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妊娠合并梅毒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妊娠合并梅毒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41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及同期分娩者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中胎传梅毒19.5 %(8/41);死胎和早产46.3%(19/41),其中死胎12.2%(5/41),早产17.1%(7/41),与同期分娩者死胎和早产11.9%(659/5 532)、死胎3.5%(194/5 532)、早产8.4%(465/5 53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妊娠合并梅毒治疗组不良妊娠结局为37.1%(13/35),未治疗组为100.0%(6/6),差异有著性(P<0.05)。结论 妊娠合并梅毒会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妊娠期规范治疗可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邝炎波 《现代医院》2004,4(4):49-50
目的 探讨妊娠妇女梅毒感染状况及妊娠合并梅毒对妊娠结局和对胎儿的影响。方法 对孕妇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 ,并对妊娠合并梅毒者和同期分娩者对胎儿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 妊娠合并梅毒者占孕妇总数的 1 35 % (73/ 5 390 ) ,其中 73例妊娠合并梅毒者中 ,早产 19 2 % (14 / 73) ,死胎 17 8% (13/ 73) ;同期分娩者 ,早产 9 0 % (4 79/ 5 317) ,死胎 3 6 % (191/ 5 317) ,两者比较 ,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结论 ①孕妇应进行产前梅毒血清学筛查 ,以便对感染梅毒的孕妇进行治疗 ,从而减少梅毒对胎儿的不良影响。②妊娠合并梅毒会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妊娠期梅毒早期母婴阻断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妊娠期梅毒早期规范化治疗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浙江省天台县人民医院5l例产前筛查确诊并经规范抗梅毒治疗的妊娠梅毒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同期住院分娩的11例未规范化治疗的妊娠期梅毒病例进行对照。结果妊娠期梅毒早期规范化治疗孕妇共分娩新生儿51例,其中足月产50例,早产1例,无流产、死胎发生。新生儿血清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阳性、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阴性21例,TPPA、RPR均阳性(滴度≤1:8)11例,经1-6个月随访均自行转阴。妊娠期梅毒未规范化治疗的孕妇发生死胎、新生儿死亡和足月梅毒儿共9例(81.82%)。外地孕妇不良妊娠发生率为30.43%(7/23),明显高于本地孕妇的7.69%(3/39);无固定职业孕妇不良结局发生率为24.32%(9/37),高于有固定职业孕妇的4.00%(1,2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矿=5.53、4.55,P〈0.05)。结论妊娠梅毒早期规范化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妊娠结局,提高流动人口、无固定职业孕妇的建卡率,能有效避免妊娠梅毒不良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福安市妊娠梅毒发病率,探讨妊娠梅毒筛查、治疗与不良妊娠结局,评价开展预防梅毒母婴传播工作的意义。方法按国家《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开展预防梅毒母婴传播工作,收集分析2011年12月-2014年3月福安全市分娩产妇的梅毒筛查状况。结果2011年12月-2014年3月该市有分娩产妇26818名,其中进行孕期梅毒筛查的孕产妇24654名,梅毒筛查率91.93%。检出梅毒感染孕产妇409例(334例已结束妊娠、75例尚未分娩),均为隐性梅毒,隐性梅毒占100%,妊娠梅毒发病率16.59%0(409/24654)。334例已结束妊娠的梅毒感染孕产妇正常妊娠结局316例(占94.61%),不良妊娠结局18例(占5.39%)。规范治疗183例,其正常妊娠结局100%,不良妊娠结局0%;未规范治疗151例,其正常妊娠结局88.08%,不良妊娠结局11.92%。结论开展孕期梅毒筛查,及早发现、及时规范治疗,对预防梅毒母婴传播,改善不良妊娠结局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筛查梅毒,探讨妊娠合并梅毒的流行特征及临床特点,探索降低孕产妇发病率及改善预后的有效措施。