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耳穴配合颈夹脊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分为两组,各45例。研究组采用针刺耳穴配合颈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愈率28.89%,对照组为17.7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1%(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针刺耳穴配合颈夹脊穴能显著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2.
谭黄圣  邓鹏伟  何升华 《中国针灸》2024,(5):537-538+545
目的:观察针刺手三阳经输穴配合颈夹脊穴治疗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6例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针刺手三阳经输穴配合颈夹脊穴治疗,留针30 min,每10 min行针1次,每日1次,7 d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表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以及简易生活质量量表(SF-12)评分,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表PRI评分、VAS评分、PPI评分、总分及NDI评分降低(P<0.05),SF-12评分升高(P<0.05),总有效率为91.1%(51/56)。结论:针刺手三阳经输穴配合颈夹脊穴能缓解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穴配合梅花针刺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采用针刺颈夹脊穴的基础上加梅花针叩刺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针刺颈夹脊穴治疗。两个疗程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AS)、麻木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26/30),对照组为83.3%(25/30),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均P0.01),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麻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均P0.01),治疗组治疗患肢麻木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梅花针叩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对缓解患肢麻木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牵引、夹脊穴穴位注射配合艾灸与牵引、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牵引、推拿治疗;治疗组行牵引、夹脊穴穴位注射疏血通2ml和腺苷钴胺1mg的混合液配合温和灸,比较治疗一疗程后的数字疼痛评分(NPRS)、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PRS疼痛评分、CASC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2项评分较常规组改善更明显(P<0.05),临床疗效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74.19%.结论:穴位注射配合艾灸、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臂丛神经配合针刺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患者,采用经臂丛神经刺激结合针刺颈夹脊穴治疗,治疗10次后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60例患者均完成了10次治疗,其中显效35例,好转2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结论:经臂丛神经刺激结合针刺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夹脊穴配合十宣穴放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颈夹脊穴针刺为主配合十宣穴放血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颈夹脊穴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粘度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浆黏度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8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夹脊穴配合十宣穴放血是一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刺四天穴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针刺四天穴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镇痛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区组随机化分组,随机分为四天穴方治疗组46例、颈夹脊穴对照组22例,治疗2个疗程后用疼痛视觉模拟标尺法、症状量表分析法进行疗效分析。结果:四天穴方组显效率为78.3%,颈夹脊穴组为54.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四天穴方在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缓解疼痛方面较针刺颈夹脊穴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安贵霞  田玲玲 《河南中医》2014,34(1):134-136
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穴、三经奇穴结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研究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颈夹脊穴、三经奇穴结合推拿治疗,对照组常规针刺取穴结合推拿治疗,两组在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16例,显效8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临床控制10例,显效8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为80%,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麻木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麻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颈夹脊穴、三经奇穴结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优于常规针刺取穴结合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颈椎病穴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交感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为针刺颈椎病穴,对照组为针刺颈夹脊穴。均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80.0%,对照组愈显率为5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颈椎病穴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疗效优于针刺颈夹脊穴。  相似文献   

10.
齐刺法配合艾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齐刺法配合艾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4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以崇骨、颈5~6夹脊为主穴进行针刺,其中崇骨穴采用齐刺法,同时艾灸颈6夹脊穴,连续治疗4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46例患者治愈显效率84.8%,总有效率91.3%。结论:齐刺法配合艾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肯定,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温针配合患椎颈夹脊穴放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神经根性颈椎病(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温针、患椎夹脊穴放血和常规西药两种方法进行治疗,一日一次,10日为一疗程,一疗程后,比较2组主要症状体征综合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综合评分均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能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的主要症状体征;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温针配合颈夹脊穴放血治疗根性颈椎病(急性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配合自拟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医辨证为风寒湿邪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夹脊穴配合自拟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疼痛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86.7%,26/30)明显优于对照组(73.3%,22/30)(P0.05),且治疗组愈显率(66.7%,20/30)明显优于对照组(50.0%,15/30)(P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疼痛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疼痛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颈夹脊配合自拟中药治疗证属风寒湿邪型的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明显缓解疼痛症状,总体临床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大椎穴刺络拔罐配合针刺颈夹脊穴治疗气滞血瘀证椎动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气滞血瘀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颈3~6夹脊穴,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大椎穴刺络拔罐,针刺1个疗程后(10天)观察两组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并判断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高切速全血粘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快刺液门、阴谷结合常规针刺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快刺组和常规针刺组,各26例。常规针刺组为针刺颈夹脊穴,快刺组在针刺颈夹脊穴的基础上,快刺液门、阴谷穴,6次为1个疗程,均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疗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评分及证候评分,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疼痛评分及证候积分均有改善(均P 0. 05),且快刺组较常规针刺组更佳;快刺组总有效率为96. 15%(25/26),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3. 08%(19/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快刺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结论:快刺液门、阴谷配合常规针刺颈夹脊穴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常规针刺颈夹脊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罗莎  勾芳 《四川中医》2013,(2):123-124
目的:扣刺双上肢三阳经配合颈部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予双上肢三阳经扣刺,双侧C3~C7夹脊穴治疗。对照组予双侧C3~C7夹脊穴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2组镇痛效果、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镇痛效果、临床疗效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循经扣刺配合针刺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埃塞俄比亚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把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选取风池、大椎、肩井、病变神经根出口处颈夹脊穴、病变经脉所过穴位进行针刺,留针30 min;对照组选用干扰电治疗仪(型号:LGT-2800V2),选取颈肩上肢敏感压痛点放置电极,20 min/次,两组均1次/天,10天为1个疗程。治疗后进行疗效判定、VAS评分比较和颈椎病症状量表比较。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5.6%和7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比较,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埃塞俄比亚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电针颈夹脊穴治疗脊髓变性型颈椎病的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60例诊断为脊髓变性型颈椎病的患者分为电针颈夹脊穴组(观察组)与颈夹脊穴常规针刺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配合电针颈夹脊穴与颈夹脊穴常规针刺治疗,每日一次,7天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间隔一天,共治疗4个疗程,治疗后采用颈椎病脊髓功能状态评定24分法、改良VAS疼痛评分法等综合评定两组患者病情变化,对所有评分数据统计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改善与疼痛减轻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方法都能有效改善脊髓变性型颈椎病患者神经功能与上肢疼痛状况;观察组治疗脊髓变性型颈椎病临床疗效与生活质量改善佳于对照组,电针颈夹脊穴治疗脊髓变性型颈椎病可获得更为满意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加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温针灸组30例,选用风池、颈夹脊穴、大椎、大杼、巨骨、天宗、天髎、肩井、合谷,并结合艾灸治疗。针刺组30例,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主要选用肩髎、肩髃、曲池、天井、阳池、外关。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结果:温针灸组治疗1个疗程后在神经根型颈椎病20分法评分、VAS评分、疗效等方面与针刺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63±2.31 vs 15.67±2.48,2.36±1.59 vs 3.98±2.32,100.0%vs 86.7%(26/30),P0.05)。结论:针刺加温针法能够明显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部疼痛和颈部功能,操作简易,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牵引状态下行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顽固性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在牵引状态下行夹脊穴穴位注射,对照组30例常规予以颈椎病推拿配合颈椎牵引.2组均1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随访6个月比较2组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颈夹脊穴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针刺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积分及临床疗效。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VAS评分降低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颈夹脊穴配合中药内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肯定,操作简单,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