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丽斑麻蜥秋季种群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500×3米的样地内,捕到丽斑麻蜥97尾,密度为0.065尾/米~2;可分为:幼体组体长32.32(25—40)毫米,体重0.93(0.6—1.6)克;亚成体组体长44,29(42—48)毫米,体重2.42(1.8—3.3)克;成体组体长56.40(51—63)毫米,体重5.07(4.2—6.6)克;三个年龄组。性比为1:1.69,雄多于雌。种群中幼体数量最多,其次为成体,亚成体的个体最少。  相似文献   

2.
鸭绿江细鳞鱼的生物学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细鳞鱼是鸭绿江的重要经济鱼类。幽门垂数、鳃耙数及侧线鳞数与国内其他产地相比呈现明显交叉。支流十三道沟河口以上的5公里江段为主要产卵场。产卵期为4—5月,盛期4月末。成熟个体多数4龄,最小成熟雌鱼体长309毫米。体长285—438毫米,体重315—1098克的个体绝对怀卵量1629至3119(平均2194),与体长L的关系式N=9.54924 L-1297.3246,与体重W的关系式N=2.2207W 641.6345。卵径3.5—4.0毫米。水温5.3—9.0℃时,受精后625小时孵出。用鳞片测定年龄及生长。3龄鱼体长可达356毫米,5龄鱼体长一般为389毫米。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W_(?)=0.002486L~(2.9146),W_♀=0.004509L~(2.8978)。  相似文献   

3.
刀鲚的年龄和生长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鉴定刀鲚年龄的方法很多。本文以鳞片为主,对照耳石、胸鳍鳍条等方面的材料,做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发现它们都有明显的年龄标志,但各有优缺点。其中以鳞片取材最容易,观察最方便,缺点是年轮标志比较复杂,有时还有副轮和幼轮等。再生鳞也比较多。刀鲚鱼苗和幼鱼在生长过程中,体长增加较快,至11月份,幼鱼最大个体可达200毫米左右。成鱼体长增加速度逐渐减慢,最大个体只410毫米。但随着年龄的变化,其体重却有显著增加。刀鲚鳞片的生长和体长的增加基本上成正比关系。刀鲚寿命不长,一般只有4—5冬龄,最大个体不超过6冬龄。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1942年横断鸭绿江而成的水丰水库的池沼公鱼生物学,内容包括性状变异、年龄和生长、食性、繁殖、群体结构、群体消长变化及渔业利用。水丰水库的池沼公鱼一龄体长(到尾叉的体长,后同)74毫米,体重3克;二龄体长99毫米,体重6.5克。体长体重关系式:logW=2.5306logL-1.7590。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但不同栖息地点食物组成有明显差异。一龄即达性成熟;性比为1♀:1.24♂;个体繁殖力905—19051粒,平均4330粒;个体繁殖力Y(百粒鱼卵)与体长L(厘米)的相关方程式为Y=58.4860L-402.7606;群体增殖速度(Vp)等于1494;4至5月在水库岸边产卵,卵粘性,水温10—15℃,约经12天孵出仔鱼。群体由1—3龄3个龄组组成,1321尾标本的平均年龄为1.15;65.1—80毫米体长组的个体为主要渔获对象,占整个渔获的65.5%。池沼公鱼是目前水丰水库第一位的经济鱼类,1982年鱼产量120万斤,占总鱼产的57.8%。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鲮鱼的食性、年龄、生长和繁殖进行了研究,并对渔业生产提出了建议。鲮鱼以浮游植物为主要食料。在水温14.6—29.4℃时食欲旺盛。当水中溶氧量0.24—0.65毫克/升时,绝大部分个体停止摄食,而溶氧量在0.99毫克/升以上时,摄食强度很大。见到的最大个体:雌鱼体长595毫米,体重4,100克,10龄;雄鱼体长580毫米,体重3,850克,9龄。鲮鱼能在大王滩水库中自然繁殖。鲮鱼人工繁殖季节以5月初至6月中旬较适宜;催产时水温以22—29℃为好,注射催产剂的效应时间一般为4.5—6小时。见到的性成熟最小个体:郁江鲮鱼雌体长273毫米,体重525克,雄体长275毫米,体重415克;池养鲮鱼雌体长247毫米,体重366克,雄体长235毫米,体重291克。根据群众经验,一般池塘中鲮鱼每亩放养1,000尾,鲮与鲢的放养比例以3∶1较好,以鲮鱼为主体的池塘则每亩放养1,500—2,000尾较好。    相似文献   

