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54例中耳气压伤防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耳气压伤是高压氧治疗最常见的副作用[1~ 3] 。现将我科 1995年 7月至 1999年 3月发生的中耳气压伤 54例的原因、特点及工作中的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中耳气压伤 54例 ,男 32例 ,女 2 2例 ,年龄 18~ 72岁。 39例 ( 72 % )发生在第 1次进舱时 ,10例发生在 2~ 5次高压氧治疗时 ,5例发生在 10次以后 ,其中双耳损伤 15例 ,单耳损伤 39例。主诉有耳痛、耳堵塞感、闷胀不适 ,少数病人出舱时涕中带血 ,出舱后耳鸣 ,查体均有鼓膜充血 ,另鼓室内积液 12例 ,鼓膜穿孔 1例 ,听力降低 2例。主要原因是精神紧张与未掌握调压动作 ,其次为患…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电耳镜诊断高压氧所致中耳气压伤的临床实用性.方法 首次进行高压氧治疗的患者300例,高压氧治疗第1天进舱前用麻黄碱滴鼻对潜在的中耳气压伤进行干预,治疗出舱后采用金标准法、电耳镜检法、传统方法 诊断是否有中耳气压伤.结果 高压氧治疗第1天后金标准法、电耳镜法、传统方法 分别诊断高压氧治疗致中耳气压伤26例(8.67%)、26例(8.67%)、72例(24.00%).电耳镜法诊断高压氧治疗致中耳气压伤的特异度、准确度、真阴性率等指标均高于传统方法.结论 电耳镜检查客观而准确,可及时窥视鼓膜病变,利于早期诊断和处置中耳气压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首次行高压氧治疗300例患者引起中耳气压伤的原因和预防对策。方法分别在进舱治疗前和HBO治疗后的第1、2.3天观察患者双耳鼓膜变化情况,询问患者升减压过程有无耳堵、耳胀、耳痛等并作记录。结果有31例(10.3%)患者发生中耳气压伤。原因与调压动作不规范、绝对咽鼓管通气阻力升高和个体咽鼓管结构的固有张力不同有关。中耳气压伤的时间均发生在加压阶段,以第1天多见,个人因素中文化程度低、思想麻痹的患者也较容易发生。结论入舱前做好安全宣教和调压动作的示教,治疗时按规范做调压动作,是避免发生中耳气压伤和减少气压伤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高压氧治疗致中耳气压伤423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压氧治疗致中耳气压伤在临床上并非少见 ,我院开展高压氧治疗 1 2年以来共有 42 3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中耳气压伤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32 6例 ,女 97例。年龄 1 0岁以下 3例 ;1 0~ 1 8岁 2 1例 ;~50岁 2 0 6例 ;50岁以上 1 93例。中耳气压伤发生的时间 :高压氧治疗 1次发生中耳气压伤的 88例 ,治疗 2~ 5次 2 72例 ,~ 1 0次 55例 ,1 0次以上 8例。中耳气压伤发生的原因 :鼻咽部有慢性炎症的 1 65例 ,有上呼吸道感染的 52例 ,不能正确的进行调压动作的 366例 ,其他为原因不明者。高压氧治疗压…  相似文献   

5.
分析确诊为中耳积液的74例110耳声阻抗测定结果。B型及C_3型鼓室图104耳(94.5%),肯定鼓室图是耳镜检查的有力补充,鼓室图类型与中耳积液量无规律性关系。鼓室压<-1.48kPa者100耳,占90%;声顺值<0.28者73耳,占66.4%。镫骨肌反射均消失。由此提出:鼓室图B型或C_3型、鼓室压<-1.48kPa、声顺值<0.28、曲线坡度<15%、镫骨肌反射消失等五项联合应用,再结合病史,打气耳镜检查,可提高中耳积液早期诊断的准确性,作为普查筛选和诊断渗出性中耳炎的常规辅助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高压氧舱替代低压舱检测耳气压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将健康、Preyer's反射正常的杂色豚鼠36只随机分为高压氧舱组和低压舱组,分别在相应条件下进行实验,出舱电耳镜观察豚鼠鼓膜后处死,进行中耳及内耳组织学观察。结果:鼓膜反应及中耳、内耳组织学改变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高压氧舱可以替代低压舱检测耳气压功能。  相似文献   

