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杭州市及浙江省部分地区O139群霍乱弧菌分离株的核糖体基因分型特征及其与抗生素抗性关系。方法对1994~2004年杭州市分离的105株及2000年浙江省部分地区分离的5株O139群菌株,PCR法检测ctxA和tcpA基因,纸片扩散法测定抗生素抗性,应用核糖体基因分型技术进行分子分型;并与1997~2001年分离的20株O1群霍乱弧菌流行株代表菌株的分子分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杭州市105株O139群菌株中,95株ctxA阳性菌株分为8个型(Ⅰ、Ⅱ、Ⅲ、Ⅳ、Ⅴ、Ⅵ、Ⅶ和Ⅷ型),其中Ⅱ型菌株为2000年后的优势克隆群(占73.7%,70/95),并于2004年引起一起较大规模的爆发;10株ctxA阴性菌株被分为3个型(α、β和γ型)。2000年浙江绍兴市4株ctxA阳性O139群分离株属Ⅱ型,浙江湖州市1株ctxA阴性分离株属γ型。20株O1群流行代表菌株被分为5个型(A、B、C、D和E型),其中A型和B型分别与O139群中的Ⅵ型和Ⅶ型的带谱相同。ctxA阳性和ctxA阴性O139群菌株间的耐药谱显著不同。67株Ⅱ型O139群菌株中共有28种耐药谱,最少的仅对2种抗生素同时耐药,最多对11种抗生素同时耐药;分别有对11种和10种抗生素耐药的菌株在2002~2004年间成为优势菌(81.5%,22/27)。结论1994~2004年间多种核糖体基因型O139群霍乱弧菌在杭州同时或替换流行,多重耐药的核糖体基因型Ⅱ型O139群菌株于2002~2004年间成了杭州优势流行菌株。  相似文献   

2.
霍乱弧菌毒力基因检测与16S rRNA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浙江省霍乱弧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和16SrRNA基因型状况,为霍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16SrRNA基因探针分析了浙江省不同时期分离的88株霍乱弧菌经BglI消化的16SrRNA基因限制性酶谱,以多重PCR法对140株霍乱弧菌进行6种毒力相关基因(ctxA、rtxA、Ace、TcpA、Cri、Zot)检测分析。结果:发现各菌株的杂交片断范围为2~12Kb,每个菌株有6~9条杂交带不等。88株霍乱菌株可分为9个16SrRNA基因型(ribotype,RT),其中埃尔托型霍乱弧菌(el tor vibrio cholerae,EVC)可分为6个RT,0139群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 0139,VC 0139)分为3个RT;所有VC0139菌株均携带3种以上毒力基因,86.3%的菌株携带全部6种毒力基因,所有EVC流行株均携带2种以上毒力基因,79.1%的菌株携带全部6种毒力基因。结论:认为霍乱流行菌株基因型的变迁可能是引起新一次流行的原因。结合毒素基因检测结果,我们认为VC0139与EVC在遗传特征上有相近的特点,但又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3.
利用 16SrRNA基因探针分析我省不同时期分离的 88株霍乱弧菌经Bgll消化的 16SrRNA基因限制性图谱 ,结果发现 :各菌株的杂交片断范围为 2~ 12Kb ,每个菌株有 6~ 9条杂交带不等 ,88株霍乱菌株可分为 9个 16SrRNA基因型 (RT) ,其中EVC可分为 6个RT ,VCO139可分为 3个RT ;认为霍乱菌株基因型的变迁可能是引起新一次流行的原因 ;结合ct基因检测结果 ,我们认为EVC与VCO139在遗传特征上有相近的特点 ,但又有所区别 ,通过 16SrRNA基因的Southern杂交检测 ,可区分这两类菌株。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杭州市及浙江省部分地区O139群霍乱弧菌分离株的核糖体基因分型特征及其与抗生素抗性关系。方法对1994~2004年杭州市分离的105株及2000年浙江省部分地区分离的5株O139群菌株,PCR法检测ctxA和tcpA基因,纸片扩散法测定抗生素抗性,应用核糖体基因分型技术进行分子分型;并与1997~2001年分离的20株O1群霍乱弧菌流行株代表菌株的分子分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杭州市105株O139群菌株中,95株ctxA阳性菌株分为8个型(Ⅰ、Ⅱ、Ⅲ、Ⅳ、Ⅴ、Ⅵ、Ⅶ和Ⅷ型),其中Ⅱ型菌株为2000年后的优势克隆群(占73.7%,70/95),并于2004年引起一起较大规模的爆发;10株ctxA阴性菌株被分为3个型(α、β和У型)。2000年浙江绍兴市4株axA阳性O139群分离株属Ⅱ型,浙江湖州市1株axA阴性分离株属У型。20株O1群流行代表菌株被分为5个型(A、B、C、D和E型),其中A型和B型分别与O139群中的Ⅵ型和Ⅶ型的带谱相同。ctxA阳性和axA阴性O139群菌株间的耐药谱显著不同。67株Ⅱ型O139群菌株中共有28种耐药谱,最少的仅对2种抗生素同时耐药,最多对11种抗生素同时耐药;分别有对11种和10种抗生素耐药的菌株在2002~2004年间成为优势菌(81.5%,22/27)。结论1994~2004年间多种核糖体基因型O139群霍乱弧菌在杭州同时或替换流行,多重耐药的核糖体基因型Ⅱ型O139群菌株于2002~2004年间成了杭州优势流行菌株。  相似文献   

