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临床荟萃》2017,(5):369-383
<正>随着重症超声在重症疾病诊治中的作用被日益认知与理解,已越来越被广泛的接受和应用,重症医学专业医生在实施过程中开始面临各种问题,突显了对重症超声学术发展体系建设与质量控制的需求。为此,专家组根据多年来应用和推广经验,从基本理念到实施规范,制定了本共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正常直肠腔内灌注超声造影和静脉超声造影表现。方法排除直肠病变和直肠息肉的患者26例,应用经直肠腔内灌注超声造影观察正常直肠壁层次结构,然后静脉注射微泡造影剂,观察直肠壁的血流灌注,分析肠壁各层结构的增强情况。结果直肠腔内灌注超声造影显示直肠壁为高低回声相间的7层结构,由内到外分别为:造影剂与黏膜表层形成回声界面的高回声层,黏膜的低回声层,黏膜下层的高回声层,环肌层的低回声层,肌层间纤维结缔组织层的高回声层,纵肌层的低回声层,外膜层的高回声层。静脉超声造影显示直肠壁为高低增强相间的3层结构,黏膜层与黏膜下层的高增强,固有肌层的低增强,外膜层的高增强。结论正常直肠壁在腔内灌注超声造影中呈现7层结构;静脉超声造影显示固有肌层血流低灌注,其余层次高灌注。  相似文献   

3.
超声造影在脑肿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脑肿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其价值。方法 10例脑肿瘤患者行术中超声造影,了解肿瘤的强化情况,评价手术切除率。结果 所有病变均呈强回声,不同肿瘤有其特征性的声像图表现。术中超声造影使肿瘤边界显示清晰,肿瘤呈不同程度强化,均准确评价了病灶手术切除程度。结论 术中超声造影有助于确认脑肿瘤边界,判断肿瘤切除情况,提高诊断准确性和全切除率。  相似文献   

4.
超声造影实验中副作用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造影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刺激症状和副作用的成因及意义。方法 统计实验过程中明显的刺激症状,包括心率,皮肤及呼吸的变化和死亡的情况,结果 注射造影剂可造成一过性心率减慢等迷走神经兴奋的症状,较大剂量反复注射可出现呼吸急促及皮肤青紫等现象。结论 新型造影剂本身是安全可靠的,但在实验和临床应用方法上应注意掌握条件。尽量避免大剂量和反复多次注射,以免引起血气交换困难导致呼吸障碍,同时应注意掌握对实验对象心脏负荷的控制,避免团注造影剂后,大剂量快速的液体冲洗。  相似文献   

5.
静脉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技术在妇产科疾病诊断中应用日趋广泛,但临床对其适应证的选择尚存在困惑,检查的规范性也亟待提高。为此,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组织国内该领域超声专家,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文献,并结合国内专家的临床经验,从临床实用角度细化了妇产科超声造影临床应用的适应证及报告书写规范,提出了11条专家建议,采用改良德尔菲法达成中国专家共识,旨在推动CEUS在妇产科疾病中的规范化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靶向超声造影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靶向超声造影是分子影像学组成的重要部分。通过靶向微泡声学造影剂与细胞表面特异性抗体或配体结合,可以实现在体观察靶组织在组织、细胞及亚细胞水平的病理生理变化。随着对超声造影剂尤其是纳米造影剂研究的深入,靶向超声造影剂在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对此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肾肿瘤的超声造影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各种不同肾肿瘤的超声造影表现。方法124例肾肿瘤(平均直径3.4cm),应用超声造影观察肿块回声增强时间和造影剂消退时间(皮质相与延迟相),观察肿块的假包膜(与二维声像图对比),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98例,移行细胞癌5例,肾盂鳞癌6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7例,肾盂上皮细胞癌1例,肾母细胞瘤5例,嗜酸细胞瘤2例(潜在恶性)。透明细胞癌98中超声造影有58例出现假包膜(58/98,73.3%),而二维声像图显示假包膜31例(31/98,17%);造影剂呈快进快退76例,快进慢退11例,慢进慢退7例,肿块局部回声增强4例。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回声增强程度明显低于肾细胞癌。结论超声造影有助于鉴别肾肿瘤,有助于显示出肾细胞癌的假包膜。  相似文献   

8.