6.
布氏田鼠种群生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武晓东 《兽类学报》1990,10(1):54-59
1985年5-l0月用标志重捕法对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的种群年龄组成、幼鼠生长率和季节迁移等进行研究,共标志2786只,重捕576只,822只次。发现布氏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其幼鼠体重的日平均生长率随年龄增加而减慢。布氏田鼠还有季节迁移现象。  相似文献   

7.
鉴定刀鲚年龄的方法很多。本文以鳞片为主,对照耳石、胸鳍鳍条等方面的材料,做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发现它们都有明显的年龄标志,但各有优缺点。其中以鳞片取材最容易,观察最方便,缺点是年轮标志比较复杂,有时还有副轮和幼轮等。再生鳞也比较多。刀鲚鱼苗和幼鱼在生长过程中,体长增加较快,至11月份,幼鱼最大个体可达200毫米左右。成鱼体长增加速度逐渐减慢,最大个体只410毫米。但随着年龄的变化,其体重却有显著增加。刀鲚鳞片的生长和体长的增加基本上成正比关系。刀鲚寿命不长,一般只有4-5冬龄,最大个体不超过6冬龄。    相似文献   

8.
广西鲮鱼的生物学及其养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生生物学集刊》1975,5(4):449-470
本文对鲮鱼的食性、年龄、生长和繁殖进行了研究,并对渔业生产提出了建议。鲮鱼以浮游植物为主要食料。在水温14.6—29.4℃时食欲旺盛。当水中溶氧量0.24—0.65毫克/升时,绝大部分个体停止摄食,而溶氧量在0.99毫克/升以上时,摄食强度很大。见到的最大个体:雌鱼体长595毫米,体重4,100克,10龄;雄鱼体长580毫米,体重3,850克,9龄。鲮鱼能在大王滩水库中自然繁殖。鲮鱼人工繁殖季节以5月初至6月中旬较适宜;催产时水温以22—29℃为好,注射催产剂的效应时间一般为4.5—6小时。见到的性成熟最小个体:郁江鲮鱼雌体长273毫米,体重525克,雄体长275毫米,体重415克;池养鲮鱼雌体长247毫米,体重366克,雄体长235毫米,体重291克。根据群众经验,一般池塘中鲮鱼每亩放养1,000尾,鲮与鲢的放养比例以3:1较好,以鲮鱼为主体的池塘则每亩放养1,500—2,000尾较好。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8年6月—2019年5月湖北省堵河306尾宽鳍■Zacco platypus的调查数据,研究了该水域宽鳍■的种群结构和繁殖力特征。结果显示:堵河宽鳍■种群由3个年龄组组成,Ⅱ龄为优势年龄组,占种群总数的55.2%。体长、体质量分布区间分别为64~203 mm、4.0~106.8 g,平均体长、体质量分别为125 mm±24 mm和34.3 g±18.2 g, 87.1%的体长集中在82~154 mm, 70.3%的体质量集中在14.4~45.7 g。堵河水系宽鳍■种群的雌雄比为0.53∶1,Ⅰ龄、Ⅱ龄和Ⅲ龄组的分别为0.76∶1、0.40∶1和0.63∶1,其中,堵河水系宽鳍■种群和Ⅱ龄组的实际雌雄比与理论值(1∶1)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雄个体的成熟系数周年变化明显,且具有明显的种内雌雄差异,雌性个体较雄性明显偏大。繁殖活动主要发生于4—7月,且雌性个体的繁殖活动存在一定的空白期。雌性个体的平均卵质量和卵径分别为1.34 mg±0.53 mg和1.14 mm±0.24 mm,绝对繁殖力变化范围为864~5 074粒,均值为1 863.74粒±1 097.86粒,绝对繁殖力与体长、体质量、空壳质量以及性腺质量均具有显著相关关系(P0.05),但与全长相关性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6年半的标志重捕资料、夹捕解剖和人工饲养资料说明了川西平原大足鼠的存活和运动特征,结果表明:大多数个体首末两次被捕的时间间隔小于4个月;雄雌寿命分别为12和15个月,雄性长于雌性。有90%的成体在其活动中心运动,平均运动距离雄雌分别是39m和35m;有10%的成体发生扩散,离开它们的活动中心,平均扩散距离雄性和雌性分别为115m和140m。我们所获得的关于大足鼠生活史的长期资料,说明它为了适应多变的农田环境条件,进化形成了成年个体有明显的扩散和寿命较短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张彬  龚元  于翔  吕军仪 《四川动物》2012,31(3):397-401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探讨人工养殖条件下体重、年龄和环境应激对菲牛蛭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体重对卵茧大小和湿质量及幼蛭体长、体宽和湿体质量无显著影响(P>0.05),而亲蛭性腺系数、平均产茧数、孵化率和平均孵化数在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体重10~15g组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年龄对亲蛭平均产茧数、孵化率、平均孵化数和卵茧大小影响显著(P<0.05),其中2~3年龄亲本具有最高的平均产茧数、孵化率和平均孵化数,8月龄亲本所产卵茧个体明显大于其他年龄组(P<0.05),而卵茧湿质量及幼蛭体长、体宽和湿体质量在各年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环境应激对亲蛭的平均产茧数、孵化率和平均孵化数影响显著(P<0.01),其中1~2次操作应激下的平均产茧数和孵化数最高,无操作刺激下的孵化率略高于1~2次操作刺激(P>0.05),而卵茧大小和湿质量及幼蛭体长、体宽和湿体质量在各应激处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获得了菲牛蛭繁殖的最佳体重和年龄,建议繁育生产中挑选10~15g和2~3年龄的个体作为亲本,期间进行1~2次操作刺激可提高其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沙蜥     
简要概括地介绍了中国沙蜥的种类、生态地理分布、起源与进化以及沙蜥对栖息环境的适应。中国沙蜥据记载有18个种,分为荒漠和高寒两大种组,分别分布在中国广大荒漠地区和青藏高原。约从晚中新世开始,青藏高原迅速抬升促使了中国沙蜥祖先卵生和胎生的早期分化。高原隆升造成的环境演变促使中国沙蜥卵生和胎生物种分别进化出一系列的适应荒漠或高寒环境的个体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为了深入了解西藏蟾蜍Bufo tibetanus的种群特征,积累更多的生物学资料,本研究利用骨龄学方法、辅以生殖腺形态及其组织学结构的观察,对地处高海拔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的一个西藏蟾蜍(♀29只,♂34只)种群的年龄结构、体长、生殖腺的形态和性成熟年龄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藏蟾蜍第三指骨切片中均可清晰观察到生长抑制线;两性个体体长与年龄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各年龄组中两性个体体长无显著性差异,两性的平均年龄无显著差异(P>0.05);两性个体的性成熟年龄一致,均为4龄;雌性的最长寿命为9龄,雄性为8龄。由此可见,该西藏蟾蜍种群在被采集的2014—2015年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具有健康发展的潜能。  相似文献   

