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舌针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症4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李滋平  符文彬 《新中医》2005,37(11):61-62
目的:观察舌针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6例,采用舌针治疗(取穴:心穴、脾穴、肾穴);对照组36例,采用体针治疗(取穴:外金津、外玉液、廉泉、哑门、内关、通里)。12次为1疗程,共治疗2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48%,对照组为69.44%,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组语言能力评分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舌针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症疗效优于单纯体针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以4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针药组采用针刺醒脑开窍法结合头针,药物选用依达拉奉和血塞通:药物组与针药组所选药物相同。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等指标进行观察,并统计两组治疗后疗效。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为95.0%,药物组总有效率为65.0%,针药组愈显率、总有效率优于药物组(P〈0.01)。针药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降低值明显高于药物组(p〈0.05),针药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药物组(P〈0.0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刘圣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8):137-137,185
目的:观察头皮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头皮针组)和对照组(药物组)各16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68.75%,且蛆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所改善,P〈0.05,但是治疗组改善更加明显,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结论:头皮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疗效优于传统药物治疗,是治疗中风偏瘫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4.
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后遗症463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头针与体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6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分为头针组296例,体针组114例,头针配合体针组463例,进行时比观察。结果3组治疗效果比较。头针组总有效率98.3%,体针组总有效率92.1%,头体配合组总有效率99.1%,头体合组治疗优于头针组、体针组。结论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后遗症,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舌针、点舌法治疗中风后语言障碍8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殷春萍  王长垠  黄敏 《新中医》2002,34(10):42-42
目的:观察舌针,点舌法治疗中风后语言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11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舌针,点舌给药,对照组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率56.9%,总有效率98.8%,对照组基本治愈率33.3%,总有效率80.0%。经统计学处理,2组基本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舌针,点舌法治疗中风后语言障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药合用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将98例中风后迫症患者随机单盲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针灸配合丹参注射液、依思美治疗,对照组48例,单纯针灸治疗,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以及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为72.9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症状积分、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药合用治疗中风后遗症,在临床疗效、症状积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上明显优于单用针灸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最佳方法。方法:选择60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头针、体针结合的针刺方法,对照组口服氟西汀。治疗30d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平均起效时间5d;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平均起效时间15d,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体针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肯定,与百忧解疗效相仿,但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8.
水针结合体针治疗中风后遗症3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水针结合体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作用。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水针结合体针组31例和体针组29例两组,分别采用水针结合体针和单纯体针进行治疗。结果 水针结合体针组总有效率(93.6%)明显高于体针组的总有效率(75.9%),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愈率比较,P〈0.01。结论 水针结合体针组治疗中风后遗症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后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蔡恒  李萌 《上海针灸杂志》2009,28(7):383-385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按会诊顺序将12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头针配合体针组(A组)66例和传统针刺组(B组)54例,根据患者的神志、语言、肢体运动功能等进行综合评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A组基本痊愈6例,显效40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90.9%,B组显效14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为66.7%。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急性期、恢复期的疗效优于单纯传统针刺法。  相似文献   

10.
孙玉萍  李良平  陈武 《河北中医》2011,33(11):1682-1683
目的观察平衡针结合传统毫针针剌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及疗效。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予传统毫针针刺治疗,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平衡针治疗,2组均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采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定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和功能变化情况。统计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CASCS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P〈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总有效率73.68%,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平衡针结合传统毫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头体针并用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筛选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头体针组(36例)、头针组(30例)和体针组(30例)3组。治疗6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总结对照。结果 头体针组疗效明显优于头针组或体针组。结论 头体针并用治疗中风后遗症优于单一疗法。  相似文献   

12.
头针为主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比较头针及体针在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中的优劣性,方法 分头针治疗组及体针治疗组,按治疗疗程分别治疗。结果 头针治疗组疗效有显著性,两组均使SOD值升高,NO值降低,结论在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后应首选头针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3.
梁燕 《中医临床研究》2014,(30):116-117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体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头针结合体针治疗,对照组给予体针治疗,针刺3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依据神经功能缺损和分值的减少(功能改善)和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2.5%(P﹤0.05).依据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标准及ADL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分级标准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结合体针治疗中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头针与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187例中风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107例与对照组80例,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再用中医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1%(P<0.05)。结论:中风偏瘫应用中医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应用头针技术对患有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92例患有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6例。采用传统针灸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头针技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面部功能复常时间和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面瘫后遗症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头针技术对患有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督脉穴位注射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方法:对286例中风病患者随机分为督脉穴位注射组(治疗组184例)和普通针疗组(对照组102例),观察两种疗法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疗效,治疗后按4级评分法对临床症状进行评分统计。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5.3%,对照组64.7%,2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督脉穴位注射疗法治疗中风病疗效优于普通针疗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方法将在我院诊治的12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及治疗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针灸及口服补阳还五汤治疗,4周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有效57例,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有效49例,总有效率81.67%。经比较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方法在辨证取穴与局部取穴结合的基础上,采用头针与体针治疗68例,并与常规体针组50例作比较。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77.9%和97.1%,对照组则分别为54.0%和94.0%,治疗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头体针与体针对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效果,寻找提高针刺疗效的更佳方法。方法5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26例,治疗组采用头针与体针并用治疗,对照组单用体针治疗,1个月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耶鲁综合量表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痊愈2例,显效4例,有效1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7.4%(24/31)。对照组患者临床痊愈0例,显效3例,有效9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46.2%(12/2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体针并用治疗多发性抽动症总有效率优于单用体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