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高血压大鼠心脏结构、功能动态变化,同步监测血浆及心肌组织中心钠素(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内皮素(cedothelin,ET)含量变化,分析高血压大鼠心脏结构功能变化与血浆及心肌组织中ANP、ET含量变化关系,从而进一步了解高血压心脏病左室结构、功能变化的生物化学基础。方法:SD大鼠左肾动脉狭窄,即二肾一夹型(2K1C)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术后每周监测尾动脉压及心脏超声学参数。用放免法测定血浆及心肌组织中ANP、ET含量。结果:1、高血压早期(术后3周左右)血浆及心肌组织(左心室)中ANP、ET含量明显升高;2、高血压左室向心性肥厚组血浆及心肌组织中ANP、ET升高更为显著;3、左室离心性肥厚期血浆ET较向心性肥厚期组更高,但心肌组织中ET含量与其无显著差别,而血浆及心肌组织中ANP含量均较向心性肥厚期组低;4、相关分析:(1)血浆及心肌组织中ANP含量与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相对室壁厚度(RWT)呈正相关;(2)血浆及心肌组织中ET含量与LVM/BW(体重)正相关(r=0.682,r=0.557,P<0.01),与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均呈负相关;血浆ET、ANP水平分别与心肌组织中ET、ANP正相关(r=0.726,P<0.01、r=0.57,P<0.01)。结论:2K1C型RHR血浆及心肌组织中ANP、ET含量均升高,血浆及心肌组织中ET、ANP在2K1C型高血压大鼠左室几何构型中均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雅思达对心衰患者血浆内皮素(ET—1)、心钠素(ANP)水平及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方法:52例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雅思达。两组治疗前、后均采静脉血测定血浆ET—1、ANP水平和进行心脏结构与功能测定。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浆ET—1、ANP水平均有所降低,左室功能有明显改善,但以治疗组血浆ET—1、ANP水平降低,左室功能改善为显著(P<0.05)。结论:雅思达可降低心衰患者血浆ET—1、ANP水平,抑制左室重塑,显著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愈心梗液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室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目的观察愈心梗液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早期心室重构的干预作用。方法结扎Wistar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体表心电图Ⅱ导示STT弓背抬高,证实AMI形成后,将大鼠随机分为7组,于手术后第2日开始灌胃给药,连续4周。然后经左颈总动脉插管观察大鼠的心脏功能,同时颈动脉取血检测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愈心梗液大、中剂量和开搏通皆可明显降低AMI大鼠心脏指数(P<0.05或P<0.01)、ET含量(P均<0.01)和左室舒张终末压(LVEDP,P<0.05或P<0.01),升高左室内压峰值(LVSP,P<0.05)和左室压力上升最大速率(+dp/dtmax,P<0.01)。愈心梗液大剂量和开搏通还可显著降低AMI后大鼠的AngⅡ含量。结论愈心梗液可显著降低AMI大鼠左室重量和心脏指数,降低血浆ET和AngⅡ的含量,改善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对AMI后早期心室重构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肺动脉压力(PAP)对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选择2004年10月至2006年3月于我院住院并接受经导管封堵治疗的252例CHD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PDA70例,ASD65例,VSD110例,VSD+PDA4例,VSD+ASD3例。252例患者中男112例、女140例,平均年龄19.2±15.0(4~76)岁;按术中测得的PAP分为3组:A组(PAP<30mmHg, n=92);B组(30mmHg≤PAP≤50mmHg, n=126);C组(PAP>50mmHg, n=34)。所有患者均于封堵术当日晨7时抽取静脉血5ml,检测血浆BNP、ANP、AngⅠ、AngⅡ及ET浓度。结果 ① 与对照组及A组比较,B、C两组的血浆ANP、AngⅠ、AngⅡ、ET浓度以及C组的血浆BNP浓度均显著增高(p<0.05,p<0.01)。② 与B组比较,C组的血浆BNP、AngⅡ及ET浓度也显著增高(p<0.01)。③ CHD患者的血浆BNP、ANP、AngⅠ、AngⅡ及ET浓度与PAP均呈正相关(p<0.01);亚组分析显示PAP越高,其相关性越好。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血浆BNP、ANP、AngⅠ、AngⅡ及ET浓度均较正常对照显著升高,与肺动脉压力呈正相关,且肺动脉压力越高,相关性越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中药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左心衰大鼠疗效对心力衰竭(心衰)指标NT-proBNP的影响。方法:采用急性左心衰大鼠模型,观察单用西药和参附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前后15min、30min、60min和24h小时大鼠NT-proBNP、左室收缩末期压(LVES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的变化。结果:参附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急性左心衰大鼠前后30minNT-proBNP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优于单纯参附注射液组或单纯西药治疗组。