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2019年3月,习近平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用"四个一"对这一思想作出高度概括。他指出:"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思想武器。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生态价值观、认识论、实践论和方法论的总集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分析了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的总体形势,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认真学习领会、正确认识和把握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窗口期"的重大战略判断,对于我们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再接再厉,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建设美丽河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窗口期"就是机遇期,就是总书记指出的"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各种有利因素。这种历史机遇和有利因素集中体现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在理论层面,自十八大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一重要论述,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战略高度,深刻阐明了推动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惠及14亿人口的共同富裕也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这一实现过程必然包含着深刻的哲学思维、发展规律和价值意蕴,我们均应深刻把握,以更好推动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5.
《政策瞭望》2014,(3):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实现路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生态观的思想精髓,表明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贯穿着心系民生、为民谋福祉的真挚情感,为我们准确把握和科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引和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6.
<正>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深刻认识发展规律,从中汲取胜利前行的智慧和力量,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优势。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科学概括了集历史和未来、理论和实践于一体的“十个坚持”的宝贵经验,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是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科学解答。  相似文献   

7.
赵挺 《群众》2013,(4):21-22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建设中闻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出席十二届全同人大一次会议的江苏代表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殷殷叮嘱汀苏要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江苏又好又快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既是对人类文明进入转型期的规律性把握,也是对当代中国科学发展理念的实践性提升。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将引领人类迈向文明的新高度,其核心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是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反映了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新成果,体现了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关系认识的新提升。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客观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生态文明至少包括生态环境、生态意识、生态制度三个要素;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提高全民的生态道德素质、形成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完善我国现代化建设体系;建设生态文明,应以倡导生态文明理念为前提、以发展生态产业为基础、以促进资源能源节约为核心、以加强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为根本。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的哲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态文明的提出是对工业文明进行反思的结果,具有深厚的哲学蕴含。它集中体现了自然观的转变、实践观的变革、伦理观的扩大和发展观的深化。有机论的整体自然观是生态文明的理论前提;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是生态文明的实践理念;关爱自然是生态文明的价值原则;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的目标指向。  相似文献   

11.
《公安研究》2013,(10):93-94
夏白军在《长自学刊》2013年第2期撰文认为,生态文明,反映了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新成果,体现了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关系认识的新提升。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客观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生态文明至少包括生态环境、生态意识、生态制度三个要素;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提高全民的生态道德素质、形成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完善我国现代化建设体系;建设生态文明,应以倡导生态文明理念为前提、以发展生态产业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具有深刻的哲学反讽性,在现代哲学看来,生态与文明处在尖锐对立之中。以人类中心主义为特征的现代哲学主张凌驾于自然之上的主体性,主张人对自然的文明统治,文明—野蛮二元对立范式排斥生态。而生态中心主义,则反对人类文明,主张生态的内在价值。本文立足于主—客—主交往实践观,转换哲学视角,为生态文明提供一个可以理解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13.
<正>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深化的结果。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实践过程,需要各地立足实际,开拓创新,大胆探索。近年来,青海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着力培育生态文化体系,深入实施重大生态工程,大力发展高原生态经济,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正确处理生态保护、区域发展、民生改善三者的关系,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路。为深入了解青海建设生态文明的秘诀,前不久,人民论坛杂志社与中共青海省委党校共同邀请生态、经济、文化和社会等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联合课题组,赴青海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14.
15.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看,人民生活品质议题的提出都具有历史必然性。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关键在意识到新发展阶段人民的需要出现了质量迭代、领域拓展和功能位移等三大新趋势。应在提升民生制度供给质量、健全利益协商体制机制,以及培育健康的消费文化等三个方面共同着力,持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16.
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四个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的动力。坚定"四个自信",实质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的一种政治要求和精神总动员。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精辟揭示了我们党的性质和根本任务,丰富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学说,阐述了我们党全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三个代表”思想的内在统一和“三个代表”之间的相互联系上,整体把握其深刻内容。  相似文献   

18.
龚云 《人民论坛》2022,(23):87-89
“三个深刻改变”,用我们党一贯秉持与坚守的历史观、人民观、世界观,充分阐释了“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重要论断的丰富历史内涵与深厚现实意蕴。唯有从历史厚度和现实高度准确把握“三个深刻改变”,方能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中国和世界带来的重要影响,进而更好地体会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和正确。  相似文献   

19.
赵丽 《新东方》2013,(2):56-58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第一次被写进党的报告,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和自觉认知,是执政理念的发展和升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切实转变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完善组织架构体系、制度体系和政绩考核体系。只有全民参与,将各项制度与政策落实在行动中,"美丽中国"才能如约而至。  相似文献   

20.
吴竞 《辽宁人大》2008,(2):16-16
一、深刻领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尤为重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根据十六大以来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我国经济社会的新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