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消化道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 观察上消化道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治疗效果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 2006年5月~2008年5月给予96例上消化道术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并观察治疗的效果。结果 患者术前1d与术后7d体内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指标较术前增高,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3例切口甲级愈合,3例乙级愈合,无发生化脓感染及切口裂开及肠瘘等相关并发症。结论 消化道术后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可改善术后患者营养状况,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少术后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方面应注意加强术前健康教育,术后密切观察肠内营养状况,预防并发症,其是保证早期肠内营养疗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杨靖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0):2307-2307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进行肠内营养时,使用Infinity输注泵行肠内营养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方法 将98例食管癌三切口根治术后留置鼻肠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及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Infinity输注泵进行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重力输注法进行肠内营养,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消化道并发症及导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无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并发症,4~5 d肛门排气,无一例由于管道堵塞而影响肠内营养.结论 食管癌患者术后进行肠内营养时,合理使用Infinity输注泵将减少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预防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乳糜瘘患者肠内营养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总结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乳糜瘘患者,针对肠内营养特有并发症和乳糜瘘的特性,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减少肠内营养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5例患者未发生一例并发症,保证了肠内营养安全连续的实施。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乳糜瘘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期间,预防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确保肠内营养能够连续实施,促进患者加速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对策。方法对36例胃癌术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并对其进行精心护理。结果 36例均完成肠内营养支持,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降低了病死率。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了肠功能的恢复,降低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治疗效果,对患者的早日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消化道术后经空肠造口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对161例消化道手术患者实施经空肠造口肠内营养,观察肠内营养开始时间、途径及营养液浓度、速度和温度等影响。结果:16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肠内营养,无误吸与呕吐发生,并发症发生率24.2%。结论:对消化道术后患者实施经空肠造口肠内营养,掌握好开始滴注时间,注意营养液浓度、温度及滴速等,均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全胃切除患者早期应用营养泵行肠内营养的护理经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回顾性总结60例全胃切除后应用营养泵行肠内营养的资料,重点介绍应用营养泵行肠内营养的方法及护理措施。结果:本组应用营养泵行肠内营养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无发生严重并发症,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营养状况得到改善。结论:应用营养泵行肠内营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田琨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8):1891-189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常见并发症及护理方法。方法:对303例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密切观察营养支持后反应,做好腹泻、应激性溃疡、高糖血症等并发症的护理。结果:发生腹泻185例,返流40例,误吸8例,高糖血症22例,胃潴留17例,应激性溃疡30例,脱管3例,堵管6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做好各项护理措施,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保证肠内营养支持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两种鼻饲法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合理应用营养输注泵对降低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价值。方法将89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6例,伤后早期即通过营养输注泵进行鼻饲肠内营养;对照组43例,按传统的方法给予鼻饲相同流质饮食。结果实验组胃肠功能障碍症状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可以较好耐受早期胃肠道营养。实验组肠内营养并发症,如腹泻、呕吐返流、血糖升高、误吸和堵管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营养输注泵实施持续滴注的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明显减少肠内营养并发症,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实施肠内营养(EN)支持的效果。方法:对69例胃癌患者术后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营养状况、免疫学指标变化。结果:本组患者实施肠内营养7d后体重、血糖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则有不同程度上升(P〈0.05,P〈0.01),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肠内营养是胃癌患者术后安全而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的方法。方法东台市人民医院2010-06-2010-12以来,对95例食管癌患者进行食管癌根治术,术后24 h内均进行肠内营养灌注。结果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经济有效、并发症低。