结论:参附注射液对心肌细胞有正性肌力作用,NT-proBNP作为临床中药疗效观察的敏感指标应广泛应用于急性心衰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左室肥厚与血管活性物质的相关性。方法检测58例高血压病人的心肌重量指数、血浆AngⅡ、Er和ANP水平,设对照组39例。结果高血压病人血浆AngⅡ、Er高于正常对照组,高血压伴有左室肥厚组AN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高血压不伴左室肥厚组。结论高血压病人血浆AngⅡ、Er增高,ANP在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病人中明显增高,可能是左室肥厚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在常规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患者血液中的BNP、血浆ET-1、左心室收缩功能指标及临床症状的变化。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参附治疗组32例。2组均根据2009ACC/AHA心力衰竭指南采用抗心衰治疗。参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50ml,1次/d,疗程为10d。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脑钠肽、血浆内皮素-1指标,左心室收缩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SV),心排血量(CO),排指数(CI)],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2组患者症状均有所改善,治疗后较治疗前的BNP、血浆ET均有下降,且左心室收缩能力均有增强,同时参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衰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参附注射液能更有效干预心衰患者BNP、血浆ET、左心收缩功能指标,改善心衰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米力农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内皮素(ET)及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水平的影响.方法36例CHF患者(男20例,女16例,平均年龄61.2岁)应用米力农50 μg/kg加生理盐水20 mL稀释后10 min内静脉注射,继以0.75 蘥*kg-1*min-1持续静脉滴注4 h,每天1次,共用7 d,治疗前后评估心功能,用超声心动图(UCG)测量左室舒张末径(LVEDD)、射血分数(EF)及心输出量(CO)和分别测定血浆ET、PRA、AngⅡ、ALD的浓度,统计数据作对比分析.结果CHF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明显改善,LVEDD、EF及CO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血浆ET、AngⅡ及ALD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米力农短期应用治疗CHF患者能显著改善心功能,降低血浆ET、AngⅡ及ALD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进一步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左室心肌组织和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ugⅡ)的改变及鹿角方的作用。方法:采用实验性腹主动脉狭窄大鼠模型,观察左室重量指数(LVMI),放免测定心肌和血浆AngⅡ。结果:模型组LVMI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01),鹿角方组LVMI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模型组血浆AngⅡ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01),鹿角方组血浆AngⅡ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1);模型组心肌AugⅡ较假手术组明显上升(P<0.01),鹿角方组血浆AngⅡ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1);模型组心肌AngⅡ较假手术组明显上升(P<0.001),鹿角方组心肌AngⅡ与模型组比较明显下降(P<0.001)。结论:CHF大鼠心肌和血浆AngⅡ水平明显升高;鹿角方明显降低CHF大鼠心肌和血浆AngⅡ水平;鹿角方治疗CHF的疗效可能与本方降低心肌与循环AngⅡ逆转左室肥厚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人参二醇组皂苷(PDS)对实验性心室重构大鼠的抗氧化作用及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模型。将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PDS组及卡托普利组。假手术组及重构模型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l.kg-1.d-1,PDS组腹腔注射人参二醇组皂苷50mg.kg-1.d-1,卡托普利组灌胃卡托普利100 mg.kg-1.d-1。给药4周后测定体内血浆内皮素(ET)、心钠素(ANP)、醛固酮(ALD)及血管紧张素(AngⅡ)含量,血清丙二醛(MDA)及心肌AngⅡ含量,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人参二醇组皂苷能明显降低心室重构大鼠血浆ET、ANP、ALD及AngⅡ含量,降低血清MDA及心肌AngⅡ含量,提高血清SOD及GSH-Px活性。结论 PDS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从而降低缩血管物质水平及增强心肌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雷米普利对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左心室重构及非梗死区胶原的影响。