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异常妊娠     
940108 115例习惯性流产病因分析/许心炜…//天津医药.‘1995,21(4)一z”~224 本文分析了115例习惯性流产病例,占同期自然流产病例的9.5纬(1 15/1213)。习惯性流产常见病因有:免疫因素(ABO抗原、自身抗体)、子宫颈机能不全、黄体功能不良、子宫因素(子宫畸形、子宫肌瘤),染色体异常和精子异常等;其中以ABO抗原导致流产居首位。分析表明:母儿间ABO抗原不相容是导致习惯性流产的重要因素之一,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自身抗体(抗磷脂抗体)阳性在导致习惯性流产中占一定比例。习惯性流产以流产三次者发病最多、占49.6%,早期流产明显多于孕中期流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习惯性流产患者的发病原因,以寻求降低发病率的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习惯性流产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详细的病史记录以及内分泌、遗传因素等各项检查结果统计分析习惯性流产患者的病因。结果:遗传因素59例,免疫因素37例,内分泌因素36例,感染21例,子宫因素11例,不明原因8例。结论:习惯性流产与多种因素有关,是各种因素互相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明确习惯性流产的病因,对于降低其发病率,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 引起习惯性流产的病因很多,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的随体联合与习惯性流产可能有关。一、习惯性流产与胚胎的染色体异常导致习惯性流产的病因除黄体功能不全、先天性子宫或宫颈发育异常等外,近年来还发现习惯性流产与染色体异常密切相  相似文献   

4.
张清华  潘静  姚丽艳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4):1760-1764
背景 复发性流产(RSA)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目前现代医学对RSA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的 了解RSA病因的分布情况,以及流产孕周与流产次数和RSA病因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为RSA的患者198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自然流产次数、流产孕周,并筛查患者的病因:染色体异常、生殖道解剖结构异常、内分泌系统异常、生殖道感染、自身免疫异常等,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流产孕周,分为早期RSA组(<12周)(155例)和晚期RSA组(≥12周)(43例);根据流产次数分为2次组(123例)和≥3次组(75例)。分析RSA患者各病因所占比例,以及RSA病因在不同流产孕周组和不同流产次数组间的差异。结果 198例RSA患者,染色体异常9例(4.55%),生殖道解剖结构异常11例(5.56%),内分泌系统异常36例(18.18%),生殖道感染14例(7.07%),自身免疫异常30例(15.15%),不明病因98例(49.49%)。晚期RSA组患者生殖道解剖结构异常发生率大于早期RSA组,不明病因发生率低于早期RSA组(P<0.05);早期RSA组与晚期RSA组患者染色体异常、内分泌系统异常、生殖道感染、自身免疫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次数2次组和流产次数≥3次组患者染色体异常、生殖道解剖结构异常、内分泌系统异常、生殖道感染、自身免疫异常、不明病因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致RSA的病因有多种,包括染色体异常、生殖道解剖结构异常、内分泌系统异常、生殖道感染、自身免疫异常及不明病因等多种因素,其中不明病因的RSA占多数;生殖道解剖结构异常对妊娠晚期的影响大于妊娠早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活动性感染与习惯性流产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0年5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反复性流产孕妇40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体检正常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患者外周血,离心分离出有核细胞及血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法检测HCMV-DNA和HCMVpp65抗原,分析HCMVpp65抗原阳性与流产的关系及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结果:研究组HCMVpp65抗原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9,P〈0.05);研究组中流产次数多的孕妇,HCMVpp65抗原阳性率明显高于流产次数相对较少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8,P〈0.05)。研究组中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CMV—DNA和免疫荧光法检测HCMVpp65抗原的一致性较好,达92.5%。结论:孕妇习惯性流产与其体内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有重要联系.习惯性流产孕妇HCMVpp65抗原检测与HCMV—DNA有良好的一致性,可作为习惯性流产的早期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6.
