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急诊患者的心理特征、心理状态及心理护理实施方法而达到提高急诊患者护理质量的目的。对各类不同病因急诊患者进行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不同病因急诊患者心理有明显的个性差异,把握急诊患者的不同心理,可使护理及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对不同急诊患者正确实施心理护理可缓解或消除其不良心理反应,可使其正视疾病,自觉配合治疗,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2.
申云 《中国实用医药》2011,6(25):207-208
目的探讨急诊心理护理对急诊患者护理效果。方法对实施心理护理措施前318例急诊患者与心理护理措施后318急诊患者进行护理质量调查,调查内容对急诊护理的满意程度,包括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并对总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心理护理措施前护理总满意85.85%,心理护理措施后护理总满意99.06%,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对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具有非常高的重要性,良好而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促进急诊患者康复以及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急诊患者的心理特点,提出对急诊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对策,包括注重与患者及家属的情感沟通、积极对患者实施救治、增加对患者的理解劝导、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紧张心理,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等。从而使心理护理在急诊护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使护理质量和抢救的成功率得以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4.
针对急诊患者心理特征从而实施急诊护理措施,最终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不同病因急诊患者的心理存在明显的差异,把握患者心理状态能够做好护理工作。对不同病因急诊患者全面实施心理护理,能够缓解其不良心理反应,让患者配合治疗,本文从急诊患者的心理特征以及急诊患者心理护理措施等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急诊患者大多数人院时病情急、危、重,急诊护士往往容易忽略对患者的心理护理而只对患者的临床表现给予对症急救。由于病情危重,患者和家属同样有严重的恐惧及焦虑、抑郁心理。针对这一点,急诊护士对于患者在急救中给予恰当及时护理的同时,也应考虑满足对生存和安全的需要,以熟练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急诊患者心理护理现状,分析急诊患者心理护理存在的问题,探讨急诊患者心理护理的对策。方法对50家综合性医院的500名护理人员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结果各级各家医院急诊科均开展了心理护理,38.09%的护士对急诊患者心理护理工作现状不满意,主要原因是急诊护士人员不足,年轻人员占比例较大(69.15%),相对经验不足,缺乏心理护理知识。结论提高护理人员认识,加强培训,增加急诊护理人员比例,调整人员结构,弹性排班,提高护理人员待遇,增加责任感和同情心等是提高急诊患者心理护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急诊外伤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急诊外伤患者除按一般外科急诊护理常规护理外,还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加患者的安全感,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修养。方法针对急诊患者恐惧、焦虑、急躁和孤独等心理特点,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结果达到稳定患者情绪、提高抢救治疗的效果。结论实施心理护理,可消除急诊患者不良的心理反应,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蒋寅 《中国实用医药》2012,7(7):214-215
目的探讨急诊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方法在临床对急诊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护理,观察其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心理护理后,患者及家属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早日康复。结论对急诊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马坤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1):115-115
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是急诊护理的重要环节,为提高急诊护理服务质量,减少护患纠纷和护理风险,在本文中笔者对急诊护理中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急诊急救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研究心理护理在改善急诊急救患者面对急症时的焦躁、激动、担忧、等不良情绪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改良急诊急救患者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对急诊急救护理工作的认可度、满意度。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沈阳急救中心急诊救治的患者100例,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50例,采取普通护理措施,试验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在基本满意、满意、非常满意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不满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急救的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消除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焦虑情绪,促进其积极配合医疗护理工作,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急诊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总结急诊手术心理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于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急诊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针对患者情况进行术前心理干预。结果本组患者术前均出现恐惧、紧张、焦虑情绪,其中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出现悲观绝望的心理较文化程度较低者少,护理及治疗配合与接受度更好;全部患者经过术前心理护理均能配合治疗,安全度过手术期。结论加强急诊手术患者术前心理护理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患者以稳定积极的情绪接受治疗与配合更有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外伤患心理护理者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50急诊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心理护理组,两组均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心理护理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心理情绪评分和患者满意度、护理工作差错率、对护理人员投诉率情况。结果心理护理组抑郁、焦虑、紧张、恐惧、疑虑心理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t=8.90,7.61,12.89,8.14,6.68,均P〈0.05),心理护理组患者满意度、护理工作差错率、对护理人员投诉率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X2=12.29,13.05,8.66,均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明显改善急诊外伤患者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210医院急诊科2009年1月至2009年6月共收治急诊患者1576例的临床资料及护理过程。结果 1576例急诊患者主要为外伤877例,服毒52例,癔症31例,鼻出血和消化道出血24例,腹痛498例,心肌梗死23例,其他58例。结论急诊护士必须了解和掌握各种急诊患者的心理需要,根据其不同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提高急诊的临床护理效果,促使疾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护理质量,我们根据急诊创伤患者的心理反应特点进行个体化心理护理.不同急诊创伤患者因文化水平、职业素养、病情等因素影响,心理差异较大.了解急诊创伤患者心理反应特点,有目的 地进行心理护理能够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更好地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急诊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6例急诊手术患者分到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研究对象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研究对象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干预,采用SAS量表、SDS量表对护理干预前后两组研究对象焦虑、抑郁情绪的变化情况进行评价,同时比较两组研究研究治疗后的心率及血压值。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对象的SAS量表评分、SDS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有P <0.05。结论在急诊手术患者中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并能稳定患者的生理指标,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护理质量,我们根据急诊创伤患者的心理反应特点进行个体化心理护理.不同急诊创伤患者因文化水平、职业素养、病情等因素影响,心理差异较大.了解急诊创伤患者心理反应特点,有目的 地进行心理护理能够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更好地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诊心理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其护理满意度.方法:2019-01~2019-12来我院急诊进行创伤治疗的86例患者(以骨外伤患者为主),采用抛掷硬币法将这86例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而对观察组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随后观察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在SAS评分、SDS评分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心理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地提升其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护理心理学是医学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常易被忽视。急诊患者发病突然,凶险,严重而复杂,患者缺乏心理准备,尤其是意识尚清者,往往产生一种生命危险的恐惧心理。医护人员不但要抢救及时,准确,同时要注意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对患者家属的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医学心理学的发展,心理护理已受到广泛重视。急诊患者的心理状态与其他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很大区别[1]。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对于配合急诊抢救工作极为重要。1急诊危重患者就诊时的心理特点1.1紧张、恐惧心理急诊患者由于是忽然遭受意外伤害或病情急剧恶化等原因前来就诊,患者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表现为精神紧张、恐惧不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做好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提高急诊临床护理的水平及抢救的质量。方法做好心理评估,作出相应的护理诊断,制定最佳的心理护理措施,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促进疾病的转归与健康的恢复。结果临床实践证明,通过加强对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可以促进护患交流,减少护患纠纷。结论我们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切实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以平等真诚的态度将解释工作做到位,把人性化服务有机地融入整体护理的全过程,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提高急诊临床护理的水平及抢救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