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PDA培养基为对照,观察在含有不同比例荞麦秸秆粉培养基上平菇、金针菇和鸡腿菇菌丝生长状况,并对培养的母种使用效果做了对比试验。结果显示:从母种菌丝生长状况来看,平菇、金针菇、鸡腿菇均在配方2上菌丝生长最好,长速最快;从供试7个配方母种使用效果看,平菇、金针菇以配方5最好,鸡腿菇以配方2最好。  相似文献   

2.
随着日光温室高效栽培技术的迅速推广,我乡日光温室面积已达5000余亩,成为苏北最大的蔬菜反季节生产基地。为了进一步提高温室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我们在于双楼食用菌研究所的帮助下进行了多种菌菜间作套种试验,现将我们试验的鸡腿菇仿野生穴点栽培与辣椒间作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1 制栽培种 菌株鸡腿菇963,由常店乡于双楼食用菌研究所提供。制母种用PDA加富培养基;原种用谷粒培养基;栽培种用棉壳为主料,即棉壳50kg,玉米面4kg,磷肥750g,干牛粪5kg。于8月下旬制母种,在常温下培养10天菌丝即可长满斜面。原种于9月上旬制作,栽培种10月上旬制备。培养料要拌匀,调含水量60%左右。料拌好后闷堆2小时,使料吸水均匀。  相似文献   

3.
鸡腿菇培养基配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2006年对鸡腿菇母种培养基、原种、栽培种培养料及栽培基质配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母种培养基以PDA+蛋白胨为最好;原种、栽培种培养料以棉籽壳和杂木屑混合培养料为最好;栽培基质配方以菌糠加入量为35%为最佳。  相似文献   

4.
当前鸡腿菇多为熟料袋栽 ,用料多为棉子壳、作物秸秆等。今年我场推广栽培了 4,0 0 0 ,0 0 0棒白灵菇 ,采菇结束后产生大量的白灵菇菌糠。为了摸索适合本地生料畦栽鸡腿菇技术 ,充分利用栽培白灵菇产生的菌糠 ,特进行了本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菌株 C12 0 2菌株 ,引自中国农科院。自行由一级种转扩至三种 ,母种用 PDA(加富 )培养基 ,原种用棉子壳培养基 ,三级种培养料主要为发酵稻草及棉子壳 ,8月 2 5日接三级种。1.2 供试配方 主料为白灵菇栽培出菇后废弃的菌糠 ,由于春季出菇后菌糠丢弃于垃圾坑内 ,日晒雨淋 ,菌糠全部感染绿…  相似文献   

5.
高温型洛巴伊口蘑的菌种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温型洛巴伊口蘑出发菌株经间断低温处理之后,筛选获得耐低温保存的驯化菌株;菌丝在以麦芽糖为碳源的复合PDA培养基上培养12~15d可长满试管;培养料经发酵后、添加玉米粉和蔗糖均能提高原种和生产种菌丝的生长速度;以棉子壳为主料,添加甘蔗渣、牛粪粉、玉米粉等混合发酵后袋式栽培,生物学效率达68.1%。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比试验,筛选确定最适宜毛木耳菌丝生长的培养基为添加蛋白胨或麸皮的PDA加富培养基,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 H6~7;最适宜栽培料以木屑、棉子壳和麸皮为主料,出耳最适温度为25℃±3℃,栽培方式适合袋栽。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液体菌种的深层培养一般都采用琼脂斜面菌丝体母种进行一级发酵。这种菌种发酵停滞期长,萌发点少,生长慢,菌球大小不均匀。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宜经过均质化处理,但用玻璃珠匀浆较费事,用匀浆机和研钵研磨又易污染,为此我们试验以玉米粉为主料取代琼脂斜面培养母种来解决匀浆问题,获得了良好效果。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一)培养基的配备①琼脂斜面培养基:PDA 培养基再加0.15%MgSO_4,0.3%KH_2PO_4,微量VB_1。②玉米粉培养基;以玉米粉为主料,添加少  相似文献   

8.
鸡腿菇菌种培养基配方比较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明  田景花  王梅  杨喆 《食用菌》2003,25(1):20-20
鸡腿菇 ,又名毛头鬼伞。近年来由于生料栽培的成功 ,促进了鸡腿菇生产的发展 ,但在菌种生产上仍存在菌丝长速慢、长势弱等问题。为此 ,笔者进行了鸡腿菇不同的母种、原种、栽培种培养基配方的比较试验 ,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1 供试菌株 鸡腿菇 1号 ,本校分离。1.2 母种培养基配方试验 试验设A、B、C、D、E 5个处理。A .PDA培养基 :马铃薯 (去皮 ) 2 0 0 g,葡萄糖 2 0g ,琼脂 2 0 g ,水1,0 0 0ml,pH自然 ;B .PDA综合培养基 :马铃薯 (去皮 ) 2 0 0 g ,葡萄糖 2 0g,磷酸二氢钾 3g,硫酸镁 1.5 g ,VB12 0m…  相似文献   

9.
灵芝菌丝虽能够在PDA培养基和PDA改良培养基上生长,为了确定菌丝生长最佳条件,我们对灵芝母种培养基配方进行了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0.
用金福菇菌糠作为鸡腿菇的主要栽培基质,以菌丝生长速度、产量和生物转化率为指标,设计5种不同培养基配方进行试验。筛选出供试鸡腿菇菌株的最优培养基配方为:68%金福菇菌糠、20%棉籽皮、10%麸皮、2%石灰;另外,以金福菇菌糠作为鸡腿菇栽培的主要基质,还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鸡腿蘑对小鼠骨髓细胞的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小鼠骨髓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及微核试验对鸡腿蘑进行遗传毒理检测。结果表明:用鸡腿蘑浸提液处理过的小鼠,其骨髓细胞微核率及SCE频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而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这表明,鸡腿蘑无致畸变作用  相似文献   

