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线粒体病患者静息和进行最小运动量试验时血清乳酸和丙酮酸的浓度,探讨血清丙酮酸水平及乳酸/丙酮酸比值在线粒体病筛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线粒体病患者15例和其他肌病25例作为研究对象,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收集晨起空腹静息静脉血,采用气相色谱法定量测定血清乳酸、丙酮酸水平,以其中线粒体病组12例和其他肌病组12例做最小运动量试验,测定运动前、即刻、运动后5min和20min的血清乳酸、丙酮酸水平。结果静息时线粒体病组的血清乳酸(4.34±1.59)mmol/L、丙酮酸(0.21±0.05)mmol/L和其他肌病组血清乳酸(3.88±1.11)mmol/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血清乳酸(1.24±0.55)mmol/L和丙酮酸(0.08±0.04)mmol/L(P0.01);在最小运动量试验,线粒体病组与其他肌病组相比较,血清丙酮酸水平在运动前、即刻、运动后5min和20min显著增高(P0.01),乳酸/丙酮酸的比值在运动前和运动后20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自身运动前比较,各组的乳酸、丙酮酸水平在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5min均显著增高(P0.01),而乳酸/丙酮酸的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血清丙酮酸水平和乳酸/丙酮酸的比值可以作为筛查线粒体病的一种重要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优秀田径运动员大强度的运动训练前后血清激素、血清酶和全血乳酸、血红蛋白等生化指标变化。方法:实验于2005-04/2005-05在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田径场和实验室完成,选择16名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中长跑项目男性运动员,平均(20±1)岁,均无器质性病变和遗传病史,且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①采用递增负荷式中长距离的跑项目进行训练,共4周,训练课间的强度以瑞典生理学家Rorg研制的主观心理感觉的等级表来控制,并且在最后1次训练课上采用最大强度的力竭性运动训练。分3次抽取受试对象静脉血,进行实验前受试对象安静时第1次取样,第2次取样在大强度训练运动后即刻进行取样测定,第3次取样安排在完成上述运动训练次日7∶00~8∶00(运动恢复后)进行。②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睾酮与皮质醇水平,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采用岛津公司产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肌酸激酶、血尿素、乳酸脱氢酶等血清酶的活性;采用用美国产YSI-23L全自动乳酸分析仪测定全血乳酸水平,采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进行测定血红蛋白水平。结果:纳入受试对象16名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清睾酮、皮质醇的变化:运动后即刻血清睾酮和皮质醇值分别为(4.56±1.84),(0.20±0.03)μg/L,低于安静时[(4.87±0.20),(0.14±0.03)μg/L,P<0.05],血清睾酮与皮质醇的比值低于安静时及运动恢复后[0.47±0.15,0.65±0.17,0.70±0.21,P<0.01]。②血清肌酸激酶、血尿素、乳酸脱氢酶变化:运动恢复后的血清肌酸激酶活性高于安静时及运动后即刻[(6.86±2.21),(5.79±2.10),(5.20±1.77)μkat/L,P<0.01],乳酸脱氢酶活性高于安静时[(5.18±0.97),(4.28±1.15)μkat/L,P<0.05]。血尿素水平高于安静时及运动后即刻[(178.2±38.7),(151.9±25.2),(100.7±13.9)mg/L,P<0.01]。③全血乳酸和血红蛋白的变化:运动后即刻及运动恢复后血清血红蛋白含量低于安静时[(143.1±7.8),(149.5±13.4),(156.6±11.7)g/L,P<0.01],运动后即刻全血乳酸水平高于安静时及运动恢复后[(9.56±2.05),(3.95±0.93),(2.87±0.71)mmol/L,P<0.01]。结论:大运动量的训练后即刻测定睾酮/皮质醇、乳酸脱氢酶、全血乳酸三项指标、训练恢复期测定肌酸激酶、血尿素两项指标能更好的反映运动强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L-肉碱对摔跤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12名摔跤运动员连续30d服用“贝康亭”(主要成分为L-肉碱) ,观察前后有关生化指标。结果 :服用前CK、LDH、BUN分别为488.65IU/L、(155.22±20.12)IU/L、(6.47±1.02)mmol/L,服用后下降为(245.03±21.35)IU/L、(100.18±13.16)IU/L、(5.48±0.62)mmol/L。