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声音     
"一是尽快将医疗资源覆盖到重灾县的全部乡镇;二是强化重症伤员救治,集中优势医疗资源,按照‘集中伤员、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四集中’救治原则,降低伤员死亡率和致残率;三是完善指挥机制,医疗救援工作在四川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现军警地一体化,所有医疗救援力量听从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四是科学开展灾后防疫,实现灾区卫生防疫工作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遵照国家和军队的统一部署,第三军医大学多支卫生防疫队赴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之一的理县进行灾后卫生防疫工作,以确保灾区“大灾之后无大疫”。方法在认真分析、充分把握灾区乡村卫生防疫形势的基础上,依照地震后各时期不同的防疫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结果在短时间内恢复了灾区乡村防疫体系,并对灾区乡村防疫体系工作能力进行了强化和提升。结论在确保地震灾区无疫情的同时,也推动了灾区乡村卫生防疫事业的进步,为地震灾区乡村的灾后重建提供了重要的卫生防疫保障。  相似文献   

3.
2008年汶川地震,军区先后派两批次卫生防疫分队,赴灾区开展卫生防疫工作,按照“专群结合,包乡进村,不留死角,达到全覆盖”的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工作部署要求,结合灾区实际,在防疫工作中摸索出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取得防疫阶段性成果,同时防疫队积极拓展防疫功能,深化防疫工作服务内涵,为灾区打造一支不走的防疫队伍,达到了灾后无大疫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灾区地理环境和生活环境遭到巨大改变.为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国务院提出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全国各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人员深入四川地震灾区开展灾后卫生防疫工作.由解放军疾病控制研究所、海南省卫生防疫队、吉林省卫生防疫队和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人员组成汶川县三江乡灾后防疫联合工作队,在当地开展"生态防疫、保护家园"模式的防疫工作.  相似文献   

5.
对地震灾区的卫生防疫现场工作进行总结,提出工作思考,以便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通过现场调查,及时收集地震灾区的基本情况,及时进行灾后卫生学评估。开展以消毒杀虫、疾病监测、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环境卫生、重点人群免疫、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等为重点的灾后卫生防疫工作。并提出了相应的工作思考进行讨论。所防疫的区域实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所做的工作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曾光教授近期调研了地震灾区德阳和绵阳,他在视察了地震现场、灾民安置点、医疗救助站后认为,到目前为止,四川地震灾区没有大的疫情发生,这是可以肯定的。但是今天没问题,并不说明今后就没有问题。要加强灾区的防疫工作,重建灾区卫生防病体系。曾光提出的政策建议第一条是:结合新的医改方案精神,率先实行公共卫生机构体制改革试点,解决好社会公益机构的运行补偿问题,解除卫生防疫人员后顾之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灾后的防病工作,这是公共卫生体系灾后重建的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7.
汶川“5·12”地震发生后,军事医学科学院(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抗震救灾卧龙防疫分队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主导当地卫生防疫工作,进行技术监管,协调统筹多支卫生防疫力量,迅速改善了灾后卫生状况,确保灾区没有发生传染病疫情,为落实温总理“灾后九十天无大疫”的指示要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灾区震后卫生防疫和心理干预工作思考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通过分析地震灾区面临的主要卫生问题,总结了部队如何做好灾后卫生防疫和心理干预工作:从突出防疫工作的三个重点,到三个关键环节,建立和完善“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全覆盖、无盲点”的灾后卫生防疫机制,抓好各项防疫措施的落实。充分认识开展心理干预的重要性,及时有效地开展心理干预,科学运用心理干预的方法,正确把握心理干预的有关问题,引导灾区民众和救灾部队尽快走出受灾阴影。  相似文献   

9.
灾难无情,人间有爱。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8.0级地震发生后,全国上下齐心合力,共赴困难。医务人员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一线救援,全情投入,忘我奉献,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典型。当下,虽然医疗救助已经不是灾后工作的重点,但是卫生防疫、心理干预、伤员救治等工作依然繁重,医疗系统仍然发挥着秉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大量伤员在极短的时间内被送至德阳重灾区唯一的一所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德阳市人民医院.医院救治工作及时运行对伤病员的生命挽救和预后起到决定性作用。适时启动德阳市传染病后备医院(以下简称后备医院)作为地震伤救治分中心对伤员进行救治,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医疗应急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比较汶川地震和雅安地震伤员医疗救治中的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探讨地震伤员救治中的医院感染防控特点。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和现场调查,了解两次地震伤员医疗救治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特点并比较其异同。结果与2008年汶川地震的伤员救治工作相比,2013年雅安地震救治压力小,救治医院的医院感染防控应急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在预检分诊、气性坏疽的防治、目标监测和高危环节的干预方面都有了改进,并取得明显效果。临时帐篷医院的感染控制工作也在短期内步入正轨。结论良好的地震伤员救治医院感染防控,关键要做到“四早(早介入、早筛查、早隔离、早干预)、六需要(需要领导重视;需要多学科合作;需要个性化防控方案;需要将感染控制的理念与措施贯穿诊疗活动的全过程;需要采取科学规范的感染控制措施;需要配备合格的感染控制专业人员)”,以保障灾后医疗救治中的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2.
汶川地震后绵阳卫生防疫措施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汶川地震灾后绵阳卫生防疫措施与效果的分析并提出建议,以巩固大灾之后无大疫成果和保障灾后重建顺利进行。方法搜集、整理绵阳传染病疫情资料、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工作报表与专题调查报告,回顾性总结汶川地震灾后绵阳卫生防疫工作实践,描述并分析卫生防疫效果。结果总结出10条卫生防疫措施:统筹指挥、整合资源,医疗卫生防疫覆盖到村;统一技术方案,规范应急处置;狠抓环境整治和消杀防疫,消除疾病隐患;注重能力恢复,加强疫情监测报告和分析;现场快检与实验室监测相结合,保证饮水安全;严格食品卫生监管,防止食源性疾病发生;进行应急接种,建立免疫屏障;开展卫生学评价,控制危险因素;开展病媒生物监测,防止媒介生物孳生;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普及救灾防病知识。灾区卫生状况得到改善,无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传染病报告发病率较前3年同期平均水平下降29.23%。结论汶川地震灾后绵阳采取的卫生防疫措施科学有效,传染病报告发病率降低。  相似文献   