肝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定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肝恶性肿瘤超声造影(CEUS)的时间-强度曲线(TIC)形态和声学定量参数变化特征。方法 应用反向脉冲谐波显像(PIH)技术对48例肝恶性肿瘤患者行实时CEUS检查,以声学定量软件绘制病灶的TIC,分析TIC形态和定量参数变化特征。结果 48例肝恶性肿瘤中,16例原发性肝癌(HCC)、23例肝转移癌(metastasis livercancer,MLC)TIC形态呈快上快下型,4例小HCC、5例MLC呈快上慢下型;HCC中,小HCC降支减半时间迟于非小肝癌(P<0.01);MLC降支减半时间早于HCC(P<0.05);20s增强强度比较,乏血供MLC低于HCC及富血供MLC(P<0.01),后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EUS的TIC形态和定量参数变化特征对肝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脑损伤(TBI)是临床神经外科的常见急症,发生率及死残率均高。治疗TBI以手术为主,以迅速清除血肿灶,降低颅内压,尽量减少对脑组织的损害为原则。精确定位损伤灶,准确判断损伤灶的范围、边界、内部血流情况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超声及CEUS具有实时、方便、定位准确、价廉、安全无放射性等特点,近年来在TBI中的应用受到重视。本文对超声及CEUS在TBI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超声造影定量诊断肝纤维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CEUS定量诊断肝纤维化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 对肝纤维化组118例及对照组27例患者行CEUS检查,应用时间-强度曲线记录造影剂到达肝动脉、肝静脉、门静脉及肝实质的时间及达峰值时间,分析不同分期肝纤维化的灌注规律.结果 在不同分期肝纤维化患者中,造影剂到达肝动脉时间、达峰值时间及门静脉达峰值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1~S4期患者门静脉到达时间均长于S0(P均<0.05);S3及S4期患者肝静脉到达时间显著短于S0期(P均<0.05);S4期患者肝实质达峰值时间显著早于S0期(P<0.05).应用ROC曲线,以肝静脉到达时间≤23 s为界值,CEUS诊断肝硬化(S4)的敏感度为79.0%,特异度为85.2%;以肝实质达峰值时间≤27 s为界值,诊断肝硬化的敏感度为55.6%,特异度为100%.结论 CEUS技术有助于定量诊断肝纤维化,并有望对肝硬化前期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1.
新型聚内酯超声造影剂的体外基本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新型聚内酯微泡的体外物理化学特性及声学特性,以评价其作为超声造影剂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水/油/水乳液-溶剂蒸发法制备聚内酯中空微泡,部分在制备过程中加入荧光剂。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微泡大小形态及内部特征;Coulter计数仪测定粒径分布和微泡浓度;体外声学装置测试微泡的体外背向散射和声衰减特性。结果该新型聚内酯超声造影剂为含空气的冻干粉剂,扫描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证明该聚内酯微球是中空微泡,平均粒径1.5μm,98%的微泡粒径<8μm,0.1 g多聚体微泡干粉溶于5 ml蒸馏水中的浓度为0.1×109~1×109/ml。体外声学测试微泡具有较强的散射性能。结论该聚内酯微泡符合作为超声造影剂的条件,是一种新型的超声造影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正常育龄妇女子宫超声造影增强特点.方法 应用超声造影及定量分析技术对41名健康育龄妇女正常子宫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及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检测参数为子宫肌层、子宫内膜和宫颈肌层的超声造影剂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结果 实时超声造影可清晰显示子宫内造影剂的增强过程,造影剂呈向心性由子宫周边向中央增强,子宫前后壁肌层及宫颈同步增强,随后子宫内膜开始增强.