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四川盆地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主体为一套克拉通台地相沉积,其西南部地区具有埋深浅、储层薄、含气性较好的特点,早期发现了麻柳场、磨溪、赤水为代表的中小型气藏,近年来中国石化在川西南探区井研JS1井嘉四段测试获气2.32×104 m3/d、威远JH1井嘉五段测试获气5.58×104 m3/d。为了进一步明确川西南嘉陵江组孔隙型储层分布及下步勘探的有利目标区,通过区域地质特征、钻井岩心岩屑、铸体薄片及实验地质分析等研究,对嘉陵江组四段—五段孔隙型储层进行了地质评价。嘉四—五段孔隙型储层主要分布于嘉四1、嘉五1层段,灰岩和白云岩储层均有发育,纵向上表现为(灰)云坪与颗粒滩多期叠置的发育模式;储层主要岩石类型为晶粒白云岩、颗粒白云岩和颗粒灰岩,优质储层孔隙结构表现为大孔中喉、大孔细喉及中孔细喉的特征。有利沉积微相云坪和颗粒滩控制了储层的分布,准同生期溶蚀是形成优质孔隙型储层的关键,印支—燕山中晚期流体充注抵御了后期成岩压实和胶结作用对孔隙的破坏;位于泸州古隆起西缘的川西南井研、荣县—宜宾、威远一带是下步勘探评价的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2.
川西南部地区上三叠统天然气勘探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归纳、总结、深化研究川西南部地区上三叠统数十年油气勘探经验、技术和方法的基础上,形成了适用于该区天然气勘探的技术系列,包括气藏地质综合评价技术、构造圈闭识别技术,储层测井评价技术、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储层增产改造技术、地质随钻跟踪技术等,在莲花山—张家坪、灌口地区应用取得良好效果,为新区新层的发现和提高气井成功率提供了技术保障。这些技术系列的形成,与勘探战略、勘探思路的创新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3.
川西含油气坳陷上三叠统水压系统类型和渗流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区域地质构造和含水系统划分的基础上,论证了川西坳陷上三叠统含水系统隶属于沉积水压系统类型,提出了研究深层水渗流场的原则和方法,并根据计算勾画了研究层水头等值线图和水动力分带图,揭示了深层水的流动特点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4.
在阐述区域地质构造和含水系统划分的基础上 ,论证了川西坳陷上三叠统含水系统隶属于沉积水压系统类型 ,提出了研究深层水渗流场的原则和方法 ,并根据计算勾画了研究层水头等值线图和水动力分带图 ,揭示了深层水的流动特点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5.
川西坳陷油气资源丰富,近年来在浅,中,深层取得了重大勘探突破,油气储量,产量急剧上升,已形成立体勘探规模,本继承前人先进理论,探讨红层气源成因类型,追索红层天然气烃源岩,有机碳,资源量的宏观证据,揭示深部须家河组气源运移机制,强调红层浅部与深部油气属于同源关系,由此印证,除前人已作出的结论外,并提出了近几年的远源气新资料。  相似文献   

6.
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以泥质烃源岩为主,有机质丰度较高,多处于成熟—过成熟演化阶段,具备较好的生烃能力。研究表明排烃强度可以最终体现烃源岩的质量,文中以排烃强度为基础将研究区分为3类:一类烃源区位于什邡、彭州、温江、大邑和都江堰地区,面积约为5412km2,烃源岩厚度约为1000~1650m,排烃强度约为(100~270)×108m3/km2;二类烃源区位于绵阳、绵竹、中江和成都地区,面积约为6281km2,烃源岩厚度约为700~1500m,排烃强度约为(50~100)×108m3/km2;三类烃源区位于安县、丰谷和龙泉驿地区,面积约为4895km2,烃源岩厚度约为400~700m,排烃强度约为(10~50)×108m3/km2。  相似文献   

