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N0~1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亮  杨红健 《中国肿瘤》2005,14(3):205-207
[目的]探讨N0~1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数目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N0~1乳腺癌手术病例,分析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数目、淋巴结转移数与5年生存率关系.[结果]不全腋清组与全腋清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68.57%、79.92%(X2=2.240,P=0.135),腋淋巴结清扫数<10个组与腋淋巴结清扫数≥10个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72.79%、86.96%(X2=1.343,P=0.247);腋淋巴结转移≥4个与<4个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8.57%、85.33%(X2=9.373,P=0.002);在腋淋巴结清扫数≥10个组中,腋淋巴结转移≥4个与<4个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8.74%、83.33%(X2=6.398,P=0.011).[结论]本研究未能提示N0~1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数目影响预后,但腋淋巴结转移数目影响预后;腋淋巴结清扫数应≥10个,可准确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放射治疗对腋窝淋巴结转移数≥8 个、T1 ~3 期乳腺癌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78 例行根治术的浸润性乳腺癌。术后均接受辅助化疗,疗程0.5 ~4.0 个;38 例兼接受了术后放射治疗,放射治疗部位为同侧锁骨上、下及内乳淋巴引流区,且29 例加胸壁、25 例加腋窝,放射治疗剂量45 Gy 以上占89.5 % 。结果 放射治疗组和未放射治疗组的5 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30 .8%和57.4 %( P= 0.010) ;5 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47 .7% 和15.7% ( P= 0 .002) ;5 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4.4% 和40.6% (P= 0.083) 。做和未做胸壁足量放射治疗的胸壁复发率为7 .7 % (2/26) 和3/9 (P<0 .05)。做和未做腋窝放射治疗的腋窝复发率为4 .0% (1/25)和7 .7 % (1/13)(P> 0.05)。结论 对腋窝淋巴结转移数≥8 个、T1~3 期乳腺癌,除术后化疗外,应常规行术后放射治疗,胸壁应列为常规的照射部位之一,腋窝可不必照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外科腋窝处理的理想方法,明确腋窝前哨淋巴结(SLN)所在淋巴结群切除替代单纯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的假阴性率是否较明显降低,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传统的腋窝淋巴结解剖学分群方法,对17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病例手术中先行腋窝SLNB,再行SLN所在腋淋巴结群的清扫,最后行全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对SLN、SLN所在腋淋巴结群的其它淋巴结、腋窝其余的淋巴结分三组送病理检查,比较SLNB与SLN所在淋巴结群切除活检预测腋淋巴结状态的差异.结果 SLNB总成功率为99.4%(169/170),SLNB 5例假阴性,假阴性率9.6%(5/52),敏感性90.4%(47/52),准确率97.0%(164/169);阳性预测值100.0%,阴性预测值95.9%.SLN所在淋巴结群切除活检预测腋淋巴结状态仅1例假阴性,假阴性率1.9%(1/52),敏感性98.1%(51/52),准确率99.4%(168/169);阳性预测值100.0%(51/51),阴性预测值99.2%(117/118).结论 腋窝SLN所在淋巴结群切除活检预测腋淋巴结状态的假阴性率较单纯SLNB明显降低(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及其预后情况,总结其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断治疗方法以及各种方法治疗的效果。结果23例患者接受了同侧乳腺改良根治术,18例患者仅行同侧腋窝淋巴结清扫术,6例患者在腋窝淋巴结活检证实为隐匿性乳腺癌后未行进一步手术治疗。行改良根治术组与仅行腋窝清扫组两者间总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0.646),但后者复发率(33.3%,6/18)明显高于前者(8.7%,2/23),两者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8)。结论腋窝淋巴结活检及免疫组化分析对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治疗方式首选改良根治术并辅以化放疗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5.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部分乳腺照射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癌的治疗经历了从大手术到小手术以尽量保存功能的过程。从全乳腺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到乳腺肿瘤区段切除加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手术的转变影响到放射治疗的应用。例如,一位早期乳腺癌患者,若行全乳腺切除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如果腋窝淋巴结阴性,就不需要进行放射治疗;若行乳腺肿瘤区段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保留乳房性乳腺癌手术加哨兵淋巴结活检(附103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加哨兵淋巴结活检临床经验.方法肿块局部扩大切除23例,乳腺区段切除加腋淋巴结清扫80例,全部病例均行哨兵淋巴结活检.结果活检与术后病理对照,准确性95.8%,假阴性率14.1%,假阳性率0.术后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在早期乳腺癌中以哨兵淋巴结活检取代常规的腋淋巴结清扫,行保留乳房的乳腺癌手术可行;术后应进行根治性放疗及全身化疗,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保留乳房手术治疗老年乳腺癌11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老年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进而探讨腋淋巴结清扫术在老年乳腺癌中的意义.