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江阴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妊娠合并梅毒患者10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梅毒105例,占住院分娩总病例的6.66‰;其中潜伏期梅毒70例(66.67%),一期梅毒30例(28.57%),二期梅毒5例(4.76%)。妊娠合并梅毒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12.864,P=0.05);外地、无固定职业、文化水平低的孕产妇妊娠合并梅毒发病率均明显高于本地、有固定职业、文化水平高者(χ2值分别为14.404、25.259、20.662,均P<0.01);规范治疗组、未规范治疗组和未治疗组经过比较,足月产、流产、先天梅毒儿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5.136、7.613、29.406,均P<0.05)。结论妊娠合并梅毒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并且以潜伏期梅毒为主,应加强孕前及孕期的梅毒筛查,早期发现梅毒并进行规范的治疗,可有效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妊娠合并梅毒的妊娠结局及抗梅毒治疗后对围产儿的影响.方法对74例妊娠合并梅毒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是否抗梅毒治疗将65例妊娠合并梅毒分为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治疗组30例,未治疗组35例,应用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周1次,连续3周为一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结果未治疗组流产4例,死胎11例,早产9例,死产5例,先天梅毒11例;治疗组流产、死胎为0,死产1例,早产7例,先天梅毒2例.结论妊娠期梅毒对妊娠结局将产生严重影响,长效青霉素治疗能改善梅毒患者的妊娠结局及降低先天梅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妊娠合并梅毒的妊娠结局及抗梅毒治疗后对围产儿的影响。方法:对74例妊娠合并梅毒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是否抗梅毒治疗将65例妊娠合并梅毒分为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治疗组30例,未治疗组35例,应用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周1次,连续3周为一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结果:未治疗组流产4例,死胎11例,早产9例,死产5例,先天梅毒11例;治疗组流产、死胎为0,死产1例,早产7例,先天梅毒2例。结论:妊娠期梅毒对妊娠结局将产生严重影响,长效青霉素治疗能改善梅毒患者的妊娠结局及降低先天梅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嘉兴市秀洲区梅毒母婴传播阻断的干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秀洲区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2011-2012年的125例妊娠梅毒患者,其中首次诊断孕周<28周且有2次规范抗梅毒治疗的72例为治疗组,首次诊断孕周≥28周并进行1次或2次抗梅毒治疗的53例为对照组。再根据分娩时孕产妇血清非梅毒螺旋体抗体(TRUST)滴度是否≥1∶4分组,分析梅毒孕产妇的妊娠结局及先天梅毒儿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6.94%,先天梅毒儿发生率为1.39%(1/72);对照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18.87%,先天梅毒儿发生率为9.43%(5/53);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RUST 滴度<1∶4组的不良妊娠发生率为5.97%,TRUST 滴度≥1∶4组的不良妊娠发生率为2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妊娠梅毒患者及早进行规范驱梅治疗,可降低不良妊娠发生率。孕妇血清 TRUST 滴度是影响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患者进行规范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76例妊娠合并梅毒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妊娠期行全疗程抗梅毒治疗者治疗组,45例,未治疗组为31例。结果治疗组和未治疗组足月分娩率分别为88.9%和54.8%;死胎、早产及足月低体重儿的治疗组发生率分别为4.4%、6.7%及6.7%,明显低于未治疗组的19.4%、25.8%及22.6%;治疗组新生儿死亡率、血清学试验阳性率及先天梅毒儿发生率分别为0、74.4%及7.0%,低于未治疗组的12.0%、96.0%及2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合并梅毒孕妇规范治疗可明显改善妊娠结局和围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10.
