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勇  马金魁  熊伟 《中州煤炭》2020,(1):43-45,50
煤与瓦斯突出是矿井生产过程中最为严重的瓦斯灾害,瓦斯地质因素是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的必要条件,主要表现为瓦斯赋存和瓦斯突出的地质条件。在分析瓦斯地质与煤层瓦斯赋存和煤与瓦斯突出的基础上,结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中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区域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要求,以煤层瓦斯地质为根源,提出基于瓦斯地质的“四位一体”防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煤炭技术》2021,40(7):78-82
针对六盘水煤田煤与瓦斯突出灾害严重,防突工作难度大,通过分析本矿区煤层及瓦斯赋存特征,绘制矿区瓦斯地质及突出煤层分布图,并结合本矿区突出灾害面临的形势及防突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六盘水煤田瓦斯防治技术方法及对策建议,为六盘水煤田煤与瓦斯突出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唐远游 《煤矿安全》2012,43(8):136-139
为了提升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防突水平和抗灾能力,以事故预警理论为指导,从瓦斯灾害防治实验室和预警平台2方面为示范矿井建设了煤与瓦斯综合预警系统。通过预警系统建设,形成了适合矿井实际特征的煤与瓦斯突出综合预警指标体系和规则库模型,从煤层及瓦斯赋存特征分析、采掘空间安全情况分析、钻孔施工效果分析、日常预测指标发展趋势、瓦斯涌出特征实时跟踪、超掘(采)动态监控等方面实现了煤与瓦斯突出灾害的在线监测、超前预警和过程化控制。现场应用表明,预警系统具有较高准确性,能捕捉分析矿井瓦斯突出灾害的潜在隐患和预兆,能为矿井防突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保障,并促进矿井的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和信息化交流。  相似文献   

4.
突出矿井石门揭煤,突出强度大、波及范围广,往往给矿井带来巨大灾害.本文根据瓦斯赋存规律及突出特点提出"四位一体"揭煤防突方案,实施效果十分显著,实现安全迅速地揭开煤层.  相似文献   

5.
于琦  何瑛  杨军伟 《煤炭技术》2015,34(1):204-205
某煤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通过分析该矿煤层赋存条件、保护层性质、开采保护层须遵守的规定,以及其区域防突措施应当符合的要求,确定K17#煤层做为保护层,可以有效地让被保护煤层卸压,使瓦斯涌出,从而消除煤和瓦斯突出危险,为该矿的安全生产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6.
如何确定预抽效果检验指标临界值是当前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根据大宁矿的煤层瓦斯地质条件,分析了断层、构造煤以及瓦斯对矿井3#煤层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作用。根据钻屑瓦斯解吸指标K1与煤层瓦斯含量之间的关系,利用瓦斯含量测定技术,结合现场统计分析方法以及国内外多年的防突实践经验,确定了大宁矿3#煤层赋存正常区域的预抽效果检验指标临界值为9 m3/t,地质构造异常区域的预抽效果检验指标临界值为7 m3/t。  相似文献   

7.
通过收集分析贵州省74对矿井、107层煤的突出参数和以往发生的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对贵州突出煤层及突出指标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针对贵州煤与瓦斯突出特点及防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提出了相应的防突措施:以区域防突为重点,优化矿井采掘部署,加大矿井防突装备投入,加大矿井瓦斯参数测试和防突技术研究,加大防突知识培训及提高矿井人员素质等,以此减少贵州矿井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相似文献   

8.
针对鹤壁矿区瓦斯地质条件,运用瓦斯地质理论,分析研究了影响矿区二1煤层瓦斯赋存及突出的主要地质因素。指出埋深增加导致二1煤层瓦斯压力、瓦斯含量增大,并对煤与瓦斯突出发生有重要影响;地质构造尤以断层对二1煤层走向瓦斯的赋存及分布起着区域性控制作用,是造成二1煤层瓦斯分布不均衡的主导因素。通过分析二1煤层瓦斯赋存及突出主要影响因素,可为矿区瓦斯灾害预测及防突技术选择提供基础和依据,有利于促进矿区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9.
对于煤层层数较多的近距离煤层群且具有高瓦斯或煤与瓦斯突出的矿井,首采层选择对矿井安全生产至关重要。以贵州肥田矿井为例,按照《防突规定》,从井田内上下煤组实测的瓦斯突出参数、煤层赋存状况、瓦斯巷布置的空间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及区段石门揭穿突出煤层次数等方面综合分析论证,最终选择下煤组16号煤层作为保护层先行开采。  相似文献   