方法:对1986年12月~2006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保留乳房手术治疗的11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年龄均≥60岁,均接受乳腺癌局部广泛切除术,其中59例同时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即保乳手术.结果:51.8%(58/112)的患者合并其它疾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N.期患者中,30.6%(15/49)的患者累及腋窝,仅2.0%(1/49)的患者淋巴结转移数>3枚.中位随访31个月(7~288个月),保乳手术组与局部广泛切除术组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4.0%和82.8%(P=0.703);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0.9%和55.0%(P=0.38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临床触诊腋淋巴结阴性患者中49例行保乳手术,36例行局部广泛切除术.术后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4.7%和84.9%(P=0.795),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保乳手术组与局部广泛切除术组5年复发率分别为3.7%和8.2%(P=0.258).结论:保留乳房手术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适用于老年乳腺癌患者.腋淋巴结清扫并未明显增加老年乳腺癌尤其是,临床触诊腋淋巴结阴性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术后腋窝淋巴结数对放射治疗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目的 探讨乳腺腺癌根治或改良根治术后腋窝淋巴结清扫和检测的彻底程度对预后的影响和对放射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11例乳腺癌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后合并或不合并化疗+放射治疗的病例。根据腋窝淋巴结清扫和检测个数分为2个组,A组81例(腋窝淋巴结个数<10个),B组130例(腋窝淋巴结个数≥10个)。观察2个组的局部区域复发率和生存率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 A组和B组淋巴结转移数≥4个病例分别占21.0%和35.4%(P=0.026)。A组和B组局部区域复发率分别为33.3%和20.8%(P=0.042)。淋巴结阴性和转移数为1-3个的局部区域复发率A组为29.7%,B组为15.5%,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37)。A组腋窝淋巴结阴性及淋巴结阳性患者的远地转移率分别为16.7%和31.6%(P=9.169),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2.5%和45.6%(P=0.25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0.8%和57.9%(P=0.253),差异均无显著意义。B组淋巴结阴性及淋巴结阳性患者的远地转移率分别为5.9%和38.0%(P=0.000),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82.4%和50.6%(P=0.000),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2.2%和63.3%(P=0.000),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腋窝淋巴结清扫和检测不彻底低估了腋容淋巴结转移的程度,腋窝淋巴结个数<10的局部区域复发率明显高于腋窝淋巴结个数≥10者。当腋窝淋巴结清扫和检测<10个月时,建议对淋巴对转移数为1-3个者做术后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9.
早期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靶区的确定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目的:确定早期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的靶区。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行乳腺切除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605例T1-2N0-1M0期乳腺癌患者。所有得接受乳腺癌根治术,343例接受术后放射治疗,其中,135例接受胸壁放射治疗,270例锁骨上腋顶放射治疗,98例腋窝放射治疗,340例内乳放射治疗。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局部区域复发率的差别用Logrank检验。结果:全组患者的10年胸壁复发率为5.2%,10年锁骨上淋巴结复发率为6.5%,10年腋窝淋巴结复发率为2.9%,10年内乳淋巴结复发率为0.2%。未做胸壁放射治疗时,腋窝淋巴结转移数为0,1-3和≥4个的10年胸壁复发率分别为4.9%,5.3%和11.8%,腋窝淋巴结转移数≥4个的复发率比腋窝淋巴结转移数为0和1-3个有增高的趋势(P=0.062),放射治疗有降低这组患者胸壁复发率的趋势(2.9%和11.8%,P=0.089),未做锁骨上放射治疗时,腋窝淋巴结转移数≥4个的10年锁骨上复发率明显高于腋窝淋巴结转移数为0和1-3个者(42.4%和3.1%和9.1%,P=0.000),放射治疗可使这组患者的锁骨上淋巴结复发率明显降低(5.3%和42.4%,P=0.000),腋窝淋巴结转移数≥4个的患者,做和不做腋窝放射治疗的10年腋窝淋巴结复发率分别为0%和6.5%,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142)。全组患者只有1例出现内乳淋巴结复发,10年内乳淋巴结复发率为0.2%,结论:腋窝和内乳淋巴结复发少见,对腋窝淋巴结转移数≥4个的患者,建议行胸壁和锁骨上淋巴结照射,放射治疗有降低胸壁复发率的趋势,并能显著降低锁骨上淋巴结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乳腺癌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腋静脉分支的临床意义.方法 106例行根治术的I、Ⅱ、Ⅲa期乳腺癌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行腋窝清扫术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腋静脉分支,对照组(60例)行腋窝清扫术时常规切除肋间臂神经和腋静脉分支,两组患者术后按乳腺癌治疗,进行严密随访观察.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术后1个月上臂内侧感觉障碍发生率分别为8.70%、6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肢水肿发生率分别为6.52%、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1~5年随访均无局部复发.