县鲁班石地区石炭纪地层中新获得牙形刺化石14属26种,其中12属22种为新发现,包括:Declinognathodus laterahs, D. noduliferus noduliferus, Gnathodus bilineatus costiformis, G. bilineatus bilineatus,Gondolella gymna, G. xinjiangensis, Neognathodus bassleri, Neoprioniodus barbatus, ldiognathodus claviformis, I.delicatus, I. klapperi, ldiognathoides sinuatus, I. sulcatus, Lochriea commutata, Ligonodina typa, Lonchodina tarimensis, L. bischoffi, Lonchodus simplex, Streptognathodus expansus, S. parvus, S. suberectus, Ozarkodina hindei。其中Streptognathodus , Declinognathodus , Neognathodus ,Idiognathodus和Idiognathoides5属是上石炭统下部的代表分子,Streptognathodus gracilis和Gondolella属是上石炭统上部的代表分子。  相似文献   

4.
西秦岭西成地区泥盆系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秦岭“西汉水群” 的地层时代和划分对比是一个长期争议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地层的岩性特征、生物群、矿物及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重建了地层系统,并首次研究了本区的牙形石,确定了地层层序及地质时代,指出前人建为上、下关系的“洞山组(D_3)”、“西汉水组(D_2~2)”和“安家岔组(D_2~1)”实属同期异相地层。新的地层系统包括黄家沟组、红岭山组和双狼沟组。中、上泥盆统界线在红岭山组中部。  相似文献   

5.
<正> 西秦岭北带主要指甘肃省西和一成县及其邻区。先后有葛利普(1931)、赵亚曾等(1931)、叶连俊等(1944)、黄振辉(1959)、王钰、俞昌民(1962)、兰州大学(1962)、李星学(1963)及西秦岭地质队(1964)均在该区进行过地层工作。1967—1970年陕西地质局区测队正式肯定“西汉水群”为西秦岭北带中泥盆世的代表沉积地层,并划分为雷家坝组与榆树坪组两个沉积旋迴及七个岩性段。1970年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甘肃地质勘查局研究所及有关单位在该区首次发现了上泥盆统地层的存在,并划分出了部份下泥盆统地层,推动了西秦岭北带泥盆纪地层研究工作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蒋岫芸 《铀矿地质》1995,11(3):161-161
西秦岭北带泥盆系金矿成矿前景展望蒋岫芸(甘肃天水市西北地勘局213大队甘肃天水市741020)区内金矿化主要类型为碎屑岩一碳酸盐岩建造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金矿化沿呈近EW向的高桥一罗坝区域性大断裂两侧分布,形成了长约20km的金成矿带,高一罗大断裂北...  相似文献   

7.
西秦岭北带泥盆系舒家坝组深海陆源碎屑沉积序列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西秦岭北带泥盆系舒家坝组属中晚泥盆世,地层总厚超过2000m。除最上部碳酸盐岩段外,主要是细、粉砂岩与页(泥)岩不等厚五层组成的沉积序列。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证该序列形成于半深海-深海环境:1)时空上主要是由分布稳定的细粒浊积岩组成;2)等深积岩与浊积岩相伴而生;3)在浊积岩系和深海泥页岩中发现了高分异度、高丰度的遗迹化石共41个属,其中占遗迹总属的80%为深水型分子。此外,从岩相、垂直序列和古水流三方面的特征论证了舒家坝组属非扇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8.
西秦岭北带泥盆纪遗迹群落在浊积岩系中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重点研究内容是:1)舒家坝组时代的厘定和层序叠置关系;2)遗迹群落总体概况以及各遗迹属确定的依据;3)浊流沉积作用控制遗迹群落的形成及其分布特征。通过本文研究不难看出,舒家坝组的43个遗迹化石属可划分为两大类。一是形成于浊流间歇期缓慢沉积的泥岩层面,主要为“深水型”遗迹分子;另一是产于浊流突然事件来临及其后快速堆积的砂岩内,包括“浅水型”和“穿相型”分子。就其分异度和丰度而言,虽均以前者最高,但这两类遗迹化石组合共生在一个沉积剖面,这恰是浊积岩系(复理石相)遗迹化石分布的独有特征。  相似文献   

9.
根据地层地球化学研究,秦岭地区Au背景值为2.9×10-9,从西到东,自礼岷→文康→西成→凤太→板沙→镇旬→柞山地区金含量逐渐降低。凤太盆地、西成盆地、礼岷盆地泥盆系金背景值分别为3.1×10-9、3.2×10-9、4.7×10-9,为重要的金多金属地球化学成矿区。金在地层中的分布受岩性和沉积环境的控制,泥盆系是本区金成矿的矿源层,其中千枚岩、板岩、片岩、粉砂岩是金矿的重要源岩。与其他沉积盖层相比,秦岭中上泥盆统富集Au、Ag、Cu、Co、Ni、Cr、Pb、Zn。与上地壳丰度对比,Au、As、Sb、Ag、Co、Ni、Cr、V、Pb、Zn较富集。泥盆系中发育热水沉积岩,含Au较高。研究表明,在热水沉积中Au发生了预富集作用,沿海底同生断裂发育的钠质热水沉积过程中Au富集形成了矿源层。  相似文献   