14.
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于江苏南部溪流水域采集司氏?(Liobagrus styani)样本221尾, 利用脊椎骨分析法对司氏?的年龄与生长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司氏?渔获物年龄组成为1—5龄, 以2—3龄个体为主, 占总样本量的71.85%。体长分布范围为32.09—104.02 mm, 优势组60—90 mm。体长与脊椎骨外径关系为L = 22.134R+34.551, 体长与体重关系为W = 3×10–5L2.836, 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 Lt=108.45[1–e–0.1330(t+3.8058)], Wt=17.74[1–e–0.1330(t+3.8058)]2.836。生长拐点年龄为4.04龄, 拐点年龄时对应体长、体重分别为Li=70.22 mm和Wi=5.17 g。研究首次在江苏南部水域采集到司氏?, 并首次报道了年龄结构和生长特征, 为其资源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对2008年4~6月在甘肃省甘塘、阿拉善左旗、民勤、山丹采集的荒漠沙蜥样本进行了食物两性差异的研究。主要采用剖胃法对219个荒漠沙蜥胃样的6021个食物做了识别和鉴定。结果表明,荒漠沙蜥的食性为动物性,食物多为昆虫,主要取食半翅目和膜翅目昆虫,尤其是长蝽科和蚁科(合计高于70%),取食猎物的体积大小集中在0.01~20mm3。4个种群的沙蜥对长蝽科昆虫均表现为正向选择,部分种群对蚁科昆虫表现负向选择。可能是因为沙蜥有食物选择性,对长蝽科昆虫取食较多,对拟步甲科摄食较少。较多地取食蚂蚁则是因为生境中喜好食物较少,而蚁科昆虫数量多,遇见率也较高。荒漠沙蜥雌雄个体食物生态位重叠度极高,但是卡方检验的结果却表明两性在食物组成和食物大小存在显著差异。由于雌雄个体对同种食物有相同的选择性,因此导致两性在食物组成和食物大小上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可能是雄性家域范围更大,对食物有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16.
湘华鲮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华鲮是湖南沅江中上游的一种主要经济鱼类。主要以硅藻为食。1+龄鱼的平均体长为22厘米,平均体重为273.7克;2+龄鱼的平均体长31.3厘米,平均体重704克;3+龄鱼的平均体长为39.2厘米,平均体重1479克。渔获物中的年龄组成,以2+、3+、4+龄为主,渔获物中最大年龄和最大体重为6+龄、3400克。江河生长的湘华鲮,雌性性成熟年龄多为3年,雄性提早成熟一年;达性成熟年龄的雌性以Ⅳ期卵巢越冬;达性成熟年龄的雄性精巢,在冬季发育至Ⅴ期;它的生殖季节为4月底至5月下旬。在江河中有自然产卵场;4—5龄的雌性湘华鲮,成熟卵巢系数为8—17.6%,卵径约2.0—2.2毫米,每克卵粒数为293—321。    相似文献   

