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硬脊膜动静脉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硬脊膜动静脉瘘 (SDAVF)是近 2 0年来才逐渐被人们认识的一种椎管内血管畸形。从 1977年 Kendall和 L ogue首次报告了 10例 SDAVF以来 ,国内外已陆续报道了 2 6 0余例。由于介入神经放射学和显微神经外科学的发展 ,目前人们对该病的认识已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就近年来国内外 SDA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硬脊膜外动静脉瘘(SEDAVF)合并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复合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合手术治疗的1例SEDAVF合并SDAVF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 首先经动脉途径进行ONYX胶栓塞,因胶弥散效果不佳,仅封堵供血动脉,瘘口及引流静脉仍可显影;然后,开放性手术烧灼硬脊膜外扩张迀曲的静脉丛血管,但未剪开硬脊膜探查,术后7 d因并存SDAVF加重血流动力学改变并引起症状加重,再次行介入栓塞时处理SDAVF。术后6个月随访双下肢肌力恢复至4级,大小便功能正常。结论 SEDAVF处理的关键在于闭塞瘘口及近端引流静脉,对于合并的SDAVF,可选择介入治疗。单纯SEDAVF,可选择开放性手术灼闭硬脊膜外扩张迂曲的静脉湖;SEDAVF合并SDAVF,可先行介入栓塞瘘口,解除脊髓静脉高压综合征及硬脊膜外静脉湖压迫症状;如仍末治愈,可行开放手术灼闭硬脊膜外扩张迀曲的静脉湖,解除对脊髓的压迫。  相似文献   

3.
正脊髓血管病比较少见,但是脊髓动静脉畸形(spinal cord arteriovenous marformation,SAVM)、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DAVF)、硬脊膜外动静脉瘘(spinal epi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EDAVF)、脊髓周围动静脉瘘(spinal perimedullary arteriovenous fistula,SPAVF)四种类型,诊断容易混淆,也容易误诊。这四种脊髓血  相似文献   

4.
硬脊膜动静脉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硬脊膜动静脉瘘(DSAVF)的基础研究 1.1 病因学该病的病因在初期不十分明确[1],但 近年的研究结果越来越支持后天获得性因素起决定性作用的观点[2-4,9,16].其主要支持点有[3]:①硬脊膜血管的具体组织学研究显示在正常的硬膜存在潜在的动静脉交通;②有人已经报道先出现了颅内静脉窦的闭塞,然后出现了硬膜动静脉交通的病例;③神经外科手术后的病例有些出现了硬膜动静脉的交通,而这一病变在术前的血管造影时没有出现[17];④有文献报告[16]静脉窦的闭塞或狭窄先于外伤后瘘口的发展;⑤多数病人在40岁以后才出现症状,而且瘘口处血流慢,供血血管扩大不明显,与先天性病变的瘘口表现相反;⑥病灶基于硬脊膜,但静脉引流却仅限于冠状静脉系统;⑦由于脊神经根处的硬膜临近椎间盘、椎骨或韧带,所以该处硬膜极易受创伤的损害[2,4].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分析5例确诊的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MRI及DSA表现。结果 5例中仅1例急性起病,表现为一侧肢体无力,误诊为急性脑梗死;余4例均慢性病程,表现为双下肢无力和麻木,部分伴有尿频和便秘。其中2例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2例误诊为多发性硬化,1例误诊为脊髓炎,并予激素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仍进行性加重。结论本病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误诊,脊髓MRI为首选,及时行此检查是避免误诊的关键;选择性的脊髓血管造影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如何避免误诊硬脊膜动静脉瘘。方法 回顾分析3例误诊的硬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表现,误诊原因及治疗结果。结果 1例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2例误诊为前列腺肥大,不仅延误了诊断,还因误治加重了神经功能损害或导致正常器官损害。