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通过Claisen缩合反应,在强碱叔丁醇钾的作用下,把长链端烯引入到β-二酮分子中,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含长链端烯的β-二酮化合物——13-十四碳烯-2,4-二酮(BSH),并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证。这种β-二酮化合物在氯仿溶液中主要以烯醇形式存在。该化合物可作为配体用于有机电致发光配合物的合成。  相似文献   

2.
β-二酮类UV-A紫外线吸收剂的合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郑春阳  郑静  范玲  汪敦佳 《化学试剂》2006,28(9):538-540
通过芳香酮和芳香酯在强碱NaNH2条件下的Claisen缩合反应,合成了两种β-二酮类化合物1-(4-甲氧基苯基)-3-苯基-1,3-二酮与1-(4-甲氧基苯基)-3-(4-叔丁基苯基)-1,3-二酮,并通过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对其组成与结构进行了确证和表征。这两种β-二酮化合物在氯仿溶液中主要以烯醇形式存在,并在320~400 nm的紫外光区具有强烈的特征吸收,故是一类良好的UV-A紫外线吸收剂。  相似文献   

3.
卢莲英  曹晓艳  汪敦佳 《化学试剂》2011,(12):1144-1146
以苯胺为原料在酸性条件下与亚硝酸发生重氮化反应生成重氮盐,然后与β-二酮进行偶合反应合成了两种未见文献报道的重氮苯基β-二酮:重氮苯基乙酰丙酮和重氮苯基二苯甲酰甲烷,其结构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质谱和元素分析进行了确证.在320 ~ 400 nm的紫外光区具有强烈的特征吸收,是一类良好的UV-A紫外线吸收剂.  相似文献   

4.
硫杂蒽酮化合物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2,2'-二硫代水杨酸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合成了 O-(硫杂蒽酮-[2]-基)-氧乙酸、2-氯硫杂蒽酮、1-氯-4-羟基硫杂蒽酮以及2-羟基硫杂蒽酮等硫杂蒽酮类化合物.并且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氧谱、碳谱及差热热重分析等实验方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硫杂蒽酮类化合物具有所述的特征结构.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一种合成巨豆二烯二酮的方法,摩尔百分比5%的高氯酸锰在8~15倍量(摩尔比)吡唑的存在下,以叔丁基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可催化氧化α-紫罗兰酮和β-紫罗兰酮分子结构中的环己烯烯丙位,合成香味化合物4,7E-巨豆二烯-3,9-二酮和5,7E-巨豆二烯-4,9-二酮,产率分别是65%和45%.  相似文献   

6.
用邻苯二甲醛和1,4-环己二酮合成了并五苯,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氢谱对并五苯进行了表征。在324nm紫外光的激发下,发出648 nm深红光,并五苯是一种潜在的红光转光剂。  相似文献   

7.
氟代β-二酮化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玲  郑春阳  汪敦佳 《化学试剂》2007,29(8):452-454,476
芳香酮和三氟乙酸乙酯在强碱CH3ONa作用下发生经典Claisen缩合反应,合成了两种未见文献报道的含氟β-二酮:4,4,4-三氟-1-(6-甲氧基-2-萘基)-1,3-二酮和4,4,4-三氟-1-(4-苄氧基苯基)-1,3-二酮。两种氟代β-二酮在氯仿溶液中几乎完全以烯醇式存在,其结构通过红外光谱、核磁氢谱、质谱和元素分析进行了确证。  相似文献   

8.
通过3-乙酸乙酯香豆素与3-乙酰基香豆素的克莱森缩合反应。合成了香豆素β-二酮化合物,并与邻菲罗啉、铕(Ⅲ)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三元铕配合物,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元素分析对三元铕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用荧光光谱检测其荧光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9.
罗桂林  肖尊宏  张林 《化学试剂》2011,33(5):451-452,456
用乙腈、无水乙醇、肉桂醛等化合物合成了标题化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1HNMR确定了化合物的组成结构,运用紫外和荧光光谱探讨了这种化合物的光谱特征,在375 nm的紫外光激发下,此合物在410-480 nm发出较强蓝光,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蓝光光转换剂应用到农膜中.  相似文献   

10.
以咔唑为起始原料,通过硝化、还原、酰化合成了3,6-二(3-丙酰氯氨基)咔唑,再分别与4个含氮化合物进行烷基化反应,合成了4个具有不同取代基的3,6-二氨基咔唑衍生物,用1HNMR、13CNMR和ESI-MS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UV-Vis谱、荧光光谱、圆二色谱和热变性实验研究了合成化合物与小牛胸腺(Ct)-DNA的结合能力。结果表明,化合物Ⅳa及Ⅳb作为DNA嵌入剂与Ct-DNA有较好的结合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氮气及-78℃条件下,合成了两种二芳基乙烯类光致变色化合物1,2-双(2-甲基-5-(4-N,N-二甲氨基苯基)噻吩-3-基)全氟环戊烯(Ⅰa)和1,2-双(2-甲基-5-萘基噻吩-3-基)全氟环戊烯(Ⅱa),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循环伏安法对其光谱特性和电化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在254nm紫外光照射下,Ⅰa和Ⅱa的氯仿溶液均由无色变为蓝色,最大吸收峰分别为620和570nm,在适当波长可见光照射下,均从有色态返回到无色态。通过UV-Vis光谱考察了这两种二芳基乙烯类化合物在溶液中的光致变色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实验结果表明,二芳基乙烯类光致变色化合物的闭环反应属于零级反应,开环反应为一级。电化学研究表明,在溶液中,Ⅰa和Ⅱa可发生不可逆的阳极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12.
芳香酮和芳香酯在强碱氨基钠条件下发生经典的Claisen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β-二酮[1-(4-对苄氧基苯基)-3-(4-叔丁基苯基)-1,3-二酮]。该化合物及其与过渡金属Ni(II)和Cu(II)配合物的结构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进行了确认。  相似文献   

