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川东北地区气藏主要为海相碳酸盐岩气藏,已经发现的普光气田,巴中地区和通一南一巴构造的主力气层为嘉二段、飞三段、长兴组,埋深4000—7000m,地层流体性质为含硫化氢、二氧化碳的天然气和地层水,地层压力为常压至异常高压,地层温度100~165℃。针对高压、高产、高含硫的工作环境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川东北测试技术,可大大提高测试成功率并有效缩短测试时间和成本,降低测试对储层的二次污染,从而解决川东北高含硫气井测试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碳酸盐岩气藏的储集层条件起好,不论直井还是水平井均可获高产工业气流,投产前的解堵酸化均可实现大幅度增产。在分析介绍该地区气藏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全面剖析了影响产能的主要因素,并对多功能深部酸化技术方案和稠化酸加砂压裂技术方案进行了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3.
川东北地区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埋藏深、岩石致密、低孔、低渗透、高温高压和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对储层改造工艺的要求极高.通过室内实验,研制了适合该类储层的胶凝酸酸液体系,其具有缓蚀、缓速、低摩阻、易返排的优良性能.优选了闭合酸压工艺,对该工艺的机理及优点进行了研究;对施工排量和用酸量进行了优化,形成了胶凝酸闭合酸压工艺.该工艺在河坝2井飞三段储层进行了现场试验,酸压前的产气量为2.96×104m2/d,酸压后产气量为204×104m3/d,增产69倍,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目前该工艺正在川东北地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酸压改造是川东北地区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增储上产的重要手段。川东北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具有的埋藏深、温度高、非均质性强、低孔低渗、部分地区高含硫等特点,使实施储层改造措施面临大量技术难题。为此,选用该地区储层岩心进行室内试验,优选出适合该地区的胶凝酸酸液体系;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储层的具体特征,优选出适合该地区的闭合酸化工艺;并以一口典型井为例,证实了优选出的酸液体系及酸化工艺在该地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图4表4参6  相似文献   

5.
川东北地区碳酸盐岩储层深度酸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东北地区碳酸盐岩储层埋深大,致密化程度高,破裂压力高,地层温度高,施工摩阻高,微裂缝发育,酸压施工压力高、酸液滤失量大、酸蚀和酸岩反应速度快,酸蚀作用距离短,管柱腐蚀大,储层改造程度低,常规酸压改造增产效果差.大量现场应用试验表明,采用胶凝酸液和温控变粘酸液体系、“前置液+胶凝酸”及其多级交替注入和闭合酸压等深度酸压工艺能有效降低地层滤失,延缓酸蚀和酸岩反应速度,降低管柱腐蚀,增加酸蚀作用距离,显著提高酸蚀裂缝导流能力和天然气增产稳产效果.  相似文献   

6.
高温井酸压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碳酸盐岩储层酸化压裂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获得一定的导流能力,二是获得一定的有效缝长。对高温储层,由于酸岩反应速率快,需要酸液体系具有优良的缓速性能,同时应选择合适的酸压工艺,这是低渗高温深井酸化改造成功的关键。文古2井是东濮凹陷的一口重点探井,完钻井深4750.18m,属超深井范畴,酸压改造层段-4480.1~-4495.5m.储层温度高达160℃,施工难度大。通过优选酸液配方和施工工艺,现场应用获得成功。裂缝监测结果表明,酸蚀有效缝长达到58m,达到国内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7.
