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汽车复合材料尾门的研究已然成为各大汽车制造商车身部件轻量化、模块化的重要方向.梳理了复合材料尾门技术发展的历史,详细比较了几种典型复合材料尾门技术的优缺点.通过对现有量产车型复合材料尾门的调研分析,总结出复合材料尾门的设计要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开发复合材料尾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由于环保和节能的需要,汽车轻量化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发展的潮流.介绍了复合材料的优缺点,并将复合材料应用到汽车尾门,通过材料选型、结构设计以及碰撞安全的CAE仿真分析,设计出后部碰撞性能与传统钣金尾门性能相当的复合材料尾门,最终轻量化比例达到35.3%.  相似文献   

3.
主要讲述两种不同类型的汽车电动尾门关闭问题的分析思路和解决方法。车型A电动尾门关闭问题主要是静态压入力偏大,通过拆解试验及密封条截断试验,发现尾门锁钩和缓冲块调整不到位是导致静态压入力偏大的主要原因。车型B电动尾门关闭问题主要是通过受力分析,采用鱼刺图分析方法,发现尾门控制器参数设置不合理导致尾门无法关闭。通过两种车型电动尾门关闭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总结相关经验,为后续车型的电动尾门关闭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微客尾门结构的轻量化设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稳健性多目标优化的尾门轻量化设计方法。首先通过灵敏度分析方法筛选出了对尾门性能贡献量较大的尾门零件厚度作为设计变量,并建立了尾门各个工况响应的近似模型,其次以尾门扭转刚度、下垂刚度、尾门前三阶模态频率和抗凹分析点为约束条件,以尾门质量最小和第一阶模态频率最大和弯曲刚度位移量最小为目标,利用NSGA-Ⅱ算法对尾门进行了多目标优化,通过蒙特卡洛模拟技术对尾门进行了6σ质量水平和可靠度分析,并进行了6σ稳健性多目标优化。最终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后尾门结构在满足各性能要求的情况下实现了轻量化,质量减轻了2.28 kg,且弯曲刚度和第一阶模态得到提高;同时尾门结构各工况性能的稳健性也得到改善,达到6σ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种速度自适应的汽车电动尾门撑杆电机控制技术,设计了汽车电动尾门ECU系统,该系统根据电动尾门开闭时霍尔传感器的反馈信号,通过PID控制器调整电机控制信号的输出,同时通过电机电枢电流的变化来计算障碍物的夹持力。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有效解决了汽车尾门在不同的环境下开闭时间不同和夹伤人员的问题,提高了汽车电动尾门ECU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7.
电动尾门系统一直都是智能化汽车电子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某双撑杆型电动尾门系统,分析其已有的硬件系统,在其硬件基础上提出运动需求,根据需求设计电动尾门系统的工作流程,按照工作流程编写软件,并且将软件烧录到电动尾门控制器中,进行功能检测试验。重点叙述如何实现电动撑杆速度的控制以及双撑杆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8.
尾门开关作为使用汽车行李箱最主要的操纵件,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功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极大地影响用户的用车体验。针对两款不同安装位置和不同结构的尾门开关设计的常见问题进行了阐述,找到了问题的影响因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为汽车尾门开关的设计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汽车车门的开启/关闭力研究一直受到各大汽车制造厂商的关注。针对汽车尾门(双开门)关闭力重的缺陷问题,首次运用六西格玛方法和统计工具对门关闭力过重进行因素筛选及分析。结果表明,左右尾门配合尺寸和尾门装配手法是导致尾门关闭力重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左右尾门模具修模和优化尾门装配手法,最终将尾门关闭力不良率由返工前100%降至5%,实际改善幅度达到95%,流程改善输出成果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介绍一种汽车滑移门走轮臂和止动合件耐久试验方法及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能够模拟滑动门实际工作时的运动情况,并避免使用整个滑移门作为试验对象,能快速验证止动合件及走轮臂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汽车下翻尾门关闭力大、开启速度不受控及开启到末端震颤等问题,运用TRIZ对下翻尾门的关键问题进行优化,引入了扭杆机构及阻尼器在汽车下翻尾门系统上的应用,且运用Abaqus软件对扭杆机构进行强度分析.结果表明:扭杆机构及阻尼器的引入使得尾门关闭力由99 N降低至46 N,开启平稳且到末端时无震颤,极大程度地提升了尾门...  相似文献   

