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开发热湿舒适性氨纶添纱针织面料时,为了控制纬编添纱编织中的地纱露底问题,根据新型添纱编织原理,研制了一种适用于大筒径单面圆纬机的新型三孔添纱导纱器,它使地纱的垫纱横角大于面纱的垫纱横角,地纱的垫纱纵角小于面纱的垫纱纵角,中间层纱的垫纱位置居中。介绍了该导纱器的前后、高低和左右三个安装位置,并通过对三种垫纱位置下纱线显露关系的分析,确定了最佳的垫纱纵、横角。由实验得出新型三孔添纱导纱器可有效避免地纱的露底问题。  相似文献   

2.
利用添纱效应设计不同风格的针织服装.以及利用添纱效应制成的技术用纺织品等的研究越来越多.特别是加有氨纶的添纱织物应用广泛.但是良好的添纱效果却较难达到。本文以龙星电脑横机上用两把纱嘴进行添纱组织的编织为例.通过改变纱线张力、垫纱角度、纱线粗细和纱线性能等因素分析对添纱织物覆盖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新型PTT化纤纱线,在普通单面纬编大圆机上通过调节地、面纱的给纱张力试织弹性添纱织物,比较不同地、面纱给纱张力的织物添纱效果,并与常规添纱织物进行了弹性性能对比。  相似文献   

4.
由两根或者两根以上纱线分层次编织的单面组织称为单面添纱组织.在单面添纱组织中有意识地漏掉部分线圈中的地纱或者面纱即为添纱提花组织.介绍了单面电脑选花添纱地纱提花机和单面电脑选花添纱面纱提花机的工作原理和动作过程特点、设备改造时的注意事项以及使用该类设备所能编织的织物组织.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添纱提花机的适配输纱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5.
在添纱双面效应针织物的编织过程中,旧线圈握持线为圆弧线,与传统理论中所描述的握持线为直线不同,因此对纱线的实际垫纱横角与垫纱纵角进行了设定。根据织针在成圈过程中沿弯纱三角下降的同时沿针筒圆弧进行回转的运动规律,推出针钩内点与纱线断点相对于针筒中心的运动参数方程,通过坐标转换得到纱线进入针钩内点的断面轨迹理论方程。进一步作出纱线断面轨迹曲线,分析了不同垫纱角度配置时形成织物的添纱效应。  相似文献   

6.
编织三线添纱弹性织物对设备工艺调试是有严格要求的,本文从纱支与机号,设备工艺调试:如垫纱角度、纱线张力、喂纱量、针与沉降片对位关系,以及这种织物的染色整理等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为开发一种手部功能障碍患者手部功能评估用手套,以锦包氨纱线作为地纱、以镀银锦纶丝作为面纱,编制针织添纱组织传感器试样。利用正交试验探讨镀银锦纶丝的添纱方式和针织添纱组织传感器的织造密度对针织添纱组织传感器的线性度及灵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适当的添纱方式和适合的织造密度可以使针织添纱组织传感器获得较好的线性度,但灵敏系数方面有待后续的设计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8.
岑凌 《针织工业》2010,(5):16-17
介绍了在无缝内衣机上生产裸氨纶产品的方法,生产时应选用ELAN-2送纱器作为裸氨纶积极送纱器,且只能用于编织平针织物或小结构变化的产品上;垫纱时应将1号纱嘴尽量调高,以不跑纱为限,6号纱嘴尽量调低,并使其伸入到针钩里,以不会垫到针舌下方为宜;还应适当调整纱线张力以减少翻丝现象。  相似文献   

9.
以丙纶、涤纶、棉为原料,开发3线添纱导湿针织面料,为控制添纱组织中纱线易跳纱的问题,经过工艺实践,对垫纱角度、喂纱张力及纱线性质等影响添纱效果的因素进行合理配置,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得出切实可行的上机方案.  相似文献   

10.
以金天梭公司生产的无缝内衣机TNY-12为例,介绍了无缝针织圆机的编织原理及编织机构,而后结合编织原理阐述了无缝内衣常用组织的编织过程及其结构特点,如平纹添纱组织、浮线添纱组织、添纱浮线组织等.然后对无缝套装各关键部位的设计方法进行简单说明,最后论述了在编织过程中技术要点、如纱线捻向、纱线张力及导纱嘴的位置等.  相似文献   