结论 仔细询问病史和查体,适时行脊髓MRI检查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断及总结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脊髓血管造影确诊的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手术夹闭瘘口,其中经全椎板切除入路9例,经半椎板切除入路4例。结果瘘口位于上胸段2例,中胸段3例,下胸段6例,腰段2例。全部病例手术后行脊髓血管造影复查,均未见异常瘘口及迂曲引流静脉。随访2—36个月,13例中症状基本消失、痊愈5例,症状改善、好转7例,无变化1例。结论脊髓血管造影可以准确定位瘘口位置,是诊断硬脊膜动静瘘的金标准。手术夹闭瘘口方法简单,夹闭瘘口确切可靠,效果肯定,可作为硬脊膜动静脉瘘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DAVF)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师对SDAVF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20年12月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收治的SDAVF患者的病历资料,描述性分析其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 共纳入25例患者,其中男性21例(84.0%),发病年龄40~75岁,中位发病年龄61岁。临床表现为运动障碍25例(100.0%),感觉障碍22例(88.0%),尿便功能障碍16例(64.0%),腰背部疼痛3例(12.0%),呼吸费力、构音障碍、吞咽困难2例(8.0%)。脑脊液检查示白细胞计数升高2例(18.2%,2/11),蛋白水平升高8例(72.7%,8/11)。MRI均表现为长节段脊髓病变,19例(76.0%)位于胸腰段,2例(8.0%)位于骶段,4例(16.0%)位于颈段及颅颈交界区。19例(76.0%,19/25)髓周可见血管流空影,11例(61.1%,11/18)髓质不规则片状强化或伴脊髓表面线样强化,其中5例(45.5%,5/11)呈现“断层征”。CTA检查的瘘口检出率为93.3%(14/15),供血动脉检出率为80.0%(12/15)。DSA检查示23例(92.0%)为单瘘口,2例(8.0%)为双瘘口。所有患者均行瘘口切除术或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中位随访5(3~6)个月,4例(16.0%)失访,完成随访的21例患者采用改良Aminoff-Logue评分评价预后,其中17例(81.0%)改善,3例(14.3%)无缓解,1例(4.8%)恶化。结论 SDAVF多发生于脊髓胸腰段,以进行性运动、感觉及尿便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颅颈交界区SDAVF可出现脑干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脑脊液检查可呈类炎症反应,脊髓增强MR“I 断层征”有助于SDAVF的早期识别,CTA检查可作为SDAVF的常规筛查手段。SDAVF容易误诊,早期诊治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SDAVFs)属于椎管内血管畸形的一个亚类,其发病率约为5~10/100万[1],临床较为少见,也易被误诊.本文分析了1994年至2004年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例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  相似文献   

10.
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DAVF)病因不明,可能与外伤、炎症有关[1]。男性多发,早期及时治疗,预后较好,晚期治疗则致残率较高。由于本病非特异性的临床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本例患者以双下肢渐进性麻木、无力1年余,加重伴大小便障碍9个月为主要临床表现,脊髓MRI显示T9~L1髓内以长T2长T1为主之异常信号,超选择DSA造影可见位于入LT12椎管处一硬脊膜动静脉之瘘口,成功地进行了经单侧椎板开窗夹闭瘘口术。结论SDAVF为一具有直接的动静脉交通性病变,常伴有小型畸形团,多发生于中年男性,误诊率高,主要表现为渐进性的肢体麻木、无力及大小便障碍,MRI有助于诊断,但仍须DSA确诊。阻断连接瘘口与冠状静脉丛的引流静脉是治疗SDAVF的有效方法,显微外科手术效果可靠、复发率低,尽早地确诊和治疗是取得良好疗效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诊治方法。方法 采用微导管超选择性插管行血管内栓塞治疗SDAVF患36例。结果 36例瘘口消失,随访1-11年,治愈14例,改善19例,无变化3例。结论 采用微导管超选择性插管行血管内栓塞治疗SDAVF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栓塞材料首选真丝线段。  相似文献   

13.
