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椎导引操对项背疼痛颈部肌群sEMG信号的影响。方法将60例研究对象电脑随机分为导引组、手法组各30例。干预前后3周填写WHO生存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并检测表面肌电信号(sEMG)。结果 2组治疗后WHOQOL-BREF表评分均有提高,但2组比较无差异(P>0.05);2组sEMG信号变化有差异,导引组在斜方肌IEMG、胸锁乳突肌IEMG、斜方肌MPF及胸锁乳突肌MPF变化均优于手法组(P<0.05)。结论导引、手法治疗均能有效改善项背疼痛,导引疗法在患者肌肉功能恢复、增强抗疲劳能力方面优于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颈椎自我保健操、颈椎三三操等手段在颈椎病病前状态应用的临床研究,寻找对于颈椎病病前状态有效的颈椎操。方法将180例的颈椎病病前状态人群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配,分为健康宣教组、颈椎三三操组、颈椎自我保健操组各60例,应用国际公认的目测类比评分(VAS评分)测定痛阈,通过等张颈肌功能评价技术(MCU)检测颈椎活动度及力量。结果 3组干预后疼痛VAS评分均有改善,3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3组干预后MCU指标均改善,其中颈椎自我保健操组MCU肌力、活动度指标改善情况优于颈椎三三操组和健康宣教组。结论颈椎自我保健操组能有效改善颈椎病病前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运用颈肌功能测试仪(MCU)系统评价和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 方法 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用MCU检查患者的颈椎活动功能及肌力,根据检测报告形成推拿手法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颈舒颗粒内服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以颈椎左右侧屈活动度、侧屈最大肌力、疼痛评分为观察指标. 结果 治疗组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中医运动康复方案对颈型颈椎病患者颈部肌群表面肌电变化的影响以及对颈部肌力、颈椎活动度和疼痛主观感受的影响。方法对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治以中医运动康复方案,对照组采用颈复康颗粒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颈部肌群肌电信号和肌力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MCU颈椎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均<0.05),MCU肌力增长优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前屈、后伸肌力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IEMG、MPF以及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中医运动康复方案对于颈椎病患者颈部肌力、颈椎活动度增加和提高痛阈方面有效。  相似文献   

5.
池煜霞  郑彦  叶金连  尹莲花 《西部医学》2019,50(2):17-18,21
目的观察颈椎导引操对于防治颈椎病病前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经我院体检中心检后门诊确诊的颈椎病病前状态人群36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80例。对照组采用健康宣教配合推拿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入颈椎导引操练习。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颈椎病病前状态症状积分和颈椎NRS疼痛评分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颈椎病病前状态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且干预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治疗前后差值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NRS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干预组治疗后NR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治疗前后差值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导引操配合推拿治疗及健康宣教可有效缓解颈椎病病前状态人群的颈项部疼痛不适,改善颈椎活动度,有助于防治颈椎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矫形按摩结合南少林易筋经"托天式"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为30例。对照组采用矫形按摩手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易筋经"托天式",治疗时间为8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及颈椎多功能训练评估系统(MCU),检测2组治疗前后疼痛情况、颈椎活动度以及最大肌力。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VAS评分、颈椎关节活动度、颈椎肌力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矫形按摩结合易筋经"托天式"能更好地缓解颈型颈椎病患者的颈部疼痛,改善颈部肌肉力量和颈椎活动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肌筋膜链训练治疗颈椎不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椎不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肌筋膜链训练,对照组采用颈部传统推拿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等长肌力和活动度以及疼痛评分。结果治疗前各组等长肌力、活动度、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2组患者的等长肌力和活动度以及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等长肌力和活动度以及疼痛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肌筋膜链训练对于颈椎不稳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推拿手法配合经络刮痧治疗颈型颈椎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60例患者信封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人。对照组予以单纯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予推拿手法配合经络刮痧治疗,疗程10 d。观察2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积分、颈椎活动度、颈肌等长收缩功能、生活、工作学习、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远期复发等情况。结果近期疗效显示,治疗后2组患者在单个症状体征积分、总积分、颈椎活动度、颈肌等长收缩功能和生活、工作学习、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除左旋和右旋颈椎活动度外,观察组在其余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个月随访发现,观察组4例复发,对照组12例复发,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推拿手法配合经络刮痧可显著缓解颈型颈椎病的疼痛、肌痉挛症状与体征,改善颈部功能,增强肌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颈部伸屈肌群静力增强训练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颈椎活动度及颈椎等长肌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增加颈部伸屈肌群静力增强训练,观察两组疼痛程度、颈椎功能、颈椎活动度、颈椎等长肌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程度(VAS)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运用颈椎多功能评定训练系统(multi-cervial unit,MCU)评价颈椎微调手法对颈源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颈椎微调手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枕颌间歇牵引法治疗。2组均隔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2周为1个疗程,4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颈椎活动度、最大肌力、PSQI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微调手法能显著改善颈椎病患者的睡眠质量,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自主功能锻炼在肩周炎康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主功能锻炼对肩关节周围炎疼痛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8例肩周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配合自主功能锻炼,对照组采用中药内服配合中药熏洗,两组进行治疗后疼痛及功能恢复情况对比。结果:治疗组疼痛消失及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主功能锻炼对肩关节周围炎疼痛消失及功能恢复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2.