梅毒是传染性强、危害性大的一种性传播性疾病,妊娠合并梅毒会导致死胎、早产、新生儿先天梅毒及胎儿生长受限。近几年来妊娠合并梅毒的发病率逐年增加,2004~2005年。我市妊娠合并梅毒66例是上年同期(17例)的3.9倍,现将66例妊娠合并梅毒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妊娠合并梅毒的特点及高危因素,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妊娠合并梅毒126例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梅毒患者治疗后的妊娠结局及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西溪医院妇产科2010年4月至2013年3月126例妊娠合并梅毒病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行驱梅治疗,将90例接受治疗的孕妇作为治疗组,36例未治疗的孕妇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及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结果 本组孕妇中仅53.97%(68/126)接受了常规产前检查,38例孕早期开始驱梅治疗.治疗组足月产率达93.33%(84/90),对照组足月产率仅55.56%(20/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60,P<0.01).孕早期治疗组未出现流产、死胎及新生儿异常.孕中晚期治疗组上述情况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54%:44.44%,x2=12.30,P<0.05);孕中晚期治疗组的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发生率(3.41%)也低于对照组(2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0,P<0.05).隐性梅毒孕妇的妊娠结局也优于其他各期梅毒.结论 妊娠早期开展梅毒筛查,并进行规范驱梅治疗可显著减少母婴传播,降低胎儿及新生儿异常的发生率,显著改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12.
妊娠合并梅毒早期治疗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患者早期治疗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间,妊娠合并梅毒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分为治疗组,孕20周后发现梅毒及发现后未治疗者为未治疗组。结果:5年期间我院分娩总数12305例,接受梅毒筛查6435例,妊娠合并梅毒56例,发生率8.7‰。治疗组围产儿死亡率为13.5%,先天梅毒为18.2%,未治疗组围产儿死亡率为80.8%,先天梅毒为63.6%。结论: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由于症状及体征不明显。容易误诊,因此,孕期常规梅毒筛查特别重要,早期规范的青霉素治疗,能明显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及先天梅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律失常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993年1月-2009年6月间妊娠合并心律失常275例住院分娩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心律失常以窦性心动过速最为常见,占48.7%(134/275),其次为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和预激综合征,分别占29.5%(81/275)和13.8%(38/275);妊娠合并心律失常中84.7%(233/275)为无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为I~Ⅱ级,15.3%(42/275)为器质性心脏病心律失常患者;无器质性心律失常患者妊娠结局良好,无孕产妇死亡,器质性心脏病且心功能Ⅲ~Ⅳ级心律失常患者的平均分娩孕周明显缩短(P〈0.05),医源性早产、围生儿死亡和孕产妇死亡分别占32.3%(11/34)、17.6%(6/34)和5.9%(2/34)。结论妊娠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妊娠结局与是否存在器质性心脏病及心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妊娠合并无器质性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较好,通过规范管理、合理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器质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功能Ⅲ~Ⅳ级孕产妇因心脏原因致医源性早产、围生儿死亡、孕产妇死亡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对深圳市福田区921例妊娠梅毒干预效果,为进一步制定预防与控制梅毒母婴传播项目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921例妊娠梅毒患者依据注射苄星青霉素的时间分为早期干预组(<孕28周)、晚期干预组(孕28 ~35周)及未干预/不完整干预组,并依据妊娠梅毒患者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滴度水平分为低滴度组(≤1∶4)、中滴度组(1∶8~1∶16)及高滴度组(>1∶16),研究相同干预时机不同血清TRUST水平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以及相同滴度水平下不同干预时机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665例接受规范治疗干预患者未发生先天梅毒、早产及新生儿死亡;256例未干预/不完整干预患者先天梅毒、早产、低体重出生儿、新生儿死亡及死胎发生率分别为3.13%、3.91%、6.25%、1.56%、9.38%.患者在早期(<28周)或晚期(28~35周)接受规范干预均能够获得满意的干预效果,未干预/不完整干预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规范干预者(P<0.05);未干预/不完整干预妊娠梅毒患者发生不良结局的危险性与血清滴度水平有关(P<0.05).结论:规范长效青霉素治疗能使妊娠梅毒患者避免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即使在孕28 ~35周接受规范干预仍能获得理想效果.妊娠梅毒患者发生先天梅毒儿、早产、死胎及新生儿死亡的危险性与血清TRUST滴度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对围生结局的影响,分析临床治疗对改善其妊娠结局及围生儿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2009年12月—2012年12月在江阴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就诊的妊娠梅毒患者79例,根据在妊娠期梅毒治疗情况分为全程治疗组(32例)、非全程治疗组(30例)和未治疗组(17例),比较3组妊娠结局、围生儿预后及新生儿先天梅毒的发生情况。