结论 :运动训练中 ,可服用L-肉碱 ,以提高消除疲劳的速度和体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辽宁省优秀皮划艇运动员身体功能状态的生化指标进行评定,了解训练强度及负荷大小,为皮划艇运动员训练中功能监控提供依据。方法:调查于2004-05/07进行,选择16名辽宁省男、女优秀皮划艇运动员,男女各8名;平均运动年限为(5.4±3.2)年;平均年龄为(21.5±5.4)岁。在训练期间,于周日清晨取安静时静脉血,测定血红蛋白、血尿素氮、血睾酮、血清肌酸激酶的值,并与正常参考值进行比较。结果:16名运动员均完成测试进入结果分析。①血红蛋白男女分别为(138.2±8.1),(128.1±7.9)g/L;正常值男、女分别为120~150,110~150g/L。②血尿素氮男女分别为(4.93±1.33),(5.20±1.25)mmol/L;正常参考范围为3.57~7.14mmol/L。③血睾酮男女分别为(18.26±5.83),(1.05±0.53)nmol/L;正常范围:男9.7~38.2nmol/L,女0.9~2.9nmol/L。④血清肌酸激酶男女分别(4.02±2.05),(2.11±0.54)μkat/L,正常范围在0.83~5.00μkat/L。结论:通过对比分析运动员各项生化指标基本在正常值范围,女子血睾酮值略低于正常值,而男子肌酸激酶高于正常值。说明辽宁省优秀皮划艇运动员基本适应训练计划负荷,能提高运动水平,并恢复很好,表现出良好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青少年女性中长跑运动员这一特殊群体在大运动量集训期前后血清细胞因子及生化指标的变化,探讨运动应激条件下运动员机体变化和细胞因子免疫网络的应答机制以及纯中药制剂--纳米力谷源胶囊对其的调节作用。方法:于2004-06选择北京市某体校青少年女性中长跑运动员20名,为运动员组。又分为运动员对照组和运动员服药组,每组10名。取自无免疫性疾病、无现症、体检健康的青少年女性10名,为正常对照组。运动员服药组服用纳米力谷源胶囊(北京长城制药厂生产,批号:20040201,所含成分为葛根素、精氨酸和玉米抗氧化活性物质),3次/d,2粒/次。两组运动员共同参加训练,使用相同的训练方案:训练时间2004-06-22/07-28,共5周。每日上午:20km×7次/周×5周=700km;下午:节奏跑10km×3次/周×5周=150km,随意跑40min×2次/周×5周=400min,其余两天下午休息。运动员组休整后于2004-06-21取第1次血,第2天开始5周集训,并于集训后2004-07-29取第2次血。应用EVIDENCE180全自动化学发光生物芯片分析仪和HITACHI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20名青少年女性中长跑运动员集训前后及服药后血液标本分别进行12项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γ-干扰素、表皮生长因子、单核细胞趋化性肽1、肿瘤坏死因子α)和33项生化指标(三酰甘油、胆固醇、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高密度脂蛋白C、低密度脂蛋白C、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钠、钾、氯、二氧化碳、钙、磷、镁、铁、不饱和铁结合力、总铁结合力、葡萄糖、尿素氮、肌酐、尿酸、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淀粉酶、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定量检测,比较运动应激对机体的影响。结果:纳入运动员20名和正常对照青少年10名,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清细胞因子检测结果:女性青少年长跑运动员在休整后安静状态下与正常人相比较表皮生长因子显著偏低[运动前、正常对照分别为(18.94±14.04),(62.97±38.07)ng/L];而运动员在一个时期的强度训练以后与运动前相比白细胞介素8显著下降[运动前后分别为(21.82±11.52)ng/L,<9.7ng/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也显著下降[运动前后分别为(113.13±47.34),(96.90±47.30)ng/L],表皮生长因子显著上升[运动前后分别为(18.94±14.04),(58.93±25.48)ng/L];运动员服药组在经过相同的训练期后与运动员对照组相比白细胞介素1β显著降低[运动员服药组、运动员对照组分别为(2.97±0.82),(3.90±0.53)ng/L],且接近正常人水平。②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女性青少年长跑运动员在一个时期的强度训练以后与运动前相比三酰甘油显著下降[运动前后分别为(0.74±0.21),(0.51±0.10)mmol/L]、胆固醇显著下降[运动前后分别为(4.29±0.83),(3.96±0.76)mmol/L]、高密度脂蛋白显著下降[运动前后分别为(1.60±0.24),(1.50±0.28)mmol/L]、血清白蛋白显著下降[运动前后分别为(45.77±1.57),(44.23±1.88)g/L]、葡萄糖显著下降[运动前后分别为(5.39±0.20),(4.85±0.30)mmol/L],尿酸显著上升[运动前后分别为(232.34±32.23),(278.89±22.69)μmol/L],可能与大运动量训练后造成机体贮存消耗有关,而钠、钾、氯显著下降,可能与出汗等生理反应有关。