11.
张灵婕  缪旭红 《纺织学报》2018,39(12):37-40
为深入了解经编织造对纱线力学性能的要求,结合纱线张力及断裂功,提出用纱线断裂功来评价纱线经编织造性能的观点。选择集聚纺14. 58 tex 长绒棉棉纱、集聚赛络纺9. 72 tex 棉纱及8. 33 tex(72 f)涤纶丝为试样进行经编织造,测试其张力及纱线拉伸断裂性能。将3 种纱线张力测试数据进行角度域转化,计算单循环内纱线张力做功,再结合纱线断裂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棉纱和涤纶丝张力随主轴变化趋势相同且波动程度差别较小;棉纱张力做功接近纱线断裂功,而涤纶丝张力做功远小于其断裂功;纱线张力做功与纱线断裂功之间差值越大,纱线经编织造适应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低模量、高弹性、高回复率特性的氨纶在编织生产过程中送纱量难以调节控制的问题,采用快速响应的积极式送纱器作为动态输送纱线的驱动器,以可调占空比的脉冲宽度调制脉冲实现模拟量控制信号输出,以高性能高级精简指令集机制处理器为控制核心,采用位置和速度双闭环方式设计氨纶送纱实时控制器,实现氨纶的输送量动态调节和恒张力输送。研究了氨纶输送的工艺要求,阐述了送纱控制器的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提出了送纱控制器与整机控制系统的同步方案。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控制方案的纬编织物成圈均匀整齐,无横条暗纹,弹性良好,验证了氨纶送纱量控制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胡瑜  刘行  缪旭红 《纺织学报》2018,39(2):68-72
针对目前高频张力测试系统得到的经编纱线动态张力评价方法欠缺的现象,提出用概率密度曲线和峰度、偏度来评价经编纱线动态张力的整体波动情况。为检验所提出评价指标的可行性,利用高频张力测试系统采集5种不同机速下30 s内的经编纱线张力数据,用概率密度曲线和峰度、偏度对张力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5种机速下的经编纱线动态张力的峰度均小于0,偏度均大于0,且随着测试机速的增加,峰度和偏度值均不断减小,结合概率密度曲线分析得出,随着测试机速的增加,纱线张力波动不断减小,张力更加均衡,这与实际织造情况一致,从而验证此评价指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不锈钢丝金属丝编织过程中影响其摩擦性能的因素,采用自制的摩擦仪模拟上机对金属丝进行摩擦性能分析,得出在经编工艺中弯曲及摩擦应力是影响金属丝耐摩擦性能及磨损的原因,编织工艺参数(包括纱线张力、机速、针头尺寸)对纱线耐磨性能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5.
给纱速度超过2m/s时给纱装置引起的张力峰值和波动会导致针织物的质量降低。在安装测试装置情况下可测量分析给纱系统中各部分,如纱线本身、筒管、导纱孔、纱线制动装置(张力器)、纱线喂入装置以及整个系统等所引起的张力的高速动态效果。从研究结果看,降低纱线张力峰值和波动会改善织物质量。通过筛选实验方案和分析试验结果最终确定了给纱系统的最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毛衫生产无法一体成形,下机后需再进行套口和缝合等不足,研究了四针床电脑横机的全成形工艺。从机器的针床、机头三角系统、拉力装置、送纱和导纱装置的工作原理出发,对平针组织、罗纹组织以及开口的成形编织原理进行分析,并以典型的毛衫为例,用四针床电脑横机,探讨其结构成形方法。结果发现:基于4 个针床配置的电脑横机使得毛衫能够进行满针筒状编织;四针床电脑横机全成形编织的基础是圆筒编织,具体包括筒状平针结构编织、筒状罗纹结构编织以及开口编织;通过选择编织方向和配置纱嘴,能完成典型款式毛衫,如高领长袖套衫、长袖开衫、无袖套衫,在四针床电脑横机上的一体成形。  相似文献   

17.
为获得理想状态的经纱张力,通过改变张力弹簧的规格及其安装密度,对织造过程中的纱线动态张力进行测试,探讨不同补偿作用下的经纱张力波动规律,进而研究补偿装置的补偿机制。结果表明:张力补偿装置的使用可补偿纱线张力波动,并且随着补偿装置弹性系数的增大,纱线动态张力的峰值增大;纱线张力波动过大会导致断纱,影响生产效率;弹性系数并非越小越合适,较小的纱线张力会导致纱线张力波动加剧,易产生垫纱困难,导致布面产生漏针等疵点,理想补偿装置的弹性系数应当存在一个合适的范围。  相似文献   

18.
孙帅  缪旭红  张琦  王瑾 《纺织学报》2020,41(3):51-55
为更好地控制高速经编生产中的纱线张力,以HKS2-SE型高速经编机为实验平台,测量其在1 000~4 000 r/min时的纱线张力,并借助纱线张力的最大值、平均值及标准差对纱线张力水平进行评价,使用单周期纱线动态张力曲线、概率密度曲线、偏度与峰度对纱线张力分布、波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机速的提高,纱线张力的最大值、平均值、标准差逐渐降低,各纱线之间的张力差异逐渐下降,纱线整体织造张力水平降低,同时单个成圈周期张力主波峰的高度降低,纱线张力波动减弱;而机速过高或过低,纱线张力波动均有增大的趋势,机速在2 500~3 500 r/min时,张力分布曲线平均值附近数据分布较集中,纱线张力波动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