结论 对于I、Ⅱ、Ⅲa期乳腺癌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腋静脉分支可明显减少患者上肢内侧感觉障碍和上肢水肿发生率,并能减少局部复发,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男性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Zhou Z  Shao Y  Zhao D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3):235-236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男性乳腺癌32例,中位年龄54岁。分析了男性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临床Ⅰ期7例,Ⅱ期17例,Ⅲ期7例,Ⅳ期1例。32例患者中,31例有乳腺肿块。腋窝淋巴结转移率57.1%。总5年生存率65.6%,根治术与改良根治术后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68.4%及66.7%,非根治术患者5年生存率为57.1%。结论对于确诊为乳腺癌患者首选改良根治术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辅以放射治疗、化疗或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初探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使用价值及适应证。方法 40例各期乳腺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手术前接受3个疗程化疗,方案以NF为主,其中5-氟脲嘧啶(5-Fu)500mg/m^2、去甲长春花碱(NVB)25mg/m^2,肿瘤>53者加用表阿霉素(EPI)40mg/m^2,化疗中白细胞低下者使用集落刺激因子(G-CSF)75μg皮下注射,每日1次至正常。手术后化疗根据病情和术前化疗结果而定。结果 新辅助化疗总体有效率95.0%,术前化疗达到临床完全缓解3例,占7.5%,部分缓解35例,T3、T4各有1例无效。术后随访4-37个月,平均20个月,无死亡病例,4例出现局部复发或转移。结论 新辅助化疗术前以3个疗程为宜,最大受益者是原本不可手术病例以及部分拟行保乳手术病例。  相似文献   

13.
可手术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可手术乳腺癌患者手术前给予新辅助化疗(NCT)的安全性、近期疗效以及对手术方式的影响。方法 我院于1997年3月~2001年12月收治的224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Ⅱ~Ⅲ期)术前随机给予CMF(CTX+MIX+5-Fu)方案或CAF(CTX+ADM+5-Fu)方案化疗两个周期,全部患者治疗前均经针吸细胞学检查确诊,评价其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将临床原发肿瘤对化疗的反应按WHO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效(NR)或进展(PD)。结果 全部224例化疗患者中,CR 17例,PR 136例,总有效率68.3%,无恶化病例;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其中Ⅱ~Ⅲ级为65.6%;骨髓抑制以白细胞减少为主,Ⅲ~Ⅳ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60.3%,经对症治疗后均可缓解。全部患者无因为化疗的毒性反应而终止治疗的病例。结论 对于可手术乳腺癌的患者手术前给予新辅助化疗(NCT)可以使原发灶明显缩小,能够为预测化疗效果提供实体依据,降低手术复杂性,缩小手术范围,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并且安全可行,是一种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转移性三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生存情况和局部治疗在转移性三阴乳腺癌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1998—2013年间收治的 220例转移性三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果。全组 206例初诊Ⅰ~Ⅲ期患者治疗后出现远处转移(186例接受改良根治术、14例保乳手术+放疗、5例单纯保乳术、1例未接受手术;化疗 196例,88例改良根治术后局部区域放疗),14例Ⅳ期初诊时即有远处转移(8例接受改良根治术、1例区段切除术、5例未接受手术)。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转移后治疗对生存的影响。结果 最常见转移部位为肺和骨,实质性脏器转移182例(82.7%),单器官转移 63例(28.6%),多器官转移 153例(69.5%),4例不详。三阴乳腺癌初诊 3年内转移达高峰,5年后很少发生转移(6.4%)。中位随访时间22个月,全组转移后 5年OS为25.0%,中位生存时间21个月。单器官转移、多器官转移的 5年OS分别为38.2%、17.5%(P=0.005)。合并内脏转移、局限骨转移的 5年OS分别为20.3%、56.2%(P=0.049)。62例单器官转移病例中接受手术或放疗局部治疗组和无局部治疗组的转以后 5年OS分别为48%和29%(P=0.006)。结论 转移性三阴乳腺癌常见内脏实质器官转移,单器官转移预后好于多器官转移;对于单一器官转移,挽救性局部治疗能改善生存;局限于骨转移好于合并内脏转移预后。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意义(附30例报告)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目的 探讨开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 (sentinellymphnodebiopsy ,SLNB)的必要性、可行性、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术前在乳腺肿瘤下方注射 37MBq放射性胶体99mTc DX ,同时运用核素淋巴显像和γ计数器探测仪探测两种检测方法 ,识别出放射性同位素浓聚的前哨淋巴结(sentinellymphnode ,SLN) ,并用皮肤墨水在相应的皮肤上做出标记。术中根据体表标记切除SLN ,后行腋窝淋巴结解剖 (axilarylymphnodedissection ,ALND) ,两标本同时送病理检查 ,了解其符合率 ,并评价SLNB的可行性。结果  30例均进行了SLN识别定位 ,活检后经病理检查有 2例错误。 1例未取到SLN ,故SLN的检出率为 96 .7% ;1例SLN病理呈假阴性。按目前国外SLNB的评价标准 ,本组SLNB的敏感度为 88.9% ,准确性为 93.3% ,假阳性率为 0 ,假阴性率为 11.1%。结论 乳腺癌SLNB目前在国内外仍处于研究阶段 ,随着研究的扩大与深入将可能取代常规的ALND。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探讨乳腺癌中端粒酶活性的意义及其与腋窝淋巴结状态的关系。方法用建立在多聚酶链反应基础上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对88例乳腺癌和16例乳腺良性疾病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88例乳腺癌中,75例,检测到端粒酶活性,而在16例乳腺良性疾病中仅2例端粒酶阳性,两组的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7.
