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以铬鞣革屑中提取的蛋白质对脲醛树脂进行改性,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脲醛树脂的胶接强度、降低其生产成本及其游离甲醛含量。试验表明:当蛋白质提取液与脲醛树脂1∶1混合时,可以使其胶接强度达到最大值6.95MPa,而当蛋白质提取液的加入量为脲醛树脂的1.5倍时,游离甲醛含量为0.053%,远低于国家标准的要求(0.3%)和纯脲醛树脂中游离甲醛的含量(0.385%),而此时胶接强度也达到了国家标准的要求(1.9MPa)。  相似文献   

2.
张桃勇  周向东 《印染》2008,34(8):11-15
研究了低游离甲醛含量脲醛树脂的合成工艺条件,采用添加三聚氰胺、聚乙烯醇和醚化的方法,对脲醛树脂进行改性,以降低游离甲醛的含量,保持其稳定性和硬挺效果.探讨了甲醛/尿素摩尔比、反应温度、pH值等因素对脲醛树脂综合性能的影响.通过FTIR、Zeta电位和SEM测定,表征了脲醛树脂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经三聚氰胺和聚乙烯醇改性并醚化后的脲醛树脂,游离甲醛含量低、综合性能好.  相似文献   

3.
杨春贤 《中国人造板》2004,11(11):14-14
讨论了甲醛中甲醇含量对脲醛树脂胶的影响,游离甲醛的影响因素,脲醛树脂胶反应终点的控制,固化剂对脲醛树脂胶的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低毒脲醛树脂胶粘剂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正交试验 ,通过考察合成脲醛树脂的影响因素 ,得到合成低游离甲醛含量脲醛树脂胶粘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尿素与甲醛的摩尔比 1∶1.4 ,苯酚加入量 6 %,反应温度 85℃ ,反应时间135min .其产品游离甲醛含量 <0 .5 %,剪切强度 >10MPa .  相似文献   

5.
对低游离甲醛脲醛树脂胶粘剂的合成条件进行了探索.通过降低甲醛与尿素的摩尔比、选取合适的三聚氰胺加入量和加入时间、优化尿素分批加入比例,合成了一种低游离甲醛含量的脲醛树脂胶粘剂.结果表明,控制甲醛/尿素摩尔比为1.1,三聚氰胺加入量占尿素质量2%并在中期加入,尿素分批加入比例为60:15:25时合成的脲醛树脂游离甲醛含量在0.1%以下.该胶粘剂生产成本低,合成时间短,树脂综合性能及其胶合板的胶合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6.
杨春贤 《人造板通讯》2004,11(11):14-14,20
讨论了甲醛中甲醇含量对脲醛树脂胶的影响,游离甲醛的影响因素,脲醛树脂胶反应终点的控制,固化剂对脲醛树脂胶的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脲醛树脂胶是人造板及一些建筑材料生产中最常用的一种胶粘剂,具有较高的胶接强度、耐冷水性能和适当的耐热水性能等优良性能。但是。树脂中存在有害于人体健康的游离甲醛。近些年来科研工作者在探索和研究有效的生产方法以降低脲醛树脂胶中游离甲醛含量。然而。有些方法在降低脲醛树脂胶游离甲醛含量的同时却带来了脲醛树脂胶的贮存期缩短的问题。给人造板生产带来不便。本文介绍了几种生产低毒长贮存期脲醛树脂的方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环境连着你和我:家具对室内环境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造板中甲醛,主要来源于所使用的脲醛树脂胶。我们从三板产量可以推出三板使用脲醛树脂的用量为105吨/年,目前我国脲醛树脂胶生产企业有两种类型第一类,由大型人造板厂自己生产脲醛胶,胶的质量较好,游离甲醛含量不超过国家标准的规定值,当然胶的成本较高;第二类是专门生产胶粘剂的企业,这类企业中技术力量比较强,注重产品质量的占有一定比例,它们的产品能够达到国家标准。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技术力量弱,它们的产品质量差,游离甲醛大大超过允许含量。  相似文献   

9.
在人造板生产中,乳液胶粘剂主要应用于人造板贴面加工.本研究主要利用胶乳对脲醛树脂进行改性,同时在脲醛树脂合成过程中加入一定数量的氧化淀粉,进一步提高改性脲醛树脂的综合性能.生产的低摩尔比胶合板用改性脲醛树脂胶粘剂具有游离甲醛含量低,预压性能好,生产工艺简单等特点,制作的胶合板胶合强度和甲醛释放量均满足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0.
胶乳在改性脲醛树脂胶粘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造板生产中,乳液胶粘剂主要应用于人造板贴面加工。本研究主要利用胶乳对脲醛树脂进行改性,同时在脲醛树脂合成过程中加入一定数量的氧化淀粉,进一步提高改性脲醛树脂的综合性能:生产的低摩尔比胶合板用改性脲醛树脂胶粘剂具有游离甲醛含量低,预压性能好,生产工艺简单等特点,制作的胶合板胶合强度和甲醛释放量均满足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主要对压制竹地板时甲醛捕集剂与芬兰太尔脲胶的适应性、施胶方式、不同甲醛捕集剂添加量及不同脲胶涂胶量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甲醛捕集剂降醛效果明显,加入甲醛捕集剂后太尔脲胶的pH值有所增加,粘度有所变小;采用涂胶方式,涂胶量选170g/m2为宜,甲醛捕集剂添加量10%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2.
低甲醛硬挺整理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多聚甲醛和尿素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一种低成本高含固量的硬挺剂甲醚化脲醛树脂(MUF),用于涤纶织物的硬挺整理中.通过探讨尿素/多聚甲醛(U/F)和甲醇/多聚甲醛的摩尔分数比,以及改性剂聚乙烯醇(PVA)和捕醛剂M的用量对MUF树脂的稳定性及布面游离甲醛含量的影响,获得了MUF树脂的优化配方,即:U/F摩尔分数比1∶2.1,PVA用量3%(相对尿素质量分数比),甲醇/多聚甲醛的摩尔分数比为4,捕醛剂M的用量为甲醚化脲醛树脂用量的4%.合成的MUF树脂硬挺效果良好,整理织物的抗弯长度达50 mm.  相似文献   