方法将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并饲养6周的24只存活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group,n=8)、模型组(Modelgroup,n=8)及雷米普利组(Ramipril group,n=8),连续灌胃给药4周后测定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全心及左室肥厚指她(HW/BW,LVHW/BW),ELISA方法检测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含量,RT-PCR法测定非梗死区心肌组织胶原蛋白I(col—I)及胶原蛋白Ⅲ(col-Ⅲ)mRNA表达水平。结果雷米普利能明显升高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降低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心肌肥厚指数、血清血管紧张素Ⅱ的含量及下调col—I、col-Ⅲ mmRNA表达水平(P〈0.05—0.01),但对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雷米普利对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心肌间质胶原重构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抗心室重构的作用机制与下调胶原蛋白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心房利钠多肽(ANP)、肾素(PRA)及血管紧张素Ⅱ(ATⅡ)在透析前后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设正常对照、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患者及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各30例。用比色法测定NO,放射免疫法测定ANP、ET、PRA及ATⅡ水平。结果CRF组NO、ANP、ET、PRA、ATⅡ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透析后NO和ANP显著下降(P<0.05和P<0.01),PRA和ATⅡ浓度明显升高(P均<0.01),ET透析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血液透析可使CRF患者血浆NO、ANP降低,PRA、ATⅡ升高,提示ET升高可增加ANP和PRA水平,ANP浓度可抑制ATⅡ的分泌。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大鼠心肌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影响.方法:采用ISO[5 mg/(kg·d)×14 d]皮下注射诱导大鼠心肌纤维化,给予葛根素100 mg/(kg· d)腹腔注射或卡托普利100 mg/(kg·d)灌胃,实验共8周.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模型组8只;葛根素组8只;卡托普利组8只;葛根素+卡托普利组8只.实验末检测大鼠左室射血分数及缩短分数,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取左室心肌组织进行VG染色,分别测算胶原容积积分,取左室游离壁心肌组织检测羟脯氨酸浓度,RT-PCR检测TGF-β1 mRNA水平和Western Blot测定TGF-β1蛋白,测定血浆Ang-Ⅱ浓度.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葛根素和卡托普利均改善大鼠左室收缩功能(LVEF%,FS%,P< 0.01),减少左心室质量指数(P<0.01)及羟脯氨酸浓度(P<0.01),减少左室心肌组织TGF-β1(P< 0.05),降低血浆Ang-Ⅱ浓度(P<0.01).以葛根素+卡托普利最显著(P<0.01).结论:葛根素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抑制左室心肌组织中TGF-β1表达和降低血浆Ang-Ⅱ,葛根素与卡托普利合用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其防治AMI后心室重构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假手术组,剩下30只结扎左前降支建立 AMI动物模型,将术后24 h 存活的2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瑞舒伐他汀组,4周后分别检查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清 MMP-9、TNF-α含量。结果模型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度(+dp/dtmax )、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度(-dp/dtmax )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及血清 MMP-9、TNF-α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1);瑞舒伐他汀组 MAP、+dp/dtmax、-dp/dtmax升高,LVEDP、MMP-9、TNF-α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结论瑞舒伐他汀可减轻 AMI后的心室重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 MMP-9、TNF-α水平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魏酸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3大组,包括:正常对照(Con)组、缺血/再灌注损伤(I/R)组、、阿魏酸缺血/再灌注损伤组(FA)。采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逆行灌注模型,观察阿魏酸用药前后HR(心率)、LVSP(左心室收缩压)、dp/dtmax(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t-dp/dtmax(左心室开始收缩至dp/dtmax的间隔时间)等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FA组相对于I/R组,可明显改善心脏的收缩功能,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魏酸可以改善正常离体大鼠心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脓毒症大鼠离体心脏心功能的变化。