硬脊膜动静脉瘘(DAVF)较为少见,我科1994年1月收治一例行血管内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男性,30岁.工人,因突发性背部疼痛伴进行性双下肢麻木,乏力2d入院.查体:右下肢肌力Ⅲ级,左下肢肌力Ⅴ~-级.T_8以下痛觉减退,小便潴留,病理反射未引出.奎根试验示椎管通畅,压力1.75kPa.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以增进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报道2例临床病例,附1例手术和病理所见。结合文献中222例报道,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是脊髓动静脉性血管病变的一种类型,临床表现为进行性、上行性的双下肢运动、感觉、大小便功能障碍,由于该病早期的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易造成误诊,脊髓MRI和脊髓血管造影有特征性表现。结论对急性、亚急性病程的脊髓病变患者的MRI图像认真分析,并进行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检查,有利于早期确诊本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较好地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6岁,北京市人。因“双下肢无力渐加重3年余,麻木10个月,伴疼痛2个月”于2004年9月27日入院。入院3年前逐渐出现双下肢无力,症状缓慢进行性加重。入院两年前出现小便不畅,尿不禁感。入院10个月前出现双下肢发凉,麻木感,胸部束带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复合手术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9年7月复合手术治疗的31例SDAVF的临床资料。术中DSA技术定位瘘口,据造影结果调整动脉夹,并验证瘘口闭塞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术后平均随访(28.9±2.7)个月,采用Aminoff-Logue评分(ALS)评价脊髓功能。结果 31例瘘口位置均准确定位,无扩大切口以暴露病灶,术后造影显示瘘口均消失。末次随访ALS[(3.3±0.5)分]较术前[(4.4±0.5)分]明显降低(P<0.05);好转14例,无变化4例,加重2例,好转率为66.7%。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结论 复合手术SDAVF安全、有效,与血管内栓塞相比,解决了其早期失败率及晚期复发率高的问题;与显微手术相比,实现了术中精准定位及实时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17.
作者从1983年1月到1996年1月共收治硬脊膜动静脉瘘24例,全部病人均表现为进行性脊髓损害.除1例(术中证实)外,均经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证实.9例病人治疗前后行MRI检查.24例中,单纯栓塞5例,单纯手术14例,栓塞 手术4例,未治1例.经治疗的23例病人中痊愈7例,改善12例,无变化3例,加重1例.文中对硬脊膜动静脉瘘的影像学特点和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从1983年1月到1996年1月共收治硬脊膜动静脉瘘24例,全部病人均表现为进行性脊髓损害。除1例(术中证实)外,均经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证实。9例病人治疗前后行MRI检查。24例中,单纯栓塞5例,单纯手术14例.栓塞 手术4例,未治1例。经治疗的23例病人中痊愈7例.改善12例,无变化8例.加重1例。中对硬脊膜动静脉瘘的影像学特点和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特殊表现的硬脊膜动静脉瘘1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DAVF)是脊髓血管畸形中的常见类型。本文报道1例表现为急性起病的硬脊膜动静脉瘘病例,并针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临床、影像学特点、误诊原因,提高临床医生对SDAVF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结果 13例患者中12例男性,平均年龄52.3岁。所有患者症状体征均集中在双下肢、二便和性功能。表现为下肢运动障碍、浅感觉障碍、深感觉异常及大小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3例患者在腰椎穿刺后症状体征曾有加重。以胸腰段脊髓受累为主,可见到脊髓轻度增粗和髓内异常信号灶,脊髓前后有迂曲状、"虫蚀样"的血管流空影;全部患者均经脊髓血管造影明确诊断。11例接受了介入栓塞或手术治疗,10例在治疗后即刻改善,1例复发。4例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恶化。结论 SDAVF以中老年男性多见,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减退、大小便功能障碍。脑脊液检查无特异性。本病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误诊。脊髓MRI可对其进行初步诊断,是避免误诊的关键,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及早规范的血管栓塞或手术治疗可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