13.
甲醛常用于纺织、皮革及防腐等工业领域,是一种性价比优异的化工原料,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然而它还是一种有毒化学品和致癌物,传统皮革生产中许多添加剂都含有甲醛,在后续皮革的使用中会逐渐将甲醛释放出来,对人体造成极大危害,因此对于皮革中游离甲醛的检测和控制非常必要。国家规定常用的检测皮革中游离甲醛的两种方法为分光光度法和液相色谱法,本文综述比较了两者的优缺点。同时,阐述了萃取方法与衍生条件对测定甲醛的影响,并分析了国家标准GB/T19941-2019《皮革和毛皮甲醛含量的测定》中分光光度方法测定皮革游离甲醛含量的控制点,期望可以给相关领域同行关于皮革中甲醛含量的检验测定工作提供一点借鉴,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4.
低甲醛美耐敏树脂单宁Unitan KDN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国涛  周林 《西部皮革》2004,26(6):21-23
Unitan KDN是以美耐敏树脂构成的低甲醛鞣剂,通常可在复鞣阶段与其他阴离子产品一同使用。鞣制的皮革中甲醛含量低至57.466mg/kg,已低于国家出口皮革中甲醛含量不超过70mg/kg的要求,它非常适合用于甲低甲醛皮革的复鞣。并可使皮革粒面紧实,对皮革纤维结构较为松弛的部位如肩部,边腹部有好的填充作用,经Unitan KDN美耐敏树脂鞣制的皮革可获得柔软、丰满的手感。其ATOMA系列加脂剂耐水溶液萃取性极好。  相似文献   

15.
陈代君 《中国皮革》2007,36(1):50-52
研究了鞣制材料和成品革中甲醛的测试方法,以及游离甲醛的还原方法,并进一步提出了降低鞣剂中游离甲醛的解决办法,旨在降低鞣剂产品及其所生产皮革中的甲醛含量。  相似文献   

16.
皮革中甲醛含量的测定和控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皮革中甲醛含量有多种测定方法 ,可根据皮革种类不同、实验室条件的差别 ,采用不同方法。因高浓度甲醛具严重危害性 ,故须严格控制 ,研究发现多种方法可显著降低革中甲醛含量。  相似文献   

17.
将废革屑打成浆液,脲醛树脂为胶黏剂,按造纸工艺制造再生革。通过测定抄片的紧度、机械强度、透水汽性和透气性,研究了脲醛树脂用量、浆液pH、固化剂对废革屑抄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脲醛树脂用量的增加,抄片机械强度增加,其用量在5%~15%范围内不会显著降低抄片的透水汽性。优化出的再生革制造条件为脲醛树脂用量15%,浆液pH值4.0,以硫酸作为固化剂。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密胺餐具中三聚氰胺和甲醛迁移量进行调查研究,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方法在上海的企业和消费市场采集密胺餐具共40份,采用红外光谱法进行材料鉴别,依照GB 4806.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和GB 31604.1—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通则》进行迁移试验,测定三聚氰胺和甲醛迁移量。结果密胺餐具存在材质未标识、标识不清或标识有误的现象;脲醛树脂中三聚氰胺和甲醛的迁移量均高于密胺树脂,且迁出量与温度呈正相关。结论脲醛树脂应用于餐具存在风险,国家标准中有必要增加密胺材质鉴定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游离甲醛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以及皮革制品中游离甲醛的限量标准。在概述甲醛性质的基础上,分析了皮革中游离甲醛的来源,并进一步提出了皮革中游离甲醛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0.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effect of adding the powder of waste PET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bottles and borax pentahydrate in equal amounts to the urea-formaldehyde (UF) adhesive on the bonding characteristics and free formaldehyde content was studie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three layered plywood of beech (Fagus orientalis) and poplar (Populus x eureamericana), which were produced using urea-formaldehyde adhesive to which powdered PET bottle and borax pentahydrate were added in certain amounts. Furthermore, the bending strength of the produced plywood was analyzed according to BS EN 320, the withdrawal shear strength according to BS EN 314-2, and the free formaldehyde content according to EN 717-2. The obtained results were then compared.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addition of powdered PET bottle and borax pentahydrate to the adhesive mixture used on the plywood statistically increased its bending strength and withdrawal shear strength but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free formaldehyde cont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