消退顺序与之相反,即子宫内膜先消退,子宫肌层及宫颈同步随后消退.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正常女性子宫肌层、宫颈和子宫内膜的AT分别为(12.08±2.08)s、(11.98±1.91)s和(16.54±2.48)s;TTP分别为(20.64±3.10)s、(21.48±2.93)s和(24.86±3.71)s;PI分别为(28.20±5.54)、(26.38±5.70)和(24.21±7.35).子宫肌层及宫颈与子宫内膜AT、TT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49、8.422、4.691、5.861,P均<0.01);子宫肌层与子宫内膜P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6,P=0.024),3组间其他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3、1.170、1.944、3.600,P均>0.05).结论 超声造影能较好显示正常成人子宫的血流灌注特点,可为进一步研究子宫相关疾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子宫内膜癌的实时超声造影增强时相特点,评价在常规超声基础上进行的超声造影检查对子宫内膜癌宫腔病变显像的价值.方法 术前对35例经诊断性刮宫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和超声造影检查.以病变周边肌层(除滋养血管走行区)作为参照,观察子宫内膜癌病变超声造影增强和廓清的顺序,并将病变血流灌注显示状况分为3级(0级、Ⅰ级和Ⅱ级),对常规超声CDFI技术和超声造影对病变血流的显示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超声造影清晰显示34例子宫内膜癌病灶,其中28例(82.4%,28/34)早增强,6例(17.6%,6/34)晚增强;16例(47.1%,16/34)早廓清,18例(52.9%,18/34)晚廓清.CDFI血流分级为0级4例、Ⅰ级19例、Ⅱ级11例;超声造影血流分级为Ⅰ级3例、Ⅱ级31例、无0级病例,超声造影对子宫内膜癌血流的显示率高于常规超声.超声造影为8例(23.5%,8/34)病变的显像提供了较常规超声更加丰富的诊断信息.结论 子宫内膜癌超声造影增强时相有一定的特征性;超声造影较常规超声可显示出更多的子宫内膜癌病变的血流信息.因此超声造影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是常规超声有效的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携带单纯疱疹病毒Ⅰ型胸苷激酶(HSV1-tk)质粒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抗体的靶向超声造影剂Targesphere SA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造影效果。方法建立小鼠眼视网膜母细胞瘤模型,选取10例明显突出眼表的肿瘤,直径〉5 mm时行超声造影检查。制备携带HSV1-tk质粒和VEGFR2抗体的靶向微泡Targesphere SA。超声造影采用Sequoia 51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先行声诺维超声造影,眼球后注射约50μl,同步录像并计时,观察至造影剂完全消退。15 min后,采用与前者同样的方法进行靶向造影剂成像。回放录像,由3名有经验的超声医师比较2种造影剂对肿瘤的增强时间、达峰时间、达峰强度及消退特征。结果 2种造影剂注入后,肿瘤内部均很快(1~2 s)可见有造影剂进入,声诺维组6~9 s增强达高峰,靶向造影剂组5~9 s增强达高峰,2种造影剂对肿瘤的增强程度一致,均呈高增强。60 s后声诺维组造影剂明显消退,而靶向造影剂组仍呈高增强。2 min后声诺维组肿瘤内的造影剂明显消退,而靶向造影剂组仍呈高增强。5 min后声诺维组肿瘤内造影剂完全消退,而靶向造影剂组仍呈高增强。10 min后靶向造影剂组肿瘤内呈高增强,15 min后造影剂明显消退。结论靶向造影剂能对视网膜母细胞瘤进行有效的超声造影成像,与声诺维比较,在2 min内无明显差异,2 min后增强效果更好,持续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5.
