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蜀葵花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黄蜀葵花提取物-甲花素对小鼠醋酸刺激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组胺性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二甲苯性耳廓肿胀及组胺性足浮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黄芩苷胶囊小鼠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黄芩苷胶囊灌胃1日后产生的急性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以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将黄芩苷胶囊的内容物黄芩苷粉以最大浓度给ICR小鼠灌胃给药,小鼠没有出现死亡,未测出LD50,故测其最大给药量。结果 黄芩苷粉最大给药量为15g/kg。结论 黄芩苷胶囊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和在小鼠体内的抗肝损伤活性.方法 建立一种新的HPLC方法,以黄芩苷及其与磷脂的物理混合物为对照,测定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在灌胃给药后不同时间在大鼠的心、肝、脾、肺、肾、胃、肠、脂肪、脑及血浆中的药物含量;采用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病理模型,设置黄芩苷和物理混合物两个给药对照组,考察黄芩苷磷脂复合物高、中、低3个剂量对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的影响.结果 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在大鼠体内的分布特性与黄芩苷类似,在各脏器组织中均有分布,但在胃、肾脏和血浆中的分布相对较多;抗肝损伤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黄芩苷磷脂复合物随剂量增加其抑制酶活性的作用增强,复合物的低剂量对GPT的活性具有显著性降低作用,中、高剂量则有非常显著的降低作用.结论 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增加了黄芩苷在胃肠中的吸收并增强了药效.  相似文献   

4.
4-氨基吡啶(4-aminopyridine,4-AP)2mg/kg颈背部sc能诱发小鼠舔体反应。重复给药可使舔体次数减少或不发生,同时伴有给药部位皮肤组胺含量逐渐降低。钙拮抗剂硝苯啶与钾通道开放剂米诺地尔均能抑制4-AP诱发的小鼠舔体反应,且给4-AP部位,皮肤组胺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提示,4-AP诱发的小鼠舔体反应与皮肤肥大细胞的组胺释放有关,而组胺的释放可能与4-AP阻滞钾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皮内注射与皮下注射磷酸组胺对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建立组胺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模型,尾静脉注射伊文思蓝,测定伊文思蓝的渗出.结果:皮内注射与皮下注射磷酸组胺均可造成实验用模型.结论:在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中可采用皮下注射组胺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黄芩苷对四氧嘧啶致小鼠糖尿病降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黄芩苷(Baicalin)对四氧嘧啶致小鼠糖尿病的降糖作用.斤法采用小鼠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复制糖尿病小鼠模型,在该模型上,以二甲双胍为阳性对照,研究黄芩苷灌胃给药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糖原和抗氧化酶的影响.结果低剂量黄芩苷(12.5mg/kg)对糖尿病小鼠有明显降血糖作用,而对糖耐量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此外,黄芩苷能促进肌糖原的合成,剂量依赖性地增加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结论黄芩苷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能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但能显著提高抗氧化酶的活力,提示黄芩苷可能对糖尿病并发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
丝瓜藤醇提取物抗炎和抗过敏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丝瓜藤醇提物(Luf-ext)对过敏反应及急性炎症的影响,为其临床治疗过敏性鼻炎提供药理学依据。方法 采用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和小鼠耳异种PCA作为1型变态反应模型,小鼠Arthus反应和绵羊红细胞所致迟发型变态反应(SRBC-DTH)分别作为Ⅲ,Ⅳ变态反应模型,并应用磷酸组胺及二甲苯诱导急性炎症模型。结果 Luf-ext 100,300mg/kg连续ig给药3d,显著抑制大鼠PCA;300,500mg/kg连续ig给药3d,明显抑制小鼠耳异种PCA;同时Luf-ext 100mg/kg对小鼠Arthus反应也呈显著抑制作用;100,300,500mg/kg可明显抑制SRBC-DTH,并对抗组胺引起的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升高及二甲苯所致的耳廓肿胀。结论 Luf-ext具有明显抗炎和抗过敏作用。  相似文献   

8.
