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2 毫秒
1.
背景:运动损伤后的康复训练是保持和减缓运动能力的重要途径,开展此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的:观察膝半月板损伤施以关节镜手术后,等速训练对膝关节功能恢复及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的影响。设计:病例-对照观察。单位: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警训系。对象:于2004-09/2005-01选择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外科收治的单侧膝关节半月板急性损伤患者22例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1例。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关节镜手术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封闭、理疗、按摩等方法恢复。实验组患者术后第2~4天开始功能恢复,3周后采用Cybex-6000型等速运动测试仪对患侧膝屈伸肌进行等速运动训练。主要观察指标:不同测试速度[60,120,180(°)/s]时的屈伸肌峰力矩、单次最大做功量、力矩加速能、平均功率。结果:纳入患者22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关节镜手术配合等速肌力训练后,膝关节运动范围加大,训练前患膝的最大屈曲角度为(132±25)°,训练后患膝的最大屈曲角度为(158±21)°,经配对t检验,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对照组手术后最大屈曲角度为(133±31)°,实验结束后最大屈曲角度为(139±34)°,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且两组实验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实验组膝屈伸肌峰力矩、单次最大做功量、力矩加速能及平均功率在60,120,180(°)/s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等速训练,可加速膝半月板损伤后的康复过程,对增加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保持膝关节的稳定性和运动能力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等速测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评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贤丽  邹毅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0):1405-1406
目的 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PLID)患者的下肢膝屈伸肌力的等速测试,定量评定患者的下肢膝屈伸肌力的变化,为制定PLID患者的康复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20例PLID患者,肌电图提示均有根性神经损害。采用Cybex330型等速运动测试装置,测试60&;#176;/s,180&;#176;/s,300&;#176;/s3种速度膝屈伸肌向心性等速运动峰力矩(PT)、平均功率(AP)、总做功量(TW)和力矩加速能(TAE),选用t检验比较双侧膝屈伸的PT、AP、TW和TAE比较有无差异。结果 患侧3种速度膝屈伸的峰力矩、平均功率、总做功量和力矩加速能均低于健侧,差异均显著(P<0.05-0.01)。结论 PLID患者患侧膝屈伸肌力均明显下降,当患者症状缓解,进行康复治疗训练腰痛肌、腹肌的同时,还应加强患侧下肢膝屈伸肌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3.
张昊伟  王黎明  桂鉴超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2):155-155,i0004
目的应用MRI观察膝关节屈曲对腘动脉位置的影响,进一步确认建立关节镜下室间隔入路时最佳的膝关节屈曲度数。方法选择2005—10/12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骨科住院患者8例。应用MRI技术,分别测量被检查者膝关节伸直位及屈曲60&;#176;,90&;#176;,110&;#176;位上腘动脉到膝后关节囊之最短距离。结果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腘动脉到膝后关节囊的最短距离在屈膝90&;#176;时最大,为(6.56&;#177;1.39)mm,屈膝110&;#176;位和屈膝60&;#176;肘无显著差异[(4.85&;#177;0.82),(4.69&;#177;1.20)mm,P〉0.05],但都大于伸膝位时(2.59&;#177;0.83)mm。结论关节镜下室间隔入路时屈膝位较伸直位更安全,且屈膝90&;#176;位是入路的最佳体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膝关节镜手术松解和术后膝关节伸屈主被动训练治疗膝关节粘连的随访效果。方法:对象为2002—12/2004-08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中心收治的24例膝关节粘连患者,均为经正规保守治疗,膝关节活动度小于90&;#176;。所有患者接受膝关节镜下松解治疗: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术前手法推拿松解,了解活动度增加的情况;术中屈曲膝关节对关节内、外间隙及髁间窝粘连进行松解;退出关节镜后轻柔手法松解。手法松解与镜下松解清理交替反复进行,直至膝关节屈曲达110&;#176;以上,伸直为0&;#176;。再次行关节镜下全面清理及软骨修整。术后行膝关节的主被动屈伸康复训练:①伸膝训练:术后第1—2天,首先行伸膝功能训练.膝关节达到或接近伸直位后,转为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股四头肌内侧头的收缩每次维持10s,20次为1组,每天练习3—5组。②屈膝训练:术后第1天开始持续被动活动机功能训练,每天两三次,1.0-1.5h/次,其起始角度设置为术前活动度增加5&;#176;-10&;#176;,每天增加5&;#176;-10&;#176;,直至达到或接近术中最大活动度,10d左右。出院后继续每天进行膝关节伸屈主被动训练,连续半年以上。