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三字经》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千百年来,家喻户晓。被历代国人誉为"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时至现代,《三字经》的独特恩想  相似文献   

2.
关于《新三字经》《新三字经》是文化部前常务副部长高占祥最新推出的弘扬传统文化、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千字韵文。全文以1416字的篇幅浓缩人生哲理、社会经验,讲辩证关系,富时代气息,重通俗性,含哲理性,生动活泼,合辙押韵,堪称文化启蒙、人生励志、传授人生经验,进行思想教育的新经典。  相似文献   

3.
大毒草《三字经》是一本浸透儒家反动思想,散发着没落地主阶级臭气的反动课本。它是传授统治阶级剥削、压迫人民经验的“吃人经”,贩卖孔孟之道、毒害人民的“骗人经”。 《三字经》由南宋末年的腐儒编定出笼后,历代反动统治者均把这棵毒草作为培养剥削阶级奴才和接班人的至宝。叛徒、卖国贼林彪为了他“克己复礼”的反革命需要,也捡起《三字经》中“我教子,唯一经”的反动思想武器,大肆宣扬孔孟之道,为他复辟资本主义的罪恶目的制造反革命舆论。我们一定要批臭《三字经》,戳穿它的反动实质,肃清它的流毒,将批林批孔运动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4.
《大学》经典地位的确立,伴随着北宋新儒学的兴起.它是儒家思想发展内在逻辑的必然结果.《大学》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本框架,尽管后儒围绕《大学》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从义理上来看,对《大学》理解的分歧主要集中在"新民"还是"亲民"以及"格物致知"的解释上.  相似文献   

5.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不可多得的启蒙读物。文笔自然流畅,深入浅出。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言简意赅。例如,文中仅用二百多字便概括了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变迁,历来备受赞誉。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形、韵、神等三个方面分析了赵彦春《英韵三字经》的译文特点,考察了其通俗性和经典性等特征,并对其融汉英对照和注释说明为一书、集译、论、评为一体的著书结构进行评析,旨在从形式、韵律到精神探究《三字经》赵译本的独到之处,思考传统蒙学对外传播的路径,以期为今后国学经典的外译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三字经》高度浓缩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价值思想,通过辩证逻辑的方法,具体分析了其中蕴含的生 态伦理因素,独创性的探索《三字经》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和谐的社会环境、“诚信”的人际环境的内涵,其 目的在于突破传统启蒙读物的伦理水平,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对文化的支撑、道德的修养、学 习的提升起到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大学》经典地位的确立,伴随着北宋新儒学的兴起。它是儒家思想发展内在逻辑的必然结果。《大学》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本框架,尽管后儒围绕《大学》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从义理上来看,对《大学》理解的分歧主要集中在“新民”还是“亲民”以及“格物致知”的解释上。  相似文献   

9.
《三字经》是一本宣扬孔孟之道的黑书。是历代封建统治阶级为贩卖孔孟之道、培养他们的忠实奴才和孝子贤孙而泡制出来的。它宣扬了一整套儒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路线,它从头到尾都浸透了孔孟之道的毒汁,通篇都充满了剥削阶级的人性论、唯心论的先验沦、唯心史观和封建纲常伦理等反动的思想,是毒害劳动人民的骗人经。  相似文献   