7.
为系统的了解高原潜水对听阈、咽鼓管功能,中耳及内耳形态学的改变,我们用Preyet's反射正常的杂色豚鼠36只进行模拟高原5000m水深50m的潜水实验,实验分为6组(对照组、出舱后即刻,7、14、21及28天组),每组6只。用听神经动作电位为测听指标,刺激声为短声及短音。中耳阻抗仪测试咽鼓管功能,光镜、扫描及透射电镜观察中耳及内耳形态学改变。实验证实出舱后即刻、7及14天组听阈变化明显,输入输出函数曲线平台消失,潜伏期延长。鼓室压曲线于出舱后均变为B型曲线,42耳光镜检查中耳有病损者24耳,占57.14%,正常者18耳占42.85%,内耳有病损者19耳占45.23%,正常者23耳占54.76%。电镜观察10耳中内耳超微结构均有程度不同的病损,从实验所见,说明豚鼠在低压、高压环境变化下致使中耳及内耳损伤,严重者可发生内耳减压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所致中耳气压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 600例高压氧治疗患者中出现中耳气压伤的78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组78例高压氧治疗患者中耳气压伤发生原因包括:患者咽鼓管不通畅或堵塞20例(25.6%),患者在舱内升压过程中调压不当49例(62.8%),操舱者加压过快9例(占11.6%)。结论:明确患者发生中耳气压伤的相关因素并采取相关干预手段,可以预防和减少中耳气压伤的发生,延续高压氧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中耳气压伤是在高压氧治疗过程中,病人中耳鼓室内的压力不能与变化着的外界压力相平衡而产生的病理现象。为了减少中耳气压伤的发生率,使病人在治疗期间顺刮治疗,下面将一些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耳气压伤是在高压氧治疗过程中,病人中耳鼓室内的压力不能与变化着的外界压力相平衡而产生的病理现象。为了减少中耳气压伤的发生率,使病人在治疗期间顺刮治疗,下面将一些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 OSAHS 患者睡眠前后鼓室压及耳声发射各频率幅值的变化,探讨 OSAHS 患者鼓室压变化对内耳听觉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 OSAHS 患者31例(62耳)和正常对照组31例(62耳),分别在睡眠前后对两组行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及声导抗检查。结果:OSAHS 组醒后鼓室压向负压移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静态声顺值、鼓室宽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在500Hz 8000Hz 频率范围内 TEOAE 各频率段幅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POAE 各频率幅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正常对照组睡眠前后鼓室压、静态声顺值、鼓室宽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TEOAE 及 DPOAE 各频率幅值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推测 OSAHS 患者中耳鼓室压向负压移动可导致内耳听觉的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接受高压氧治疗的患者并发中耳气压伤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我院1 028例接受高压氧治疗患者中发生中耳气压伤的1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的原因。结果 (1)急、平诊患者中,中耳气压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文化程度间的患者中耳气压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汉族与少数民族中耳气压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46例发生中耳气压伤患者中,有50例患者在加压舱加压至0.001~mPa时发生中耳气压伤,占34.3%;有48例患者在加压到0.008~mPa时发生中耳气压伤,占33.1%;有28例患者在加压到0.030~mPa时发生中耳气压伤,占19.3%;有12例患者在加压到0.040~mPa时发生中耳气压伤,占8.3%;有4例患者在加压到0.050~mPa时发生中耳气压伤,占2.5%;有4例患者在加压到>0.060 mPa时发生中耳气压伤,占2.5%。结论针对不同的就诊方式、文化程度及民族差异,积极进行进舱前调压动作示教及升压过程中不断地提示患者做调压动作可以降低高压氧治疗过程中中耳气压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近期对上海40余家从事医用高压氧治疗的单位进行临床医疗质量检查,对其中一些治疗方面问题提出了建议。高压氧临床治疗选用治疗压力为0.1~0.15Mpa(表压)。加压时间除要考虑防止中耳等气压伤外,对危重及高龄病员均应适当延长升压时间。吸氧时间在时,稳压吸氧时间不少于30min。鉴于近年个别医疗单位在0.15Mpa舱压下减压15min出舱后出现减压病的教训及危重病员减压时病情可恶化的现象,建议适当延长减压时间,从0.15Mpa减压出舱,减压时间不少于25min;从0.1Mpa减压出舱,减压时间不少于15min。  相似文献   

