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从隐喻和转喻的角度去探讨一词多义现象是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隐喻和转喻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思维方式,也是语义延伸的重要方式。文章以"套"一词为例,从隐喻和转喻的认知角度对一词多义现象进行管窥。研究发现:(1)转喻在"套"的词义延伸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要大于隐喻,但隐喻也不容忽视;(2)在"套"一词的词义延伸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两种认知思维模式。一是运用以邻近性关系为基础的"整体中部分和部分相互指代"的转喻思维模式,如"容器指代内容"、"部分指代整体"和"整体指代部分;二是运用以事物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思维模式。同时,也有少数义项是交叉运用转喻和隐喻两种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2.
一词多义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从认知角度看,词义延伸遵循着一定的认知规律,主要有隐喻和转喻两种思维模式。在此以英语形容词"heavy"为例,发现在"heavy"的语义扩展中,隐喻思维为其提供了无限的空间,"heavy"的多种义项属于隐喻表达,而单纯的转喻表达却没有得到体现。有时很难判断一种语义到底是转喻还是隐喻表达,这主要是两种机制同时作用的结果,出现了连续统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一词多义现象是人类认知发展的结果,文章从转喻视角出发,分析了流行语“门”族词的一词多义现象,用转喻的三种方式解读了流行语“门”族词的一词多义产生的原因,并阐述了影响转喻发生的三大影响因素,进一步帮助人们认识语言的一词多义现象。  相似文献   

4.
认知隐喻和认知转喻不仅具有修饰功能,而且还与思维相关,是词义延伸的两种主要方式。以英文hand和heart为语料,从认知隐转喻的角度分析词义延伸现象。研究表明,以事物"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和以"邻近性"关系为基础的转喻在词义延伸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多义现象还为人类认识事物起到了经济和省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词多义是语言中非常重要的语言现象,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典型人体词"nose"的一词多义的认知研究,不仅有利于揭示词义拓展的基本规律、词义拓展的认知机制,而且对于揭示认知主体的思维模式和认知特点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认知的角度对作为修辞手段的隐喻和转喻进行了新的探索,指出二者不仅是重要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手段,也是一词多义的认知机制。通过一词多义的词义网络,揭示出词义的拓展不是任意的,隐喻和转喻在词义拓展过程中是相互交织的,进一步证实语言不是自治的、封闭的系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驳斥了索绪尔的语言"任意说"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基于概念转喻理论,探讨转喻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作用,并分析转喻翻译的原则,提出转喻翻译的具体策略.认为翻译是具有转喻性的认知活动,翻译过程中文本的理解和表达皆体现了“部分代整体”的转喻思维;同时指出概念转喻也是一种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英语拟声词最典型的句法功能是作动词,基本词义是发出词本身音值的声音.大多数英语拟声动词的词义都经历了从描摹声音到转指引发声音的各种事件过程的转喻引申,包容了"事件过程"和"过程伴随声音"等语义要素,不少拟声动词还通过隐喻衍生丰富的比喻义.不同种类的拟声动词由于声音起因不同体现出不同的词义引申规律和词义兼容特征.  相似文献   

8.
《南昌水专学报》2016,(5):90-93
"杖"的刑具义不晚于东汉产生,其古刑法名义不晚于梁末产生。"杖"的刑具义是其棍棒义转喻的结果,古刑法名义是其拷打义隐喻的结果。东汉以降,不少表鞭子、棍棒、刑法、刑罚、大小等相关含义语素与之组合的双音词也可表刑具义及拷打、责罚义。从词义演变方式来看,"杖"类词的刑具义及拷打、责罚义都是其具体棍棒义转喻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多义现象是语言的一个基本特征。采用隐喻和转喻这两种重要的认知手段对多义现象进行解释。隐喻和转喻以不同认知域之间的投射为基础,互补分布,共同在语义引申中起作用,构造多义现象。  相似文献   

