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又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多见于儿童,慢性型多见于成人。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也称为特发性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是临床内科常见的出血性疾病,该病的特点是血小板的寿命缩短,骨髓巨核细胞增多,临床上以出血为主要症状。中医属“血证”范踌。由于血不循常道溢于脉外,发为紫癜,因此又称肌衄。其症分为慢性和急性型两种,急性型多见于儿童,慢性型以20~50岁成人,80%为青少年女性。慢性ITP难以治愈,易复发,关键在于合理的综合治疗。本文就目前治疗ITP的现状及笔者的体会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急性型常见于儿童,慢性型常见于成人,成人病例尤以生育年龄的女性为多见。ITP的治疗通常包括使用皮质激素和细胞毒免疫抑制剂、脾切除术、输血小板和血浆交换术。但有10-30%的患者属难治性,采用上述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虞荣喜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2):1249-125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体内产生抗血小板抗体导致网状内皮系统破坏血小板过多造成血小板减少。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该病的年发病率50~100/10万,其中半数以上为儿童,大多数儿童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后数天或数周内发病,男女比例相近,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因免疫机制使血小板破坏过多的临床综合征。根据临床表现、发病年龄、血小板减少的持续时间和治疗效果,可将其分为急性和慢性型两型,儿童80%为急性型,无性别差异,冬春两季易发病,多数有病毒感染史,为自限性疾病,一般认为是急性病毒感染后的一种天然免疫反应,一旦病毒清除,绝大多数ITP患者在6~12个月痊愈;慢性ITP者多发于20-50岁之间,女性发病率较男性高2~3倍,绝大多数缺乏前置症状与病因。本病起病隐袭,症状多变,有些除发现血小板减少外,可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多数病例的临床表现为皮肤瘀点和瘀斑。本病属中医学“血证”、“发斑”、“衄血”、“葡萄疫”、“虚劳”等范畴。现就祖国医学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研究进展作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受体(GR)在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以及预测糖皮质激素(GC)疗效的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30例ITP患者治疗前的血清皮质醇水平,以及流式细胞术测定GC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GC的细胞内受体(jGR)与膜受体(mGR)水平。结果急性ITP和慢性ITP患者治疗前淋巴细胞mGR、iGR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激素敏感组和激素抵抗组治疗前淋巴细胞mGR、iGR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前激素敏感组iGR水平明显高于激素抵抗组(P〈0.05)。激素敏感组iGR治疗后高于治疗前(P〈0.05),激素抵抗组iGR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5)。激素敏感组与激素抵抗组之间治疗前后的iGR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R的水平可以作为激素治疗成人ITP疗效的观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出血性疾病,临床上分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多见于小儿,发病通常急骤,男女发病无别。慢性型多见于成人,特别是20岁左右的女性。急性型ITP有“自限性”,即使不予治疗经数周到2、3月也可自然缓解,慢性型历时数月、数年至十数年,甚至时愈时发持续终年,预后比较良好,少见因出血而死亡,但月经出血及分娩出血常为临床处理的难题。一般认为血小板在8~10万时极少出现紫癜,5~8万时轻微受损即易出现紫癜,2~5万时有中度散在紫癜,低于2万时则有广泛的紫癜出现。肾上腺皮质激素对ITP具有增加血小板、抑制  相似文献   

8.
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儿童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以急性者多见,慢性者虽然起病缓慢、出血症状不重,血小板减少程度多没有急性者明显,但慢性ITP的疗效及预后往往不及急性ITP.本文就近年来关于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pura,ITP)为临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特点是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血小板抗体,致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并抑制骨髓中巨核细胞的发育,引起皮肤黏膜出血等表现,既往按临床表现不同可以分成急性和慢性两型,前者多见于儿童,后者多见于成人。近几年来随着相关学科的深入研究,国内外虽相继达成一些诊疗共识与指南,仍未能改变其为临床排除性诊断的现状,故本文对成人ITP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特点。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在我院诊治的老年ITP患者52例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2例中可评价疗效49例,27例急性ITP有效者(显效、良效加进步)23例,4例无效;22例慢性ITP患者共治疗26例次,有效者14例次,12例次无效。27例急性ITP患者中随访18例,10例(55.5%)在随访期间转变为慢性;有2例ITP患者死于出血。结论 老年ITP的出血症状较严重,多数急性ITP患者转变为慢性,治疗应讲究个体化原则,积极治疗合并症可防止严重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