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不良反应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主要成分为七叶皂苷钠A和七叶皂苷钠B,是从七叶树科植物天师栗的干燥成熟种子中提取的一种含酯键的三萜皂苷,用于脑水肿、创伤或手术所致肿胀,静脉注射16小时后仍有抗渗出、消肿作用。在我科临床中已广泛应用,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良反应,现将一例典型个案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Sodium Aescinate for Injection,主要成分为七叶皂苷钠A和七叶皂苷钠B。本品能使机体提高ACTH和可的松血浆浓度,能促进血管壁增加pgf2a的分泌,能清除机体内自由基,从而起到抗炎、抗渗出,提高静脉张力,加快静脉血流,促进淋巴回流,改善血液循环和微循环,并有保护血管壁的作用。故临床常用于脑水肿、创伤或手术所致肿胀、疼痛。也可以用于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用法为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  相似文献   

3.
王丽萍  贾微 《吉林医学》2011,32(26):5544-5545
目的:探讨静脉输入七叶皂苷钠引起静脉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静脉炎提供借鉴。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使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发生静脉炎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与其用量、pH值、稀释溶液、杂质和输液操作方法有关。结论:临床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注射用β-七叶皂苷钠与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在25℃条件下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氧氟沙星和β-七叶皂苷钠配伍后4h内的含量,同时观察两药配伍后药液pH,外观及吸收曲线的变化情况。结果 在25℃条件下,4h内配伍液外观澄明无变色,未见气泡或沉淀,pH值及吸收曲线无明显变化。结论 在25℃4h内注射用β-七叶皂苷钠在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中稳定,可以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5.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不良反应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宏  张春玲  常育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8):1097-1097,1103
<正>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是由七叶树科植物天师栗的干燥成熟种子(婆罗子)中提取得到的皂苷钠盐制成的中药注射剂,主要成分为七叶皂苷钠A和七叶皂苷B;可刺激垂体前叶和肾上腺皮质,提高血浆内ACTH和皮质类固醇的浓度,具有消肿、抗  相似文献   

6.
HPLC测定七叶皂苷钠,并用蒸发光检测器(ELSD)检测,得到HPLC-ELSD指纹图谱,对不同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样品的比较研究表明,HPLC-ELSD指纹图谱准确的显示了样品的质量,结果直观,可靠。  相似文献   

7.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的主要成分为七叶皂苷A和七叶皂苷B,是从七叶树科植物天师粟的干燥成熟种子中提取的种含酯键三萜皂苷,主要用于治疗脑水肿,创伤或手术后肿胀,成人0.1~0.4mg/(kg&#183;d)或5mg~10mg/d,一日总量不得超过20mg。本文收集128例超极量静脉滴注七叶皂苷钠最大口剂量为60mg[869mg/(kg&#183;d],儿童最大日剂量为20mg(625μg/kg)是目前极少见的,且未见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264医院普外科施腹部手术住院病人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在接受基本治疗的同时,每日1次20mg七叶皂苷钠静点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基本治疗,观察各组病人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七叶皂苷钠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拔除胃肠减压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1)。结论:腹部手术后使用七叶皂苷钠进行治疗的病人其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  相似文献   