而运动员服药组服药后除三酰甘油显著上升[服药后、运动后分别为(0.89±0.41),(0.51±0.10)mmol/L]外,其他各项生化指标与运动员对照组相比变化不是很明显。结论:大运动量的集训可导致运动员机体应激性改变,免疫力下降,还可造成机体内贮能物质的大量消耗。纳米力谷源胶囊可有效的增强运动员机体的抗应激能力,提高运动员的免疫力和抗疲劳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速度滑冰与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开发应用生理生化指标对身体功能进行评定,为科学训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速度滑冰与短道速度滑冰项目特点,并根据其特点制定了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参考值。结果:速度滑冰与短道速度滑冰均有周期性耐力性项目特点,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较强的无氧代谢能力,尤其是抗乳酸能力,可用4mmol/L做无氧阈训练监控指标。血尿素参考值4 ̄7mmol/L,功能下降或训练量大时增高。血清肌酸激酶强度训练时可高达16.67μkat/L以上。血红蛋白参考值为男120 ̄160g/L,女110 ̄150g/L。免疫指标和内分泌指标均应定期监测,为提供身体功能信息有重要意义。结论:可用血乳酸系统监控和评估有氧与无氧耐力水平,运动员身体功能评定是科学化训练重要保证,是科学训练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跟踪测试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比赛前后血乳酸、血尿素及血清肌酸激酶的变化,探讨女子赛艇运动员机体能量物质代谢和赛后疲劳恢复的特点。方法:选取2005-07/09湖北省水上运动中心优秀女子运动员14名,其中国家健将级运动员7名,国家一级运动员7名;平均年龄(22±4)岁,训练年限(4.1±1.4)年,身高(174.2±3.1)cm,体质量(68.6±4.7)kg。14名运动员分别于2000m划艇比赛当日晨空腹、赛前15min、赛后5min,1h及24h抽取指尖血60μL,进行血乳酸、血尿素、血清肌酸激酶检测。结果:14名运动员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比赛前后运动员血乳酸水平的变化:运动员空腹血乳酸水平为(1.22±0.45)mmol/L,赛前15min为(2.89±0.49)mmol/L。赛后5min血乳酸浓度高达(11.51±1.72)mmol/L,与空腹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077,P<0.01)。赛后24h血乳酸浓度显著下降至(1.76±0.24)mmol/L,与空腹水平基本接近(t=0.027,P>0.05)。②比赛前后运动员血尿素水平的变化:与空腹血尿素水平比较,运动员赛后5min血尿素浓度明显升高[(5.45±0.47),(6.13±1.00)mmol/L;t=2.416,P<0.05]。赛后24h血尿素浓度下降至(5.94±0.85)mmol/L,仍高于空腹水平(t=2.682,P<0.05)。③比赛前后运动员血清肌酸激酶活性的变化:与赛前比较,运动员赛后5min血清肌酸激酶活性明显升高[(3.38±1.58),(6.13±3.25)nkat/L;t=4.968,P<0.01]。赛后1h血清肌酸激酶活性开始下降,至赛后24h与赛前基本相似(t=1.537,P>0.05)。结论:①赛后5min血乳酸、血尿素、血清肌酸激酶活性显著高于赛前,赛后1h血乳酸消除迅速,但仍未恢复到正常水平。提示赛艇是一种以糖酵解系统为主、无氧 有氧代谢混合型供能的运动项目。②赛艇比赛使酸性产物生成增多,血乳酸、血尿素、血清肌酸激酶可作为运动强度和机能恢复的指标。③赛艇比赛后至少24h内,机体处于蛋白质降解增强状态,建议恢复期增加饮食糖和蛋白质摄入量,以促进合成代谢,加快功能恢复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全自动干化学法测定血浆乳酸进行应用与评价。方法在V ITRO S250干式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血浆乳酸,并同时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结果血浆乳酸的检测限为0.50~12.00 mm o l/L;高、中、低浓度的批内CV分别为3.1%,3.6%和3.8%;批间CV分别为3.9%,4.3%和4.9%;回收率为96.3%~104.8%;与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X)相关系数r=0.981,相关方程Y=0.972X 0.13;血红蛋白浓度1.0 g/L以下,胆红素浓度342μm o l/L以下,甘油三酯浓度8.6 mm o l/L以下,维生素C浓度30 m g/L以下,对干化学法测定基本无干扰。结论此法测定乳酸简便、快速、准确可靠,适用于急诊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运动营养和负荷调整两种方法对柔道运动员训练后运动功能指标和疲劳指标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广东省柔道队和深圳市柔道队男队员各10名,在2006-01/03连续3个月时间里,用同一教学计划进行训练。