SonoVue用于诊断腹部病变的价值及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应用SonoVue行超声造影对腹部病变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8月-2009年2月所有应用SonoVue接受腹部超声造影的患者共204例,男149例,女55例,评价超声造影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204例患者接受233例次的腹部超声造影,明确诊断215例次,诊断准确率为92.27%,与常规超声(62.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次(0.43%)发生了严重并发症:过敏性休克.结论 SonoVue在腹部各实性器官病变的应用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相对安全,但也存在着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剂剂量对健康成年人肝脏造影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健康志愿者20名,分别在4个剂量水平(0.5、1.2、1.8、2.4 ml)团注超声造影剂Sono Vue(声诺维),采用QLAB 9.0软件自动描记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每一剂量在相同监测条件下的常用血流灌注参数。声学定量指标包括开始显影时间(AT)、达峰时间(TTP)、上升时间(Δt)、本底强度(Ib)、峰值强度(Ip)、增强强度(ΔI)及ΔI/Δt。结果当造影剂剂量为0.5-2.4 ml范围时,Ip及ΔI值随造影剂剂量增加而增大。剂量为0.5 ml与1.2 ml时,Ip分别为(26.7±3.7)d B和(33.5±4.3)d 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P〈0.05);ΔI分别为(13.1±1.2)d B和(16.8±2.7)d B,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2.90,P〈0.05)。当造影剂剂量为0.5-2.4 ml范围时,TTP值分别为(31.2±3.6)、(28.4±5.2)、(27.7±4.1)和(24.5±4.7)s,随剂量增大而缩短(F=8.40,P=0.000)。0.5 ml与1.2 ml时比较、1.2 ml与1.8 ml时比较、1.8 ml与2.4 ml比较,TTP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5、2.25、3.18,P均〈0.05)。Δt和ΔI/Δt值随剂量增加无明显改变,不同剂量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声学造影剂剂量影响肝造影增强各参数,峰值强度与应用的造影剂剂量有关。时间参数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多模态造影剂因能实现多种显像模式优势互补而备受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多模态超声造影剂进行了研究,超声成像与磁共振成像、核素显像、光学成像联合的造影剂陆续报道,我们在这方面也做了较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肝不同部位灰阶超声造影定量分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研究肝不同部位灰阶超声造影效应及其规律。方法 分别经耳缘静脉对 8只新西兰大白兔团注超声造影剂 ,应用低机械指数灰阶超声造影和时间强度曲线 ,定量分析边缘部位及中心部位肝实质造影增强效应。结果 与边缘部位肝实质相比 ,中心部位肝实质造影剂开始增强时间和达到峰值时间均较早 ,峰值强度较强 ,渡越时间较长 ,曲线下面积较大。除左肝造影剂渡越时间外 ,肝脏中心部位与边缘部位各造影定量参数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边缘部位及中心部位肝实质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不同 ,在讨论造影定量指标如造影开始时间、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等时 ,与定量部位及病变性质相联系来研究 ,对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9.
自制高分子聚合材料超声造影剂显影效果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自制高分子聚合材料超声造影剂“高聚显”的显影效果、特点及其安全性。方法质量浓度为5%高聚显溶液,按0.25 ml/kg剂量经兔耳缘静脉团注,采用GE Vivid 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12L探头,以不同机械指数(MI),在二次谐波、彩色多普勒及能量多普勒模式下,分别实时动态观察肝血管、肝实质回声强度以及肾多普勒血流信号增强情况,并对肝实质回声强度进行动态定量分析。结果在高、低MI情况下,高聚显均能明显增强肝血管、肝实质回声强度和肾多普勒血流信号,作用时间持续约30 min;造影后肝实质峰值回声强度较造影前平均增加(10.36±2.13)dB。所有兔在实验过程中以及实验后观察2周均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高聚显是一安全、显影效果好、持续时间长、在不同MI状态下均能实现实时超声造影的新型高分子材料超声造影剂。  相似文献   

20.
造影增强能量图对肾灌注形态学及半定量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造影增强肾能量图对缺血性肾灌注形态学的评价价值及利用时间-强度曲线半定量分析肾灌注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只实验兔递进性钳夹肾动脉主干,对每一钳夹级别均进行造影实验,采集实验动态图像,分析图像形态特征,并依据,时间序列对不同部位行时间-强度曲线半定量分析。结果 造影增强肾能量图可敏感反映缺血状态下皮质外层血流再灌注分配的规律,肾是进行时间-强度曲线半定量分析的良好脏器,时间-强度曲线的相关参数可有效反映肾血流灌注量的变化,结论 造影增强国肾能量图是评价肾组织灌注功能的良好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