小剂量阿斯匹林和低分子肝素治疗习惯性流产1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妩莲 《右江医学》2008,36(3):339-340
习惯性流产是指连续自然流产3次或以上者称习惯性流产,近年来国际上已用复发性自然流产以代替原有名称。本文对我院近年来门诊经补充孕激素等常规治疗后,无明显效果,排除基因结构异常、解剖因素、内分泌因素、感染因素等引起的,实验室检查提示抗心磷脂抗体(ACA)阳性的自身免疫性习惯性流产10例,加用小剂量阿斯匹林和低分子肝素治疗,现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小剂量阿斯匹林和低分子肝素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习惯性流产为自然流产连续发生2次或2次以上者,也称为复发性流产,或滑胎。习惯性流产分为怀孕<12周的早期流产和>12周、<28周的晚期流产,早期习惯性流产多与遗传因素、内分泌失调和免疫因素有关,晚期习惯性流产与子宫畸形、宫颈发育不良、母儿血型不合及母患疾病有关。习惯性流产实际上是一种疑难杂症,其病因比较复杂,但近几年来,随着医学的进展,该病的病因筛查和治疗有很大的发展[1]。现将近几年我院门诊常见的习惯性流产病因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习惯性流产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病因很多,有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免疫因素、炎症等等,在治疗上,一般首先要排除遗传因素,检测染色体是否异常。排除遗传因素后的治疗指导思想就是保持子宫的安静,抑制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减少胎囊的剥离和出血,抑制母体对胚胎的排斥作用。我所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习惯性流产,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共治疗先兆流产446例,治愈438例,治愈率98.2%,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中医诊治习惯性流产与染色体分析福建中医学院现代医学部(福州350003)曾鼎昌习惯性流产是指连续自然流产达3次以上者,中医称之为滑胎。它约占自然流产的4%~8%,属妇产科常见病之一。其病因复杂,而染色体异常则是发生本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医对该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引起自然流产的病因,探讨自然流产的发生率,降低不良妊娠的发生。方法对132例门诊自然流产患者的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32例患者中,遗传因素染色体异常占44.69%(59/132);免疫因素占19.69%(26/132);内分泌异常占15.91%(21/132);不明原因占7.57%(12/132);子宫病变占6.06%(8/132);女性生殖道感染例占4.5%(6/132)。结论根据自然流产的病因分析,染色体异常占主要因素是造成胚胎丢失的重要原因之一。适时进行产前诊断,是防止先天缺陷儿及染色体异常携带者出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反复自然流产与ABO血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680对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夫妇二人)为实验组,210对顺娩健康活婴者(夫妇二人)为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按夫妇ABO血型是否相容分为ABO血型相容和ABO血型不相容两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中夫妇ABO血型相容有264对,占38.8%,ABO血型不相容有416对,占61.2%;对照组中夫妇ABO血型相容有102对,占48.6%,ABO血型不相容有108对,占5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夫妇ABO血型不相容与反复自然流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2010年12月的56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临床危险因素。结果 56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病因主要为母乳性黄疸(37.7%)、ABO血型不合溶血(16.4%)、感染相关因素(15.2%)、围产期相关因素(12.1%)、胆汁排泄障碍(6.3%)、红细胞增多症(5.0%)和先天性因素(4.5%)。母乳性黄疸、ABO血型不合溶血、感染相关因素、围生期相关因素、胆汁排泄障碍、红细胞增多症、先天性因素和其他不明原因为危险因素(P〈0.05),而与性别无关(P〉0.05)。围生期的危险因素有孕母年龄、胎龄、出生体质量、1 min Apgar评分、产式、宫内窘迫、催产素、出血、开奶时间、胎粪排出时间和喂养方式(P〈0.05),而性别和胎次则不是危险因素(P〉0.05)。结论母乳性黄疸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母乳性黄疸和ABO血型不合溶血等;围生期危险因素为孕母年龄、胎龄和出生体质量等。  相似文献   

13.
崔鲂  孟江萍 《当代医师》2014,(1):35-36,41
目的 研究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UHA)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regulatery T cell,Treg)和辅助性T细胞17(T help cell 17,Th1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42例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患者为UHA组,选择同期20例健康体检正常女性作为对照,分别对两组采集与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用流式细胞仪分析UHA外周血Treg细胞、Th17细胞的表达,同时用ELISA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中IL-17的水平.结果 Treg细胞在UHA组中明显降低(t=6.68,P<0.01),Th17细胞在UHA组中明显升高(t=-17.52,P<0.01),UHA组PBMC培养上清中IL-17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2,P<0.01).结论 Treg/Th17免疫平衡对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患者免疫调节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位置与药物流产效果有无相关性。方法:对750例早孕健康女性行药流术,所有患者第一天和第二天上午各口服米非司酮75mg,服药前后空腹2h,第3天上午到门诊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结果:子宫前倾位、后倾位与正常子宫位药物流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子宫前屈位、后屈位及正常子宫位与前倾位、后倾位流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子宫前屈位、后屈位不全流产率高。结论:研究证明后屈位不全和子宫前屈位的妇女流产率高。为了确保流产的成功率我们建议对子宫前倾前屈位和子宫后倾后屈的妇女应行人工流产。  相似文献   

15.