17.
上海农田泽蛙年龄组划分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2005年4~10月在上海农田随机捕获的369只泽蛙的体长、体重指标进行测量,通过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4个年龄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特征,以及以往的研究作对照,推断出泽蛙4个年龄组对应的个体年龄以及相应的生长指标特征.结果为体长15~31 mm可鉴定为1龄个体和小于8月龄的2龄个体,32~39 mm个体可鉴定为2龄个体,40~45 mm为3龄个体,48~51 mm为4龄个体,认为该方法可用于泽蛙的年龄鉴别.  相似文献   

18.
基于骨龄学方法鉴定吐鲁番沙虎的年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13个标本的吻肛长频次数据,初步划分吐鲁番沙虎(Teratoscincus roborowskii)的年龄组,各年龄组共选取54例个体,分别截取第2右前趾骨第3趾节,用常规石蜡切片法进行了骨龄学鉴定。同时,根据野外标记重捕方法获得个体的形态学生长指标来验证年龄组划分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吐鲁番沙虎雌雄个体间吻肛长差异不显著,可以合并进行年龄鉴定;吐鲁番沙虎的吻肛长和骨龄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对于小于6龄的个体,骨龄学的方法适用于吐鲁番沙虎年龄的鉴定。  相似文献   

19.
水丰水库的池沼公鱼生物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1942年横断鸭绿江而成的水丰水库的池沼公鱼生物学,内容包括性状变异、年龄和生长、食性、繁殖、群体结构、群体消长变化及渔业利用。水丰水库的池沼公鱼一龄体长(到尾叉的体长,后同)74毫米,体重3克;二龄体长99毫米,体重6.5克。体长体重关系式:logW=2.5306logL-1.7590。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但不同栖息地点食物组成有明显差异。一龄即达性成熟;性比为1♀:1.24σ^n;个体繁殖力905-19051粒,平均4330粒;个体繁殖力Y(百粒鱼卵)与体长L(厘米)的相关方程式为Y=58.4860L-402.7606;群体增殖速度(Vp)等于1494;4至5月在水库岸边产卵,卵粘性,水温10-15℃,约经12天孵出仔鱼。群体由1-3龄3个龄组组成,1321尾标本的平均年龄为1.15;65.1-80毫米体长组的个体为主要渔获对象,占整个渔获的65.5%。池沼公鱼是目前水丰水库第一位的经济鱼类,1982年鱼产量120万斤,占总鱼产的57.8%。  相似文献   

20.
吴鹏飞  曾宗永  王跃招  朱波 《生态学杂志》2005,24(10):1241-1244
在2002年9月,分别利用洞穴深度法、标志重捕法和洞口计数法对分布在若尔盖草原荒漠中的青海沙蜥(Phrynocephalus vlangalii)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所得的结果分别是190.4、76.8和250.7只.1000 m-2。通过对3种结果的比较与分析,证明洞穴深度法有较高的可靠性,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是:沙蜥(Phrynocephalus)是一种变温动物,不能长时间处在温度低于致死低温(-2.5℃)以下的环境中,为了能够成功地度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它必须居住在深度达到最大冻土层之下的洞穴中。这是沙蜥躲避低温伤害的一种行为机制。该方法可以适用于分布在中国的沙蜥属的其它物种密度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