酸压改造是川东北地区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增储上产的重要手段,但是川东北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埋藏深、温度高、非均质性强、低孔低渗部分地区高含硫的特点,使得储层改造面临大量技术难题。为此,选用该地区储层岩心进行室内试验,优选出适合该地区的胶凝酸酸液体系,并从川东北地区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储层的具体特征,优选出适合该地区的闭合酸化工艺,最后以一口典型井为例,证实了优选出的酸液体系及酸化工艺在该地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五百梯气田是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上世纪 90年代重点开发的低渗天然气田 ,其中 6口井采用胶凝酸、前置液交替注入压裂酸化施工工艺实施深部改造后 ,使气井的天然气产能提高了 90 .4 5× 10 4m3/d ,单井平均增产 8.76倍 ,施工效果十分显著。本文介绍了该气田使用胶凝酸、前置液交替注入施工6口井的储层情况及室内评价确定的胶凝酸配方体系 ,并对该体系现场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埋藏深、温度高、高含硫、孔缝洞发育分布不均匀等特点,酸化压裂改造面临一系列技术难题。在对典型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地质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基础上,针对酸化压裂改造面临的技术挑战,从高温深井提高酸液有效作用距离的酸液体系、高闭合应力储层提高酸蚀裂缝导流能力的措施、缝洞型储层酸化降滤失措施、复杂地层流体应对技术、复杂结构井分段改造措施等方面对国内海相碳酸盐岩储层酸化压裂改造关键技术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海相碳酸盐岩层增产改造理论及工艺技术发展趋势。该研究结果为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增产改造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深井、超深井日益增多,常规的酸液体系缓速能力有限,不能形成较长且具有一定支撑能力的酸蚀裂缝,而伴随油田开发技术的深入,对酸液体系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自主合成具有增黏、耐温、抗盐等性能良好的胶凝酸分子,并合理筛选与其配伍的缓蚀剂、铁离子稳定剂、助排剂,研制出高温碳酸盐岩酸化用胶凝酸体系,体系配方为:20%HCl+0.6%胶凝剂+4%BZGCY-S-HS缓蚀剂+2%BZGCY-S-03助排剂+2%BZGCY-S-04铁离子稳定剂(配方中百分数为质量分数,下同)。该体系达到了高温碳酸盐岩储层的酸压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11.
四川盆地L17超高压气井的试油测试工艺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超高压气井的试油在国内外均是一大难题,目前国内外对高温高压井的概念没有作出统一的解释和规定,国际高温高压井协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将高温高压井定义为:井口压力大于70 MPa(或者是井底压力大于105 MPa)、井底温度大于150 ℃的井为高温高压井;井口压力大于105 MPa(或者是井底压力大于140 MPa),井底温度大于170 ℃的井为超高温压井。四川盆地九龙山构造L17井栖霞组测试关井井口压力为107.64 MPa、温度为147.3 ℃,是一口典型的超高压、中含硫、超深气井。高温高压井从钻井设计、钻井、测井、测试、试采均与常规井有很大区别。为解决超高压气井的试油测试难题,从试油准备工作、试油测试设计技术、测试工具的优化、安全保障措施、现场组织等方面总结分析了L17井的试油特点与难点,介绍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建议加强节流阀远程操作工具的引进与研制。  相似文献   

12.
阐述川东北地区石炭系气藏出水现状,研究水体活动规律,探讨水侵特征、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总结治水措施效果。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四川气田的开发特点,介绍了四川气田地层水的渗流特征和严重危害,对排水采气配套工艺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取得的主要成绩和经验进行了总结,认识;针对不同的出水类型提出了更为完善,行之有效的排水采气配套工艺系列,对指导有水气田的科学管理、高效开发具有借览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钻速慢、 井漏复杂、 储层易伤害的难题, 近年来研究并试验了气体钻井技术, 形成了干气体、 雾化、 泡沫、 充气钻井四项主体技术, 以及气体钻井地层适应性评价、 气体钻井优化设计、 井下流体监测和控制、 空气锤钻井、 气体钻井后介质转换、 气体钻井取心、 气体钻水平井、 干井筒下套管固井八项配套技术, 初步实现了气体钻井装备和工具的国产化, 干气体钻井成熟并推广应用。2 0 0 8年以来在川渝等地区开展规模化应用 1 9 2井 2 9 6井次, 平均机械钻速1 1  8 5m/ h , 为相同条件下钻井液钻井的3~ 1 3倍, 在及时发现和保护油气层、 加快勘探开发进程和解决工程复杂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15.
川东北地区河坝1井属一口高温、高压、高产气井,也是目前国内投入开发的井口压力最高的气井之一。针对河坝1井在投产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分析了"三高"气井开采的关键技术,提出了采用可靠的井口装置和远程控制系统,合理选择高压平板闸阀,采用固定节流方式,合理分配节流压差,对油嘴进行硬化处理,采用法兰连接方式,以及直接开井等关键技术,确保了"三高"气井的安全平稳生产。  相似文献   

16.