10.
魏立勇 《地质与勘探》2014,50(Z1):1304-1307
区内中—下三叠统隆务河群(T1-2L)属巨厚复理石相,显示出以浊流为主的深海沉积特征;通过沉积相分析,整个隆务河群由下而上呈一个明显的变细、变薄的序列,呈一个较完整的海底扇退积型沉积序列。  相似文献   

11.
柞水原划泥盆系中发现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阐述了作者在1:5万区调填图中,从柞水地区商丹断裂带南侧原划泥盆系刘岭群桐峪寺组中解体出前寒武纪中深变质岩系,取得了同位素全岩Sm-Nd年龄平均值2499.83Ma的数据,这对研究秦岭造山带的演化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2.
秦岭微板块位于商丹-武山和勉略-巴山弧断裂之间。泥盆纪时期,微板块主体处于稳定的小型克拉通盆地背景。本文仅从西秦岭中带泥盆系入手,探讨该区泥盆系的沉积体系和盆地格局。小型克拉通盆地北带的西汉水小区以古岛屿滨岸-陆棚沉积体系(艾菲尔期)、碳酸盐台地-生物礁沉积体系(吉维特-弗拉斯期)、深水盆地和泥质浊积岩沉积体系(法门期)为特征。南带武都小区则以陆棚碎屑岩(艾菲尔期)和缓坡型台地-陆棚沉积体系(吉维特-法门期)为主,该小型克拉通,泥盆纪时期是一稳定块体,到二叠纪-三叠纪才受中秦岭裂陷槽分隔成两个块体。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西准噶尔地区洪古勒楞组多条剖面的综合研究,提出洪古勒楞组与上覆黑山头组以钙质碎屑岩的消失、暗色细火山碎屑岩的出现为界,其顶界为一套近岸浅水沉积的碎屑岩(含舌形贝的钙质粉砂岩、凝灰质砂岩、细砾岩或含介壳的砂砾岩),称之为"杨庄砂岩",该界线在多条剖面上易于识别和对比。在洪古勒楞组上部和黑山头组下部发现三叶虫9属(亚属)14种:Omegops sp.,Pudoproetus sp.,Linguaphillipsia? sp.,Belgibole sp.,B.abruptirhachis,Philliboloides sp.,Winterbergia(W.)sp.,W.(Eowinterbergia) sp.,Weberiphillipsia sp.,Conophillipsia sp.1,C.sp.2,C. sp.3,C. paucicostata,C. morganensis。根据三叶虫生物地层学研究,认为西准噶尔地区存在泥盆系-石炭系界线,界线位置在Omegops的消失层位和Belgibole-Conophillipsia组合带的首现层位之间,该界线与洪古勒楞组和黑山头组之间...  相似文献   

14.
西秦岭早石炭世巴都组出露于夏河—合作断裂以北,为一套滨浅海相陆源碎屑岩建造,主要岩性为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砂岩成熟度较高,总体上具有高硅低铝、高钾低钠的特点。ω(SiO2)=76. 47%~80. 32%,平均78. 67%;ω(Al2O3)=9. 32%~10. 4%,平均9. 72%;ω(K2O)=2. 03%~2. 33%,平均2. 15%;ω(Na2O)=1. 46%~1. 87%,平均1. 64%。稀土元素总量较低,ΣREE为75. 15×10-6~107. 26×10-6,平均值88. 86×10-6,经球粒陨石标准化可以看出轻重稀土分异明显,Eu具有明显的负异常(δEu=0. 76~1. 13,平均值0. 65),经北美页岩标准化Eu具有正异常(δEu=1. 17~1. 74,平均值1. 32);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HREE及Sr,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U、Th、Zr,具有与大陆上地壳和PAAS相似的分布。通过碎屑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综合判断,早石炭世巴都组源区构造背景为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碎屑来源于稳定沉积岩区,主要为北秦岭造山带,可能是前泥盆系再旋回沉积物或隆起的基底岩石提供。  相似文献   

15.
西秦岭南带中志留统的岩石学特征与沉积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6.
张英利  王宗起  闫臻 《地质通报》2012,31(07):1142-1154
徽县-成县(徽成)盆地是西秦岭造山带内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早白垩世走滑拉分盆地。沉积相分析结果显示,盆地内部发育不同的沉积相组合,且呈现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盆地充填序列分析表明,徽成盆地的沉积演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田家坝组沉积时期、周家湾组沉积时期、鸡山组沉积早期和鸡山组沉积晚期。田家坝组沉积时期,盆地南部以冲积扇砾岩和辫状河砂、砾岩沉积组合为主;周家湾组沉积时期,盆地西部以冲积扇砾岩和辫状河砂、砾岩沉积组合为主;鸡山组沉积时期,盆地北部和南部以冲积扇砾岩和辫状河砂、砾岩沉积为主。在整个沉积过程中,盆地中心表现为湖泊(前三角洲)相细粒沉积,而河流和三角洲体系则分布于冲积扇和深水湖泊(前三角洲)沉积之间。古流向和物源恢复结果证明,盆地沉积物主体来自于盆地北部、南部的花岗岩和前侏罗纪地层。盆地构造沉降和沉积充填过程主要受控于盆地北缘徽凤断裂,盆地南部抬升与盆地边界断层的活动密切相关,是盆地的主要物源区。  相似文献   