10.
针对新建煤矿地质构造复杂、煤层瓦斯赋存不均衡、煤与瓦斯突出防控难度大的问题,综合运用瓦斯地质理论、煤矿灾害预警技术,以矿井近5年瓦斯动力现象资料和防突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基于瓦斯地质特征的煤与瓦斯突出多参量预警指标体系。分析了瓦斯地质因素和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指标K_1值的关系,确定了煤层厚度变化率、煤层倾角变化率、软分层厚度、断层影响范围、煤层瓦斯含量(或压力)5个预警指标及其临界值,据此建立了瓦斯地质特征突出预警模型,并提出了预警等级判识方法。同时,开发了瓦斯地质特征突出预警系统,在新建煤矿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为类似条件矿井突出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煤矿采深的增加和开采强度的加大,煤与瓦斯突出灾害日益严重,防突措施落实不到位或根本没有防突措施是我国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发生的主要直接原因。根据开采保护层、预抽煤层瓦斯及超前钻孔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基本原理,分析得到了其措施缺陷类型,并依此建立基于措施缺陷分析的煤与瓦斯突出预警指标及判识准则,为防突措施设计的合理性判识及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检验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对保障矿井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煤与瓦斯突出灾害是高瓦斯突出煤层在开拓开采过程中最易发生的事故之一,该文从中峪煤矿近距离煤层群瓦斯赋存状态入手,提出不同区域煤与瓦斯突出防治的区域和局部防突措施,为新建煤矿开拓开采设计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生产过程中的一种复杂动力灾害现象,地质因素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发生具有密切联系。通过对芦岭煤矿现场资料分析,研究了矿井8煤层的瓦斯地质赋存规律,通过研究得出了地质构造、煤层赋存情况对8煤层瓦斯赋存及瓦斯涌出的影响程度,为矿井在开拓开采中制定合理瓦斯治理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孙祺  杨胜强  刘辉辉 《现代矿业》2010,26(12):80-83
根据长青煤矿急倾斜煤层的瓦斯赋存地质条件,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及其他有关规定和要求,建立立体防突体系,以预抽煤层瓦斯为主,保护层开采为辅区域性防治措施,并配以石门揭煤、煤巷掘进和采煤工作面等局部防突措施。实施后有效地防止了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保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和正常接替。  相似文献   

15.
阳煤集团新景矿在3#煤层采掘时频繁发生煤与瓦斯突、喷出现象,严重威胁着矿井安全生产和3#煤层的正常开采。论文基于地质构造影响煤层瓦斯赋存的原理,分析地质构造对煤层瓦斯、煤体结构及瓦斯突、喷出的控制作用,为防治矿井瓦斯灾害,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煤矿瓦斯事故一直是煤矿事故中死亡人数最多、性质最恶劣的事故.保护层开采是突出矿井开采煤层群,区域性防治瓦斯突出灾害事故的最有效措施.本文在突出煤层群开采过程中采取保护层开采区域性防突技术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理论分析和可行性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各煤层的瓦斯赋存特点和煤系地层岩性特征分析,确定保护层;并结合马依西一井保护层选择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实际情况,通过FLAC3D数值模拟,得出保护层开采过程中上下煤岩体的变形规律.以上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表明,选择5-2煤层作为保护层进行开采,可有效消除上下被保护层的突出危险性,达到区域防突有效治理瓦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易燃突出煤层综采工作面综合防火防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煤与瓦斯突出及煤层自燃灾害危害的越来越大。论文简要分析了易燃、高突煤层综采工作面煤层自燃、煤与瓦斯突出等灾害的形成规律,结合实际研究应用综合防治煤层自燃、煤与瓦斯突出技术.确保了回采工作安全进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贵州煤层赋存条件复杂,中小型煤矿众多,防突技术体系中存在问题,针对其突出煤层群保护层难以选择、专用瓦斯抽采巷层位布置不科学、预测预报指标不敏感、防突装备合理配备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利用构建的煤层突出危险程度评价模型对贵州典型含煤构造单元的突出危险性进行排序,并利用构建的保护层选择方法对其合理保护层进行了推荐;建立贵州突出矿井专用瓦斯抽采巷层位布置原则,并对典型含煤构造单元的合理层位进行了推荐。根据"三率"分析和基于突出危险性的指标敏感性分析,安顺、黔西南和六盘水地区敏感指标为K1,遵义和毕节地区敏感指标为△h2;建议毕节地区增加软分层作为预测指标。结合矿井防突实际需求,对防突装备进行了推荐。  相似文献   

19.
矿井防突风门的受力分析及强度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与瓦斯突出是突出煤层特有的动力现象,对矿井安全生产威胁很大。在揭穿突出煤层以及采掘突出煤层过程中,必须在进风侧设置防突风门,防止突出后涌出的瓦斯逆流到进风区域。本文综合运用气体动力学、热力学及材料力学原理,根据煤与瓦斯突出的条件及特征,对矿井防突风门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设计进行了探讨,得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0.
对于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特厚煤层群,保护层开采是首选的经济有效的区域性防突措施。开采保护层面临着同时治理本煤层瓦斯及被保护层瓦斯的难题。通过对小黄山煤矿煤层及瓦斯赋存情况分析,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瓦斯综合治理方案,可为矿井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