抗感颗粒剂(KG)对致炎剂二甲苯、蛋清致小鼠耳壳和大鼠足跖肿胀有显著抑制作用,能降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对抗组胺所致大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使大鼠炎性足渗出液中组胺含量明显减少,提示它具有抗炎作用,此作用可能与抑制炎症介质胺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双氯芬酸钠低剂量低浓度局部应用的抗炎镇痛作用及黏膜刺激作用。方法观察双氯芬酸钠低剂量低浓度腹腔给药对醋酸致小鼠扭体作用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影响,局部给药对大鼠棉球肉芽形成的影响,局部长时间接触对的刺激作用。结果双氯芬酸钠低剂量低浓度给药可明显抑制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减轻醋酸致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抑制棉球肉芽肿的形成,对黏膜无明显刺激作用。结论双氯芬酸钠低剂量低浓度局部应用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效应,无明显黏膜刺激作用。口含片用于口腔小手术后抗炎镇痛将既可保证具有较好的疗效,又能降低传统给药剂量时出现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龙胆苦苷抗炎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秦艽所含龙胆苦苷的抗炎作用。方法 分别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及小鼠扭体反应,酵母多糖A、角叉菜胶、制霉菌素致大鼠或小鼠足跖肿胀模型,ig给药,观察龙胆苦苷的抗炎作用。结果 龙胆苦苷能减轻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冰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角叉菜胶、酵母多糖A所致大鼠足跖肿胀,但对制霉菌素所致的炎症模型无明显作用。结论 秦艽所含龙胆苦苷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其机制涉及对多种炎症介质的抑制。抗炎作用能部分代表秦艽生药的传统功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黄芩苷对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C57BL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芩苷组、美多巴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30 mg/kg MPTP;黄芩苷组分别给予100 mg/kg黄芩苷灌胃和腹腔注射30 mg/kg MPTP;美多巴组给予31mg/kg关多巴灌胃,1次/d;正常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1次/d,15 d.对4组小鼠的运动功能、脑纹状体DA、脑组织GSH、GSH-Px、MDA含量进行测定和统计分析.结果 模型组小鼠的悬挂实验、游泳实验分值均明显比黄芩苷组、美多巴组和正常对照组高(P<0.05);黄芩苷组的脑纹状体DA水平、GSH水平均明显比美多巴组和模型组高(P<0.05);黄芩苷组小鼠的脑纹状体GSH-Px、MDA水平均显著低于美多巴组和模型组(P<0.05).结论 黄芩苷预防给药能够有效保护帕金森病小鼠的神经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脑内抗氧化物质GSH水平的有效提升有相关联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头孢拉定对黄芩苷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用HPLC-ECD方法测定头孢拉定和黄芩苷合并给药组与黄芩苷单独给药组黄芩苷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比较两者的药动学参数。结果头孢拉定和黄芩苷合并给药组黄芩苷Cmax为(782.63±469.37)ng/mL,AUC0~24h为(8407.86±3476.14)ng/mL·h;黄芩苷单独给药组黄芩苷Cmax为(2645.62±601.42)ng/mL,AUC0~24h为(28952.90±5731.42)ng/mL·h。结论两者药动学参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口服头孢拉定严重降低了黄芩苷的血药浓度。提示临床应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探索荷芩止痒搽剂可能的止痒作用机制.方法观察荷芩止痒搽剂对由4-氨基吡啶、右旋糖酐-40、氯喹诱发小鼠瘙痒反应的抑制作用,对磷酸组胺所致豚鼠皮肤瘙痒的影响,对组胺所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以及2,4-二硝基氯苯(DNCB)致小鼠迟发性过敏反应(DTH)的影响.结果荷芩止痒搽剂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有效抑制由磷酸组胺引起的豚鼠皮肤瘙痒反应;中、高剂量组能有效抑制由磷酸组胺引起的小鼠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低、中剂量组对由4-氨基吡啶引起的小鼠瘙痒症状有一定抑制作用;对由氯喹诱发全身瘙痒反应时体内IL-4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右旋糖酐-40和氯喹引起的小鼠搔抓反应及2,4-二硝基氯苯诱导产生的迟发性过敏反应作用不明显.结论荷芩止痒搽剂具有一定的止痒、抗炎和抗过敏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局部组胺释放、降低血清IL-4等炎性因子和抑制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等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黄芩苷与橙皮苷对顺铂所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比较二者的作用。方法:将ICR小鼠分为4组,即正常组、顺铂模型组、黄芩苷组和橙皮苷组,给药组分别给予黄芩苷(300mg/kg)和橙皮苷(300mg/kg),连续灌胃7天,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同体积溶剂,在第3天给药后1h时腹腔注射顺铂(5mg/kg)连续5天,末次注射15h后断头处死小鼠,取肝脏和血液进行检测,通过肝脏的病理组织学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测定可反映顺铂引起肝脏损伤,利用生化法测定肝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谷胱甘肽(GSH)可反映其氧化损伤情况。