秦志良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6):1389-1390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方剂治疗风湿性腰腿痛病的疗效。方法选择在医院门诊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腰腿痛病患者2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2例,治疗组用自拟中药方剂制成胶囊口服,对照组用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布洛芬口服治疗,均20d一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疗效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疗程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自拟中药方剂治疗风湿性腰腿痛病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0):127-130
目的 探讨中医药辨证施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疼痛及中医症状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 年7 月至2019 年12 月在我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300 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150 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中医药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及中医症状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4.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治疗后3 个月观察组患者VAS 评分分别为(2.52±0.76)分及(1.12±0.31)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主观症状评分、临床体征评分及日常活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中医药辨证施治方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治疗后疼痛及中医症状评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配合中药内服辨证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颈肩腰腿痛患者1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辨证施以各种中药方剂;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患者情况选用相应推拿手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机体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6.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1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机体疼痛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颈肩腰腿痛疗效显著,且明显优于单纯中药内服,是临床治疗颈肩腰腿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中药理气疏通汤对产后乳汁淤积患者的疼痛程度、乳汁淤积程度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方法 研究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妇科门诊乳汁淤积产妇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热敷加乳腺穴位按摩的方法治疗,每次按摩30 min,1次/d,连续治疗3 d。中药组采用中药汤剂——理气疏通汤联合乳腺穴位按摩治疗,乳腺穴位按摩同对照组,每日口服理气疏通汤,每付药煎3次,混合后分3次服用,每日1剂,连服3 d。观察2组患者乳汁淤积处的疼痛程度、乳汁淤积程度及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乳汁淤积处的VAS评分均较前下降(P<0.01),且中药组的评分[(2.26±1.1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11±1.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乳汁淤积程度也均较治疗前减轻,且中药组患者乳汁淤积程度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7.14%,优于对照组的8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理气疏通汤联合乳腺穴位按摩治疗产后乳汁淤积能有效疏通产后积乳患者的乳腺管,消散结块,减轻乳汁淤积程度,显著降低VAS评分,减轻患者痛苦,比单纯采用热敷加乳腺穴位按摩的治疗方法效果更加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红花注射液结合施沛特治疗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治疗途径。[方法]髌股关节骨关节炎1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9例和对照组77例,治疗组给予关节内注射施沛特结合关节周围痛点中药注射,对照组单纯给予关节内注射施沛特。[结果]对照组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31例,轻度缓解20例,无缓解15例,缓解率80.5%;治疗组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41例,轻度缓解27例,无缓解6例,缓解率93.2%,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内注射施沛特治疗髌股关节骨关节炎作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2):170-173
目的 分析中医辨证施护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对腰腿痛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疼痛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腰腿痛患者15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75例。所有患者均予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中医辨证施护,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观察组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VAS及MgGee分值差异显著,观察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差异显著,观察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腿痛患者行中医辨证施护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医药综合治疗晚期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晚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等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采用中医药综合治疗;对照组60例,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与疼痛评分,测定治疗前后关节滑液中IL-1与MMP-3的含量。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疼痛积分及其IL-1、MMP-3含量均有降低(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药综合治疗可明显改善晚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县域医共体内通过揿针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四组(对照组,揿针组,热奄组,结合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分为揿针组(40例)、热奄组(40例)、联合组(40例)。在初始治疗前、治疗一周后和治疗两周后,分别采用日本矫形学会(JOA)下腰痛评分量表评估临床症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DI)评估下肢功能障碍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及对照组在临床症状、疼痛程度、下肢功能障碍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县域医共体内通过揿针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功能性腹痛(FAPS)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将9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用西药配加味痛泻要方治疗,对照组42例仅用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腹痛缓解情况及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疼痛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也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FAPS有较好的疗效,加味痛泻要方可有效地缓解腹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