10.
转喻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方式之一。转喻作为一种心理机制,在语言的产出和理解中起着重要作用。认知语言学家认为,概念转喻是意义的拓展和缩小这一认知过程中思维的"桥梁",因此,概念转喻对词义的演变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英语词汇自形成以来,由于社会的发展,词义不断发生着变化,而转喻是词义发生演变的内在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1.
熊娟 《南昌水专学报》2014,(2):53-55,69
"失睡"一词在汉文佛典和中土文献中均有使用,其义项应该有三:一为失眠;二为睡着;三为睡过头。这三个义项之间的关系涉及到对古代汉语反训这一提法的认识,回顾从古至今学界对于反训的看法,蒋绍愚的观点最为科学客观,反训不是训诂的原则、方法,而是指一个词同时兼具相反二义这样一种语言现象,"失睡"正是反训的典型例证,是由于词义向两个相反方向引申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英汉两种语言中各类颜色词语用意义的异同,反映了英汉两种化的共性和各自独特的魅力。对此类词语不能望生义,逐字翻译,而应力求再现其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英语的PUN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英语本身的一词多义,短语的本义和转义的用法和英国民族具有的含蓄性格和幽默感等特点,英语中双关语的使用非常广泛.语句中有时只出现转义,有时本义和转义同时出现,这使得语言滑稽、幽默、富有风趣或暗含讽刺等.在不同场合、不同文体中,双关语常被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4.
浅谈红色在汉英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颜色作为一种视觉效果,尽管从理论上讲,人们对它的感知应是一致的,但由于各民族发展历史、生活环境和习俗各不相同,颜色词所涵含的文化象征意义也不同。本文论述了红色在汉英文化中的不同象征意义,并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汉语数字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词是由汉字中的数字直接组合而构成的词,它们或者不再表示数目,或者除了曲折地表示数目之外还有其他的意义,因此与直接、纯粹表示数目的数词有别。从《汉语大词典》及《现代汉语词典》所收录的数字词来看,数字词以双音节词为主,单义词、多义词在数量上基本持平。在内部构造上,数字词以联合型复合词居多,重叠式较少,派生词极少。数字词词义往往具有较强的理据性。  相似文献   

16.
智能问答技术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一个非常热门的研究方向,它综合运用了各种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本文主要研究智能问答系统的关键技术.首先,详细地介绍了自动问答系统的概念原理与主要组成部分.其次,对该系统的中文分词模块及其相关技术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选择最大匹配、逆向最大匹配和设立自然切分点相结合的算法;在歧义字段处理方面,提出了基于句子整体考虑的计算句子词频和的方法,能够在处理特定歧义问题方面有很好的改进和提高.再次,对特定领域的问题进行分类,便于系统根据问题类别进行答案匹配.最后.利用赋权值方法,完成答案的提取,以句子作为答案匹配的基本单位.基于上述理论与算法,实现了一个地理领域的智能问答系统.  相似文献   

17.
end是个常用词,作动词时常能与某些小品词搭配使用,搭配不同,含义则不同。本文试对动词end及其某些后续小品词稍作分析比较,以期对理解其含义有所脾益。  相似文献   

18.
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理解是不同的,色彩词也不例外。由于文化的差异,中西方人对色彩词联系意义的理解大相径庭。本文给出六种基本的色彩词及对其含义的不同理解,以促进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中文中的"气"有名词及动词两种词性,而且含有多种词义,可以作为单纯词使用,也可作为构成复合词及成语的词根使用。而日语中的"气"只有名词性用法,其中在表达自然现象等词义时,与中文中的"气"有相同或近似的含义。两国语中"气"的不同词义,主要体现在中文中动词性用法以及日语惯用句中出现的表达心情\精神等词义的部分。  相似文献   

20.
世纪之交前后10年,我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词语的产生、使用和心理成因都发生了变化.作为新词语重要产生途径的旧词新义现象也随互联网从初出产生到大众普及这一发展过程而产生了新的特点.通过对比研究,分析互联网产生初期的20世纪90年代和互联网普及时期的21世纪10年来旧词新义现象的不同特点,探寻两个时期中国社会的变化以及社会心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