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究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名护理人员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人,对于研究组的护理人员采取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而对于对照组的护理人员采用常规管理,然后对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进行比较,包括业务水平、患者满意度、护理纠纷发生率等。结果采取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的研究组护理人员在业务水平以及患者满意度上要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护理人员,且研究组的护理纠纷的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对护理人员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能够使其业务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并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上升,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率,进而推动医院的发展,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增强护理管理质量的重要性。方法:选取该院45名护士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27名,对照组18名,实验组行分层管理,对照组行常规管理,对比管理前后知识理论、操作水平的考核情况与管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分层管理后知识理论、操作水平以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实施分层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效果与满意度,值得医院采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护士分层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孟州市中医院妇产科的90名女性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根据开展护士分层管理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接受护士分层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知识知晓、特一级护理、基础护理、文书记录、安全管理、感染管理、急救物品管理等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护士分层管理模式,更利于临床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护理质量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李惜华 《河北医学》2011,17(8):1098-1101
目的:探讨小组责任制和护士分层级管理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0年1月实施APN连续性排班、采用小组责任制和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的为实践组,2008年2月至2009年1月采用轮班制和传统功能制护理模式为对照组。比较二组护理服务质量的各项指标及护士、医生、病人满意度,尤其是高年资护士对职业满意评分。结果:实践组的护理服务质量各项指标及护士、医生、病人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尤其是高年资护士对职业成就感、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上应用小组责任制和护士分层级管理护理模式,对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医疗安全性,提高医护人员、病人的满意度,尤其是高年资护士对实现自我愿望、自我价值体现和职业成就感有着积极激励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小琳  罗仕兰 《重庆医学》2015,(27):3839-3842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在提高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构建层级管理组织架构,实行护士长-高级专科护士-专科护士-初级护士的分层级管理模式,结合“APN”护士连续排班模式,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比较实施前后护理工作质量及满意度。结果实行护士分层级管理以后,病室管理、基础护理、护理文书、护理操作技能、患者“安全目标”考核等各项护理工作质量较实施前有显著提高(P <0.01);患者的满意度及护士自我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能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与患者满意度,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中的实际作用展开分析。方法自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选取本院在职的护理人员共88名,将护理人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的总满意率(P0.05)。结论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过程中,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医患冲突,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护理效果好,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以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的试点科室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前后的护理质量情况。结果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后,病房管理质量、消毒隔离质量、护理文件书写质量、基础护理质量、患者与家属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以及其他各项护理工作质量指标均较前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有效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护理人员分层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护理人员12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分层管理组,每组各60名。对照组护理人员实行常规管理模式管理,分层管理组护理人员采用基础护士,初级责任护士,高级责任护士,护士长4个层次管理。30 d后,统计并比较管理前后工作积极性(自评和他评)、操作及理论知识评分、患者及医生满意度。结果:分层管理模式较常规管理模式优势显著,分层管理后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操作及理论知识评分、患者及医生满意度均有显著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分层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较好,广大医疗工作者应加大推广护士分层管理的实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将分层次护理管理应用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措施与效果进行分析探究。方法将本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手术室护士共计20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护士平均分为两个组,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有护士10人。对照组实施常规的管理模式,研究组实施分层次管理模式。然后对两组管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护士的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护士,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手术室的护士实施分层护理管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管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黄肆娥 《当代医学》2014,(14):108-109
探讨层级管理模式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的应用效果。制定优质护理示范活动实施方案,实施层级管理模式,将护士分层使用和分层级管理,通过考核将结果进行分析、反馈。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层级管理模式能加强护士人力资源和护理组织的科学管理,强化护理人员的培养与护理梯队建设,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服务满意度,达到最佳的护理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使用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实践体会。方法:采用护士分层级使用管理,并对护士分层级管理前后的医院运营状况、护士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儿科入院患者比2008年增长18%。出院患者比2008年增长18%。患者满意度最高增幅为11.5%。护患纠纷人次数由2008年的58人次,下降为2009年的23人次。护士普遍对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认同,但在缓解工作压力、专科技能培训和奖励措施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结论:护士分层级使用管理有效地提高了儿科就诊人数,提高了患者和护士的满意度,应进一步健全完善护理分层级使用管理模式,提高护士分层级管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选取本院的40名护理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质量管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分层级管理模式,观察分析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认知度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和认知度远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护理人员具有较大的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显著。结论采用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质量中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娜 《大家健康》2016,(12):288-289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管理对骨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骨科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75例患者为研究组,采用“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管理模式;另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75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各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管理可有效促进骨科护理质量的提高,促进患者满意度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病区实行护士层级管理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水平的效果。方法:采用等组实验法设计,选取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后在我科住院的10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实施前住院的10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按《广东省医院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指南》中的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统计两组患者在不同管理模式下各项评价指标发生的例数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实施前后病区临床护理质量指标比率和护理满意度的变化,并分析。结果:实行护士层级管理模式后临床护理质量指标发生比率较实施前明显下降,护理满意度明显提升,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护士层级管理可满足不同患者、不同疾病及病情的需求,有利于护士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提高,保证临床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提升服务水平,赢得患者满意,值得推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管理在内科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实践基础。方法:随机将80例内科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护士分层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护士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分层管理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护士分层管理管理模式对于提升护理质量管理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3月~2015年3月间护理工作人员60名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管理模式对于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结果:经过本院分组研究,观察组比对照组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显著较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士的实际操作能力、理论知识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护士分层管理可以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曾小兵 《吉林医学》2014,(3):651-652
目的:探讨加强手术室护士工作细节管理在手术室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室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护理中实施细节管理思维,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各项满意度均要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手术室护士工作细节管理在手术室管理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融洽了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将分层管理模式应用传染病病房护理中,探讨其对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来我院进行诊治的160例传染病病人进行研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实施普通管理护理和分层管理护理,比较两者护理后的疗效。结果研究组病人的护理疗效比对照组明显要好,病人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比较好,护士的护理工作积极性也明显提高。结论对护理人员实施分层管理方式后,其取得的成效明显比只应用普通护理方式好,可以明显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成就感和专业素质,提升传染疾病病房护理水平和病人满意度,应该在临床广泛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护士分层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路径,实验组利用的是分层管理模式,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护士在临床护理能力、带教能力的比较上,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对实验组护士的满意度为90.9%,对照组为72.7%;医生对实验组护士的满意度为90.9%,对照组为63.6%。结论实施护士分层护理管理需要严格按照护士的实际职称、业务水平、职责等情况统一进行划分,合理制定相关的护理职责,同时展开管理,进一步明确护士职责范围。在强化护士的整体素质之余,既可以提高护士的综合水平,也可以强化人们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在产科病区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南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于2016年1月开始根据护士的学历、工作年限、职称及工作能力的不同进行分层级管理和工作安排,并划分为对照组(2015年7—12月)和观察组(2016年1—6月),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及绩效考核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及护士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科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能够提高科室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同时增加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科室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