每周测定一次运动功能指标(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睾酮)和疲劳指标(肌酸激酶、血尿素氮)。当发现运动功能指标下降超过个体15%,或疲劳指标肌酸激酶、血尿素氮上升分别超过8.335μkat/L,8.3mmol/L时,处理方法如下:①深圳市柔道队:给与相应的运动营养品(均不含兴奋剂)进行调控。当运动员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下降时就配给海默飞生血片(瑞典卡洛林斯卡医学院研制,含富马酸铁、叶酸、硒、锌和血红蛋白粉),同时服用伟特糖泵和伟特乳清蛋白(瑞典卡宝梅尔公司产)。当运动员睾酮值下降时就给服用雄鹿精华渗透泵(美国威尔金公司产,含鹿茸活性因子)和植物提取物激力皂甙(美国产)。②广东省柔道队:只采取训练负荷的调整,不给任何运动营养。干预1周后重新测定上述指标。结果:20名运动员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运动功能指标:深圳市柔道队干预1周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睾酮较恢复前分别升高(12±6)g/L,(5.0±0.1)%,(4.3±1.7)nmol/L,恢复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广东省柔道队各指标恢复前后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深圳市柔道队各指标干预1周后和恢复前的差值均高于广东省柔道队(P<0.05)。②疲劳指标:干预1周后肌酸激酶活性和血尿素氮浓度与恢复前比较,深圳市柔道队分别下降了(3.12±1.08)μkat/L,(1.9±0.5)mmol/L,广东省柔道队分别下降了(2.42±0.60)μkat/L,(1.6±0.4)mmol/L,恢复前后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两队之间的恢复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①在运动员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睾酮下降超过个体的15%时,补充相关运动营养的恢复比减少训练负荷的恢复要更为有效些。②在肌酸激酶、血尿素氮上升分别超过8.335μkat/L,8.3mmol/L时服用运动营养和减少训练负荷均能使肌酸激酶和血尿素氮恢复,效果接近。  相似文献   

10.
健康蒙古族人血浆MBL浓度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检测健康蒙古族人群血浆MBL的浓度。方法 用EDTA Na2 抗凝血浆,ELISA检测。结果  <40岁组血浆中的MBL含量为(2. 962±1. 833)mg/L; 40~60岁组血浆MBL含量为 (2. 580±2. 040)mg/L; >60岁组血浆MBL含量为 (1. 063±1. 233)mg/L。结论 >60岁组血浆MBL水平显著低于≤60岁组。男女性别间MBL水平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背景:作者曾提出:“运动中有氧产能过程与当时耗能过程不匹配是代谢发生转变的原因;而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直接作用是防止丙酮酸在胞浆内堆积,防止其堆积对糖酵解产能过程的抑制,以保证酵解过程的快速供能;这一步生化反应的机制是对畅通糖代谢酵解途径供能速率的调节”的假说。目的:观察补充吸氧对代谢转变有无影响,分别从人体和动物水平上探讨乳酸阈强度(代谢转变时)下代谢转变的机制,验证人体和动物结果的一致性。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廊坊师范学院体育系。对象:受试者为24名体育专业本科男生,体质量为(58±4)kg,身高为(175±6)cm,年龄(21±2)岁,二级运动员12人,无等级学生12人;雄性SD大鼠30只。方法:整体实验于2006-04/06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运动生理机能实验室完成。24名学生分为二级运动员组和无等级训练组,各12名,进行递增负荷功率自行车运动;选取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负重游泳训练组15只,无负重游泳适应组15只,负重游泳训练组进行递增负荷游泳运动。首先确定人体组与大鼠组各自的代谢转变强度,后在正常吸空气与补充吸氧条件下重复其前一阶段运动。分别在重复运动前及递增负荷运动到乳酸阈强度下,测定人体及大鼠的静脉血氧分压、丙酮酸、乳酸含量。人体组每2min递增负荷50W,大鼠组每2min递增负荷是体质量的1%,直至不能坚持为止。选择递增负荷运动方法,让体内代谢逐步由有氧向无氧代谢过度,确定过度点即乳酸阈强度。通过静脉血氧分压、丙酮酸、乳酸含量的前后对比和补充与否对各指标有无影响,以及人体和动物的结果是否一致,以证明假说的信度和效度。主要观察指标:人体组和大鼠组乳酸阈强度下及补充吸氧前后的静脉血氧分压、丙酮酸、乳酸含量。结果:受试者24名和3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人体受试者(两组)和30只大鼠(两组)在递增负荷运动中每级负荷2min末取血所得到的乳酸曲线,明显反映出了血乳酸拐点所对应的代谢转变强度及训练水平的差异,有训练者的血乳酸拐点明显置后。