5.
广西首次分离 O139群霍乱弧菌的病原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O139群霍乱弧菌的病原学特征。方法 采用经典的微生物学、噬菌体-生物分型方法进行生化、药敏和流行菌株的分型,并用家兔肠段结扎方法进行霍乱肠毒素检测。结果 4株菌与O139群霍乱诊断血清发生强凝集反应。与O1群多价血清不凝集;在庆大琼脂平板上菌落较O1群霍乱弧菌混浊、隆起。霍乱肠毒素检测均为中等毒力,对氟哌酸、丁胺卡那霉素敏感,对9种抗菌药物耐药。结论 霍乱肠毒素检测为中等毒力,具备引起流行的能力,为流行株。因此加强监测,及时做好防治措施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广东省外环境来源O1/O139群霍乱弧菌毒力基因的携带及基因分型特征,为霍乱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8—2009年广东省O1/O139群霍乱弧菌水体分离株69株,水产品分离株16株和同期病例分离株5株,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对ctxA、ace、zot、tcpA、tcpI、hlyA、ompU、toxR等8种毒力基因进行检测和分型分析.结果 90株O1/O139群霍乱弧菌均携带hlyA和toxR基因;5株病例菌株中有3株携带8种毒力基因,另外2株小川型菌株为非产毒株,基因型为hlyA+toxR+ompU+zot+tcpA+tcpI+型和hlyA+toxR+tcpA+型;水体菌株中,稻叶型菌株以hlyA+toxR+ompU+ace+zot+tcpI+型(34.15%)为主,小川型(66.67%)和O139群(70%)以hlyA+toxR+型为主;水产品菌株中,稻叶型菌株以hlyA+toxR+ompU+tcpI+型(75.00%)为主,小川型菌株各种基因型别均有分布,无明显优势基因型别.结论 广东省外环境来源O1/O139群霍乱弧菌以非产毒株广泛存在,毒力基因型别多样.  相似文献   

7.
O139霍乱弧菌的由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O139霍乱弧菌(VCO139)是O139霍乱的病原体,1992年10月最先在印度南部城市马德拉斯(Madras)发现[1],由于它与O1-O138群霍乱弧菌诊断血清均不凝集,日本专家岛田(Shimada)等将其命名为O139血清群,并将“Bengal”作为O139群霍乱弧菌的同义词,以此纪念该菌种在孟加拉湾的海滨城市首次分离到[2]。VCO139的出现并迅速传播,引起了世界的普遍关注,由于人群缺乏对O139霍乱弧菌的免疫力,极易发生爆发和流行,有些专家认为这可能是第八次霍乱世界大流行的开始[3]。因此,对O139霍乱的防治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关于V…  相似文献   

8.
中国O139群霍乱弧菌核糖体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国内O139群霍乱弧菌分离株的遗传多态生,方法:以16s rRNA和23s rRNA核糖体基因作探针,对内切酶消化的菌株染色体DNA进行Bouthern杂交,分析杂交图谱。结果:选择的122株O139群霍乱弧菌得到10种核糖体基因型。9株ctxAB,zot和RS均为阴性的无菌菌株,分离于4种独特的核糖体基因型。结论:O139群霍乱弧菌在遗传分化及克隆群的地区分布上存在多态性,提示国内O139霍乱流行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16SrRNA基因探针与ctxA基因探针用于霍乱弧菌分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地高辛为标记物,利用PCR方法制备16SrRNA基因探针与ctxA基因探针,经Southern杂交,对霍乱弧菌进行分型.对广东地区分离自病人的60株埃尔托型(EVC)、10株O139群和2株标准株进行研究.经16SrRNA基因在探针共分为4个类型(A、B、C和D),EVC和O139群均以D型为优势克隆.经ctxA基因探针Southern杂交,共分为A和B型,2株分离自1998年的EVC为A型,其余EVC和O139群均为B型.与国内外资料比较,广东地区霍乱弧菌的优势克隆与国内其它地区及东南亚地区的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O139霍乱弧菌的毒素和耐药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O139霍乱弧菌 (VCO139)是引起 O139霍乱的病原菌 ,1992年 10月 19日起源于印度南部城市马德拉斯 ,几周之内传播到印度其他地区 ,同年 12月孟加拉国出现 O139霍乱流行 [1 ]。到 1993年 3月两国报告 10多万病人 ,一千多人死亡 ,同年泰国、中国、巴基斯坦等国家报告了 O139霍乱 ,在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出现了输入性 O139霍乱病例 [2 ]。由于O139霍乱在临床上与 EL Tor霍乱无法区分 ,有些专家甚至担心由于人群缺乏对 O139的免疫力 ,极易发生爆发与流行 ,甚至有可能引发第八次世界霍乱大流行 [3,4] 。霍乱弧菌产生多种毒素 ,在构成霍乱弧菌的…  相似文献   

