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选择7种生物杀虫剂,于草原蝗虫2~3龄蝗蝻期喷雾,评价田间防治效果,以期为草原蝗虫防控提供高效的生物杀虫剂。结果表明:7种供试杀虫剂对草原蝗虫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药剂种类和处理时间对防效的影响较大。10%多杀菌素悬浮剂对草原蝗虫的防效最好,0.3%印楝素乳油次之,药后5 d的防效分别为85.19%和74.23%。10%多杀菌素悬浮剂、1.5%苦参碱可溶液剂、0.3%印楝素乳油和3%苦参碱水乳剂对草原蝗虫的持效性较好,药后20 d的防效分别为72.02%、70.71%、69.09%和68.06%。建议蝗虫密度大时可优先选择10%多杀菌素悬浮剂进行防治,蝗虫密度低时可选用0.3%印楝素乳油和3%苦参碱水乳剂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2.
《农药》2019,(10)
[目的]为筛选出适合我区防治苹果绵蚜的有效药剂,科学指导实际生产。[方法]2018年8月在林芝市巴宜区布久乡果园选用8种杀虫剂,按厂家推荐浓度进行稀释后,采用喷雾法进行药效试验。[结果]0.5%藜芦碱可溶液剂、22%阿维·毒死蜱微乳剂、0.6%烟碱·苦参碱乳油3种药剂在药后15 d防效仍达到80%以上,30%噻虫嗪悬浮剂防效也可达75%以上。[结论]这4种药剂均可作防治苹果绵蚜的首选药剂,可在实际生产中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对韭菜迟眼蕈蚊防治效果好的环境友好型杀虫剂,开展了蛇床子素、苦参碱以及印楝素3种常见植物源杀虫剂对韭菜迟眼蕈蚊的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胃毒触杀联合毒力法,药后72 h苦参碱、印楝素、蛇床子素的LC50值分别为36.94,99.95,197.07 mg/L。田间试验中,药后21 d,0.3%苦参碱水剂3 000,2 000倍液校正防效分别为72.85%、79.54%;0.5%印楝素乳油3 000,2 000倍液校正防效分别为69.10%、76.29%;0.4%蛇床子素乳油3 750,2 500倍液校正防效分别为65.14%、70.04%。  相似文献   

4.
李进  雷斌  刘梦丽  张军高  周小云  梁晶 《农药》2020,59(5):382-385
[目的]评价0.3%苦参碱AS、0.5%藜芦碱SL、0.6%印楝素EC、1.8%阿维菌素EC和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G对设施番茄蚜虫和白粉虱的田间防治效果,筛选出防治效果较好的生物农药。[方法]以清水为空白对照,70%吡虫啉WG为药剂对照,采用茎叶喷雾法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药后3 d时各生物农药处理对蚜虫防治效果显著低于70%吡虫啉WG,7 d时防效相当,15 d时防效显著高于70%吡虫啉WG;药后15 d内70%吡虫啉WG处理对白粉虱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显著高于各生物农药;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G对设施番茄蚜虫和白粉虱防治效果优于其他生物农药。[结论]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G是防治设施番茄蚜虫和白粉虱的理想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5.
吴庆丽  秦刚  黄艳飞  刘玮  阳淑 《农药》2020,59(5):379-381,390
[目的]为了筛选防治茶尺蠖(Ectropis oblique Prout)的植物源农药。[方法]通过室内活性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3种植物源农药对茶尺蠖的防治效果。[结果]室内测定结果显示:1%苦参·印楝素乳油、1.2%苦参·烟碱乳油2000 mg/L(制剂用量)对茶尺蠖2龄幼虫生物活性最高,其次为1.3%苦参碱水剂2000 mg/L(制剂用量),3种植物源农药药后72 h对该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6.65%、91.65%和81.65%。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显示:1%苦参·印楝素乳油、1.2%苦参·烟碱乳油和1.3%苦参碱水剂2000 mg/L(制剂用量)均表现出了对茶尺蠖较高的田间防效,药后7 d的田间防效分别为95.62%、94.23%和87.96%;苦参碱混剂的田间防效显著高于苦参碱单剂。3种植物源农药对茶尺蠖的防效均显著高于2.5%溴氰菊酯乳油667 mg/L(制剂用量)。[结论]植物源农药1%苦参·印楝素乳油和1.2%苦参·烟碱乳油对茶尺蠖有较高的防效,可用于该虫的防控。  相似文献   