十堰地区育龄妇女弓形虫血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弓形虫感染对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金标免疫诊断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1 316例育龄妇女血清弓形虫抗体IgG、IgM和循环抗原.结果 1 316例育龄妇女中血清弓形虫抗体或循环抗原阳性171例,阳性率13.0%,阳性组中流产、死胎、畸形发生率高于阴性组(P<0.01);妇科疾病如子宫肌瘤、宫外孕、盆腔炎、不孕症的患病率也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饲养宠物者弓形虫阳性率高于不养宠物者(P<0.01).结论 育龄妇女弓形虫感染与异常妊娠结局及某些妇科疾病密切相关,加强对育龄妇女弓形虫血清学监测和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陶丽菊 《医学综述》2009,15(17):2605-260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出血性疾病,其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清楚,研究认为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可能是部分ITP患者发病的原因,HP导致ITP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蛋白与血小板抗原间产生交叉反应、HP诱发机体免疫失调、HP感染后宿主遗传的易感性以及HP Lew is抗原和HP尿素酶B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康涛 《当代医学》2014,(11):85-86
目的探讨主动免疫疗法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GQ)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广东省东莞市美济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68例习惯性流产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主动免疫法联合HCG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HCG治疗,肌内注射HGG1000u,1次/d,治疗60d后改为隔日肌内注射1000u,治疗80d后改为每周1次肌内注射1000u,观察2组患者的妊娠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足月分娩30例,妊娠成功率为B8.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4.7%,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主动免疫疗法联合HOG治疗习惯性流产临床效果好,能够显著提高妊娠成功率,减少再次流产的次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夫妇HLA-DR抗原相容性和习惯性流产的关系。方法采集2007年8月—2009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30对习惯性流产夫妇外周血,各5 ml,以同时期正常妊娠夫妇作为对照组,抽提样本基因组DNA,确定HLA-DR等位基因位点及其对应抗原,分析疾病组与对照组中抗原相容性分布是否具有差异。结果在检出的DR抗原中,两组抗原频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组中,有6对(20%)夫妇HLA-DR抗原零相容,18对(60%)夫妇一个抗原相容,6对(20%)夫妇两个抗原相容。对照组中,21对(70%)夫妇零相容,7对(23%)夫妇一个抗原相容,2对(7%)夫妇两个抗原相容。两组夫妇抗原相容性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一个抗原相容对于零抗原相容的相对危险度(RR)为9,两个抗原相容相对于零抗原相容的相对危险度(RR)为10.5。结论习惯性流产的发生与免疫失衡有关,夫妇双方HLA-DR抗原相容性增加,致母体对异体抗原识别不足,不能产生足够的封闭性抗体,胚胎遭排斥而产生流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Th1、Th2和Th17细胞的变化、转录因子T-bet、GATA-3和STAT-3 mRNA的表达及环境因素与习惯性流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2年9月河南省开封市妇产医院就诊的50例习惯性流产非孕期患者作为病例组(HA组),同期某社区50例正常非孕妇女为健康对照组(NNP组),分别抽取抗凝静脉血5 mL,应用聚多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三种亚群细胞的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FN-γ、IL-4和IL-17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bet 、GATA-3和STAT-3 mRNA的表达.同时进行环境因素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各环境因素的差异.结果 ①HA组患者Th1、Th17细胞百分比[(11.66±3.45)%、(3.65±0.75)%]均明显高于NNP组[(7.05±1.83)%、(0.72±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2细胞的百分比[(1.15±0.33)%]低于NNP组[(3.59±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HA组IFN-γ和IL-17在的含量分别为(1163.27±45.25)μg/L和(162.26±25.28)μg/L,明显高于NNP组[(736.25±44.32)、(57.45±11.26)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4的含量[(118.45±26.75) μg/L]低于NNP组[(220.45±24.6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NNP组比较,HA组T-bet和STAT-3 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而GATA-3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④HA组BMI≥24.0 kg/m2者所占比例为58%,明显高于NNP组(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习惯性流产患者IFN-γ、IL-17的水平较高,而IL-4的水平较低,提示习惯性流产患者体内存在T细胞亚群分化失衡,且此种失衡可能与转录因子T-bet、GATA-3和STAT-3 mRNA的调控有关,同时肥胖可增加习惯性流产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学定型出现ABO血型抗原减弱的血液病患者的基因分型,为临床输血提供血型依据。方法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对320例血液病患者,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进行ABO血型鉴定,并对ABO血型抗原减弱的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PCR-SSP)进行基因分型。结果53例试管法正反定型相符,可确定ABO血型;210例反定型抗体减弱或异常;57例抗原减弱。57例抗原减弱患者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3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各2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淋巴瘤、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各1例。经基因分型,57例患者中A抗原减弱23例,确定A型血,B抗原减弱26例,确定B型血,A、B抗原均减弱8例,确定AB型血。结论 ABO血型抗原减弱最多见于AML和MDS患者,进行血型基因检测可明确ABO血型。ABO抗原减弱时经基因分型确定血型后,输血时可同型输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