所有病例术后每月随诊1次,记录膝关节的伸屈度数(膝关节活动范围110&;#176;-125&;#176;为优,90&;#176;-109&;#176;为良,60&;#176;-89&;#176;为可,60&;#176;以下为差)、行走的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按实际完成处理,24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膝关节功能恢复评价:3个月平均活动度从54&;#176;(20&;#176;-90&;#176;)增加至103&;#176;(70&;#176;-125&;#176;),平均增加49&;#176;;优8例,良12例,可4例。半年增加至115&;#176;(75&;#176;-130&;#176;),平均增加61&;#176;(40&;#176;-100&;#176;);优10例,良11例,可3例。无一例患者发生再粘连,步态改善,跛行消失,关节无肿痛,能交替上下楼,有22例患者自觉关节不灵活,增加活动后可缓解。②术后并发症:10例患者出现关节腔积血,行关节穿刺治疗;有1例发生关节内感染,在关节镜下冲洗,控制感染后,3周后再次手法松解,膝关节屈曲达95&;#176;;无骨折、韧带断裂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关节镜下松解的方法治疗关节粘连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结合早期膝关节的伸屈主被动训练能有效的维持和巩固手术效果,加快膝关节功能恢复,预防再次粘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联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膝关节骨折后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膝关节骨折后功能障碍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关节松动术、超声波理疗、软组织牵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等速肌力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股四头肌训练椅训练。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治疗后),应用等速系统测试患者伸膝、屈膝的最大峰力矩(PT)、膝关节屈伸肌力比值(H/Q),采用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和角度尺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及活动范围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膝关节伸直度、屈曲度、屈伸弧度、伸膝PT、屈膝PT、H/Q、HSS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所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膝关节屈曲度[(126.33±9.23)°]、伸膝PT[(108.70±16.83)N?m]、屈膝PT[(63.13±9.64)N?m]、HSS评分[(87.13±9.56)分]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等速肌力训练可促进膝关节骨折患者功能障碍恢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肢体等速肌力与女子短跑成绩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短跑成绩与上下肢等速肌力变化的相互关系。方法:于2004-10/2004-11随机抽取河北省少年体校女子短跑运动员10名为观察对象。用澳大利亚KINITECH等速肌力测试系统测试右侧肩、髋和膝关节60(&;#176;)/s、120(&;#176;)/s、240(&;#176;)/s的等速肌力。测试前进行2次练习,然后在3种测试速度下全力屈伸6次,不同速度测试之间每次间隔30s。取相对峰值力矩。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得到上下肢等速肌力与运动成绩的关联程度。结臬:因素关联度较大的依次为:肩关节伸60(&;#176;)/s,120(&;#176;)/s,240(&;#176;)/s;髋关节屈120(&;#176;)/s;髋关节伸120(&;#176;)/s,240(&;#176;)/s,膝关节伸120(&;#176;)/s,髋关节屈240(&;#176;)/s;膝关节屈120(&;#176;)/s。结论:肩部肌力、各关节快速肌力和膝关节120(&;#176;)/s的等速肌力对运动成绩贡献大。加强女子短跑运动员肩部快速肌力和大腿后群肌力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其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7.
半月板切除术后等速肌力测试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半月板切除术后影响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因素,膝屈伸肌在保持膝关节稳定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Cybex330等速运动测试仪,对28例半月板切除术后患者的双膝屈伸肌进行等速肌力测试并结合双膝关节X线片检查进行评定。结果:半月板切除术后仍有关节功能紊乱的患者双膝屈伸肌力均下降,尤其是患侧伸膝肌减弱更明显,患侧膝与健侧膝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X线片检查患膝有退行性骨关节炎改变。结论:半月板切除术后影响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原因主要有膝屈伸肌力下降,退行性骨关节炎等。提高半月板切除术后膝屈伸肌力,对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防止后期继发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骨关节炎性肌力减弱训练效果可能有选择性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目的 观察肌力训练减轻膝关节骨关节炎肌肉抑制的效果,探讨存在肌群抑制的情况下选择性同等肌力训练可否产生不同的效果。方法 18例膝骨关节炎患者(26膝)进行3—6周每周3次的肌力训练,伸膝肌和屈膝肌训练程度同等。前后测定60&;#176;/s、120&;#176;/s和180&;#176;/s等速运动的峰力矩、单次最佳做功和力矩加速能。结果 屈膝肌参数包括60&;#176;/s的单次最佳做功、120&;#176;/s的峰力矩和力矩加速能及180&;#176;/s的峰力矩和力矩加速能,均较伸膝肌有显著增加。结论 膝骨关节炎的伸膝肌和屈膝肌训练效果不同,屈膝肌力改善程度好于伸膝肌。  相似文献   

9.