6.
生物农药对南美斑潜蝇的协同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南美斑潜蝇发生较重时期,利用阿维菌素EC、苦参碱EC、除虫菊素 苦参碱EC、印楝素EC、毒死蜱EC、吡虫啉WP等8种农药防治大田中的南美斑潜蝇. 结果表明:0.3%印楝素EC、0.5%藜芦碱EC是防治南美斑潜蝇较好生物农药. 利用高脂膜EC、0.3%印楝EC对美洲斑潜蝇的室内试验表明:其中施药5 d后270 mg/L高脂膜EC抑制效果最好,卵的孵化率为13.45%. 3种不同质量浓度的27%高脂膜ec对南美斑潜蝇的产卵量有不同的影响,其中135 mg/L处理药后4 d的产卵抑制率最高,为72.40%,其中135 mg/L的高脂膜处理拒食效果好,4 d后成虫拒食率达70.2%;150 mg/L,0.3%印楝素EC药后5 d对南美斑潜蝇成虫的产卵抑制率为30.50%.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0.4%蛇床子素乳油对茶尺蠖和假眼小绿叶蝉的控制效果。[方法]采用0.4%蛇床子素乳油、0.3%印楝素乳油、2.5%鱼藤酮乳油等3种植物源农药与2%甲维盐乳油、20%啶虫脒可溶性液剂等2种化学农药进行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0.4%蛇床子素乳油6 g a.i./hm2药后7、10 d,对茶尺蠖的防效均在95%以上,对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效均在80%以上。[结论]0.4%蛇床子素乳油适用于防治茶尺蠖和假眼小绿叶蝉,可在无公害茶叶生产特别是有机茶生产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莱氏野村菌与6种常用植物源农药的生物相容性,为复配农药制备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测定30 h后孢子萌发抑制率、12 d菌丝生长抑制率及15 d产孢抑制率,考察菌株与农药的相容性。[结果]在高、低浓度下,蛇床子素、印楝素、苦皮藤素对菌株的抑制作用高于鱼藤酮、天然除虫菊素、苦参碱;在推荐使用质量浓度下,鱼藤酮的抑制作用最小而印楝素完全抑制生长。[结论]莱氏野村菌与鱼藤酮、天然除虫菊素、苦参碱的相容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几种杀虫剂防治大豆蚜效果及对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田间药效试验从目前使用的杀蚜剂中筛选出对大豆蚜防效较好、对天敌杀伤力小的生物药剂.[结果]试验表明:苦参碱、除虫菊素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药后2d的防效最高,药后10d的防效为94%以上;吡虫啉、阿维菌素的速效性和持效性次之;抗蚜威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差;药后10d防效最低,为72%.[结论]5种试验药剂中,苦参碱对天敌影响小,是防治大豆蚜的良好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10.
8种药剂对甘草胭脂蚧的田间防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B.t.、苦参碱、烟碱、藜芦碱、鱼藤酮、吡虫啉、啶虫脒和阿维菌素8种药剂对甘草胭脂蚧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结果表明:植物源农药2.5%鱼藤酮EC、10%烟碱EC、0.5%黎芦碱SL对甘草胭脂蚧的防效十分显著,且持效期长,药后30 d防效保持在91.67%~100.00%.  相似文献   

11.
《农药》2018,(12)
[目的]明确印楝素、短稳杆菌、金龟子绿僵菌、B.t.苦参碱等生物农药对甘蓝菜青虫的防除效果。[方法]在菜青虫1~3龄期对甘蓝叶片正反面进行喷雾处理。[结果] 0.6%苦参碱AS 1.67 m L/L防治菜青虫的速效性最好,施药3 d后防效达93.56%,100亿孢子/m L短稳杆菌SC 1.11 m L/L、16 000 IU/mg B.t. WP 8.33 mg/kg、80亿孢子/m L金龟子绿僵菌OD 2 m L/L对菜青虫的防效施药后处于增长趋势,药后14 d防效可达94%以上,持效期较长;0.3%印楝素EC对菜青虫的防效较差,且在各时间段与其他处理均存在差异。[结论]短稳杆菌、金龟子绿僵菌、B.t.、苦参碱对甘蓝菜青虫有较好防效,是无公害绿色蔬菜的理想农药,生产上建议选用以上药剂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0.3%印楝素乳油防治水稻二化螟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3%印楝素乳油对水稻二化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用药后14 d防效达90%左右,而且对稻株无药害,可以作为当前防治二化螟的选择药剂。  相似文献   

13.
种子处理对棉花苗蚜的防治效果及对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杀虫剂种子处理对苗蚜防效及棉花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包衣、拌种和沟施处理,比较了4种药剂对苗蚜的防效及对株高、真叶数的影响。[结果] 30%噻虫嗪FS 12.0 g/kg、70%噻虫嗪WS 4.0 g/kg、2%吡虫啉GR 30 000.0 g/hm2和600 g/L吡虫啉FS 8.0 g/kg为4种药剂的最佳制剂用量,播后35 d的防效分别为84.0%、89.1%、76.7%、76.7%,噻虫嗪对苗蚜的防效优于吡虫啉;种子处理对株高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施用量越高抑制越明显,除70%噻虫嗪WS 6.0 g/kg,其他施用量对真叶生长具有促进作用。[结论]种子包衣或拌种对苗蚜有很好的防效,该地区棉蚜对吡虫啉敏感性降低,可选择噻虫嗪进行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4.
王秋芬  宋湛谦  闫新华  李波 《农药》2004,43(12):573-574
0.5%印楝素乳油对美洲斑潜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田间药效试验表明稀释600~800倍喷雾,施药后3d的防效达76.04%~85.94%,药后7d的防效达到81.32%~84.05%,而且对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15.
苜蓿斑蚜的生物药剂筛选试验及对其天敌的安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4种生物农药、2种化学农药对宁夏南部山区苜蓿斑蚜及对苜蓿地害虫-天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药剂对苜蓿斑蚜均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供试生物药剂B.t.WP对苜蓿斑蚜的的防效最好,且对天敌的安全性前期表现较好;植物源农药2.5%鱼藤酮EC、0.5%藜芦碱SL和1%苦参碱AS对苜蓿斑蚜防效较好,对天敌也比较安全;对照化学药剂5%的毗虫啉EC和2%啶虫脒EC的防效虽然较好,但对天敌的安全性较差.  相似文献   