MDT测井技术在川东北地区多井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高度非均质的碳酸盐岩地层中,常规测井资料无法解释的一些疑难问题(如常规测井资料无法确定储层纵横向上的连通性、气水界面判断不准、疑难层的流体性质判断不清等)可以通过电缆试地层测试资料的应用得以解决,并见到了较好的地质效果。MDT(模块式地层测试)测井新技术能够及时、快捷、准确地获取储层流体、压力资料,把许多需要在试油及勘探评价阶段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MDT测试就得以了解、认识,从而有效地减少试油工程的投入,也为气藏的储量计算提供了较准确的参数。用MDT测试的压力资料结合常规测井资料,以及区域地质、地震、试油的地层压力资料,对川东北罗家寨、磙子坪、铁山坡等气田进行多井压力分析,较好地解释了各个气藏及气水之间的关系,准确地确定了气藏的气水界面,为储量计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何红梅  黄禹忠  任山  刘林  慈建发 《钻采工艺》2012,35(4):62-65,126
XC气田JS气藏是川西侏罗系低渗致密气藏的典型代表,为使难动用储量通过水平井技术得到经济有效的开发,试验探索了不同钻井方式、不同完井方式、不同改造方式下的增产效果,并最终认为套管封隔器分级压裂是提高水平井效果的必须技术。但是随着产能对水平井分段数逐步提高的需求,由于滑套极差等因素影响,在139.7mm套管内分段数仅能达到7~10级。针对该情况,通过在封隔器分级压裂的每级间采用限流压裂工艺,提出了水平井多级多段压裂新技术,该技术能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了水平井的分段压裂数。水平井多级多段压裂新技术在XC气田JS难动用储量层实施8口井,平均单井获得天然气无阻流量19.4846×104m3/d,是邻井直井压裂增产的7.97倍,是以往封隔器常规分段压裂效果的1.9倍,增产效果明显提高。该技术在采用较少封隔器的情况下可以提高水平井分段数,而不会增加井下工具成本,同时可以降低施工风险。目前该技术在水平井中已经实现了15段的分段数,通过该技术的应用,139.7mm套管内水平井的分段数可由目前的7~10段提高到20~30段,该新技术的应用将对水平井开发非常规天然气技术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四川地区油气井井喷失控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时田  骆觉民  高碧华 《石油学报》1981,2(1):79-90,122
油气井井喷失控是高压高产气田及凝析油田在钻遇油气层时,极易发生的一种严重事故。因此,要安全快速地钻开高压油气层,让强大的油气流驯服地从地层进入输油气管道,必须慎重对待。四川盆地除陆相碎屑岩含油气层外,还有广泛的裂缝性碳酸岩地层,有较好的相互连通,构成了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储渗空间,尤其是裂缝性储集层,成为四川高压高产气田形的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川西前陆盆地的“四川运动”及与油气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川西前陆盆地和龙门山地区磷灰石裂变径迹的测定和计算机摸拟,为“四川运动”‘提供了新的信息。该区的“四川运动”共有4幕:第1幕发生在60Ma,即早古新世和晚古新世之间;第2幕发生在35~36Ma,即始新世和渐新世之间;第3幕发生在10Ma,即中中新世和晚中新世之间;第4幕发生在早更新世和中更新世之间。由此可见,所谓四川运动就是喜马拉雅运动。这次运动为川西前陆盆地油气运移富集创造了条件,并是川西前陆盆地储层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川西前陆盆地大多数气藏是在“四川运动”期间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四川盆地页岩气藏勘探开发与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盆地暗色页岩分布广、层系多,页岩气资源丰富、利用价值很高。页岩气藏勘探技术属于世界级难题,技术创新潜力也很大。地质理论认识不断深化,促使页岩气资源调查全面展开。为此,提出页岩气藏勘探是世界范围内新兴的边缘专业学科领域,勘探的原则在于将地质理论认识与四川盆地的具体地质状况结合起来,发挥有针对性的指导作用。钻井、开采工程技术在于提高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化基础研究,提高科研项目级别。钻井、开采工程技术述评及提示,有助于扩大技术攻关的新思路。勘探原则和勘探技术选向超前探讨,对于川南、川西南地区页岩气藏勘探示范工程项目启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