结论食管癌术后早起肠内营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营养补给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贲门癌术后的临床意义及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2007-01/2009-01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二科56例贲门癌患者术中留置空肠营养管。结果:56例患者均取得良好效果,平均拔管时间9 d,其中2例因吻合口瘘保留营养管至吻合口愈合,所有患者未见明显并发症。医疗费用较以前减少20%左右。结论:肠内营养是贲门癌患者术后保证营养的经济有效的方法,而有效的护理在此过程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在右半结肠癌和左半结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9例结肠癌(右半结肠癌28例,左半结肠癌31例)患者,均术中留置FREKA三腔空肠营养管,术后24h开始实施肠内营养,通过左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机械性并发症(咽部不适、脱管、堵管)的发生率及胃肠道并发症(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咽部不适、脱管、堵管的发生率两组问比较均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两组问比较均P〈0.05,两组问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左半结肠癌根治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具有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低,更符合生理、安全、有效的优点,肠内营养可大胆应用于左半结肠癌术后患者,而应用于右半结肠癌术后患者时应密切注意胃肠道并发症,通过前瞻性的护理,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肠内营养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肠内营养的可行性护理措施。方法:将23例患者实施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肠内营养护理。结果:23例患者均造瘘成功,引流通畅,实施肠内营养护理简单、安全、经济、有效。结论: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肠内营养护理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部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24例腹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肠内营养组于术后24h内开始实施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组于术后进行常规输液治疗,全静脉营养,肠蠕动完全恢复以后才开始进食。两组均给予营养支持护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等相关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体重减轻少、肛门排气时间早、药费低、住院日缩短,与肠外营养组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肠内营养组营养状况明显改善,未出现护理并发症。结论:腹部肿瘤手术患者早期行肠内营养并给予有效的临床护理,能显著改善腹部手术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功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住院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外伤患者实施肠内营养的时机以及其对预防并发症的效果.[方法]本院100例脑外伤患者,其中50例患者在24 h内进行肠内营养(A组),而50例患者则在24 h后进行肠内营养(B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的并发症以及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A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均显著厚于B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和腹泻腹胀的比率显著低于B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外伤患者术后24 h内进行肠内营养,能有效保障患者营养代谢,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术(PEG/J)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及系统管理方法。方法对29例高龄老年PEG/J术肠内营养支持患者实施系统化管理,观察分析患者并发症、营养状态的变化,评价肠内营养护理管理质量。结果本组老年患者PEG/J术无置管相关的严重并发症,与术前相比,PEG/J术后吸入性肺炎次数减少(P<0.05),营养状况不同程度改善(P<0.05);实施系统化管理前后肠内营养专项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EG/J是高龄老年患者安全可靠的肠内营养支持途径,实施系统化管理可减少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提高高龄患者长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并提高肠内营养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尹光政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2):5401-5402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严重腹部创伤术后患者营养状态及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5例严重腹部外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早期肠内营养(EEN)组23例,延迟肠内营养(delayed EN)组22例.均术中空肠造瘘,EEN组术后24 h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delayed EN组术后接受常规输液,72 h后转为肠内营养支持.两组营养支持均等热量、等氮量.分别于营养支持前、中、后检测两组营养状况指标、免疫指标及肠黏膜通透性.结果 23例EEN组患者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营养状况指标、免疫指标及肠黏膜通透性均显著优于delayed EN组.结论 严重腹部外伤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较延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有效、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对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韩强  张莉丽  李学平 《全科护理》2012,(16):1485-1486
[目的]总结全胃切除术后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对48例全胃切除术后病人行早期肠内营养,同时加强心理护理、营养管的护理、营养液输注的护理、病情观察、局部护理等。[结果]2例病人改为静脉营养,46例病人成功实施肠内营养,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是术后营养支持的有效途径,正确的护理方法是实施肠内营养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消化道术后经空肠造口肠内营养的效果. 方法:对 161例消化道手术患者实施经空肠造口肠内营养,观察肠内营养开始时间、途径及营养液浓度、速度和温度等影响. 结果:16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肠内营养,无误吸与呕吐发生,并发症发生率24.2%. 结论:对消化道术后患者实施经空肠造口肠内营养,掌握好开始滴注时间,注意营养液浓度、温度及滴速等,均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我院神级内科收治的重症患者128例,均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常规护理及肠内营养护理。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清蛋白,前白蛋白等及免疫功能均有所改善,其中死亡2例,发生代谢性并发症4例,感染性并发症16例,胃肠道并发症2例。结论对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行肠内营养,并实施肠内营养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蛋白含量及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