等速肌力测试在膝关节损伤后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Cybex330型等速运动仪对45例膝关节外伤后患者进行双侧膝关节等速肌力测试,并依据慢速测试(60°/s)结果指导患者进行为期2个月的渐进抗阻练习。结果发现,患膝屈伸肌峰力矩值在训练后明显增加,屈肌与伸肌峰力矩比值接进正常。康复训练前后比较,患膝功能的差别有显著性(P<001),说明抗阻练习对膝关节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工全膝置换术后持续被动运动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全膝置换术后持续被动运动治疗的时机和方法,观察其干预效果。 方法:选择2003-08/2004-08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外科病房接受骨水泥型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35例(42膝),均自愿参加观察。术后行康复治疗。①术后中期康复方法:即术后第3天到第2周末,膝关节从伸直0&;#176;,屈曲30&;#176;开始渐增,屈膝初期不超过40&;#176;~45&;#176;每天增加5&;#176;~10&;#176;左右逐渐加大屈膝度。关节活动频率早期可从每分钟二三次开始,依据患者耐受性,可逐渐加快。第1周内增加到60&;#176;,第2周可逐渐达到屈膝90&;#176;。若有伤口愈合障碍,则中止使用持续被动运动治疗。屈曲能达到90&;#176;后则不再进一步使用持续被动运动治疗。同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②术后晚期康复方法:即术后14d以后,此期目的以增强肌力为主,保持其获得的关节活动度,增加主动、抗阻力肌力练习,一般应持续6~8周。手术前与术后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状态进行评估采用纽约外科专科医院系统评分,满分为100分,〉85分为优;70~84分为良:60~69分为中;〈59分为差。 结果:纳入接受骨水泥型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35例(42膝),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纽约外科专科医院评分系统评分比较:经术后持续被动运动康复治疗后患者的纽约外科专科医院评分系统评分显著高于手术前[(82.8&;#177;4.9,31.7&;#177;7.9)分(t=3.16,P〈0.01)。②经持续被动运动治疗后患膝关节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术后膝关节屈曲达到90&;#176;的平均时间(11.6&;#177;1.2)d。术后3~5d患者可下地站立,可扶拐行走时间(11.6&;#177;2.2)d。膝关节屈曲度为(96.5&;#177;12.7)&;#176;。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感染病例。1例患者出现切口局部皮缘灶性坏死延期愈合,无其他并发症。 结论:术后早期行持续被动运动治疗可及早恢复膝关节运动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韶关市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韶关市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韶关市某地区两所农村小学3~6年级学生中的489名留守儿童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和自编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7.6%留守儿童存在孤独感,不同性别孤独感发生率无差异性,不同年龄及不同年级间孤独感发生率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随年级增加,孤独感发生率呈下降趋势(X^2趋势=5.970,P〈0.05)。留守儿童孤独感与健康状况、学习成绩、学习困难程度、父母教育方式、父母间关系和老师教育方式等因素显著相关(P〈0.01~0.05)。结论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问题,老师和家长应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留守儿童,以减少其孤独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观察产科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TCB)报警预值的可靠性。方法132例产科新生儿采取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正常产组和剖宫产组各66例,新生儿均于产后第4天同一时间点应用KJ8000经皮测黄仪分别测量额、胸、腹、额胸、额胸腹TCB值,TCB〉12.9mg/dl者,取得亲属同意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胆红素(SB),对比分析不同部位TCB及其与sB值的差异。结果两组分别有17例或21例达到TCB报警预值。两组TCB或sB相同方法及相同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B不同部位对比,额部值最低、胸部值最高,且与其他部位同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sB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P〉0.05),与不同部位TCB对比均以胸部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其他部位TC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常产与剖宫产新生儿术后sB对比差异无意义;TCB动态监测以胸部结果更接近SB。  相似文献   

18.
Physiatrists are a valuable resource in legal settings, where assessment of functional capacity to perform work and of future medical needs must be determined. Physiatrists help determine what future medical care is needed to restore and maintain an individual at the maximum level of life functio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use of a quality of life (QOL) rehabilitation model, rather than a medical model, for enhancing functional performance, modifying environments, and facilitating patient coping. We discuss use of the QOL model to describe and influence a patient's physical, psychological, cognitive, vocational/economic, and social/leisure domains.  相似文献   

19.
护士选择性应用静脉留置针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鑫  张琰  岳鹏  王欣然 《护理研究》2009,(6):1521-1523
[目的]了解护士选择性应用留置针的现状以及主要影响因素,为指导临床留置针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138名护士留置针选择性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约1/4的护士并不知道应选择性使用留置针,近60%的护士在实际工作中选择留置针的意识较差;护士选择性应用留置针的决策受多因素影响;不同科室、职称及是否具有带教资格选择性应用留置针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绝大部分护士希望参加选择性应用留置针相关内容的培训。[结论]临床护士操作前考虑留置针选择的意识有待加强。建议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以提高护士选择性应用留置针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江汉油田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患者家庭护理提供者(护理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6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家庭护理提供者进行一般情况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QOLI-74)调查,并进行相关性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家庭护理提供者各维度的主观生活满意度与其客观指标相关,但也与其需求、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的关系有关。结论:客观状态是影响主观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同时应考虑护理者的需求、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的关系对护理者主观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