②在乳酸阈强度下,不论是否吸氧,人体组和大鼠组的血乳酸含量与氧分压之间均不相关[(3.61±0.56),(5.43±0.55)mmol/L;(4.46±0.86),(7.80±0.27)kPa,r=0.31,0.31,P>0.05],整个测试过程人体组血氧饱和度均不低于98%;而两组受试血乳酸与血丙酮酸含量之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丙酮酸:(1.04±0.16),(0.91±0.37)mmol/L,P<0.001]。③人体组和大鼠组在重复运动前及乳酸阈强度下,丙酮酸平均值分别是(0.97±0.17),(1.04±0.16)mmol/L;(0.93±0.25),(0.91±0.37)mmol/L。两组受试重复运动前与乳酸阈强度时的血丙酮酸含量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运动中由有氧向无氧代谢转变时体内不缺氧,补充吸氧对代谢的转变没有影响;丙酮酸不易通过肌细胞膜而乳酸可以通过。实验结果支持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直接作用是防止丙酮酸在胞浆内堆积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三台不同型号便携式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血糖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和偏差分析,了解血糖仪与生化仪血糖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参照《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中静脉血样比对试验方案,收集50例不同血糖浓度患者静脉全血样本,血糖仪测定全血葡萄糖,剩余样本立刻离心分离血浆,30 min内用生化仪测定血浆葡萄糖,计算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的相关系数和偏差.结果 三台血糖仪批内CV在1.28%~4.87%之间;日间不精密度低浓度质控品s <0.13 mmol/L,中、高浓度质控品CV 在0.81%~2.14%之间,符合《规范》中精密度的要求.三台血糖仪与生化仪测定结果的相关系数r均>0.98.回归方程斜率b>1.0±0.05的理想范围.血糖浓度2.3~4.2 mmol/L的样本,稳步、卓越和活力血糖仪只有60%,30%和80%检测结果误差在±0.83 mmol/L的范围内;血糖浓度4.6~22.6 mmol/L样本,有95%~97.5%检测结果误差在允许范围内.结论 三台血糖仪精密度符合《规范》要求,与生化分析仪血糖测定结果有较好相关性.血糖仪的低浓度样本(血糖<4.2 mmol/L)误差不符合《规范》要求,必要时抽取静脉血生化仪复查;中、高浓度样本误差符合《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在缺血性眼病(IOP)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已确诊为IOP的175例患者作为试验组,以年龄、性别与试验组患者一比一配对,选取17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系统及配套试剂,以散射免疫比浊法对血浆hs-CRP水平进行测定;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HCY检测试剂盒,以速率法对血清HCY水平进行测定。高水平半胱氨酸血症定义为总HCY浓度15.0μmol/L;高水平hs-CRP定义为血浆hs-CRP浓度0.5mmol/L。对血浆hs-CRP和血清HCY检测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OP组患者中血浆hs-CRP(3.65±3.60mmol/L)和血清HCY水平(49.45±31.04μmol/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66±0.30mmol/L和12.69±5.23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23,3.557,均P0.05);IOP组患者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病率为82.9%,高水平hs-CRP的发病率为72.6%,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7.978,56.149,均P=0.000)。结论血浆hs-CRP和血清HCY可作为诊断IOP的标志分子,有助于IOP患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牛磺酸对小鼠的抗运动疲劳效果.方法 随机将鼠分成对照组和牛磺酸高、低2个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0.0 g/L和2.5g/L,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实验周期30 d.评价指标包括小鼠负重游泳时间、肝糖原、尿素氮和血乳酸.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低2个剂量组均能显著提高小鼠负重游泳时间以及肝糖原的质量浓度[高剂量组小鼠负重游泳时间为( 380.9±65.5)s、低剂量组为(226.0±44.8)s、对照组为(175.7±24.4)s,F值为59.2,P<0.05;肝糖原质量浓度分别为:(21.85 ±4.21)、(13.26±2.16)、(7.13±1.34)mg/g,F值为81.4,P<0.05];且能显著降低运动后血乳酸和尿素氮的浓度[血乳酸浓度分别为:(5.08±0.55)、(6.00±0.58)、(7.94±0.64) mmol/L,F值为73.2,P<0.05;尿素氮浓度分别为:(6.18±0.70)、(7.33±0.65)、(8.21±0.87) mmol/L,F值为22.4,P <0.05].结论 牛磺酸具有良好的抗运动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15.
