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熏脐灸改善脾虚症状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103例慢性脾胃病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熏脐灸组(37例)、单纯药物敷脐组(48例)、单纯艾灸组(18例)。分别治疗的天。结果表明熏脐灸法可明显缓解脾虚主要症状及胃脘隐痛等有关症状。药物敷脐也可部分缓解上述症状,单纯艾灸缓解脾虚主症作用不明显,但能改善患者畏寒肢冷、降低感冒发作率。熏脐灸取药性与穴性为一体,借艾灸温经通络、固本回阳,不失为筒便易行的有效的内病外治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隔药灸脐法"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其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免疫力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CAF方案化疗,治疗组在化疗同时给予"隔药灸脐法"治疗,21 d为1个治疗周期,疗程为6个周期。观察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为4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治疗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和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隔药灸脐法能有效的提高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隔药灸神阙穴不同灸量对寒凝型中度原发性痛经患者血清PGF2α/PGE2影响.方法:将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按随机数字分为4组观察A组、B组、C组和西药组各30例,并设正常空白对照组30例.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疗程后,于月经来潮48 h内采集静脉血检测PGF2α、PGE2.结果:观察A组、B组治疗后血清PGF2α/PGE2比值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观察C组及西药组治疗后血清PGF2α/PGE2比值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P<0.05),各组治疗后恢复至正常组水平.结论:隔药灸治疗寒凝型痛经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异常的PG眩及PGF2水平、降低PGF2α/PGF2有关,即可降低经期外周血PGF2β量,升高PGE2含量.  相似文献   

4.
隔药饼灸对红细胞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隔荮饼灸对机体红细胞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适龄健康人员,将以熟地、山药、山萸等为主方的药物制成药饼置于神阙、关元、足三里等穴施灸,比较施灸前后红细胞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结果:隔药饼灸后机体红细胞SOD活性与MDA含量与灸前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隔药饼灸可加强SOD清除体内氧自由基的能力,增强机体红细胞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灸量隔姜灸施灸前后温度变化特性,从温度角度探讨不同灸量影响灸效的意义。方法:用温度记录仪分别测量高脂血症大鼠隔姜灸常用3种不同灸量(3壮、6壮、9壮)的穴位温度,并对施灸前、施灸过程中以及施灸后两个穴位(神阙、足三里)表面温度变化进行比较。结果:3种不同灸量隔姜灸中,神阙和足三里穴位表面温度上升后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不同。6壮组和9壮组所达到的最高温度均比3壮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1),而6壮组和9壮组之间无显著差异。隔姜灸施灸结束后,3组不同灸量中两穴位的表面温度(终末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灸量刺激是影响穴位局部温度的重要因素,同时不同穴位之间隔姜灸的温热效应体现出较为一致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隔药灸脐法治疗功能性便秘实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便秘实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隔药灸脐法治疗,对照组给予隔淀粉灸脐法治疗,以4周为1个疗程。采用Cleveland便秘评分系统(constipation scoring system,CSS)评价患者的便秘严重程度;采用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自评量表(Patient Assessment of Constipation Quality of Life scale,PACQOL)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C-QOL生理因子、社会心理因子、担忧因子、满意度因子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药灸脐法治疗功能性便秘实证患者疗效确切,能很好地改善患者的便秘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灸量隔姜灸施灸前后温度变化特性,从温度角度探讨不同灸量影响灸效的意义。方法:用温度记录仪分别测量高脂血症大鼠隔姜灸常用3种不同灸量(3壮、6壮、9壮)的穴位温度,并对施灸前、施灸过程中以及施灸后两个穴位(神阙、足三里)表面温度变化进行比较。结果:3种不同灸量隔姜灸中,神阙和足三里穴位表面温度上升后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不同。6壮组和9壮组所达到的最高温度均比3壮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1),而6壮组和9壮组之间无显著差异。隔姜灸施灸结束后,3组不同灸量中两穴位的表面温度(终末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灸量刺激是影响穴位局部温度的重要因素,同时不同穴位之间隔姜灸的温热效应体现出较为一致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9.
为了进一步探讨铺灸的某些作用机理,我们对8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和10例慢性肝炎患者,进行了铺灸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动态变化的观察。现总结报告如下。治疗和观察方法1.治疗方法:铺灸。(1)时间:暑夏三伏天。(2)取穴:督脉(大椎至腰俞穴)。(3)灸料:斑麝粉1~1.8克,大蒜泥500克,艾绒200克。(4)操作:患者俯卧,裸露背部,督脉大椎至腰俞穴上数以斑麝粉,在斑麝粉上铺5厘米宽、2.5厘米高蒜泥条,在蒜泥条上铺3厘米宽、2.5厘米高似△形长条艾炷。点燃艾炷头、身、尾三点施灸,燃尽后继续铺艾灸(一般灸2~3壮),灸毕移去蒜泥,轻轻揩干。灸后3天用针引流水泡,并搽龙胆紫药水(隔日1次),直至结痂脱落、皮肤愈合,调养休息1月。2.观察方法:在铺灸前1周和铺灸后3月测定患者的Hb、ESR、RF、IgG、IgA、IgM、补体C_3、CIC、E—RFT、LTT值,观察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观察结果:观察项目的变化参见附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天灸疗法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慢性腹泻及厌食症的疗效。方法:对12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150例支气管哮喘,36例慢性腹泻以及40例厌食症小儿患者采用中药与天灸治疗。结果:天灸疗法对以上常见病的平均有效率为88.8%。  相似文献   