可手术的乳腺癌术前化疗的远期效果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Zhang B  Cai Y  Zhang Q 《中华肿瘤杂志》1997,19(4):277-280
目的探讨术前化疗对可手术的乳腺癌的远期疗效。方法可手术的乳腺癌患者537例,分为两组:术前化疗组(A组)253例;术后辅助化疗组(B组)284例。A组术前联合化疗,每周一次共4次,休2周行根治性手术。两组患者术后两周内开始化疗、化疗方案和完成化疗周期相同。结果(1)Ⅲ期患者,A组5年总生存率(OS)59%,无病存活率(DFS)54.9%,均明显高于B组28.3%和20.8%(P<0.05)。(2)Ⅱ期患者,A组8年OS81.4%,DFS76.3%,均高于B组67.4%和62.9%(P<0.05)。Ⅲ期患者,A组8年OS46.9%,DFS40.6%,也高于B组20.7%和13.3%(P<0.05)。(3)A组T3、T4和转移淋巴结数≥4个的患者,5年、8年生存率均高于B组(P<0.05)。结论可手术的Ⅲ期乳腺癌,术前化疗可提高患者5年、8年生存率,明显改善Ⅱ期患者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
早期乳腺癌乳房保留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评价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伞乳放疗的生存率和局部.区域控制率,探讨影响局部控制的因素.方法 近10年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接受保乳术者335例,其中术后单纯放疗、序贯化放疗、同期放化疗、化放化疗分别为25、194、80、36例.312例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2例前哨淋巴结活榆.310例接受辅助化疗.256放疗范围为单纯乳房,79例包括区域淋巴结照射.全乳和区域淋巴结照射剂量为50 Gy分25次,中位瘤床剂量为60 Gy分30次.放疗和手术间隔时问<4、4~8、>8~20、>20周的比例分别为16.4%、23.6%、37.3%、22.7%.结果 中位随访期48.0个月(25.3~146.7个月).5年局部一区域控制率和同侧乳房控制率分别为94.5%和95.6%;5年无病生存率、无转移牛存牢和总生俘率分别为88.6%、93.2%和98.8%.单因素分析发现脉管受侵、神经受侵犯和Ⅱ期切除的5年局部控制率下降,手术与放疗间隔时间、化疗与放疗结合方式的局部榨制率均相似.多因素分析发现脉管侵犯和Ⅱ期切除是独立的预后因素.序贯化放疗+单纯放疗、同期放化疗、化放化疗≥3级皮肤反应(湿性脱皮)发生率分别为4.5%、80.0%、77.0%(χ2=226.00,P=0.000).结论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加术后伞乳放疗等可获得良好的局部控制率和牛存率.脉管受侵与否和Ⅱ期切除是影响局部控制率的独立预后因素.未发现手术与放疗间隔时间、放疗与化疗结合方式对局部控制率有影响,但同期放化疗或化放化疗者发生皮肤湿性脱皮的概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中国大陆地区乳腺癌保乳治疗和放疗情况。方法 随机纳入7家医院在1999—2008年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分析其中230例保乳治疗者的一般临床病理因素和检查治疗情况,及术后放疗使用及部位情况。对结果采用Wilcoxon分析、Cochran-Armitage 趋势检验和χ2检验等。结果 198例(86.1%)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术,16例(7.0%)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15例(6.5%)未行腋窝手术,1例不详(0.4%)。165例(71.7%)接受术后放疗,术后放疗的使用率随不同治疗年代变化不明显(P=0.212),不同医院之间有差别(P=0.000)。全乳放疗后134例(81.2%)瘤床补量。除导管内癌患者,152例放疗者中31.6%照射同侧锁骨上下区、7.9%照射同侧腋窝、5.3%照射同侧内乳。腋窝淋巴结阳性数为0、1~3和≥4个者接受锁骨上下区照射的比例分别为31.5%、54.2%和100%(P=0.000)。结论 国内地区乳腺癌保乳术的开展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使用率低。保乳术后放疗范围选择较规范,但使用率需要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