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3 毫秒
1.
氢能是公认的清洁能源,它具有储运方便、利用途径多样、高利用率及来源广泛等特点,可为解决能源危机、全球变暖和环境污染提供帮助。当前,一些发达国家已将氢能列为国家能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氢能的研究及产业化方面也投入巨大。本文综合考虑氢能在能源和化工领域的应用,较为全面地总结了氢能作为清洁能源在燃料电池汽车、分布式发电、燃料电池叉车和应急电源,作为能源载体在可再生能源消纳以及作为重要化工原料在油品质量升级和煤制清洁能源各方面的国内外利用现状,分析明确了氢清洁能源的利用是目前推动氢能发展的主要动力,氢能源载体的利用有助于可再生能源和氢能的协同发展,而氢化工原料的利用则是目前最有希望实现氢能规模化利用的有效途径,同时指出氢的制取、储运和燃料电池技术依然是制约氢能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氢气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工业资源,也是“零碳社会”下重要的清洁能源,氢能技术在交通、能源、冶金和化工等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不过,生产成本、储运技术、安全问题等也长期制约着氢能,尤其是绿氢的应用发展。应明确的是,无论高压储运、氢液化等物理储运方式,或基于“Power to X”策略的化学储氢方式,均难以避免高额的全周期能耗。在理解过程能效,考虑不同储运方式下氢能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基础上,对比各类技术经济性。其中,液氢和液氨的燃料利用途径在不同时期下均具有良好的经济性,更适宜用作氢能大规模供热供电场下的储运技术。基于此,对制、储氢技术及成本期望进行了归纳,并讨论了氢(氨)能源在大规模发电领域应用的技术经济问题,借鉴不同国家地区氢能发展思路,以期对我国氢能储运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生物质为原料的未来绿色氢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岳国君  林海龙  彭元亭  闵剑  王梦  熊强 《化工进展》2021,40(8):4678-4684
目前开发氢能技术已具备了推广应用的基本条件,而发展生物质为原料的绿色氢能将有助于解决氢气来源绿色化与氢气储运成本两大问题。本文首先从解决氢能源发展制约因素、实现碳中和目标、加速生物质资源化能源化利用的角度阐述了发展生物质绿色氢能的意义。接着,从氢能产业的政策环境和技术成熟度分析出发,对我国氢能源的制取和储运技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比较高压、液氢和含氢化合物作为氢载体储运的几种方式,提出以生物质作为氢载体储运具有的突出优势。最后,探讨了生物质氢载体未来的发展方向,对氢生产和储运的多条技术路径成本和产业化前景进行了初步技术经济分析,指出以生物质为原料生产的甲烷、甲醇和乙醇有望成为最先实现产业化的储氢载体,在未来将有可能成为实现氢燃料电池“绿色化”的一种经济可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孙潇  朱光涛  裴爱国 《化工进展》2023,(3):1103-1117
液氢能量密度高,作为氢的储运形式在远距离运输上具有成本优势。在减碳政策引导下,全球范围内液氢市场将进一步扩大,但氢液化装置能耗过高制约了液氢市场的发展。本文聚焦于国内外氢液化装置产业化现状,调研了国内外液氢产能和氢液化装置供应商;回顾了国际上两个典型氢液化装置的建设情况、流程特点和关键性能指标;梳理了近几年文献公开的氢液化流程的预冷方式、液氢产量和能耗,并且详细介绍了日本WE-NET项目和欧洲IDEALHY项目的氢液化流程;总结了氢液化装置的技术难点和发展现状。分析表明,低能耗氢液化流程设计已相对成熟,提升核心设备的效率和可靠性、完善液化过程的动态控制策略是推动氢液化装置产业化的关键。大型氢液化装置实现规模效应、小型氢液化装置提升启停能力是两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陈若石 《化学工业》2022,40(1):62-65
在总结全球氢能产业发展模式的基础上,重点从政策体系、产业布局、产业基础三方面,介绍了我国目前氢能产业的发展现状;简析了实现低碳清洁氢供应体系关键技术的几个方面,包括: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可再生能源制氢、液氢储运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3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液氢储运是氢能源发展的核心关键,目前全球部分加氢站已采用液氢进行储运,而我国氢能商业化项目仍然主要采用高压气态氢形式进行储运,液氢储运仍受到核心设备国产化能力的制约。作为国内超低温阀门领域的先行者,苏州纽威阀门股份有限公司始终以液氢阀门国产化为已任,公司首批自主研发的液氢阀门于近日在北京成功完成产品性能测试。阀门采用零外漏设计,在第三方权威机构见证下,以液氢介质(-254℃)进行了一系列压力与动作循环测试,期间阀门操作顺畅,内部密封亦成功实现零泄漏。由于各能源公司所采用的制氢与储运技术存在着明显差异,差异化的液氢阀门设计要求对阀门制造商  相似文献   