13.
地震灾后,紧急制定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如建立分诊前移流程,筛查感染伤员,对伤员进行分类管理;加强对环境卫生的消毒与管理;加强手卫生。有效预防控制了地震灾后医疗救治中的医院感染及传染病疫情。  相似文献   

14.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9):I0001-I0001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仅5分钟,医院党委常委迅速集结在办公楼前,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立即成立医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派遣医疗队奔赴灾区,迅即展开了生命大营救的工作。截止6月24日,医院共接诊地震伤员5665人,收治住院伤员1201人,其中埋压超过100小时以上的伤员5名。医疗队先后接诊、后送伤员105名,手术36余台(次),巡诊驻地群众及救灾部队官兵5300余人次,开展灾区卫生防疫知识讲座、宣传近7000人次。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云南省鲁甸地震灾后卫生防疫工作的质量与效果进行现场评估,为灾区下一阶段卫生防疫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云南昭通市鲁甸县与巧家县,通过现场资料查阅、调查问卷和知情人访谈等方式,对灾区灾后卫生防疫工作传染病控制效果、卫生防疫能力恢复、卫生防疫覆盖及工作规范化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截至2014年9月27日,2个县传染病控制效果良好,卫生防疫能力基本恢复,卫生防疫工作覆盖率达100%,卫生防疫工作基本科学规范。灾后灾区并未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论灾区灾后卫生应急防疫工作得到全面落实,多部门卫生防疫工作机制基本建立,下一阶段应重点做好外援力量撤离工作交接,关注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的传染病防控,恢复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强环境卫生,发挥省级疾控机构的技术指导功能等领域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经胡主席和中央军委批准,2010年11月16日至30日,中国与秘鲁“和平天使-2010”人道主义医疗救援联合作业在秘鲁首都利马成功举行。这次行动秉承“救死扶伤、共创和谐”的宗旨,分交流培训、救援演习、医疗服务三个阶段组织实施。由第三军医大学为主抽组派出的中方医疗队员与秘方卫勤人员联合演练了化学中毒伤员急救与洗消、野战医院快速展开、伤员救治、卫生防疫、卫勤组织指挥等课目;开展了为期5天的高水平免费医疗服务,诊治当地患者4100多人次。  相似文献   

17.
肖庆  侯军  王章英  漆伟 《医疗卫生装备》2008,29(9):F0002-F0002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地处震区的解放军第520医院在自身营房设施、医疗设备遭受严重损坏、医护人员不同程度受到地震伤害的情况下,克服种种困难。迅速投入到抗震救灾医疗救治工作中。震后5min即开始接收伤员,1h后向灾区派遣医疗救护队,通过远程会诊系统及时向总部汇报灾情和救治情况。截至7月20日。共救治地震伤病员4195人次.抢救危重伤员216人次。实施手术626台次。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批量收治四川地震灾区伤员的管理实践,提出了六个确保的总要求,按照“集中收治、分区管理,集体把关、专科负责,综合救治、突出重点”的工作思路,探讨了畅通安全快速的绿色抢救通道、健全伤员救治的质量保障机制、确保伤员救治成功率减少、伤残率的做法措施,并简述了地震伤员的伤情特点和医疗救治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5.12"汶川地震灾害后德阳地震灾区卫生防疫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方法]通过对"5.12"特大地震灾害后,德阳地震灾区不同时期卫生防疫面临的状况、突出问题和困难进行分析,对不同时期防疫策略、措施和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可对今后应对类似重大突发事件提供理论依据、借鉴和启迪。[结果]震后10个月,德阳地区未发生与地震相关的重大食物中毒、重大传染病疫情、饮用水污染事件和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灾区卫生防疫体系恢复常态,卫生防疫应急能力在实战中得到提升。[结论]一系列防控措施行之有效,灾后卫生防疫工作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20.
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卫生防疫工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亲身参与汶川大地震的灾后应急卫生防疫工作,总结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灾后应急卫生防疫工作模式:一是在地震灾区开展应急防疫工作要严格区分疫区和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重点;二是要因地制宜,科学地开展卫生防疫工作;三是应及时开展灾后卫生防疫知识应急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