沿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绿洲各县和市的居民世代爱养一种被当地人称为叶克亚娃的鸽子.经专家鉴定为原鸽(Columla Livia Gmelin)的新疆亚种(C.Lneglecta Hnme),命名为新和鸽.这些地区气候干旱,生态环境十分恶劣.新和鸽处于半野生放养状态.作者等从2000年连续三年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并测定了新和鸽生理、生化以及血液流变学等相关指标32项.发现新和鸽的红细胞压积(HCT)较高(♂52.63%±5.80%,♀48.92%±4.88%);血糖含量(♂20.02±2.36 mmol/L,♀19.25±2.33mmol/L)比普通肉鸽高1~2倍;脂肪含量(♂12.00±1.80mmol/L,♀11.43±2.17mmol/L)比肉鸽低;全血粘度较高,而血浆粘度不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D-乳酸含量的改良紫外酶促法,并探讨其在糖尿病患者血浆、尿D-乳酸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检测血浆、尿D-乳酸含量的商品试剂盒加以改良,并用改良紫外酶促法检测80例糖尿病患者和85例健康成人的血浆和尿液标本中D-乳酸含量.结果:改良紫外酶促法检测血浆、尿D-乳酸在0~200 μmol/L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平均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3.0%、5.8%,7.1%、6.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3.4±8.2)%,(100.1±7.2)%.糖尿病患者血浆D-乳酸的含量[(40.1±24.5)μmol/L]明显高于健康成人[(23.2±10.1)μmol/L],尿中经肌酐校正的D-乳酸含量差异也有显著性[(37.4±5.6)μmol/(L·mMCr)vs(19.3±12.6)μmol/(L·mMCr)].结论:改良紫外酶促法检测血、尿D-乳酸含量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和可接受的精度及回收率,适合在常规实验室推广应用.糖尿病患者血浆、尿D-乳酸含量明显高于健康成人,检测D-乳酸含量对糖尿病的诊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低温对运动前体温被动加温以及变化后实行高强度运动对机体生理反应的影响,明确体温上升对热身准备活动提高运动成绩的作用。方法:于2004-10/11选择西藏民族学院体育系青年男性5名,年龄(25±2)岁,身高(1.72±0.03)m,体质量(67.1±5.5)kg。受测者穿短衣短裤在室温16℃、相对湿度40%的人工室内进行所有实验。被动加温实验:在室内静坐10min后,在水温调至42℃的浴缸里让水浸至大腿中部静坐20min,之后再静坐5min,进行运动。低温暴露实验:运动前静坐35min后,进行运动。两实验之间至少48h以上的间隔。采用自动呼气气体分析器测定气体交换参数(VO2,VCO2、每分钟换气量、呼吸交换比率)。同时采用脉搏测量器测定心率。指尖采血,采用乳酸分析器测定血乳酸浓度。将VO2做横轴,将乳酸浓度做纵轴,血中乳酸浓度非直线性急剧上升时的开始点作为乳酸阈值。气体交换参数及心率是在两实验开始时、运动结束后15min测定。采血在运动前、运动结束后3,5,7,9,12,15min施行。体温测定为直肠体温。主观性工作强度的测定为运动中每分钟1次。结果:纳入受试对象5名,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运动开始前3min和运动结束后15min被动加温实验的运动员直肠体温比低温暴露实验的运动员高。②被动加温实验运动后的最大血乳酸浓度低于低温暴露实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12.8±1.9),(13.8±2.5)mmol/L,P<0.05]。③在气体交换参数中,被动加温实验中呼吸交换比率在运动中最大值低于低温暴露实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1.24±0.09,1.28±0.09,P<0.05)。但VO2,VCO2,每分钟换气量值在实验中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被动加温实验中运动中的心率平均值高于低温暴露实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159±8),(153±6)次/min,P<0.05]。