7.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及形成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川西坳陷上三叠统天然气藏的形成机理及构造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沉积储层和圈闭发育特征研究,运用成藏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系统归纳川西坳陷上三叠统天然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划分成藏体系并总结形成模式。综合研究认为,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具备形成大中型气(田)藏的条件;充足的烃源岩和较高的生气强度、良好的输导条件、适时的古隆起和古斜坡、圈闭发育、大面积分布的巨厚储层、优良的保存封盖条件是控制上三叠统天然气成藏的主要因素;上三叠统包括下部和上部两个成藏体系,下部成藏体系包括高压驱赶和低压吸拉两种天然气成藏模式,上部成藏体系主要以毛细管导入、水溶气运移释放和浮力顺优势通道输导等3种天然气成藏模式为主,不同模式具有不同的成藏动力学机制和不同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8.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含油气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烈  曾焱 《新疆石油地质》2005,26(5):520-524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沉积了 浅海-滨海、湖沼与河流相地层,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组成了以天然气为主的含油气系统。结合盆地模拟技术定量研究了川西坳陷的烃源岩生烃史、储集层致密化史,指出其生烃起始地质年代、生烃高峰、确定油气成藏关键时刻,重塑对应于生烃高峰期的生气量和储集层致密化前的适时古构造,确定油气运移和聚集区,阐述了含油气系统的定量化特征,对指导油气勘探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由于龙门山地区会聚构造运动,地表露头与地下地震资料揭示了川西晚三叠世前陆盆地被卷入板内形变的构造地质现象。鉴于这一地区已经证实晚三叠世地层中富含油气,该文以获得的实际资料对晚三叠世前陆盆地形变年代、形变特征、形变运动(动力)学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着重分析了构造形变与油气成藏的关系。针对区内前陆盆地形变后所形成的3种不同类型(磁峰场、鸭子河、马井)的含气构造,文中讨论了其成藏的主控因素,并据此提出了该地区这一领域的油气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0.
川西坳陷油气资源现状及勘探潜力   总被引:21,自引:11,他引:21  
川西坳陷经历了十分复杂的演化历史,一方面形成了丰富的油气资源,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油气在空间的分布不够集中,这些特点决定了川西坳陷的勘探工作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川西坳陷成藏动力学系统研究表明:虽然该区油气规模运移聚集发生在储层致密化之前,但圈闭的形成定型时期较晚,因此,具多源、多期成藏的复合含油气系统特征决定了该领域立体成群的气藏分布格局。根据川西坳陷资源特点和着眼大目标、立足大发现的勘探方针,近中期勘探工作的重点是:主攻深层,扩大中深层,拓展外围浅层。  相似文献   

11.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通过不整合面、地震反射特征等标志将川西前隆盆地上三叠统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以地层叠置样式、岩性、岩相的变化细分出低位、湖侵和高位体系域。其中低位体系域以扇三角洲、深切谷(辫状河)沉积为特征;湖侵体系域以广泛分布的湖相沉积为特征;高位体系域发育进积式三角洲。在建立前陆盆地层序地层模式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区带岩性圈闭的特征及发育模式。结果表明:冲断带-前渊带为陡坡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模式,有利的岩性圈闭为LST时期的辫状河下切谷和TST-HST时期的浊积扇岩性圈闭;斜坡带-隆起带为缓坡三角洲沉积模式,是寻找不整合遮挡、透镜状砂岩圈闭和砂岩上倾尖灭岩性油气藏的理想目标区。  相似文献   

12.
川西地区须家河组三段勘探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般认为川西地区须家河组三段是区域性烃源岩,同时又作为须二段储层的盖层,自身不具有勘探价值。从测井与地质结合的角度,对须三段储层的测井特征、钻井显示、盖层质量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认为须三段具有良好的孔隙型含气储层,尤其是须三段中部具储集能力的砂体,距离烃源近而有可能先富集成藏,具有较广阔的天然气勘探前景。显裂缝不发育与钻井泥浆密度高是导致很多井在须三段显示不好的重要原因。分析指出累计砂岩厚度百分比大于50%的地区其须三段中部砂岩储层有可能获得天然气发现,须三段的评价可以从老井挖潜开始。近期的勘探实践证实了上述分析。  相似文献   

13.
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雷一段储层,早印支期形成的泸州、开江两个古隆起及其东南雷一段储层残存甚少,勘探领域主要分布在盆地中部和北西边缘.目前,仅于川中遂宁发现一个较大的磨溪气田,其储集空间主要为连续而较稳定的溶蚀针孔白云岩和石灰岩.尽管该溶孔储集岩在泸州-开江两个古隆起北、西侧钻达的井尚少,但雷一段于武胜龙女寺、岳池罗渡溪、合川涞滩场、华蓥西、铜梁王家场、潼南以及荣昌河包场等构造和地区均有发现,并于罗渡溪构造钻获工业气流.因此,预测雷一段储层可能是一区域性较好的储层.  相似文献   

14.
论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冉隆辉 《天然气工业》2006,26(12):42-44
中石油及其前身已在四川盆地从事天然气勘探开发工作50余年,截至2005年底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逾8400×108m3,累计生产天然气超过2300×108m3,年产量现已超过120×108m3,已成为国内目前最大的产气区。对于该盆地进一步勘探前景如何的命题,从以下4个方面给予了论证:一是资源丰富、勘探成果持久不衰,近期仍有大发现;二是要辩证地认识盆地油气地质的复杂性,探索新规律,解放新领域;三是寻求地质认识和勘探技术进步是勘探突破的关键;四是继续以盆地两大地质体系(海相古隆起体系及陆相前陆盆地体系)和8套裂缝-孔隙性储集层(中上寒武统白云岩、石炭系白云岩、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白云岩、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状白云岩、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粒屑白云岩、中三叠统雷口坡组藻粒白云岩、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长石岩屑石英砂岩和中上侏罗统红层砂岩)为对象获取更多的天然气资源量及优质储量。据此得出结论: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前景是广阔的,但勘探难度会逐步加大。  相似文献   

15.
从沉积特征、岩性分布以及烃源岩厚度展布特征人手,对四川盆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的烃源岩在平面上的分布进行了描述,并结合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等烃源岩评价指标,对飞仙关组烃源岩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生烃条件较差,但在川东部分地区具有局部生烃能力。图6表l参7  相似文献   