14.
中耳气压伤是由于中耳鼓室内外压力不能平衡而产生的一种病理改变,是高压氧治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院自1997年5月开展高压氧治疗以来共有89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序的中耳气压伤,现就其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以减少中耳气压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任洁 《中外医疗》2016,(24):163-165
目的:研究高压氧治疗导致中耳气压伤采取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方便选取2012年5月—2015年8月年该院高压氧治疗发生中耳气压伤的65例患者进行多方面综合分析。结果该组65例高压氧致中耳气压伤患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种:①患者咽鼓管不通畅(或堵塞)有17例;②患者在舱内升压过程中调压不彻底的有39例;③操舱者加压过快有9例。结论找出导致高压氧患者发生中耳气压伤的相关诱因,采取一些干预方法,制定对应护理措施,可以减少以及预防中耳气压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声阻抗测听是一种客观测定中耳功能的方法,我们应用声阻抗测听观察了一部分鼓膜穿孔夹层修补术后病人鼓室压及声顺值的变化,希望在观察疗效上有更多的客观指标,以进一步改进手术,提高疗效。现将初步观  相似文献   

17.
采用HT3002型声阻抗仪测定苏州市3-6岁正常儿童54名108耳声阻抗的静态声顺值,鼓室压图分区及分类,鼓室压力,鼓室压图形状及镫骨肌反射。  相似文献   

18.
<正> 我科于2000年采用丹麦MADSEN电子公司生产的ZOD-LAC9901增强型中耳分析仪(简称ZO901)。用于门诊病员进行中耳的声阻抗和静态耳压的测试。目前已对360例(560耳)的测试,其中在对56例耳的测试中,发现耵聍对测试影响较大,在取耵聍前、后所测得的鼓室声顺图差异很大,其大  相似文献   

19.
<正> 通过对37例47耳C型鼓室曲线与声反射二者之间关系的分析证实,在咽鼓管功能不良导致鼓室负压,出现鼓室导抗曲线峰顶左移的同时,还可引起声反射的改变。这种改变包括声反射幅度(mmho=反射前声顺值—反射声顺值)的减弱和声反射的消失。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陈永国  何蓉  仇弋戈 《四川医学》2010,31(9):1334-1335
目的探讨单成分鼓室图及多频鼓室图对鼻咽癌放疗导致分泌性中耳炎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6例NPC患者放疗并发SOM(32耳)。分别利用226Hz、1000Hz不同探测音鼓室图及多频鼓室图、纯音听阈测试对比研究NPC放疗前、后中耳功能状况。结果 4例(5耳)在NPC放疗3周后出现耳闷塞感、耳鸣症状,纯音听阈正常,Y-226Hz鼓室图呈A型,中耳共振频率增高;放疗结束后有听力下降,Y-226Hz鼓室图呈C型或B型,中耳共振频率降低。22例(27耳)Y-226Hz鼓室压图B型18耳、C型14耳;1000Hz鼓室压图以无峰型为主(22耳),中耳共振频率明显降低;鼓膜穿刺表明,C型14耳中共振频率低于500Hz易抽出液体。结论利用不同探测音鼓室图及多频鼓室图,能够全面、客观评估中耳功能,在NPC放疗致中耳功能障碍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中耳共振频率不仅可提示放射性分泌性中耳炎是否有鼓室积液,也可以观察其转归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