7.
液氢作为一种高效的储氢方式,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但储运技术相对落后、储运环节标准化的缺失限制了液氢产业的快速发展。本文介绍了液氢特性及发展现状,对液氢存储容器类型和运输方式进行对比分析,调研了液氢国内外相关标准现状,并讨论了液氢产业发展对标准体系的迫切需求,阐述了液氢储运技术的难点和未来发展方向,并对液氢储运标准体系的建立进行展望。分析表明,减少液氢储罐的蒸发率、有效降低储运设备成本将是液氢储运技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液氢储运技术的发展需要建立健全的标准体系,液化天然气相关标准体系对液氢储运标准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沿海地区凭借风资源、核能以及海港优势,可发展具有沿海特色的氢源基地。发展初期,依靠化工副产制氢推动氢能产业起步;中后期利用风、核等清洁能源从根本上实现零排放绿色制氢。以大规模环境友好型制氢基地为目标,简述了符合我国沿海特色的相关技术路线,并指出可依托海港优势形成液氢集散中心,成为液氢集散枢纽,最终耦合布局风电、核能制氢基地以及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统筹布局形成沿海特色氢源基地。  相似文献   

9.
结合液氢技术发展,比较在不同场景下、不同氢气运输方式与液氢运输方式的经济性,认为高昂的液化成本是目前制约液氢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对装置规模、外购电价等进行分析,得出电价是影响成本的关键因素。因此,在电、氢资源丰富、廉价的地区对氢气进行液化可以降低成本。同时,长距离输送比气态输氢辐射面更广、更具经济性。探索液氢装置的经济规律,分析液氢在交通领域的经济性,为推动液氢技术广泛应用、助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双碳”目标及加快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氢能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被列为未来大力发展的能源。通过对我国能源结构发展及炼厂制氢技术的分析,总结了氢能作为能源的优势。我国炼厂制氢以轻烃蒸汽转化及煤气化制得的“灰氢”为主,为实现“灰氢”向“蓝氢”的转型,介绍了几种炼厂制氢装置与CCS或CCUS技术结合的案例,说明我国炼厂制氢技术低碳化转型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李昊阳  张炜  李小森  徐纯刚 《化工进展》2022,41(12):6285-6294
氢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氢能利用技术的需求日益迫切。氢能的利用关键挑战在于氢气的储运,促进剂作用下氢气水合物可使氢气在相对温和的温压条件下安全、长期地储存,为储氢提供了一种选择。水合物储氢因其安全环保的特性具有巨大的工业化应用潜力,其目前工业化应用的两个关键问题即为储氢密度与储氢速率。本文首先回顾了氢气水合物的研究历程,阐述了几种常见氢气水合物的相平衡数据,然后归纳了不同晶型氢气水合物的储氢密度,最后总结了物理方法强化与化学方法强化对水合物储氢速率的影响,通过对近年来水合物储氢评估与总结,提出了当前水合物储氢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水合物储气的工业化应用和氢气水合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氢能是全球能源技术革命的重要发展方向,在氢能产业发展过程中,开发高效、安全和低成本的氢能储存技术是实现大规模用氢的必要保障和关键。本文综述了当前主流的四种氢能储存技术,即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有机液态储氢、固体材料储氢的原理和技术特点,分析整理了这几种储氢技术的优缺点,讨论了各类储氢方式的最新研究现状和面临的关键挑战,并对未来储氢技术的优化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可以发现,为了提高储氢量,研究人员都将重心放在开发具有成本效益、提高能量密度的储氢技术上。其中,高压气态储氢应着力开发低成本、高性能的碳纤维复合材料,降低Ⅳ型瓶的成本;低温液态储氢应把研究重点放在降低液压成本以及寻求廉价易得的保温材料上;对于有机液态储氢来说,寻求高效催化剂可以大幅度提高其储氢能力;固体材料储氢应着力研发高效催化剂,寻求可以提高氢气与材料相互作用力的途径。政府、企业及科研院应大力推进储氢技术的研究,加速氢能产业发展,早日实现碳中和目标。  相似文献   