12.
鸡腿蘑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电泳及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对三个鸡腿蘑菌株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研究。结果表明,它们的酶谱具有相似的酶带,但其酶带数目、宽窄及颜色的深浅存在着差异。同时还测定了鸡腿蘑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野生鸡腿蘑含有16种氨基酸,栽培鸡腿蘑含有14种氨基酸。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对6种食用菌在液体和栽培料培养时产漆酶能力和产酶规律进行了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液体培养条件下,凤尾菇、秀珍菇和鸡腿菇均在第6天左右达到酶活性峰值,金针菇酶活性持续增加,在第10天达到峰值。在栽培料培养条件下,风尾菇、秀珍菇和鸡腿菇均在大试管中长至一半时达到酶活性峰值,金针菇酶活性持续增加,在原基形成时达到峰值。在2种培养条件下,生长速度较快的凤尾菇、秀珍菇、金针菇f198、鸡腿菇漆酶活性均较高,而生长速度慢的白玉HM03和滑菇漆酶活性较低,漆酶产生规律相同,产漆酶能力较强的菌种菌丝生长较快,产酶高峰多出现较早,而产漆酶能力较弱的菌种菌丝生长较慢。以上结果说明食用菌中漆酶在菌丝生长速度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为以后食用菌提高其生长速度、定向育种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不同鸡腿蘑品种对霉菌抗耐能力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平皿培养法进行了不同鸡腿蘑品种对绿色木霉、青霉、黑根霉、黑曲霉抗耐性的研究。试验结果分析表明 :鸡腿蘑抗耐性顺序为D C - 87>Cc -173>C - 89>Cc - 1,而且这种抗耐性是在鸡腿蘑形成生长势以后才具备的。一般鸡腿蘑对黑曲霉抗性较强 ,形成了拮抗线 ,对绿色木霉和青霉的忍耐性较强。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鸡腿菇塑料大棚栽培培养料配方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棉籽壳为主料,设置4个不同的培养料配方,研究了鸡腿菇塑料大棚栽培的有关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棉籽壳含量96%或85%时,菌丝长势均较好,产量也较高,但颜色较差,发菌、现蕾天数较长,感杂率及畸形菇率也较高;棉籽壳含量50%,玉米芯含量30%与棉籽壳含量42%,玉米芯含量40%时,菌丝长势较差,产量较低,但颜色较好,发菌、现蕾天数较短,感杂率及畸形菇率也较低.各地可根据不同经济发展水平选择适宜的培养料配方.  相似文献   

16.
鸡腿蘑菌丝体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8种不同培养基配方,培养鸡腿蘑菌丝体,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鸡腿蘑菌丝体酯酶(EST)同工酶谱差异明显,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谱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7.
pH值和温度对墨汁鬼伞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册  刘雍  程继鸿  陈青君 《中国食用菌》2010,29(1):35-36,51
为了确定北京怀柔地区的墨汁鬼伞菌丝体生长的最佳pH和温度,为人工驯化栽培提供依据,采用平板培养法分别研究了不同pH值及温度对该地区墨汁鬼伞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DA+玉米粉培养基上,墨汁鬼伞菌丝体在pH 5~10范围内均能生长,pH6~8菌丝生长健壮,生长速度稍慢,pH为9时菌丝浓密,生长速度最快,为最适pH值;菌丝体生长温度范围为13℃~29℃,适宜温度为21℃~25℃,25℃生长最快,13℃生长缓慢,33℃则不能生长。怀柔墨汁鬼伞是一种喜碱性、中低温型的食用菌。  相似文献   

18.
鸡腿蘑对食用菌菌渣的再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6个鸡腿蘑菌株分别接种在新料和含30%金针菇菌渣的原种培养基上,比较菌丝生长速度及生长势。结果表明,在含菌渣培养基上所有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均更快;且在新料上菌丝长速愈慢的菌株,在含菌渣培养基上生长速率的增加愈明显。出菇试验表明,不同菌株在新料和含菌渣培养料上的产量表现不同,这表明,不同菌株对菌渣的利用能力存在差异。6个菌株中,5号菌株在新料和含菌渣培养料上的产量均最高。  相似文献   

19.
不同比例平菇废料栽培鸡腿蘑子实体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同比例平菇废料栽培鸡腿蘑子实体的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6个参试的鸡腿蘑样品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谱差异明显,而其酯酶(ES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谱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重点对转化桑叶的鸡腿菇子实体的安全性进行评价,通过对小鼠饲喂添加不同剂量的桑叶转化鸡腿菇子实体的基础饲料,测定给药后不同剂量组小鼠与肝肾正常生理功能密切相关的各项生化指标,如血肌酐(Cr)、碱性磷酸酶(AKP)、血清总蛋白等.实验结果表明,低剂量和中剂量的转化桑叶的鸡腿菇子实体饲料对小鼠身体无毒副作用,但高剂量饲料对小鼠血肌酐含量有显著影响,说明长期饲喂高剂量的转化桑叶的鸡腿菇子实体会造成小鼠肾功能(血清肌酐或肾小球滤过率)损伤,可能对肝脏功能也有一定损伤.因此,每只小鼠每天服用不超过300 mg的转化桑叶鸡腿菇子实体,其转化后子实体对小鼠生长和身体机能无损伤,无毒副作用,具有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