11.
灸神阙穴对雌性大鼠寒凝血瘀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妇科寒凝血瘀证形成机理和灸神阙穴对其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冰水法刺激健康雌性大鼠诱发寒凝血瘀证的动物模型.采用灸神阙穴作为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其寒凝血瘀证的改善情况以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灸神阙穴可改善寒凝血瘀证大鼠的情况,治疗组血清中SOD与No含量分别为(101.55±5.06)U/mL、(127.04±22.73)μmol/L,明显的高于模型组SOD(94.35±5.17)U/mL以及NO的含量(94.64±25.72)μmol/L(P<0.05).结论:妇科寒凝血瘀证时SOD活性和NO含量表现不足,灸神阙穴可以提高血清中SOD活性和NO含量,从而有助于妇科寒凝血瘀证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正>隔药灸脐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辨证、组方、取药并将其研成极细药末,填满脐部,以规格面团为介质,上置艾绒灸之的一种外治方法。集穴位、灸法、药物药性3者功效为一体,相较普通灸法具有事半功倍的优点。本研究围绕脐灸疗法理论基础、作用机制、操作规范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明确脐灸疗法研究进展及现状,促进隔药脐灸疗法的进一步深入发展。1脐灸疗法理论基础祖国传统医学认为中医内外治法有异曲同工之效,在中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隔药灸脐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采用隔药灸脐法,对照组采用隔淀粉灸脐法,比较2组治疗前后局部体征评分量表及治疗前后分值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局部体征总评分以及单项体征评分如子宫活动受限或压痛、左侧附件区压痛,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局部体征总评分、宫体压痛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隔药灸脐法对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局部体征改善疗效较好,对于局部体征总体状况、宫体压痛单项体征的改善优于隔淀粉灸脐法.  相似文献   

14.
古代医家多视脐为禁针之地,常用灸法、药物外敷、按摩等方法治疗疾病。在脐部运用灸疗的方法称为灸脐疗法,简称为灸脐法。目前,灸脐疗法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内、外、妇、儿、男、骨、肿瘤、美容、保健、抗衰老等各科中,文章从灸脐疗法所治疾病种类、具体治疗方法、理论和实验研究以及文献整理情况等方面对灸脐疗法的文献做一下分析。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由烟台富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生物质眼科仿灸理疗仪改善改善青少年近视弱视低视力症状100例(200只眼).并设空白单盲对照34例(68只眼).观察组治疗43只眼,有效104只眼,无效53只眼,总改善率为73.5 %;对照组有效l3只眼,无效55只眼.总改善率为19.1%.提示本法有明显改善近视弱视低视力的症状等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岭南传统天灸疗法对膝痹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方法共纳入93例患者,按简单随机法,随机分配到治疗组47例及安慰组46例。治疗组采用岭南传统天灸疗法治疗,安慰组采用安慰剂治疗,选穴均相同。疗效评价方面,运用患者报告结局(PRO)的方法,采用视觉模拟评定表(VAS)、膝关节功能主观评价表模拟评定表(IKDC)、健康调查筒表(SF-36)量表。结果 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下降,经方差分析,组间有显著性差异(F=10.912,P=0.003;F=28.351,P=0.020;F=7.072,P=0.016);对VAS减分率分析,治疗后的各评测时点,治疗组减分率分别为35.40%,62.03%,66.32%,安慰组的减分率分别为18.01%,18.35%,18.01%,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0)。IKDC评分方面,2组均呈下降趋势,组间有显著性差异(F=212.976,P=0.000;F=105.554,P=0.000;F=121.007,P=0.000)。SF-36量表方面,干预后,2组生理健康总评分(PCS)总评分均上升;而在随访1个月及随访3个月时点,2组PCS总评分测量示均下降,两两比较示,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心理健康总评分(MCS)总评分方面,经干预后2组MCS总评分测量均上升,而随访3个月时点,两组MCS总评分均下降;两两比较示,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两组的治疗均可对膝痹的疼痛、主观症状和客观体征、生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方面均有改善作用,且以治疗组最优。结论岭南传统天灸对改善膝痹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隔药灸神阙八阵穴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I)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7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2组均接受常规护理及治疗。对照组接受生长抑素(0.25 mg/h连续滴注)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隔药灸神阙八阵穴治疗。治疗7 d后,观察主要症状、肠功能情况、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统计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11%、78.95%,P<0.05。治疗后治疗组肠功能情况、血清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隔药灸神阙八阵穴联合生长抑素能明显改善术后EPII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调节血清CRP、TNF-α、IL-6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隔药灸脐法对原发性痛经患者下腹部疼痛时间、疼痛程度、额外卧床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5名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隔药灸脐组、隔淀粉灸脐组、针三阴交组,每组各25例,采用COX 痛经症状量表评价3组患者治疗前、第1、2、3月经期及随访期下腹部疼痛情况及疼痛引起的额外卧床时间。结果 第2、3月经期,隔药灸脐组对下腹部疼痛时间及疼痛程度改善优于隔淀粉灸脐组和针三阴交组(P<0.05~0.01);对额外卧床时间的改善优于针三阴交组(P<0.01)。随访期隔药灸脐组对下腹部疼痛时间及疼痛程度、额外卧床时间的改善优于隔淀粉灸脐组和针三阴交组(P<0.05~0.01)。结论 隔药灸脐组对原发性痛经患者下腹部疼痛时间及疼痛程度、额外卧床时间改善明显,且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定宫丹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定宫丹填脐灸。结果:128例肾阴虚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痊愈65例,显效35例,有效20例,无效8例。结论:定宫丹填脐灸对肾阴虚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隔药灸脐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隔药灸脐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运用隔药灸脐法和口服西药克罗米酚对60例女性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基础体温、卵泡发育和血清6项性激素的变化,比较两组的受孕率和排卵率。结果:隔药灸脐组较口服克罗米酚组受孕率高,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该法补益肾气,调理冲任,具有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