17.
张英利  王宗起  闫臻 《地质通报》2012,31(7):1142-1154
徽县-成县(徽成)盆地是西秦岭造山带内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早白垩世走滑拉分盆地。沉积相分析结果显示,盆地内部发育不同的沉积相组合,且呈现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盆地充填序列分析表明,徽成盆地的沉积演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田家坝组沉积时期、周家湾组沉积时期、鸡山组沉积早期和鸡山组沉积晚期。田家坝组沉积时期,盆地南部以冲积扇砾岩和辫状河砂、砾岩沉积组合为主;周家湾组沉积时期,盆地西部以冲积扇砾岩和辫状河砂、砾岩沉积组合为主;鸡山组沉积时期,盆地北部和南部以冲积扇砾岩和辫状河砂、砾岩沉积为主。在整个沉积过程中,盆地中心表现为湖泊(前三角洲)相细粒沉积,而河流和三角洲体系则分布于冲积扇和深水湖泊(前三角洲)沉积之间。古流向和物源恢复结果证明,盆地沉积物主体来自于盆地北部、南部的花岗岩和前侏罗纪地层。盆地构造沉降和沉积充填过程主要受控于盆地北缘徽凤断裂,盆地南部抬升与盆地边界断层的活动密切相关,是盆地的主要物源区。  相似文献   

18.
西秦岭原“舒家坝组”地层可解体为3个岩石地层单位:北部秦岭群深变质岩系,中部李子园群变质火山岩系及南部李坝群碎屑沉积岩系。研究表明,李坝群为一套浊积岩系,具独特的浊流纵向搬运模式,是李坝金矿床含矿岩系,时代暂定为中—晚泥盆世  相似文献   

19.
西秦岭北缘早古生代天水—武山构造带及其构造演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西秦岭北缘早古生代天水-武山构造带位于甘肃省东部天水地区,主要由寒武纪关子镇-武山蛇绿岩带、晚寒武世-早奥陶世李子园群浅变质活动陆缘沉积-火山岩系、奥陶纪草滩沟群岛弧型火山-沉积岩系以及加里东期岛弧型深成侵入岩体、俯冲-碰撞型花岗岩体等组成.关子镇蛇绿岩中变质基性火山岩属于N-MORB型玄武岩,武山蛇绿岩中变质基性火山岩属于E-MORB型玄武岩,是洋脊型蛇绿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时代大致在534~489Ma之间的寒武纪.李子园群火山岩主要形成于岛弧或与岛弧相关的弧前盆地构造环境,草滩沟群火山岩形成于与俯冲作用相关的岛弧环境.关子镇流水沟和百花中基性岩浆杂岩总体形成于中晚奥陶世(471~440Ma)古岛弧构造环境,同时发育加里东期俯冲型(450~456Ma)花岗岩类和碰撞型(438~400Ma)花岗岩类岩浆活动.西秦岭北缘早古生代古洋陆构造格局经历了从洋盆形成-洋壳俯冲消减直至陆-陆碰撞造山的板块构造演化过程.总体构造演化可划分为四个阶段:①晚寒武世古洋盆初始形成阶段;②早奥陶世洋盆初始俯冲阶段;③中晚奥陶世洋壳大规模俯冲与古岛弧发育阶段;④志留纪陆-陆或陆-弧碰撞造山阶段.  相似文献   

20.
西秦岭北缘武山-鸳鸯镇构造带磁组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造与磁组特征揭示出武山-鸳鸯镇构造带为一条复合性断裂带,变形样式表现为花状构造形态。野外及显微构造特征表明,先期韧性变形为右行剪切,发育于中、深构造层次;66个构造岩样品的磁化率椭球形态分析表明,其以平面和压扁应变为主,总体较高的磁化率各向异性度表现了构造带的强变形特征;磁化率椭球主轴方位显示NW和NEE走向两组磁面理的存在,暗示高应变剪切带在平面上可能以共轭或网格状形态出露,锐夹角分线近EW向;高角度磁面理及较为发育的低倾伏角磁线理暗示了沿构造带近EW向的走滑剪切,部分高倾伏角磁线理可能与构造带的挤压和(或)转换挤压相关,而相对集中的磁面理与相对分散的磁线理也表明了构造带的平面及压扁应变体制。强烈的右行转换挤压奠定了西秦岭北缘现今的反"S"型区域构造,表明碰撞造山过程中,西秦岭诸中、小块体一定程度的向西挤逸。中、新生代沿构造带继承性的发育以西秦岭北缘(渭河)断裂为中心的一系列正花状左行走滑构造,构成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物质逃逸及应力释放与调整的重要边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