13.
赵东江  马松艳 《应用化工》2010,39(3):427-431
氢能作为资源丰富、绿色环保的清洁能源而被广泛研究,氢的贮存和运输是氢能应用的关键。金属络合氢化物、碳纳米管、沸石具有较高的贮氢容量,成为贮氢材料研究的热点。综述了金属络合氢化物、碳纳米管、沸石等新型贮氢材料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各种贮氢材料的特点与性能,对其实用性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张媛媛  赵静  鲁锡兰  张德祥 《化工进展》2016,35(9):2869-2874
氢气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量,被视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其存储和运输是影响氢能大规模应用的关键问题。常用的储氢方法有高压气态储氢、液化储氢、金属合金储氢和有机液体氢化物储氢等,本文综述了其中受到广泛关注的有机液体储氢材料,分析了多种有机液体储氢材料的储氢原理与特点,认为有机液体储氢容量大,可循环使用,更加高效安全。主要介绍了环己烷、甲基环己烷、十氢萘、咔唑和乙基咔唑等,重点对目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根据分析结果,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如果利用工业上能够大规模获取的化学原料,如萘系多环芳烃,开发高效低成本加氢脱氢催化剂,研究最适宜的加氢与脱氢条件,可大幅降低储氢成本,有利于氢能的大规模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大力发展氢能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将氢气掺入现有天然气管网利于实现氢能经济高效、大规模输送与应用。安全掺氢比是掺氢天然气管输系统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有观点提出当掺氢天然气中的掺氢比在10%以下时,可无需加以验证地直接通过天然气管网输送。本文提出从目前来看,该观点不成立。文章从管网系统掺氢适应性、示范项目掺氢比探讨和标准规范3个方面阐述了个中缘由。文中指出,掺氢天然气管输技术正处于起步阶段,其安全保障还面临诸多挑战,任何结论都需要经过反复论证和验证,以稳步推动氢能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氢能作为一种洁净的可再生能源,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碳质材料具有比表面积高,吸/脱附速度快,可循环使用,寿命长,容易实现规模化生产等优点,可显著促进低成本、规模化储氢技术的发展,对未来的能源、交通、环保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综述了氢能开发利用的最新研究动态,展望了氢能利用和储存的发展趋势,在简要介绍氢能的制备方法、储氢材料和储氢技术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碳质材料吸附储氢技术。  相似文献   

17.
高佳佳  米媛媛  周洋  周红军  徐泉 《化工进展》2021,40(6):2962-2971
氢能作为一种环保可再生的新型能源,生产技术逐渐走向成熟,成本大幅度下降,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期。氢能被广泛利用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实现高效储存。本文重点讨论了四类新型储氢材料,即金属络合氢化物储氢材料、碳纳米管储氢材料、沸石以及新型沸石类材料、有机液态储氢材料。文章指出:金属络合氢化物储氢材料储存压力低但循环稳定性差;碳纳米管储氢材料已经有很长的发展历史,安全性高且易脱氢,然而目前对其储氢机理认识不够成熟;沸石以及新型沸石类材料价格低廉,但是对反应条件的要求高;有机液态储氢材料被认为是大规模储存和运输的可行选择,然而昂贵的成本和苛刻的反应条件限制了其发展。文章指出后续需要改进并开发具有较高存储容量和具有经济价值的储氢材料。  相似文献   

18.
煤基燃料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克昌  李忠 《化工学报》2004,55(9):1393-1399
随着国内能源消费的增长,特别是车用燃料的迅速增长,石油消费总量越来越大,但国内石油资源有限,专家预计2010年和2020年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将达到50%和60%,威胁国家能源的安全供应.但我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大力发展以煤为原料的合成液体替代燃料,提供部分车用燃料,将是解决能源安全供应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论述和比较了合成煤基燃料的3种不同工艺路线:煤直接液化合成油,煤间接液化合成油和煤基含氧燃料合成.前两种工艺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燃料的H/C比,以合成粗油或碳氢化合物为目标产物.新一代煤直接液化合成油技术还没有工业化装置投入运行,但间接F-T合成碳氢燃料已有成功的工业经验.和石油基燃料相比,虽然煤基碳氢燃料还不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但对于石油资源有限的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煤间接液化也可合成煤基含氧燃料,即甲醇燃料和二甲醚燃料等.和碳氢燃料相比,合成煤基含氧燃料不仅具有明显的技术和经济优势,而且充分利用了煤中C、H和O 3种主要元素,可以实现资源、能源、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