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以巢湖北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65个表层土壤样品中As,Cd,Cr,Cu,Hg,Ni,Pb和Zn含量及污染特征,并与其他地区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对比.利用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平均含量顺序依次为:CrZnNiPbCuAsCdHg,Cd和Hg变异系数较大,且对深层土壤元素有较明显的富集作用.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土壤各重金属均为清洁水平,污染程度依次为:PbCrAs=NiCuCdZnHg;综合污染指数表明土壤总体为清洁水平.在8种重金属中,Cd和Hg是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处于强生态风险的主要因子,贡献率分别为19.40%和72.87%.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滇中地区地带性植被(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优势种和云南松的元素背景值测定了植物叶、地被枯落叶和土壤内13种元素含量。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常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范围较小。具有相对稳定性。可反映地区植物元素背景值和地球化学特征: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较大。受成土母质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大。2叶内元素含量与土壤中元素含量有一定相关性。3在植物叶内,某些元素之间呈现一定的相关性。4常绿阔叶林优势种与云南松叶内元素含量的异质性显著。5营养元素与重金属元素在植物一枯落叶—土壤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在对上海化学工业区土壤样品采集和分析测试的基础上 ,通过 3种不同的评价方法进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评价结果表明 ,目前该地区土壤环境质量良好 ,As,Cr,Cu ,Hg,Ni,Pb和Zn等元素含量都处于清洁或微污染范畴 ,但金属元素Cd超标情况严重 ,部分土壤样品中Cd的含量处于中污染范围 ,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  相似文献   

4.
惠州市植物叶片和叶面降尘的重金属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ICP-AES测定了惠州市不同功能区的典型绿化树种大叶榕和紫荆叶片及其叶面降尘的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功能区植物叶片和叶面降尘的重金属含量差异显著,植物叶片综合污染指数为:商业交通区>工业区>居民区>清洁区,而叶面降尘的综合污染指数则为:工业区>商业交通区>居民区>清洁区。大叶榕叶片的重金属含量略高于紫荆,但差异不显著。降尘重金属污染严重,尤其Cd含量达到了广东省土壤背景值的120倍以上,Pb则为12倍以上。降尘重金属含量是叶片的2~800倍,通过叶片气孔吸收的降尘重金属较少。植物叶片和降尘的重金属含量随交通流量的减少而降低。除Cr和Cd元素外,大叶榕与紫荆叶片的重金属与叶面降尘中重金属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对滇中地区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优势种及云南松进行了元素背景值的研究,用随机取样的方法采集了8个样地8科13属13种29个植物叶片样品,并在每一样地内采取枯枝落叶样品一个,土壤样品一个,共采样45个。对样品进行以下项目测定。氮的测定采用凯氏定氮直接蒸馏法;磷测定采用钼蓝比色法;钾、钙、镁、钠等的测定采用原子分光光度法;用酸度计测定土壤的pH值。测定结果表明,植物叶片内元素含量有一定的范围,并与土壤中元素含量有一吸收系数,影响植物叶片元素含量的主要因素是土壤元素含量、土壤酸碱度、植物对元素的吸收积累能力。植物叶片含元素种类与土壤所含元素种类相一致。初步研  相似文献   

6.
云南通海县杞麓湖、路南县长湖、宜良县草甸海均属于静水型淡水生态系统。笔者对三湖水生生态系统中元素的循环规律进行研究,探索元素在水、底泥、生物体内的吸收、迁移、富集情况及其在系统中的循环规律。各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组成成分上量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并且在同一营养级上量的分布又因种类而异,一般讲营养元素的含量是鱼>植物>底泥>水:而重金属元素因其强烈的沉降作用和底泥的吸附作用,其含量是底泥>鱼>植物>水.元素在生物体中含量,又因其种类不同而各有差别.如长湖中营养元素氮在动植物体中含量(ppm)为:轮藻(8540)、弧尾藻(11340)、刚毛藻(14560)、海菜花(17220)、鲤鱼(91000)、草鱼(123830)、鲫鱼(88340)、鲢鱼(87780).一些有毒重金属元素,在高原湖泊生态系统中各环节有较明显的分布规律,随着营养级的升高,含量依次递增、富积积累,高原湖泊生态系统中某些元素含量的高低,与他的土壤背景值、地质结构和成土母质等因素有关。如Ca,Mg在三湖生态系统各个环节中含量都很高,长湖中Pb,Cd含量较高。本文为开发和应用云南高原湖泊积累了必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成土条件及土壤的某些性质,对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就四川省渡口市的土壤中某些微量元素的自然含量与该区自然条件及土壤基些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宝山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分异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详细的调查分析,研究了上海市宝山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从土壤种类来看,路边土壤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菜区土壤次之,公园土壤则有轻微污染.表层土壤重金属全量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污染区往往出现数个元素含量同时增高的现象,呈现复合污染的趋势.表层土壤中Pb、Cu、Cd、Zn全量和土壤某些理化性质呈较显著的正相关.随着化肥及城市固体废弃物的施入,Pb、Cu、Cd、Zn等元素不断积累,全量增高.菜区和路边表层土壤中Pb含量明显高于底层土壤,公园土壤剖面重金属含量从上至下呈较明显下降趋势.城市化进程加剧了上海市城郊土壤中重金属的累积.  相似文献   