13.
谈春霞  冯若飞 《应用化工》2009,38(11):1617-1618,1622
由化合物邻菲啰啉及苯胺合成了4,5-二氮杂芴-9-酮和4,5-二氮杂芴-9-苯亚胺,它们的结构由IR及1H NMR谱、元素分析得以确认,并且通过紫外光谱法、循环伏安法等对其电化学行为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电子亲和势和电离势,说明他们的电子传输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选用二苯甲酰甲烷(DBM)和EuCl_3·6H_2O合成了一种新的β-二酮稀土配合物,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等方法对这种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得到了二苯甲酰甲烷Eu(Ⅲ)配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5.
3-溴咔唑(BHC)是合成光电导体增感剂双(6-溴-9-乙基-咔唑-3-基)甲苯基碘盐的中间体,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空穴传输材料和医药中间体。本研究以咔唑为原料,通过引入N-乙酰基,经三个步骤合成目标产物。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气相色谱对3-溴咔唑进行分析表征,确定其结构和性质,为三步法工业化合成BHC,提供了基础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6.
研究优化了合成烯草酮、烯禾定以及cloproxydim等环己烯酮类除草剂的重要中间体5-[2-(乙硫基)丙基]-1,3-环己二酮的合成方法.首先,巴豆醛与乙硫醇在三乙胺中高收率制得3-乙硫基丁醛,然后以乙酰乙酸甲酯为原料,通过碱水解、与3-乙硫基丁醛缩和、脱水三步反应合成6-乙硫基庚烷-3-烯-2-酮,接着6-乙硫基庚烷-3-烯-2-酮与丙二酸二甲酯经Michael加成和Claisen缩合,再通过皂化和脱羧反应生成目标化合物5-[2-(乙硫基)丙基]-1,3-环己二酮,主要中间产物以及目标产品均与标准品对照,经液质联用确认.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3种2-芳氧基-1,8-邻苯二甲酰基萘类光致变色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质谱和元素分析确定了结构.对产物进行了荧光光谱测定,3种光致变色化合物的荧光强度和Stoke位移都较大.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其在丙酮溶液中的光致变色行为进行了测定,3种光致变色化合物在300—600 nm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光致变色性能和较大的吸光系数.  相似文献   

18.
用两步简便方法合成了基于咔唑基的新型化合物2,6-二(9-乙基咔唑-3氨亚甲基)-4-叔丁基苯酚并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对于酸性溶液具有良好的性能响应,可用于酸性溶液的鉴别。  相似文献   

19.
高永久  王红  高博  于世钧 《辽宁化工》2011,40(6):558-560
以间苯二甲酸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烷氧基偶氮萘化合物5-[4-(十六烷氧基)-1-萘基偶氮]-1,3-苯二甲酸二乙酯。用FT-IR、1H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化合物(3.24×10-5 mol/L四氢呋喃溶液)紫外光谱K带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06 nm,摩尔吸光系数ε为18 437 L/(mol﹒cm)。在365 nm紫外光照射下,该化合物发生反-顺异构化,光照6 min后达到光稳态,K带最大吸收波长蓝移至403 nm,将其置于暗室中,48 h后恢复到光照前状态。光稳态时偶氮发色团反-顺异构化转化效率R为42.4%,顺式异构体的比例Y为44.5%。  相似文献   

20.
以1,5-二羟基蒽醌、4-硝基邻苯二甲腈、3,5-二甲基苯酚、β-萘酚为主要原料,合成了3种不同的邻苯二甲腈衍生物前驱体,再经1,8-二氮杂双环[5. 4. 0]十一碳-7-烯催化聚合成9(10),16(17),23(24)-三[3,5-二甲基苯氧基]-2(3)-(1,5-二氧基蒽醌)双核锌酞菁(D-CPc)和9(10),16(17),23(24)-三[β-萘氧基]-2(3)-(1,5-二氧基蒽醌)双核锌酞菁(β-CPc)。利用FT-IR、UV-Vis、~1H-NMR、元素分析、循环伏安法对2种化合物的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D-CPc和β-CPc的Q带分别发生11、10 nm的红移,在400~600 nm范围内表现出明显的紫外光谱吸收,弥补了无取代酞菁在400~600 nm范围内无吸收的缺陷,并且在0. 1×10~(-5)~1. 0×10~(-5)mol/L的DMF溶液中表现出良好溶解性。循环伏安法研究表明,D-CPc和β-CPc的ELUMO值分别为-3. 17、-3. 26 e V,EHOMO值分别为-5. 16、-5. 10 e V,与TiO_2能级和氧化还原电对能级相匹配,满足能带间隙规则,能够实现染料的氧化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