12.
尾门标牌的脱落直接影响车辆的产品品质,会造成顾客抱怨,影响车辆的销售,因此解决尾门标牌脱落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结合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某车型,对尾门标牌脱落的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故障是由于标牌型面与尾门型面不匹配而导致脱落。通过改进型面的匹配,可以解决脱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矩形薄壁空心直梁是汽车纵梁经常采用的结构形式,并且是承受正面碰撞的主要部件,其结构的耐撞性及碰撞吸能优化是现代汽车研究的重要内容.以矩形薄壁梁为研究对象,基于动态有限元分析模型,利用LS-DYNA软件中的OPT模块技术,研究矩形薄壁梁横截面的边长比变化对其耐撞性能的影响,对薄壁直梁在轴向冲击载荷下的耐撞性能进行了优化仿真.优化结果表明,当矩形两个边长的比值为0.6时,结构的碰撞力峰值最小,吸收的塑性变形能最大,具有最好的耐撞性能.  相似文献   

14.
聂昕  黄鹏冲  陈涛  成艾国 《中国机械工程》2013,24(23):3260-3265
将耐撞性拓扑优化方法应用到车辆实际开发过程中,阐述了基于LS-DYNA显式有限元算法的耐撞性拓扑优化方法,并给出其迭代求解的数学模型。结合该方法,对某车辆的门槛梁进行40%偏置碰撞和侧面碰撞的并行拓扑优化,根据优化结果的材料分布情况进行了工程诠释。在整车碰撞有限元模型中对工程诠释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耐撞性拓扑优化方法行之有效,且拓扑优化结果使得车辆的碰撞性能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基于有限元法和Taguchi方法的移动硬盘耐撞性能稳健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Taguchi参数设计方法,提出了基于数值模拟的移动硬盘跌落冲击耐撞性能稳健设计方法。以6.3cm(2.5in)移动硬盘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的移动硬盘跌落冲击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关键结构参数对移动硬盘耐撞性能稳健性的影响,进行了移动硬盘耐撞性能稳健设计,获得使磁盘盘片接触面等效应力对地面硬度变化具有稳健性的最优参数水平组合,并进行了仿真试验验证分析。该方法为改进设计提高移动硬盘耐撞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设计了一种新型润滑油加注门,在加注润滑油时,能在不破坏原结构和部件的前提下方便地打开加注门进行加注;在不加注润滑油时,加注门闭合严密,能挡住车外的灰尘、泥水进入行李仓内,并且外形整体结构美观、实用。  相似文献   

17.
结合非线性拓扑优化方法和连续变厚度轧制技术对汽车保险杠横梁进行了耐撞性设计。推导了基于板壳厚度插值的非线性吸能灵敏度公式,并把灵敏度约束在轴向与周向上。应用该方法对三点弯工况下的保险杠进行优化设计,最终确定了保险杠的厚度分布。优化结果表明,等质量情况下,对比均匀厚度的保险杠,具有连续变厚度(TRB)结构的保险杠吸收能量值平均提升了近30%。  相似文献   

18.
基于逐步回归模型的汽车碰撞安全性多目标优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汽车结构的耐撞性及碰撞吸能优化是现代汽车工业的重要研究内容。面对传统优化方法难以找到汽车结构耐撞性问题多目标参数最优解的难题,在汽车结构碰撞安全性问题的研究中,结合试验设计、响应表面模型和有限元仿真程序提出一种基于逐步回归模型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利用该方法对以汽车前端结构的加强件作为设计变量,以整车质量、脚踏板在碰撞过程中的侵入量和整车碰撞加速度积分值作为目标函数的汽车100%正面碰撞以及40%正面偏置碰撞的多目标优化问题进行仿真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汽车结构碰撞安全性的优化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在汽车的设计阶段使被设计的车辆更好地满足耐撞性的要求,以某越野车车架为例,采用动态大变形非线性有限元模拟技术,研究了该车车架40%偏置碰撞可变形碰撞的过程.根据仿真计算结果,对车架的结构进行了改进设计,大幅度提高了车架前段的吸能能力,其改进方法适用与同类车型的设计与研究,对车架结构耐撞性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车身结构在碰撞中承担着变形吸能、传递碰撞力以及维持生存空间的作用,基于耐撞性前提下的白车身轻量化设计,有助于提高车辆动力性与燃油经济性,降低排放。将车身结构碰撞形式分解为轴向压溃与横向弯曲两种工况,通过研究不同等级高强钢板与不同类型材料填充组合结构在两种工况下的吸能与抗弯性能,得到针对安全部件与模块的优化结论。将这些结论应用于某量产SUV车身,仿真分析表明该方法不仅提升了车身耐撞性能,同时降低了白车身质量,实现了车身的耐撞性与轻量化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