方法: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和脓毒症组(n=6),脓毒症模型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术后12h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水平,确定脓毒症模型是否成功。术后12h取出心脏,置于langendorff离体灌流装置上,记录灌流10 min、20 min、30 min、40 min、50 min、60 min的心率(HR)、收缩期左心室内压上升的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舒张期左心室内压变化的最大速率(-dp/dtmax)、左室内压差(△LVP=左室收缩压-左室舒张压)及测定冠脉流量(CPF)。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心率未有显著改变(P〉0.05),但+dp/dtmax、-dp/dtmax、△LVP及CPF均出现显著下降(P〈0.05)。结论:CLP诱导的脓毒症大鼠离体心脏早期即有心肌损伤的存在,主要表现为收缩和舒张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毒性血清肾炎(NSN)对大鼠左心室心肌舒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兔抗鼠肾毒性血清静脉注射制作NSN模型,用心导管检查测量左心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左心室心肌最大收缩速度、左心室内压下降最大速率和等容舒张期左心室内压下降时间常数;测定血清肌酸激酶、谷草转氨酶;取心肌组织做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肾炎组心功能及心肌酶各指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肾炎组心肌细胞未见异常;心肌间质水肿,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心肌间质有散在的炎性细胞浸润。结论:NSN可引起间质性心肌炎,但不影响左心室心肌的舒缩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肾上腺髓质索(ADM)的改变及血浆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一氧化氮(NO)的变化与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的关系。方法: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和单纯糖尿病患者各40例(A、B组)与健康对照者30例(对照组)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ADM、ET、AngⅡ的含量,化学比色法测定NO含量,比较血浆ADM含量的改变及与其它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血浆ADM、ET、AngⅡ含量,A组明显低于B组和对照组(P〈0.01),血浆NO含量亦明显下降(P〈0.05)。A组血浆ADM、ET、AngⅡ略呈正相关。结论 长期高血糖损害血管内皮细胞,使ADM、NO减少,而ET、AngⅡ升高。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时各种血管活性物质都明显减少,在糖尿病足形成发展中发挥不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心钠素水平与左心功能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血浆心钠素(ANP)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临床心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特异性放免法测定心衰患者血浆ANP水平,同时采用NYHA心功能分级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定患者左心功能.结果:随心功能恶化,血浆ANP水平呈上升趋势.各级心功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抗心衰药物综合治疗后,ANP水平降低(P<0.01).ANP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ΔD%)呈负相关;与左室收缩末内径(LV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呈正相关.结论:心钠素在心力衰竭的进展中,其血中浓度与心衰程度密切相关,可用于监测心衰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随年龄的增长健康老年人及老年高血压(EH)患者血浆内皮素(ET)、心房钠尿肽(AN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等血管活性肽的变化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放射免疫方法检测96例健康老年人和104倒老年高血压患者ET、ANP,CGRP浓度,同时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指标心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二尖瓣EF斜率(EFV)。结果 (1)健康老人ANP、CGRP和左室收缩功能FS、LVEF随年龄的增长无明显变化(P〉0.05),ET和左室舒张功能EFV则随年龄的增长轻度下降(P〉0.05);(2)老年高血压患者ANP及ET随年龄增加而增高(p〈0.05),而CGRP则明显降低(P〈0.01)。FS、LVEF及EFV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P〈0.05);(3)健康老人CGRP与ANP、ET,在71岁以上老人呈负性相关(P〈0.05),老年EH患者CGRP与ANP、ET呈正相关(P〈0.01)。结论 老年EH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左室舒张功能降低与ET、ANP的活性增高、CGRP活性减弱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