结果:黄芩苷和橙皮苷可显著抑制顺铂引起小鼠血清ALT和AST水平升高,减少MDA的形成,恢复抗氧化酶SOD的活性,并抑制GSH的耗竭,但黄芩苷的作用比橙皮苷更显著。此外,黄芩苷和橙皮苷明显减轻肝脏水样空泡样变性、炎症浸润和坏死。结论:黄芩苷与橙皮苷均对顺铂所致小鼠肝损伤均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尤其是黄芩苷,其保护作用主要与抗氧化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含药血清对小鼠肝匀浆体外生成丙二醛(M DA)的抑制作用为指标,研究黄连解毒汤及单味药水煎剂的药效动力学。方法测定小鼠ig黄连解毒汤及单味药所得含药血清对M DA生成作用的经时过程,并考察黄连解毒汤含药血清、单味药煎剂及小檗碱、黄芩苷抑制M DA生成作用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小鼠ig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黄连 黄芩后,含药血清均可抑制体外肝匀浆M DA生成,且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各药的Em ax分别为86%、76%、79%及81%;tm ax分别为180、120、5及15 m in;其煎剂对M DA生成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小檗碱在0.12~10 ng/mL无明显的抑制作用;黄芩苷在1.11~10μg/mL有抑制作用,且作用亦呈剂量依赖性。结论黄连解毒汤体内抗氧化作用强于各单方。黄芩苷可能是黄芩药液和含药血清中的抗氧化成分之一,而小檗碱可能与含药血清抗氧化作用无关;小鼠ig黄连解毒汤及其单味药所得含药血清对M DA生成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黄芩苷与橙皮苷对顺铂所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比较二者的作用。方法:将ICR小鼠分为4组,即正常组、顺铂模型组、黄芩苷组和橙皮苷组,给药组分别给予黄芩苷(300mg/kg)和橙皮苷(300mg/kg),连续灌胃7天,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同体积溶剂,在第3天给药后1h时腹腔注射顺铂(5mg/kg)连续5天,末次注射15h后断头处死小鼠,取肝脏和血液进行检测,通过肝脏的病理组织学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测定可反映顺铂引起肝脏损伤,利用生化法测定肝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谷胱甘肽(GSH)可反映其氧化损伤情况。结果:黄芩苷和橙皮苷可显著抑制顺铂引起小鼠血清ALT和AST水平升高,减少MDA的形成,恢复抗氧化酶SOD的活性,并抑制GSH的耗竭,但黄芩苷的作用比橙皮苷更显著。此外,黄芩苷和橙皮苷明显减轻肝脏水样空泡样变性、炎症浸润和坏死。结论:黄芩苷与橙皮苷均对顺铂所致小鼠肝损伤均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尤其是黄芩苷,其保护作用主要与抗氧化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黄芩总黄酮苷元(SBTF)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0只小鼠随机均分为7组(空白组、模型组、阴性对照组、联苯双酯阳性对照组及高、中、低剂量黄芩总苷元给药组),每组10只,灌胃给药15天。高、中、低剂量给药组分别给黄芩总苷元400、200、100 mg/kg;阳性组给予联苯双酯200 mg/kg;阴性组给予2.0%泊洛沙姆水溶液;模型组和空白组均给予生理盐水。第15天给药6 h后除空白组外均腹腔注射0.1%四氯化碳油溶液。12 h后称重,取血,分离肝脏,拍照、制匀浆测定丙二醛(MDA)指标;全血离心后取血清测定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阳性组与高剂量给药组中小鼠肝脏外表光滑红润,无血块和斑点,但光泽差于空白组;中、低剂量给药组红润程度依次下降,并可见瘀斑渐次明显;阴性组和模型组外观苍白,可见成块淤血、瘀斑。模型组、阴性组AST、ALT、MDA指标与空白组相比明显升高;给药组AST、ALT、MDA指标按低、中、高剂量下降,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黄芩总黄酮苷元对肝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环孢素A脂质体乳胶剂经小鼠皮肤给药的渗透作用及对豚鼠银屑病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测定小鼠皮肤中环孢素A的含量,光镜下观察其疗效。结果:经小鼠皮肤给药,皮肤中环孢素A可达到有效药物浓度;环孢素A脂质体乳胶剂对豚鼠银屑病模型有效。结论:以脂质体为载体,以乳胶剂为剂型,局部外用环孢素A对银屑病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痹痛乐药膏(简称痹痛乐)的抗炎、活血、镇痛等作用。方法:给小鼠ig和耳部外用给药,观察其对小鼠醋酸致痛的扭体反应和热板致痛反应及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抗炎作用;给大鼠ig和背部外用给药,观察对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和皮肤肿胀率的影响。结果:痹痛乐能减少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和热板致痛反应期(P〈0.05),能降低小鼠耳肿胀率和大鼠皮肤肿胀率及毛细胞血管通透性(P〈0.05)。结论:痹痛乐具有明显的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蜂斗菜抗过敏有效部位。方法:蜂斗菜95%乙醇提取物分别用石油醚、氯仿、正丁醇萃取,各部位均进行小鼠同种和异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实验、组胺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实验及2,4-二硝基氯苯(DNCB)致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实验,从而确定蜂斗菜抗过敏有效部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蜂斗菜氯仿提取部位在小鼠同种及异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模型、组胺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模型以及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DTH)模型上均显示显著的抗过敏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蜂斗菜氯仿提取部位有良好的抗Ⅰ型和Ⅳ型超敏反应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