9.
目的:验证注射用七叶皂苷钠的无菌检查方法。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无菌检查法项下薄膜过滤法。结果:样品、阴性对照无菌生长,所有阳性对照及试验组菌生长良好。结论:经方法学验证,该法准确可靠,可作为注射用七叶皂苷钠的无菌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β—七叶皂苷钠与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注射用β-七叶皂苷钠与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在25℃条件下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替硝唑和β-七叶皂苷钠配伍后4h内的含量,同时考察两药配伍后pH、外观及吸收曲线的变化情况。结果:在25℃条件下,4h内配伍液外观澄明无变色,未见气泡或沉淀,pH值及吸收曲线无明显变化。结论:在25℃4h内注射用β-七叶皂苷钠在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中稳定,可以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灵长类动物水平,观察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在制备脑栓塞模型过程中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进而探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对颅内压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将健康雄性猕猴1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制作脑栓塞模型过程中,实验组给予七叶皂苷钠(0.4mg/kg),对照组给予同等量的生理盐水。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栓塞前、栓塞后记录各项生命体征变化。结果实验组猕猴在栓塞后,动脉收缩压和动脉舒张压较对照组低(P<0.05);心率和呼吸频率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栓塞后,动脉收缩压、动脉舒张压和心率较栓塞前显著升高(P<0.05),呼吸频率较栓塞前下降显著(P<0.05)。结论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可维持脑栓塞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平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由于脑栓塞引发的急性颅内压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在灵长类动物水平,观察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在制备脑栓塞模型过程中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进而探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对颅内压的影响.方法 本实验将健康雄性猕猴1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制作脑栓塞模型过程中,实验组给予七叶皂苷钠(0.4 mg/kg),对照组给予同等量的生理盐水.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栓塞前、栓塞后记录各项生命体征变化.结果 实验组猕猴在栓塞后,动脉收缩压和动脉舒张压较对照组低(P<0.05);心率和呼吸频率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栓塞后,动脉收缩压、动脉舒张压和心率较栓塞前显著升高(P<0.05),呼吸频率较栓塞前下降显著(P<0.05).结论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可维持脑栓塞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平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由于脑栓塞引发的急性颅内压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外敷治疗输液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输液肿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使用复方七叶皂苷纳凝胶外敷;对照组40例,按传统方法使用50%硫酸镁外敷治疗。结果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治疗输液肿胀消退快,完全消退比对照组平均快2d,特别是对甘露醇、氯化钾等强刺激性药物外渗引起的输液肿胀、疼痛的消肿、止痛效果显著。结论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临床用于治疗输液肿胀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其主要成分为七叶皂苷钠,是从七叶树科植物天师栗的干燥成熟种子中提取的一种含酯链的三萜皂苷。该药能抗渗出及增加静脉张力,具有消肿、抗炎和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适用于脑水肿、创伤或手术后引起的肿胀,也用于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静脉滴注常引起局部红肿、疼痛或无菌性静脉炎——沿静脉走行呈条索状红线,给病人连续用药造成困难,成为治疗护理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我科自2005年10月应用该药至今,发现80%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静脉炎。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10月至今应用七叶皂苷钠发生静脉炎的患者29例,男23例,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对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将200个静脉输注七叶皂苷钠的病人随机分A、B、C、D组,A组按常规输液的方法输注七叶皂苷钠药液;B组常规输注七叶皂苷钠药液的同时沿静脉走向外涂湿润烧伤膏预防静脉炎;C组用50%的硫酸镁湿敷治疗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D组用湿润烧伤膏治疗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结果:A、B两组比较,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78%和32%,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C、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湿润烧伤膏对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对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的治疗效果优于50%的硫酸镁湿敷。  相似文献   

16.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为七叶树科植物天师栗的干燥成熟果实(娑罗子)经提取而得到的皂苷钠盐,具有显著的抗渗出、抗炎、消肿胀及增加静脉张力等药理作用.国内外已被广泛用于颅脑外伤、脑梗死及肢体肿胀等疾病的治疗[1],目前在骨科也已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随机将110例下肢患有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在对照组治疗中采用常规治疗法,采取一般的抗凝和溶栓治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2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qd,10d为一个疗程,共两个疗程。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状况进行观察和分析,评估患者在治疗前后小腿周径的变化范围、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深静脉血栓平均严重程度评分、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2%,治疗组治疗后下肢周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病率及深静脉血栓平均严重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疗效显著,能迅速消除肢体肿胀、降低深静脉的发病率、降低深静脉严重程度评分,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七叶皂苷钠与甘露醇+地塞米松用于椎闽盘突出症的治疗进行临床疗效分析比较。方法: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对两组资料进行对比。结果:两组的临床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七叶皂苷钠组的治疗效果优于甘露醇十地塞米松组,有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两组药物均为临床有效治疗药物。七叶皂苷钠比甘露醇+地塞米松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七叶皂苷钠不良反应的观察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学云  吕秀春  李桂杰 《吉林医学》2007,28(14):1577-1578
七叶皂苷钠的主要成份为七叶皂苷钠A和七叶皂苷钠B,是从天然七叶树科植物天师栗(Aesculus Wilsonii Rehd)的干燥成熟种子中提取的一种含酯键的三萜皂苷的钠盐.其中七叶皂苷钠B作为一种快速、有效的抗渗出、消肿胀、恢复毛细血管正常通透性的药物,既发挥了消除无菌性炎症的作用,防治了软组织的损伤,又促进了软组织的水肿消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合并三维多功能康复牵引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要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1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8例。治疗组(A组)采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20mg加0.9%氯化钠,静脉滴注,每日一次,7天为一疗程,一般为1~2疗程,配合三维多功能康复牵引,根据腰椎问盘突出的方向,分别采用左、右旋转,上下倾牵引,每7天为一疗程,连用2个疗程,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3,牵引时间为30分钟,每天一次。对照组(B组)牵引方法与重量、疗程同治疗组配合对症内服中成药,均以7天为一疗程,连用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29%,对照组86%,统计学分析P〈0.05,有显著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且平均疗程缩短14天。结论: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合并三维多功能康复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