结果:3组足月分娩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治疗组为93.8%,高于非全程治疗组(80.0%)及未治疗组(58.8%),但与非全程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未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治疗组、非全程治疗组和未治疗组先天性梅毒儿发生例数分别为6,9,17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早产发生例数分别为2,4,4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死胎的发生例数分别为0,1,1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建议妊娠期开展梅毒血清学的筛查工作,尤其某些特殊人群,早期发现妊娠期梅毒并进行全程的抗梅毒治疗,可显著改善其围生结局,降低先天梅毒儿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晚期妊娠合并潜伏期梅毒对母儿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清  黄素然  王静文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2):1477-1478
目的:对晚期妊娠合并潜伏期梅毒病例回顾性分析,探讨晚期妊娠合并潜伏期梅毒对母儿的影响及防治。方法:将晚期妊娠合并潜伏期梅毒46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将同期入院的晚期妊娠35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状况。结果:观察组中早产、死胎死产、产褥感染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新生儿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孕前及孕早、中、晚期行梅毒血清学筛查及早期进行梅毒治疗是改善晚期妊娠合并潜伏期梅毒的妊娠结局及围产儿预后,降低先天性梅毒儿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甲亢的诊断、治疗和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妊娠合并甲亢60例患者的资料,按孕期是否正规治疗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2例,治疗组各38例。结果①甲状腺激素水平:对照组FT3、FT4水平明显高于治疗组,TSH明显降低(P〈0.01)。②妊娠结局:对照组引产、早产、流产、小于胎龄儿、死胎发生率高于治疗组(P〈0.05)。③妊娠并发症:对照组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疾病、甲亢性心脏病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并定期监测可有效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8.
妊娠合并梅毒回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妊娠合并梅毒对妊娠结局的影响,降低先天性梅毒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2000年1月~2005年12月引产和分娩的27 461例孕、产妇的检查结果.根据是否抗梅毒治疗,将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分为治疗组和非治疗组,治疗组患者进行苄星青霉素治疗,非治疗组患者未进行抗梅毒治疗.结果 妊娠合并梅毒检出210例,其中10例为Ⅰ期梅毒,200例为潜伏期梅毒,发病率为0.76%.治疗组与非治疗组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15.21%和52.85%,两组妊娠结局有显著性差异(P<0.01).梅毒儿的发生率分别为20.51%和93.9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妊娠期梅毒患者及早规范的驱梅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降低梅毒儿的发生;应该对高危人群进行性健康教育和梅毒血清学筛查.  相似文献   

19.
松江区妇女妊娠合并梅毒的现况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并了解松江区妊娠合并梅毒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近5年在松江区3家接产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和住院分娩的所有孕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其调查内容包括产妇基本情况、产前检查、梅毒的临床分期及孕期治疗和最终的妊娠结局等。结果:所有受调查的产妇中共有86例妊娠合并梅毒者,以非本市户口居多,其中潜伏期梅毒72例,有33例未进行孕期产前检查,妊娠不良结局包括早产4例、低出生体重儿5例、围产儿死亡4例。结论:该区妊娠合并梅毒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且以非该市人群为主,其产检率和梅毒筛查率低;妊娠合并梅毒临床上以潜伏期梅毒为主,容易误诊漏诊,只有在妊娠期及早确诊并进行规范的抗梅毒治疗,才能真正有效地控制早产儿、低体重儿、围产儿死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的不良妊娠结局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2015年7月31日在某医院分娩的91例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一般人口学特征、产科特征和临床特征等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年龄、母亲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滴度和是否进行抗梅毒治疗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母亲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滴度(OR=4.388,P=0.017)和是否进行抗梅毒治疗(OR=0.064,P=0.001)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结论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母亲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滴度≥1∶16以及未进行治疗是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