16.
《农药》2021,60(8):617-620
[目的]旨在筛选防治黄芪蚜虫高效、低毒、安全的试剂,为黄芪上相关农药的注册登记提供合理的参考数据。[方法]通过前期田间调查并采集蚜虫,采用浸虫法测定了6种杀虫剂对黄芪豆蚜的生物活性,并对室内筛选出的杀蚜活性较高的阿维菌素、除虫菊素和氟啶虫酰胺3种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经鉴定,山西省北部为害黄芪的蚜虫主要为豆蚜Aphis craccivora,发生期5—8月。5%阿维菌素EC的杀蚜活性最高,LC_(50)值为0.08 mg/L,其次为10%氟啶虫酰胺WG、22.4%螺虫乙酯SC和1.5%除虫菊素EW,LC_(50)值分别为0.148、0.189、0.192 mg/L。药后1 d,氟啶虫酰胺有效成分含量为0.40、0.33、0.25 mg/L时对豆蚜速效性最好,防效达80%以上,均显著高于阿维菌素和除虫菊素;药后5 d,有效成分含量为0.25~0.40 mg/L的氟啶虫酰胺、0.20~0.25 mg/L的阿维菌素和0.29 mg/L的除虫菊素防效均明显提高,达90%。[结论]0.25 mg/L的氟啶虫酰胺、0.20 mg/L的阿维菌素和0.33 mg/L的除虫菊素为防治黄芪豆蚜的最佳药剂和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17.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印楝素与三唑磷混用对水稻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每667m2用印楝素与三唑磷混剂100mL(20%三唑磷乳油66.7mL+0.3%印楝素乳油33.3mL)对三化螟的平均防效达83.6%,对稻纵卷叶螟的平均防效达92.1%,且对水稻安全无药害。  相似文献   

18.
郭建明 《农药》2006,45(11):788-789
应用10%阿维菌素·哒螨灵EC、1.2%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EC、1.8%阿维菌素EC、10%哒螨灵EC、0.6%印楝素·苦参碱EC、2.5%高效氯氰菊酯EC、40%水胺硫磷EC7种药剂处理防治二斑叶螨,结果表明,10%阿维菌素·哒螨灵EC40μg/mL、1.2%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EC4.8μg/mL、1.8%阿维菌素EC4.5μg/mL、10%哒螨灵EC40μg/mL、0.6%印楝素·苦参碱EC6μg/mL5种药剂处理喷药后7d防效达到最高,分别为100%、99.3%、95.6%、95.9%、94.3%,药剂处理后20d防效分别为98.2%、95.8%、92.9%、93.4%、89.8%,以上5种药剂防治二斑叶螨速效性好,持效期长,防效高,可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烯啶虫胺对柑橘绣线菊蚜的室内杀虫活性及田间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评价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对柑橘绣线菊蚜的防治效果。[方法]分别用Potter喷雾和常规喷雾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和3%啶虫脒乳油对柑橘绣线菊蚜的LC50值分别为5.51、4.51 mg/L,两者毒力大体相当;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质量浓度25 mg/L于药后1~14 d的防效达88.7%~100%,与3%啶虫脒乳油15 mg/L防效相当;质量浓度为15、20 mg/L的速效性稍差。[结论]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是防治柑橘绣线菊蚜的理想药剂,在蚜虫种群密度较低时,推荐使用质量浓度为15~20 mg/L,在种群密度较高时使用25 mg/L,重点对新梢进行喷雾。  相似文献   

20.
6种常用杀虫剂对萝卜蚜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方法,测定6种药剂对萝卜蚜的敏感性。[结果]结果表明萝卜蚜对不同类型杀虫剂敏感性有较大差异,其中95%毒死蜱对萝卜蚜杀虫活性最高,LC50值为0.1215 mg/L,其次为94%阿维菌素,LC50值为0.7795 mg/L,95%高效氯氰菊酯的敏感性最低,LC50值为996.8046 mg/L。通过田间试验可知: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8%阿维菌素乳油、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40%毒死蜱乳油和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对萝卜蚜的防效都非常好,3 d的防效均达98%以上,14 d的防效为100%。[结论]在测试的6中药剂中,目前田间萝卜蚜与桃蚜相比具有较低的抗药性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