11.
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方法对O139霍乱弧菌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探讨O139群霍乱弧菌的分子分型方法。方法:用SfiⅠ酶和NotⅠ酶切O139群霍乱弧菌染色体DNA,经脉冲场凝胶电泳进行片段分离。结果:14株O139群霍乱弧菌经SfiⅠ酶切后电泳分离可得一个PFGE型,用NotⅠ酶切电泳可分为2个PFGE型。结论: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O139群霍乱弧菌,分型发现微小差别有助于分析追踪疫情和来源。  相似文献   

12.
与O139霍乱弧菌血清交叉凝集的麦氏弧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对基层实验室上送的6株疑似O139霍乱弧菌进行检测及研究。方法:参照1999年《霍乱防治手册》第五版及相关资料进行检测。结果:该6株菌均系与O139霍乱弧菌血清有交叉凝集的麦氏弧菌。结论:该批菌株不是O139霍乱弧菌。而是麦氏弧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霍乱弧菌能否在阿米巴原虫内生存。方法采用霍乱弧菌O139与多噬棘阿米巴的共培养方法,通过倒置显微镜、革兰染色和电镜超薄切片观察霍乱弧菌在阿米巴滋养体和包囊内生存情况。结果培养24h,革兰染色可见霍乱弧菌O139已进人阿米巴滋养体的吞噬泡内,随共培养时间的延长,可见吞噬泡内霍乱弧菌O139增多。电镜下可见霍乱弧菌O139在阿米巴环境中的不同感染期:包括胞饮期、吞噬泡形成期、增殖期及滋养体裂解释放,部分感染的滋养体发生包囊化,胞浆吞噬泡内可见存活O139弧菌。结论霍乱弧菌O139能在棘阿米巴滋养体内生存繁殖,并存活于包囊胞浆的吞噬泡中,因此棘阿米巴原虫可能是霍乱弧菌O139的环境贮存宿主之一。  相似文献   

14.
营养不良威胁儿童的生存、生命质量和后续发育,也关系到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本研究旨在了解湖北省咸宁市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为有效防治儿童营养不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探讨宁波市不同地区、不同年份、不同来源的霍乱病原菌之间的分子分型和遗传相关性,研究宁波市霍乱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限制性内切酶NotⅠ对2004~2006年宁波地区霍乱疫情中分离的52株O139群霍乱弧菌进行脉冲场凝胶(PFGE)分子分型研究。结果:52株O139群霍乱弧菌基因组DNA经NotⅠ酶酶切、PFGE图谱分析,DNA条带得到有效分离,在20~500 KB区间产生约20条带。所有菌株按条带数量和位置的不同分为5个型别。结论:PFGE对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年份、不同来源的霍乱弧菌遗传相关性有较好的分辨能力。  相似文献   

16.
O139群霍乱弧菌L型诱导实验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O139群霍乱菌的L型变异。方法:采用抗生素,胆盐和蒸馏水实验室诱导方法进行观察,结果:发现O139群霍乱弧菌MO45菌株经上述3法诱导可发生L型变异,其菌落特征和菌体形态均与L型的描述相符,结论:实验结果证实O139群霍乱弧菌可诱导成L,其变异过程与ElTor弧菌相似,检测自然界中亦存在O139群霍乱弧菌的L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龙泉市首例O139群霍乱弧菌耐药性及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方法:运用药敏试验及PCR方法.分要该霍乱弧菌的耐药性以及携带ctxA、tcpA毒力基因的情况。结果:该O139群霍乱弧菌对庆大霉素等9种抗生素多重耐药:仅对丁胺卡那、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敏感;该O139群霍乱弧菌携带ctxA、tcpA毒力基因。结论:在对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霍乱的防治工作中应密切监测其耐药性以及携带毒力基因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