16.
川西前陆盆地勘探思路分析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受龙门山推覆构造的影响,川西前陆盆地的构造形变、沉积充填、圈闭类型在平面分布上存在较明显的差异.从总体上看,靠近龙门山前构造形变较强烈,地层倾角较陡,远离龙门山构造较为平缓;盆地中充填的上三叠统、侏罗系、白垩系主要以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等沉积体系为主,龙门山的多期推覆活动以及推覆作用的向盆内推进,造成盆内地层以向上变粗的反粒序为主和沉积中心的有序迁移;靠近龙门山前主要以发育构造圈闭为主,进入盆内则以构造-岩性圈闭为主;地层水矿化度也表现为自龙门山向盆内增高.由此看来,川西前陆盆地不同构造部位必然具有不同的成藏条件,当然也应采取不同的勘探战略:龙门山前应中浅层兼顾,以构造圈闭为主要对象进行立体勘探;前陆深坳区,地层异常压力高,具有形成深盆气的条件,是深盆气的有利勘探场所;前陆隆起区应特别注意须家河组二段的尖灭区,以构造-岩性型圈闭为主要勘探目标;燕山期古隆起是浅层侏罗系天然气的运移指向区,应以浅层侏罗系天然气勘探为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7.
川西前陆盆地勘探思路分析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4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1,22(3):210-216
受龙门山推覆构造的影响,川西前陆盆地的构造形变、沉积充填、圈闭类型在平面分布上存在较明显的差异.从总体上看,靠近龙门山前构造形变较强烈,地层倾角较陡,远离龙门山构造较为平缓;盆地中充填的上三叠统、侏罗系、白垩系主要以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等沉积体系为主,龙门山的多期推覆活动以及推覆作用的向盆内推进,造成盆内地层以向上变粗的反粒序为主和沉积中心的有序迁移;靠近龙门山前主要以发育构造圈闭为主,进入盆内则以构造-岩性圈闭为主;地层水矿化度也表现为自龙门山向盆内增高.由此看来,川西前陆盆地不同构造部位必然具有不同的成藏条件,当然也应采取不同的勘探战略龙门山前应中浅层兼顾,以构造圈闭为主要对象进行立体勘探;前陆深坳区,地层异常压力高,具有形成深盆气的条件,是深盆气的有利勘探场所;前陆隆起区应特别注意须家河组二段的尖灭区,以构造-岩性型圈闭为主要勘探目标;燕山期古隆起是浅层侏罗系天然气的运移指向区,应以浅层侏罗系天然气勘探为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8.
四川盆地二叠、三叠系环海槽礁、滩富气带勘探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31  
四川盆地北部广元-旺苍海槽及开江-梁平海槽的形成、发展和消亡过程对该区上二叠统-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沉积相的演化及其生物礁、鲕粒滩分布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因而决定了礁、滩气藏的类型、规模及其分布:二叠纪长兴期的海绵-水螅边缘礁集中发育在环海槽的台地边缘相带,是天然气富集的有利储集相带;三叠纪飞仙关期环海槽的碳酸盐台地区鲕粒滩发育,是大中型气藏孔隙性鲕粒云岩、鲕粒灰岩储层发育有利相区。在“环海槽的碳酸盐台地边缘富气带是边缘礁、滩巨厚优质储层发育有利区” 重要勘探思路的指导下,自渡口河飞仙关组鲕滩气藏发现后,在环海槽的台地边缘相区又相继发现了罗家寨、铁山坡、滚子坪、普光等大中型气藏,近期在仪陇、苍溪地区礁、滩气藏的勘探也先后获得突破性进展,一个绵延600 km,范围近1×104km2的环海槽礁、滩气藏富气带已清楚地显现出来。目前沿该带已发现了8个长兴组边缘礁气藏和13个飞仙关组鲕粒滩气藏,获天然气储量近1×1012m3,其中最大的气藏目前探明储量达到3560×108m3。随着勘探的不断深入,环海槽礁、滩富气带的勘探将会有更大的发现。  相似文献   

19.
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滩白云岩成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前人大量的研究成果,结合薄片观察和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滩白云岩的成因。结果认为:①该区主要有混合水白云石化和埋藏白云石化两种白云岩成因类型,并建立了研究区鲕滩白云石化模式;②混合水白云石化从地表一直延续到浅埋藏期,是本区主要的白云石化成因类型;③埋藏白云石化主要是在早期混合水白云石化的基础上,对白云石化程度的调整和加强,多期白云石化作用的叠加形成了现今厚度较大、分布面积较广的鲕滩白云岩;④海平面的变化直接影响鲕滩所经历的成岩环境及后期的成岩流体性质,是控制鲕滩白云石化最主要的因素;⑤差异压实作用是埋藏期白云石化流体运移的主要驱动力,开江-梁平海槽中泥页岩和滩后蒸发环境沉积物中高Mg2+/Ca2+比值的压实水,正是通过这种差异压实作用进入鲕滩储集体,为埋藏期白云石化提供了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