⑤被动加温实验中运动中的主观性工作强度平均值低于低温暴露实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16±1,17±0,P<0.05)。结论:①主观性工作强度平均值在被动加温实验时低下。②低温环境下,接受被动加温,同样使血乳酸浓度低下。③低温环境下,开展准备活动使体温上升是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高原训练对运动员生化指标的影响,同时记录训练负荷,以期发现训练负荷与血液生化指标的规律.方法试验于2003-01/02在云南呈贡完成.选择中国男子皮艇队重点运动员12名,平均年龄22岁,身高(186.3±3.8)cm,体质量(80.6±6.5)kg.体脂含量(11.5±1.4)%,瘦体质量(71.3±5.2)kg.在昆明呈贡松茂水库进行了为期4周的高原训练(海拔2 050 m).高原训练负荷以高强度训练为主,4,5级强度训练时间比例商达34.3%,同时结合低强度训练.上高原前后与高原第3周分别检测运动员的生化指标,同时观察高原训练期间第2周与第4周运动员对训练负荷的反应.结果纳入运动员12名,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运动员在高原训练中生化指标变化较高原训练前显著,网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睾酮、血红蛋白增加显著.但高原训练结束后平原训练的第2周晨大部分指标出现下降,血红蛋白、睾酮也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②第2周与第4周比,运动的量与强度方面基本相同,第4周晨起尿素氮与激酸激酶显著低于第2周.结论高原训练中,高强度训练时间比例不宜过多;高原训练后的平原训练中睾酮值的下降会影响运动员的竞技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患者血乳酸浓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30例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患者(休克组)动态测定术后0、12、24、48和72 h血乳酸浓度,与30例择期手术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血乳酸浓度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休克组术后0、12、24和48 h血乳酸浓度分别为(6.8±1.7)、(5.4±1.5)、(4.2±1.1)和(2.8±1.0)mmol/L,较对照组0、12、24和48 h血乳酸浓度(3.0±0.8)、(2.8±1.0)、(2.4±0.6)和(2.0±0.5)mmol/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组0、12、24、48和72 h血乳酸浓度分别为(9.6±2.3)、(7.4±2.0)、(5.8±1.5)、(4.2±1.2)和(2.7±1.0)mmol/L,明显高于存活组的(6.2±1.4)、(4.8±1.2)、(3.1±0.8)、(2.2±0.7)和(1.8±0.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前者血乳酸恢复至正常的时间较后者延迟.结论:失血性低血容量休克血乳酸水平及其恢复至正常的时间是判断预后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钾、钠、氯、钙、尿素氮和肌酐(K+、Na+、Cl-、Ca2+、Urea、Cr)等生化指标在肝硬化患者腹水和血液中的相关性.方法:采集40例肝硬化患者腹水和血液标本,检测两者中K+、Na+、Cl-、Ca2+、Urea和Cr的水平.结果:K+、Ca2+和Cr在腹水中的浓度分别低于其在血液中的浓度[分别为(3.80±0.51)mmol/L和(3.93±0.54)mmol/L,(1.78±0.34)mmol/L和(2.06±0.31)mmol/L,(102.88±36.31)mmol/L和(110.05±40.06)mmol/L],两者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JP<0.05);而Na+、Cl-和Urea在腹水中的浓度分别高于其在血液中的浓度[分别为(141.45±5.87)mmol/L和(140.35±5.88)mmol/L,(113.59±7.29)mmol/L和(103.61±5.32)mmol/L,(8.24±6.19)mmol/L和(7.33±5.01)mmol/L],两者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K+、Na+、Cl-、Ca2+、Urea和Cr在腹水中的浓度与其在血液中的浓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0.92、0.89、0.81、0.91和0.97,所有检测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Na+、Cl-、Ca2+、Urea和Cr在腹水中的浓度与其在血液中的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如果血液标本无法获得而肝硬化诊断明确.可通过腹水检查监测患者治疗中的电解质和肾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