9.
海涂湿地生态系统中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布点,用收获法采集海涂湿地生态系统中植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各部位和土壤样品,用X-荧光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土壤和植物体不同部位中Pb、Cd、Cu、Zn的含量,探讨了4种重金属元素在浙江沿海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1)在土壤库中,元素含量高低和储量大小均为Zn>Cu>Pb>Cd;在植物库中,重金属在植物不同部位的含量高低为根系>茎叶,储量大小为茎叶>根系;在植物根系和茎叶中,元素含量和储量大小均为Zn>Pb>Cu>Cd.(2)植物不同部位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不同,表现为根系>茎叶.植物根系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大小为Zn>Cd>Pb>Cu;茎叶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大小为Cd>Zn>Pb>Cu.对4种重金属在植物体内和土壤中的含量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植物体内Pb、Cu的含量与土壤中的呈极显著正相关,而Cd、Zn在两者间的相关性不显著.(3)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在不同取样地,土壤库中4种重金属的总储量有差异,表现为宋埠样地(161.867 kg/hm2)>胜利塘样地(156.626 kg/hm2)>杨屿山样地(129.004 kg/hm2);但在植物库中,重金属的总储量大小却为杨屿山(26.266 kg/hm2)>胜利塘(21.69 kg/hm2)>宋埠(10.923 kg/hm2).显示了由于不同样地互花米草群落的生物量以及其对重金属吸收能力的差异,表现出该群落中重金属储量与土壤库中重金属储量的明显不一致.  相似文献   

10.
分析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地衣聚筛蕊药材内重金属及有害元素与其生长环境土壤中相同元素含量的相关性。方法:对该地区的聚筛蕊及其土壤中的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铅、镉、铜、汞进行了含量检测,以土壤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含量为横坐标,对应土壤中生长的地衣聚筛蕊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含量为纵坐标,绘制折线图。结果:聚筛蕊与土壤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含量无明显相关性,聚筛蕊对土壤中铅和铜无富集作用,但对镉和汞具有富集作用。结论:实验检测聚筛蕊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既为聚筛蕊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资料,也为今后制定该药材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限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草地上优良牧草中,有机氯农药(666,DDT)和苯并(a)芘(简写B(a)P),污染现状的调查,对四个地带性草地类型十个调查区域内154份牧草样品中,两项有害物质含量超标情况及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666、DDT和B(a)P平均含量在草甸草原牧草中分别为0.0927mg/kg、0.0086mg/kg、0.0050mg/kg,在典型草原牧草中分别为0.0450mg/kg、0.0030mg/kg、0.0052mg/kg,在荒漠化草原牧草中分别为0.1003mg/kg、0.0015mg/kg、0.0056mg/kg.在草原化荒漠牧草中分别为0.2529mg/kg、0.0000mg/kg、0.0056mg/kg.全区草地上生长的16种牧草中,两项有害物质均被检出,大部分含量都比较低,但个别样品含量很高,说明内蒙古草地环境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微量元素是农作物产量高低和质量好坏的限制因子.为了经济合理地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对佳木斯市主要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作了基础性的评价和分析工作,结果表明即多数土壤有效态硼和锌缺乏;大多数土壤有效态铜、锰和铁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3.
桂林毛村石灰土和红壤元素生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桂林毛村作为研究对象,对石灰土和红壤背景条件下的植物根区土的元素全量、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pH值、有机质、全钙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石灰土的全钙含量较高并为红壤的3倍多,土壤pH值比红壤的高2.16个单位,尽管石灰土K、N a、B、M o和I含量比红壤的相应元素含量低,但石灰土其它元素的含量都比红壤的相应元素的含量高;植物体的大量元素,除K元素之外,生长在石灰土上的植物体内的元素含量都比生长在红壤上的高,至于微量元素,除了Cu、M o,生长在石灰土上的植物体含量较高之外,其它元素含量均是生长在石灰土上的植物比红壤上的低;石灰土的微量元素有效态的含量一般都比红壤的低,石灰土的pH值与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则主要呈负相关(负相关比例为62.5%),红壤的pH值与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的关系以正相关为主(正相关比例为62.5%);所以由于石灰土的偏碱富钙制约了微量元素的有效态含量,导致石灰土的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偏低。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东北四大灌区之一的前郭灌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选用GC/ECD对该地区表层农田土壤中有机氯农药(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OCPs)中滴滴涕类(DDTs)和六六六类(HCHs)进行分析,并探讨其组成特征和来源.结果表明,前郭灌区表层土壤受OCPs污染较为严重,γ-HCH、p,p'-DDT和o,p'-DDT为本区域OCPs的主要残留物.土壤HCHs的污染历史较长,HCHs残留以α-HCH和γ-HCH为主;大部分采样点P,P'-DDT/(P,P'-DDD+P,P'-DDE)大于1,表明前郭灌区土壤中的DDTs仍有新源输入.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HCHs对土壤生物的生态风险较低,而DDTs对于土壤中的鸟类消费者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5.
以内蒙古呼伦贝尔鲁伦河流域克氏针茅草原为研究区域,通过对不同放牧强度下羊草微斑块样方调查,采集优势植物和土壤,分析Fe、Mn、Cu、Zn四种微量元素变化,探讨放牧对羊草斑块优势植物和土壤中Fe、Mn、Cu、Zn微量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共有优势种羊草中Fe含量最高,其次为Mn、Zn,Cu含量最低。微斑块土壤中Fe、Mn、Cu、Zn四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差异极显著,羊草中四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均属于中等水平或低含量范围。土壤中Fe、Mn、Cu、Zn四种微量元素含量均低于国内外正常土壤平均含量。  相似文献   