10.
<正> 当前素质教育和德育改革的新特点之一是十分重视和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从“新三字经”开始对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进行分层次的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优秀道德教育、国情教育。前不久中央领导人题词作序的《中国传统道德》一书也已出版。报刊书籍纷纷著文予以论述,都指出中华传统文化中孕含有丰富的优秀遗产,是对广大人民特别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的好教材。他们中大多数文章详细介绍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内容,而且结合时代特征论述了弘扬的重要性和方法途径。他们也强调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11.
“修身”和“教化”是传统道德教育的两个主要路径,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教化更适合当代社会,这使得研究传统教化思想成为必要。传统教化包括教化思想体系和教化思想的制度安排体系,教化思想是教化制度、措施的来源,但是教化思想与教化制度安排却不同步:教化思想体系始于先秦,完备于两汉,宋明进一步巩固,教化思想的制度安排体系先秦孕育,两汉定型,宋明臻于成熟。古人重视教化是源于对性善、性恶和“性三品”的探讨,也是源于对治国路径(德治和法治)的辩证理解。传统教化思想及其制度安排抛却时代烙印和阶级属性,可以为工具理性泛滥成灾的当代道德建设提供方法论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从宋代寿词分布上来看,北宋寿词仅占180首左右,作者约32人,其余皆是南宋词人所作。可见南宋祝寿词异常发达。其原因是什么?文章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唐宋两代是中国副食烹饪发展的重要阶段。在烹饪方法上,煮和脍在唐宋两代都比较流行;在副食烹饪技术上,食品雕刻和花样拼盘在唐宋时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在副食烹饪原料上,唐宋时期的人们都很重视对动物杂碎的充分利用。唐宋两代的副食烹饪也有不少明显的差异:第一,就烹饪方法而言,唐代盛行烤,而宋代盛行炒;第二,宋代时花果开始成为菜肴制作的主料或辅料,使宋代的副食烹饪原料更为广泛;第三,素菜在宋代的兴起,使宋代的整个副食烹饪面貌有别于唐代。  相似文献   

14.
大宋文化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灿烂夺目、国人引以为豪的中华文化名片。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闻名于世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三项主要是在宋代得到应用和发展的。大宋的科技文化在当时能够叫响世界,是由于宋代经济的发展,国防科技的发展以及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等多因素结合结果。  相似文献   

15.
宁波的诗社     
诗社,是诗歌刨作高度繁荣之后出现的诗人创作组织。宁波的诗社是晚唐时国宁寺住持宗亮开创的。宁波的诗社至宋代进入第一高蜂期,名家章出,名作丰硕,流派纷呈,泽被深远。明清之际,宁波诗社开始进入鼎盛期。清初,宁波诗人结社之风特盛,形成宁波诗社的第二个高蜂,当时宁波的月湖,简直成了诗人之家,充满民族悲愤和个体幽恨的爱国诗篇大量涌现是这一时期宁波诗社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的和亲自西汉至清末有近两千多年的历史,但宋明两朝却无一例和亲。宋朝之所以无和亲,和宋代的和亲理念有很大的关系。论述了宋朝时期中原民族正统的民族观、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守内虚外”的施政方针及理学的萌芽与兴盛是影响和亲理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略论唐宋面食烹饪的差异——以中原地区为考察中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唐宋时期,北方中原地区的人们主要以面食为主。唐宋面食的烹饪方法已经十分完善了,但每种烹饪方法的地位在唐代和宋代是不尽相同的,唐代流行烤,宋代流行蒸。在面食制作的风格上,唐人多崇尚豪放,宋人则崇尚精致。宋代的面食普遍以丰富的花色品种取胜。经过宋代的发展,中国的面食全面完成了品类的细化,宋代的面食品种基本上已经和现代一致了。  相似文献   

18.
在宋代近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宋代社会所出现的好讼民风、发达的契约制度与书铺机构等因素,催生了发达的书证制度.宋代书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要有契约与政府档案等书证类型.宋代形成了发达的书证防伪与鉴别技术,书证在民事司法中得到广泛运用,成为民事司法中的“证据之王”.以宋代书证制度为理据,不难看出中国传统司法法具有较强的确定性.  相似文献   

19.
杨炎是我国唐代一位著名的理财家。安史之乱后,唐朝经济凋敞,杨炎针对时弊提出相应对策。分析了杨炎的财政管理思想:将国家收支由过去的皇家私藏改归政府管理、创立并推行两税法;人才管理思想:在用人方面积极推举贤能为国家所用。杨炎的管理思想为后世所称颂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士大夫身处名利场之中,面对官场的复杂,迫切需要寻求预知未来和把握命运的方法。宋季士大夫的占梦活动十分普遍,他们对于梦的迷信和探索活动,在宋代社会留下深刻的印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