16.
小兴安岭改造后的森林沼泽是兴安落叶松-泥炭藓沼泽经挖掘沟排水改造而成,测试分析表明该沼泽土壤与植物中含微量元素20余种,对植物生长发育最有影响的元素为锰,锌,硼铜,铜,钴五种,它们在土壤与植物中的含量有明显差异,但也有共性,即锰〉锌〉硼〉铜〉钴,土壤各层次与植物各器官中的微量元素含量亦有不同,时空和季节变化的规律明显,本项工作对兴安岭落叶松生产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湿地生态系统氮循环过程中,湿地土壤养分供给状况及可利用水平与氮素含量存在直接关系。本研究以贵州草海湿地自然演替下植物群落表层土壤氮素含量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四种典型湿地植物群落(牛筋草、李氏禾、香薷和芦苇)土壤中硝态氮、铵态氮、速效氮和全氮含量以及不同土壤团聚体粒径下湿地土壤氮素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各植物群落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与全氮含量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其中芦苇群落土壤中阳离子交换量、速效氮和全氮含量最高;(2)各植物群落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AN和TN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芦苇群落土壤硝态氮含量在各粒径土壤团聚体中含量均低于其他植物群落;李氏禾群落土壤氨态氮含量在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植物群落表层土壤氮素含量分布受植物种类及自身凋落物、降雨量和地势、微生物活动和有机质等因素的影响,土壤硝化作用受到抑制或促进,各植物群落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分布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8.
土壤腐殖质和养分(氮、磷和钾等)是土壤提供能量的物质基础,其含量的高低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通过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安图林区的7个样地的土壤进行采集、测定分析,对该地区土壤腐殖质与土壤养分元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的腐殖质含量较高,腐殖质中胡敏酸的含量比富里酸和胡敏素高,且腐殖化程度较好;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含量均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可提取腐殖物质含量与各营养元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胡敏素含量与营养元素含量则无明显相关性,长白山安图林区土壤胡敏素中有机质含量较少,其在土壤供肥能力中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胡敏酸、富里酸及胡敏素含量与全钾含量之间相关性亦不显著,表明土壤供应钾素肥力的能力应主要依赖于速效钾和缓效钾而非土壤全钾。  相似文献   

19.
朱碧华  谢国文 《江西科学》1997,15(3):164-170
云居山是江西省一个森林、风景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成复杂,植物资源丰富。笔者根据多年实地调查采集的结果,研究了该山区植物区系和植被的主要特征。本区计有种子植物1349种,隶属于144科645属。并对11类植物资源的种类和分布现状作了分析,为合理利用、保护和发展本区的植物资源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土壤组合的个体单元为研究对象,根据梁滩河流域自然环境的基本结构特征,讨论了不同地貌条件下土壤组合单元的形成与发生机制。认为在川东丘陵区,土壤组合单元的发生主要受地貌形态的制约,物质、形态、能量、时间是土壤组合单元形成与分异的四大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